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镇(江苏徐州丰县下辖镇)

由网友(朕)分享简介:大沙河镇隶属徐州丰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丰县乡南一八私里处的苏皖两省3县联合部。总面积八六.三一平方公里(二零一七年),有耕地五.三四万亩,人均据有耕地一.零四亩。齐镇下辖一九个行政村,一九四个村平易近小组。人嘴六.一九万人(二零一七年),有归族、壮族三个长数平易近族有余一零零人。此中农业人嘴五.一万人,人嘴密度每一平方私里...

大沙河镇隶属徐州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丰县城南18公里处的苏皖两省三县结合部。总面积86.31平方千米(2017年),有耕地5.3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人口6.19万人(2017年),有回族、壮族3个少数民族不足100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镇区位于镇域的西北部,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00人。这里北依齐鲁大地,东傍京沪干线,西近京九铁路,南靠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和连霍高速,地理位置优越,与徐州、济宁、商丘、蚌埠、淮北等城市相近,交通便利。

中文名

大沙河镇

所属地区

江苏徐州丰县

政府驻地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果都路68

邮政区码

221700

面积

86.31平方千米(2017年)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

机场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苏C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19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516

地理位置

江苏西北部、苏皖交界

人口

6.19万人(2017年)

著名景点

果都大观园

火车站

丰县站

党委书记

渠慎秋

镇情简介

赵庄镇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下辖镇

丰县大沙河总面积86.31平方千米(2017年),有耕地5.3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全镇下辖食城、六座楼、大沙河镇岳庄、聂洼、张屯、杨集、李寨、二坝、毛楼、包楼、黑楼、曹庄、常庄、姚庄、代庄、黄庄、宗集、孙寨、蒋庄19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人口6.19万人(2017年),有回族、壮族3个少数民族不足100人。

区位

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镇区位于镇域的西北部,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00人。这里北依齐鲁大地,东傍京沪干线,西近京九铁路,南靠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和连霍高速,地理位置优越,与徐州、济宁、商丘、蚌埠、淮北等城市相近,交通便利。 党委书记渠慎秋

概况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南部,距县城18千米。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丰黄公路过境。以大沙河为中心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北起千亩富士园、果都大观园,南至千亩梨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和“中国白酥梨之乡”。

沿革

原属大沙河公社,1970年析建大沙河果园,1985年改岳庄乡,1986年建镇,1993年更名大沙河镇。1996年,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岳庄、杨集、张屯、杨五楼、张庄、食城、六座楼、夹河、聂洼9个行政村。2000年4月,撤销李寨镇,将其原辖区域和国营大沙河林场、国营大沙河果园并入大沙河镇。区划调整后大沙河镇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5.54万人,辖31个行政村、2个果林场,镇政府驻岳庄村。2008年末,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60338人,辖食城、六座楼、岳庄、聂洼、张屯、杨集、李寨、二坝、毛楼、包楼、黑楼、曹庄、常庄、姚庄、代庄、黄庄、宗集、孙寨、蒋庄19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岳庄村。

原李寨镇位于丰县南部,距县城24千米。丰黄公路从南北穿过,废黄河、大沙河东西方向分流。1958年成立李寨公社,1983年建乡。1996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李寨、陈庄、二坝、包楼、黑楼、新庄、范庄、曹庄、常庄、施集、姚庄、双庙、前集、代庄、黄庄、破楼、白柳园、包庄、毛楼、宗集、孙寨、蒋庄22个行政村。

发展情况

大沙河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1851年,黄河最后一次在安徽蟠龙集决堤,给丰县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洪水过后形成了“只长茅草不长粮”的大沙河荒滩,漫漫黄河故道“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解放后,勤劳勇敢的丰县人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力求防沙和治沙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果园为中心,在大沙河流域故道进行果树和白酥梨的引进推广,并首先和日本合作引种红富士苹果,在黄河故道上开挖了大沙河,引来了长江水,已形成了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林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因此丰县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大沙河两岸形成了蓝天碧水,茂林绿野,鸟语花香,硕果累累的生态农业区。

果品产业

果品方面。丰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促进会确定的“绿色产业示范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华猕猴桃、黄桃、水密桃、西瓜等传统水果的市场供需十分活跃。以大沙河镇为中心的连片果树 100多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00多万吨,被国家统计局列为全国水果产量十强县,丰县的“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等果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全国各类水果评比中现已获国家、省、市大奖238项,并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和“中华名果”称号。 “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连续三次蝉联部优称号,白酥梨被评为全国第一名,双双获“中华名果”称号,被'99昆明世博会唯一指定无公害水果'。大沙河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和“中国白酥梨之乡”。1992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曾分别畅游大沙河果园, 并题写了“果都”和“果海”,“中华果都”由此而得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于1999年12月份亲临丰县视察,踏上了大沙河这片热土。

