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舰(军事装备)

由网友(命运的杀谬。)分享简介:装甲舰(英语:PanzerShip;德语:Panzerschiffe)是德国水师正在1战后提出的1种舰种,正在其时被列国水师称做“袖珍战列舰”。“德毅力”级装甲舰(Deutschland Panzerschiff)共制作了三艘,即“德毅力”号(Deutschland)(后改名为“吕佐夫”号(Lutzow)),"舍我水师大将...

装甲舰(英语:PanzerShip;德语:Panzerschiffe)是德国海军在一战后提出的一种舰种,在当时被各国海军称作“袖珍战列舰”。“德意志”级装甲舰(Deutschland Panzerschiff)共建造了3艘,即“德意志”号(Deutschland)(后更名为“吕佐夫”号(Lutzow)),"舍尔海军上将"号(Admiral Scheer)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

中文名称

装甲舰

外文名称

英语:PanzerShip;德语:Panzerschiffe

服役时间

1931年5月至1945年3月

研制机构

德国海军

所属国家

德国

建造单位

德意志船厂

发展背景

霸气 呼和浩特一军事主题公园免费开放,军舰 坦克 大炮

  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条款,明确规定德国不准拥有一艘其公海舰队(High Seas Fleet)性能优良的无畏型战列舰,仅被允许保留8艘老式的非无畏型战列舰,这些舰只除了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外,别无他用。其替代舰必须在其下水时间之后20年才可动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160t以内,其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mm,这些限制是为了仅让德国海军成为一个斯堪的那维亚地区海军的水平。

由于最早的非无畏型战列舰早在1902年12月就已下水了,因此如何在条约限制内达到最佳作战性能成了当务之急,但当时实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不允许马上采取行动,而且设计人员大部分已分散了,仅有一些理论设计研究,因此直到1926年才完成设计细节,经讨论,最佳的方案选择是,装甲巡洋舰的舰体的装备战列舰的主炮。这是德国人针对条约限制独创的一种新型军舰,称之为装甲舰(Panzerschiff)。简单地讲,该级舰的火力比当时的任何一艘装备203mm炮、只有轻装甲防护的10000t级条约型重巡洋舰都要强,高达26knts的航速比当时的战列舰要快,使其能避免与之交火。能够进行远洋破交作战。

设计特点

装甲舰是德国海军在条约限制下充分发挥当时

的技术优势,结合德国海军的战术需求而精心设计建造的。设计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将排水量控制在条约范围内,解决方法之一是采用柴油机,尽管实际上其对空间及重量的要求与同类装备蒸汽轮机的舰只并不占优势,但柴油机油耗低,续航力大;解决方法之二是广泛使用焊接,舰体重量比铆接要减轻15%,这是第一次焊接在舰体建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效果也相当不错。

高干平板舰型

在最后通过的设计方案中,“德意志”级装甲舰采用了高干舷平甲板型舰型,全长187.98m、舰宽21.71m、吃水5.79m;官方公布的标准排水量仅为10000吨(没有油料及补给品),实际为11700吨,而满载排水量则高达15900吨。“格拉夫·斯佩”号建成时正常排水量为12294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6460吨;装甲防护设计能抵御重巡洋舰的203mm炮弹,广泛的内部隔舱最大程度的减轻了战斗损伤,其防护能力及火力都比条约型重巡洋舰强。舷装甲38mm~102mm,甲板装甲19mm~57mm,炮塔装甲127mm~139mm。

柴油机驱动双轴

“德意志”级舰的推进装置由8台MAN柴油机驱动双轴,每4台机驱动一个传动轴,转速为250r/min。在巡航状态下柴油机的振动小,高功率航行时的振动非常厉害,但服役后证明该级舰适航性能好,只是由于前部缺乏舷弧,逆浪航行时上浪严重。“德意志”号在满载排水量、输出功率为54000hp时的设计航速为26节,在轻装试航状态下,该舰以48390hp达到28节的航速。燃油贮备为3500吨,续航力高达10000sm/15节。

主炮

主炮的配备在经过多次变更后,决定采用279.2mm口径主炮,可发射304kg炮弹,仰角60°,射程30000yards,采用两座三联装炮塔,首尾各一座的配置。另配有8门单管150mm低仰角副炮,对称地布置在左、右两舷的中部;“德意志”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在完工时装备有3门88mm高炮,1936年服役的“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则装备有6门105mm(3座双联装)高炮,分别布置在尾部两舷及中间;另外该级舰还配有多座双联装37mm和20mm近程高炮;在舰艉甲板上还装有两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全舰约需舰员约1000人。

