滴水集(白瑞勤著作)

由网友(时光静好 彼此安好)分享简介:《滴火散》是黑瑞勤编著,北京时代搞潮文明成长有限私司出书的1部图书。书 名滴火散页 数三四五出书时间二零一零年八月开 原八五零×一一六八 一/三二纸 弛胶版纸做 者黑瑞勤出书社北京时代搞潮文明成长有限私司装 帧精装字 数九五千字图书做者黑瑞勤,字润青,号常乐,冠山晨风。一九五四年一零月熟。山西平定人。一九七二年于阴泉矿...

《滴水集》是白瑞勤编著,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的一部图书。

书 名

滴水集

页 数

345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

开 本

850×1168 1/32

纸 张

胶版纸

作 者

白瑞勤

出版社

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装 帧

平装

字 数

95千字

图书作者

滴水集 美术馆公益讲座第九期 智慧的汉字

白瑞勤,字润青,号常乐,冠山晓风。1954年10月生。山西平定人。

1972年于阳泉矿务局机电总厂参加工作,在车间当工人。1975年起先后任机电厂宣传部干事、矿工报社编辑、局党委宣传部党员教育科副科长、机电总厂动力车间党支部书记、厂长办公室主任。

1993年任机电总厂工会主席,现任阳煤集团华越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

编者之语

当我用一句话,说明

我全部的人生观点时,应该是:

学习,勤奋,与人为善。

当我在人生路上,激励

自己的奋斗意志时,

那就是:

积极进取,顺其自然。

当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

改变一些什么东西时,

首先改变的是:

自己的思维,性格和陈旧的观念。

当我在生命的历程中,珍惜

或给予别人什么时,

最宝贵的是:

宽容,友情,忠诚和乐观。

谨以此书献给我敬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心路纪实

“七一”有感

望雨

人间多神仙

晨感

春贺新岁

思旧

春风月客

别友(三首)

夜半偶成

闲感惜时

中秋赏月

太原游记

观画题句

夜思余言

患病偶成

寄思梅花君

思归

痛悼周恩来总理

寄友

参加民兵训练有感

自励

读学友“杂记”有感

人贵有志

做人

聆听(四首)

冬夜杂咏(三首)

月下逢友

欢呼人大·政协开幕

大风歌

一刀砍尽再不生

乡思

为友宝忠母病逝伤感而作

晨赋

某建设工地有感

桃花

夏吟

月下独吟

悲欢歌

秋歌

鸟儿吟

山上游(三首)

秋末冬初

夜思

冠山遇雨

自度曲

过冠山

暮望

崂山有感

青岛栈桥

少与多

深圳望海

午夜品茗

盂县疗养院有感

东蒙随吟

过山东

……

原文摘录

……

天地艳丽,光阴易逝。绿枝残叶,春来秋起。披风雨雪霜,享日精月华。追思先祖辞世,已十有一载矣。

祖父先母,生于清时,起身家贫无业,立地寄人室篱。先母患痨,中道命已。留遗幼父,祖托亲寄。内遭贫穷之寒,外受富人之欺。挣扎在乱世,忧思于朝夕。

万事归道,苦乐有终。天升旭日,亿民新生。家得田园,族人合聚。畴昔奴仆,今日主人。吾幼聆受祖父之教,深知勤学报国之情。祖父年迈,不误劳动,慷慨好义,抚惜愚孙。然而不幸染疾,又逢叔祖休命,体老难支,一蹶不振,与世长辞,儿孙泣痛。享年六十余八,脱凡魂游九天也。

自祖卒后,儿孙极悲。轸怀生前,夙祀夜懑。又值多遭罹难,更添胸中忧情。梦思共享五谷之香,欲想同度朝夕之乐。然人物必果,不可长生。集情思兮仰西天,诚孝心兮祭祖茔。

儿孙存世,决不枉生;惟以父母养育之体,报答国家再生之恩。为理想奋斗,为人民捐生。志高皓洁,山河难移。如祖有灵,阴间助明。待国强民富日,亦共荣同乐时。

冠 山 游 记

平定有一座小山,其盖如冠,名冠山。历称晋东名胜之一。自小生在平定,此山早已慕名。常想一游,然至今总未成行。前些日子,偶和儿时伙伴俊良谈起,约定了今天去玩一趟。一大早,我就登自行车来到城南关,俊良家稍待片刻,我们就出发了。

走时听人说,这里离冠山八里路。于今,已重修一条大路可通上去了。我们登车一路全是慢上坡,有时登不上去,就下车走几步。初夏,骄阳如火,天气闷热。不一会儿,我们两人都汗流满面了。边走,我边和俊良说:“路要全是下坡有多好啊”。

我们首先路过的村子是大垢和小垢,再往前走一节,是河头,走到山根下是后沟。这几个山村,相距不到二里,都徬山沟而建,小巧玲珑,房屋整齐。村里的人们大都出工去了,一片怡静。

开始上山了。车子已不能登,只好推上走。不到山顶,就气喘吁吁了。半坡上有几株大松树,我们便在树荫下坐下来,喝了几口水壶里的凉开水,心里顿时清爽多了。这时登高远眺,山河秀丽,尽收眼底。这里没有城市繁华热闹的景象,却有着青翠的小山,重叠的梯田,一净如洗的蓝天,纯白浮飘的云朵,多半是古老建筑的乡村,给人一种田园诗情。

时近中午吧,天气更热。我们又向山上走去。拐过一道山梁,就看见不远一座簇新的水磨石牌楼。走近一看,牌楼上书一行大红字:“冠山林牧场。”牌楼下面背阴处,闲坐着几个年青的兵。俊良说,这些兵是驻贵石沟煤矿生产建设兵团的。我们过了牌楼,气象就不同了。眼前松柏庙宇,廻然一异。我们说,这就是冠山了。

山脚下有一座不小的庙院,门口有一株直径一米多粗的古槐。庙院对面是戏台。我们把车子停在庙门一侧,走上台阶进了庙院。院里收拾的很整洁,上面是一座正殿。下院两侧立着几块石碑。我们仔细看碑文,知道此处叫资福寺真武庙。几块石碑全是地方人氏捐款修复庙院的记载。两侧的房子都住着人,在我们向一个中年男子讨水时,听他说这里办着一个高中班,是城关公社办的,看样子他就是教师了。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