城乡代码

320321112:~001 121岳庄社区 ~002 122陆座楼社区 ~201 220张屯村 ~202 220杨集村 ~203 121岳庄村 ~204 122聂洼村 ~205 122六座楼村 ~206 220食城村 ~207 220二坝村 ~208 220包楼村 ~209 122李寨村 ~210 122黑楼村 ~211 220曹庄村 ~212 220常庄村 ~213 220姚庄村 ~214 220戴庄村 ~215 220黄庄村 ~216 220毛楼村 ~217 220宗集村 ~218 220孙寨村 ~219 220蒋庄村(以上代码为2011年发布)。

人文民俗

大沙河自古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

丰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诞育之地,被誉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汉高祖刘邦创立泱泱四百年帝王基业的大汉王朝,以楚风楚韵兼容黄河、长江系列的多元文化,以博大宽容、广纳贤良的人才思想,以及不屈不挠、勇猛顽强的拼搏精神,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代文化,为汉民族及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浑厚的基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增添了辉煌的篇章,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印记。在大观园的汉代帝王馆则浸渍着两汉历史的见证,前来考察,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清代“三李”状元李潘,为徐州历史上唯一状元;兵部尚书李卫和清末民初名将李厚基均为大沙河人。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1亿,年均增长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4万元,年均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地增长。
2、工业经济的优势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以镇工业园、五个片工业区为框架的“一园五区”,形成了以瑞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徐州华元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业,以豪盛包装有限公司、富康纸箱厂、天正包装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包装业,以星海机械厂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业,优势产业突显,招商引资活动初见成效。
3、农业生态旅游初具雏形,果都大观园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以果都大观园为核心,百里农业观光旅游带已成为娱乐休闲的胜地。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五”期间,重点发展了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全镇果树面积6.3万亩,优质强筋小麦1.8万亩,蔬菜复种面积0.4万亩,建成了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等部、省、市级科技示范园4个,初步建成了加工类果品等一批生产示范性基地。农业标准化建设初见成效,2005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3万亩,3项农产品获省级无公害认证,创国家级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成绩显著。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乡镇面貌进一步改善。“十五”以来,围绕“乡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目标,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镇政府驻地岳庄村、李寨村为中心,以徐丰南线、丰黄路、岳套路为主干道小城镇格局。修建了29公里的水泥路,24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实现镇村道路畅通。
6、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顺利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根据省统一部署,2005年我镇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积极稳妥地实施了镇级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对落聘人员妥善分流安置。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财政,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外向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底,全镇民营企业达890户,从业人员9300人,主要集中在果蔬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包装业等行业中。
7、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五以来,实施生产800万米高压喷雾软管,年产15亿只果品套袋,年产30000万斤纸浆模型果品托盘三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李寨小学建成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基地,李寨中学被评为省级示范初中,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在“非典”、“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确保了镇域内无疫情发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跳出市重点管理镇的圈子,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465户,农村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2005实现财政收入563万元,增长35%;其中一般预算334万元,增长39%;规模工业总产值8400万元,增长34%;销售收入8150万元,增长38%;民营经济入库税收553万元,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生态建设

在生态旅游方面,坐落在大沙河境内的以大沙河为中心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黄河从蟠龙集决口后,由丰县经沛县流入山东省,形成了宽580米,长28.5公里,大沙河。两岸生态农业景观与清澈见底的河水交相晖映,北起千亩富士园、果都大观园,南至千亩梨园,蓝天碧水,茂林绿野,鸟语花香,硕果累累,形成了一幅风光秀丽、充满盎然生机的景色画廊。营造了无比优越的生态旅游环境,建成了一个集农业、商业、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观光果园,形成了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融果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