水上侦察机

该级舰最初并未装备水上侦察机,“德意志”号直到1935年才安装上一座弹射器和两架双翼的亨克尔(Heinkel)He-60水上飞机,之后即换装了单翼的阿多道(Arado)Ar-196水上飞机,Ar-196也是“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的标准装备。

雷达设备

1938年,“格拉夫·斯佩”号成为第一艘配备雷达设备的德国战舰,该设备探测距离仅为15km,而且用于武器控制时不能精确地指示目标,尽管如此,它还是在大战初期表现出了其价值,尽管保密原因,雷达天线经常拆卸下来。

功能作用

对于该级舰设计所扮演的角色,德国海军部拟订了双重作用,首先:用作波罗的海区域的海岸防御,这项任务并不需要很高的航速和较长的续航力,其次:用作商业运输航线袭击舰,以应付可能重新爆发的与英、法的冲突。

装甲舰从其设计之初就必定引人注目。不出所料,它的出现在各海军大国引起广泛关注,对重巡洋舰来讲更是致命打击。由于该型舰火力、装甲防护与航速之间不成比例,因此其舰型的划分颇费脑筋,但很快在美、英、法等国家中被称为“袖珍战列舰”(Pocket Battleship),可以说是轻量型或小型化的战列舰。

当这些舰首次出现时,对当时的主要海军国家造成了一些冲击,它们看起来是完美的远程海上袭击舰,航速高过几乎任何一艘比它们强大的战列舰,实际上,它们并不象看起来那么强大,由于只有两座主炮炮塔,很难将其火力分散到二个以上的目标;另外,它们比当时的重巡洋舰(装备203mm炮)稍大一点,但防护又好不了多少,却又有着“战列舰”的美名。“袖珍战列舰”确实对欧洲海军强国产生了影响,尽管没有同类舰只出现,但英、法也花了不少气力去研究对付反袭击舰的战术。之后德国曾考虑建造其改进型,但由于其它原因而中止,该方案就再也没有发展过。

法国认为“袖珍战列舰”仅仅只是破交舰,由于有心要替代老旧的“丹东”(Danton)级战列舰,法国于1931年选择了装备8门330mm炮、航速29.5节的中型舰方案,而没有考虑在华盛顿条约限制内建一艘更大、造价更高的舰只。该型第一艘——排水量26500吨的“敦刻尔克”号(Dunkerque)于1932年12月动工,很明显这种最后审核通过的方案被认为是能对付“袖珍战列舰”所能接受的最低尺度,而该级舰设计本身则深受德国设计观念的影响。

建造情况

在最后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后,德国海军随即于1928年11月订购了第一艘装甲舰--A号舰,该舰于1929年2月5日在基尔(Kiel)的德意志船厂(Deutsche Werke)辅设龙骨。

战舰的建造时间是由能否及时提供主炮炮塔,即由主炮的建造进度决定的,实际上德国海军的建造计划是共建造五艘装甲舰,为此共向位于埃森的克虏伯兵工厂(Krupp AG of Essen)订购了10座三联装279.2mm炮塔,这样也大幅度的降低了造价,A号舰的建造进展顺利,该舰于1931年5月19日下水时被命名为“德意志”号。

B号舰于1931年6月25日在威廉港的海军船厂(Wilhelmshaven Marinewerft)动工建造,该舰在1933年4月1日下水时被命名为“舍尔海军上将”号,同天,“德意志”号服役并成为舰队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34年11月12日服役,

与此同时,C号装甲舰的建造被帝国议会(Reichstag)批准,并于1932年10月在威廉港铺设龙骨,1934年6月30日下水,该舰被命名为“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其设计作了些修改。根据前两艘舰的经验,此舰增强了装甲防御,加强了防空火炮,包括6门105mm高炮和8门88mm高炮。有一段时间曾提出在该舰上装高压蒸汽轮机的动力装置,但如此一来就会牵涉到进一步的改装工程,因此最后仍安装了MAN柴油机。

该舰于1936年1月6日服役并取代“德意志”号成为舰队旗舰。当时西班牙内战(Spanish Civil War)已在欧洲爆发,这三艘装甲舰均参加了支持不干涉行动的海军封锁,在行动中,其前部炮塔顶部有红、白、兰三条色带作为识别标志,“德意志”号在1937年5月29日在“伊比萨”港(Ibiza)停泊时遭到西班牙共和派飞机的攻击,命中两弹,未造成舰只损伤,但舰员死38人,伤78人,此次攻击是为了报复“舍尔海军上将”号两天前对共和军控制的“阿尔米里亚”港(Almeria)的炮击。

建造D号装甲舰和E号装甲舰的预算在1934年就通过了,但准备工作进展缓慢。1935年6月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Anglo-German Naval Agreement)使德国可以合法地超过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最终这两艘舰被改成了战列巡洋舰来建造,完工后则成为“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和“格奈森诺”号(Gneisenau),分别于1938年和1939年服役。

服役情况

“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是德国海军最为活跃的海上袭击舰,转战于印度洋与大西洋,击沉多艘商船并屡次躲过英、法海军舰艇的追击。但最后1939年12月13日被3艘英国巡洋舰在拉普拉塔河口(Rio de La Plata)截住,经过激战后,该舰受伤,驶入了中立的蒙特维迪约港(Montevideo),最后在强大的军事及外交压力下于17日自沉。在这次战斗中,由于“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只有两座主炮炮塔,因而不能将炮火分散到多个目标,这是其在海战中失利的原因。

尽管“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不足道,但她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英国军舰和辅助舰只的注意力达三个月之久,而这些舰只用于其它地区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战果。

“德意志”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

随着战争的临近,“德意志”号和“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于1939年8月底从威廉港出发,分别占据攻击北部和南部大西洋交通线的阵位,而“舍尔海军上将”号由于机械故障的困扰,留在本土水域。9月4日,该舰遭到英国轰炸机的攻击,但命中的炸弹未能爆炸。1940年2月,“舍尔海军上将”号进行了全面的改装,包括重建一个显著倾斜角的舰首,以减少逆浪航行时海水对上甲板的冲击,为此舷边缘的锚链孔也由传统的舰艏锚链管取代,同时,塔式的前主桅结构也改成了与“德意志”号类似的筒式主桅,该舰还装备了雷达和消磁设备。

与此同时,在北大西洋作战的“德意志”号仅取得了有限的战果,它击沉了两艘6 297t级的商船并俘获了另一艘。1939年11月15日,“德意志”号更名为“吕佐夫”(Lutzow)号,这是为防止该舰被击沉或打成重伤而造成德国的耻辱,两天之后,到达戈腾哈芬(Gotenhafen),她的第一次战斗巡航也随即结束。1940年2月,“吕佐夫”号和其残存的妹妹舰“舍尔海军上将”号重新被划分为重巡洋舰(Schwere Kreuzer),这更适合它们主要用作袭击舰的使命。

1940年4月9日,德国侵略挪威,帝国海军(Kriegsmarine)的所有可用的舰只都参与了行动。“舍尔海军上将”号正在改装,“吕佐夫”号掩护了进攻奥斯陆(Oslo)的部队,该舰在与挪威海岸炮兵交火时被3发279.2mm炮弹击中受伤。两天之后该舰在返航途中被英国潜艇“旗鱼”号(HMS Spearfish)的鱼雷击中,舰后部受到重创,该舰被拖至基尔进行修理及改装。舰首作了改装以改善其适航性,同时,防空火炮由6门双联装105mm高炮替代了1934年装舰使用的性能不佳的88mm高炮。

1940年底,刚完成改装的“舍尔”号成功地从基尔运河北部突入大西洋。11月5日该舰对英国HX84护航船队发起进攻。该船队有39艘商船,仅由一艘装备较弱的辅助巡洋舰“贾维斯湾”号护航,尽管该舰被击沉,但为整个船队赢得时间分散,“舍尔”号仅击沉了5艘商船,这对整个船队来讲,损失并不重,但对于在北大西洋边缘的海运航线上出现袖珍战列舰,而迫使英国中断了海上交通。在此次攻击之后,“舍尔”号转向南面,进入印度洋,并未取得很大战果,该舰于1941年4月1日回到基尔,此后,该舰主要在波罗的海和挪威沿海活动,直到1942年11月再次回到威廉港作了一次长时间改装。