特色产业

该示范区的万亩白酥梨示范园,创建于一九五八年,四十多年来,勤劳智慧的沙河果农,狠抓科技投入,强化白酥梨生产的科学管理。实行测土科学配方施肥,科学剪枝,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加强各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努力提高优质果率。使昔日的黄河滩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园。1999年周边县、市的领导曾20多次6000余人到万亩梨园参观学习,倍受赞扬。该示范园生产的“大沙河”牌优质白酥梨个大酥脆、皮薄汁多、营养丰富,自1990年以来,白酥梨在国家、省、市各级举办的大型水果评比中,荣获40多项大奖,并连年被评为“部优、省优、市优”产品称号。获全国“梨王”桂冠和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自1997年起推广使用果食套袋,使白酥梨成为天然绿色食品,市场价格比普通酥梨高出75%。被九九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指定唯一无公害水果,并享有永久冠名权。万亩白酥梨示范园已成为江苏省十佳模范园的第一名。该园“科学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该示范园生产的白酥梨以其上乘的质量畅销全国30多个大城市,并销往港、澳、台,出口东南亚等国,倍受中外消费者青睐。万亩白酥梨示范园已成为江苏省模范果园,每当清明时节,万亩梨园和千亩红富士示范园内千树万树花竞开,成为花的海洋,为旅游观光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赏花、吟诗、作画、赋词的好去处。

果都大观园

该区的果都大观园占地380亩,始建于1996年,当年投入500余万元,并于当年建成开始接待游客。1999年、2004年分别进行了陆续投入,增加了基础设施,扩建了游乐项目,修建了入景道路等,使旅游能力更加完善。果都大观园以厚重的汉文化为依托,以“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资源为基础,以果品大观为主旨,辅以历史名人文化挖掘,结合园林旅游及配套服务,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现代农业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特色,是苏北地区美丽风景的真实写照。果都大观园与大沙河万亩梨园、红富士高档苹果示范园、大沙河水上乐园等景点相映成趣,成为丰县农业百里旅游观光带上颗颗明珠。该农业旅游项目已列入江苏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果都大观园园内引种有红富士、乔纳金、泽西美、嘎拉、丰艳等苹果品种69个,日本三水、七月酥、皇冠等梨品种46个,红提、黑提等葡萄品种11个,以及桃、杏、枣等果品21类200多个品种。这里温湿鲜明的宜人气候、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清新优越的自然环境、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造就了“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白酥梨的无与伦比的优良品质,五个品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红富士苹果蝉联三届部优,被99昆明世博会唯一指定为无公害苹果。果都大观园与周边百万亩果园连片,“春来梨花香雪海,秋至硕果飘奇香”,集果园、花园、文化乐园为一体,是人们旅游、观光、品果、赏景、垂钓、休闲娱乐、健身养生的理想处所。昔日“只长茅草不长粮”的大沙河荒滩,如今是“苍翠绿如海,林茂花果香”的林果胜地,成为“水清鱼儿跃,气爽鸟啼鸣”的生态乐园,成为全国著名的果乡之一。“天上美景已如画,人意雕琢更着花”,凡来此旅游观光者无不由衷赞叹。

景观旅游

果都大观园还是特色优新果品示范园、优质果培育试验园、果树科普培育基地、良种栽培基地,也是和日本专家在果树方面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试验基地。多年来,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引种上百种花卉进园,园内间作种植的花生、玉米、大豆、山芋、小麦等谷物,均采取有机肥种植,是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园内凉亭、曲桥、回廊、假山、喷泉及各种盆景等点缀其间,宫保府、观景楼、民俗博物馆,汉帝塑像馆、垂钓中心、采摘园等景区构成了果都大观园的主要景观。丰县历年来成功举办的红富士苹果节、梨花节等大型经贸旅游活动,均把果都大观园作为主会场,吸引了八方来客。这里蓝天碧水,满园花香,满塘鱼虾,遍地果实,观百花争妍,食百果美味,如诗如画,绿色农业蕴藏着无穷魅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发展

随着丰县每年一次的梨花节、红富士苹果节的成功举办,作为主会场的果都大观园的知名度不断上升,每年来此赏花、摘果、观光、休闲的游客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去年累计接待游客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5.3万元,截至目前,今年已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果都大观园利用自然的农业田园景观及良好的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农村风俗、历史文化,辅上一定的游乐设施,构建了集农业生产展示、农田劳动体验、农业科普教育、历史教育、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它的成功运营,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丰县对外交往的影响力,为加快果农致富奔小康,净化社会环境,促进“三个文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业状况

大沙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大沙河现有的地理、资源、人文优势,抓好大沙河工业园区建设,广泛进行招商引资,并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内在活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徐州瑞嘉食品有限公司、徐州盛禾原有限公司、徐州瑞丰食品有限公司、徐州华元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果品包装为龙头的工业园区。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大沙河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