1942年初完成修理后,“吕佐夫”号活动于挪威海岸,主要威胁驶向摩尔曼斯克(Murmansk)给苏联运送战争物资的盟国运输船队。该舰和德国海军其它的大型舰只一起,不出海以保存燃料,并吸引了英国本土舰队的注意力由于“吕佐夫”号和其它德国大型舰只在1942年12月31日的巴伦支海战斗中对处于劣势的皇家海军舰只表现极差,希特勒解除了雷德尔海军司令的职务,改由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海军元帅接任,由此注定了这些德舰的命运,1943年10月初该舰被撤回,以准备为潜艇战提供一些可用的资源。

与此同时,“舍尔海军上将”号完成了在威廉港海军船厂进行的长时间改装,再次出海,该舰成为一艘训练舰。这样一来,袖珍战列舰和其它德国大型战舰在北方冬天晦晴的光线中溜出丹麦海峡去威胁大西洋运输线的日子再也不复存在了,由于燃油供应不足,最重要的是潜艇部队要求源源不断地提供受过训练的艇员,最后“吕佐夫”号和“舍尔海军上将”号被特定为批准拆毁的舰只,尽管只有一段时间曾设想将其加长改装成航空母舰。

但1944年底,由于战局的发展,该级舰又重新投入作战行动,这次是在波罗的海,它们主要用于支援德国陆军,阻止苏军的前进,1945年4月16日“吕佐夫”号在施韦因蒙德(Swinemunde)以南遭到英国空军5.5t级炸弹的攻击,尽管没有直接命中但几枚近失弹所造成的损失使得该舰座沉在浅水区,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里,它被用作固定炮台,随着苏军的进一步挺进,为避免被俘获,该舰于1945年5月4日自爆。

“舍尔海军上将”号则撤至基尔,直到1945年3月底都在德意志船厂作进一步改装,在此期间,出乎意料的是其防空火力又得到极大增强。4月9日,该舰被英国空军发现,命中5弹,在改装泊位翻转沉没。一个月后欧洲战争结束,接管基尔船坞的英军发现了该舰破损的残骸,倾覆的舰体中可拆的均取走拆毁。最后,在1948年基尔船坞区进行重新清理时,残存的舰体被覆上橡胶并弄平。

沉在施韦因蒙德浅水区的“吕佐夫”号的舰体于1947年9月才被苏联海军重新浮起,后拖至列宁格拆毁。

结束语

装甲舰——这种结合了岸防战列舰的武备和装甲巡洋舰的尺度与防护力的“袖珍战列舰”全部成了历史的遗迹,在凡尔赛条约的制约下,它们的设计是在可能的最小尺度上集中最大的攻击力量。

电影装甲舰

片 名: Ironclad

中文名: 装甲舰

导 演: ( Jonathan English )

主 演: (威廉·莫斯利 William Moseley) (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皮特·波斯特尔斯怀特 Pete Postlethwaite) (安格斯·麦克菲戴恩/安古斯·麦克菲登 Angus MacFadye)

上 映: 暂定2010年 美国

地 区: 英国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类 型: 动作 冒险

主要演员

威廉·莫斯利 William Moseley .... (rumored)

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 (rumored)

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 Archbishop Langton

皮特·波斯特尔斯怀特 Pete Postlethwaite .... Sheriff de Cornhill

安格斯·麦克菲戴恩/安古斯·麦克菲登 Angus MacFadye .... Ned Coteral

剧情简介

公元1215年,英国男爵叛乱,约翰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抑制了王权,保证了人们享受自由的权利,也为今后英国的普通法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不甘心受限的国王出尔反尔,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了一支雇佣兵军队准备将男爵们抓获,试图将国家重新收归他的独裁统治之下。就在国王军队一步步向伦敦逼近,王权即将收回之时,Albany男爵率领的7人小组在罗切斯特城堡奋力抵抗,等待法国的救援。罗切斯特城堡也成为了公平、正义和自由而奋起反抗的重要象征。

相关评论

赤裸裸的暴力和无情的写实主义为本片加分不少。

——TotalFilm

野蛮残暴、爱国热血、极端雄性主义。

——Hollywood News

影片相关

大宪章签署的历史在英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然而宪章签署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连主演杰姆斯·鲍弗都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段历史。本片故事改编自英国历史上伟大的罗切斯特城堡保卫战,在真实和虚构的结合下,导演乔纳森·英格利西不遗余力地展现了中世纪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在战争时的艰难求生。

早在2008年戛纳电影节时,本片的制作公司Mythic在寻找投资人的同时,也向女演员梅根·福克斯抛出了橄榄枝,福克斯辞演后她的角色由凯特·玛拉代替。2009年由于信用证金额和筹措资金减少,电影的预算大幅下降,除杰姆斯·鲍弗和保罗·吉亚玛提之外的配角演员集体大换血,制片人Andrew Curtis在接受《综艺》杂志采访时笑称,“电影的筹措资金简直比伦敦的地铁地图还复杂。”直到电影拍摄完毕,电影的监制总共有18名之多。2009年10月9日开拍,影片由Dragon International 电影工作室在威尔士一个邻近Llanharan的村庄拍摄完成,罗切斯特城堡的复制品则在室内搭建完成。

“格斗场面就应该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刺激”

导演乔纳森·英格利西坦言自己是个历史迷同样也是个城堡迷,尽管他住在Surrey附近,但从没去过罗切斯特城堡。4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罗切斯特城堡,被那里的建筑和废墟深深地震撼了,“那里不像城堡而更像是个战场,于是我开始专门研究这场战役,研究勇士们如何靠着马肉和水生存下来的。我想这故事拍出来会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乔纳森·英格利西非常重视剧中的格斗场面,他坦言,他并不想像大多数英国独立电影一样回避这个,在这些电影中格斗场面很少,电影最后变成了戏剧。他希望一开始格斗场面就应该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刺激。另外,他认为演员们本身也喜欢刀剑上的格斗,他说,“演员都爱刀剑格斗,如果要说他们更喜欢的,那就是刀剑格斗训练。”

本片汇集了老中青三代演员,最为导演乔纳森·英格利西欣赏的是老戏骨布莱恩·考克斯等人,他认为正是他们的演出给电影奠定了严肃和庄重的基调。老演员如Charles Dance和Derek Jacobi在剧中都是饰演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年轻一辈的如杰姆斯·鲍弗等饰演的是虚构的人物,因为反叛军都是普通百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为人知。导演乔纳森·英格利西透露了此举的真正目的,他想借住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吸引老演员们的兴趣,“你跟Charles Dance说想让他饰演帮助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自然会非常感兴趣,他们都喜欢这种故事,而且还有很多喜欢暴力。”

演员杰姆斯·鲍弗在片中饰演一个虚构的人物圣殿骑士Thomas Marshall。在《所罗门凯恩》拍摄快结束时,导演Mike Bassett收到了导演乔纳森·英格利西的邮件,想邀请杰姆斯参演《铁甲衣》。在与导演面谈并看过剧本之后,杰姆斯认为剧本很有趣,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于是欣然同意。去年,他出演了同为中世纪动作片的《所罗门凯恩》,由此大家认为他已然走在了以大刀阔斧为特点的英国动作片复兴的最前沿。对此杰姆斯表示自己并非刻意塑造此类形象,“我想可能是因为此前拍过类似的角色,制片人对我的舞刀弄枪表示认可,因此认为邀请我参演会非常有安全感。”

花絮

·梅根·福克斯原定出演Lady Isabel,后由凯特·玛拉代替。

·理查德·阿滕伯勒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被迫退出了电影制作。

·本片是威尔士作为取景地所拍摄的最大型的独立影片。

·剧组用了14周的时间用木头、钢筋和塑料搭建了一个原样大小的罗切斯特城堡,虽然不能还原城堡原本的高度,但从效果来看还是相当逼真的。

·电影使用了真实效果和CGI结合技术,倒塌的城堡是个18英尺高的微缩物。电影中的投石机也是真实的,算得上是全英国最大的投石机,确实能将巨大的物件投掷过河。

·手持摄像机拍摄也在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而每个投资人都想要在监制一栏留下历史性的一笔,于是造成了电影监制多达18位的惊人现象。

精彩对白

Albany: We claim this castle in the name of the rebellion!

Albany:我们以反叛的名义占领这座城堡!

Albany: [Calls down to King John] You are no more a king than the boil on my arse! [Turns to his friend] What a tedious little man.

Albany:(对着约翰王)你这个国王连我屁股上的疮都不如。(对他的朋友们)多么无聊的一个小矮人。

Marshall: Have you ever killed a man, squire? It is not a noble thing. Not even when it is for God!

Marshall:你杀过人吗?这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就算是以上帝的名义也不行。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