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四版)(2023最新动物生理学(第四版)百科介绍)

由网友(时光是个坏老人)分享简介:植物心理教(第4版)是由北大出书社二零一二年出书的图书,做者是陈守良。书名植物心理教(第4版)ISBN九七八七三零一二零零五零六出书社北大出书社装帧精装做者陈守良页数四四四页出书时间二零一二-零二-零一开原一六开内容简介原书以人以及哺乳植物器官心理教为骨干,注重先容心理教的基原实践答题,差别入化程度、差别糊口情况...

动物生理学(第四版)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守良。

书名

动物生理学(第四版)

ISBN

978730120050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作者

陈守良

页数

444页

出版时间

2012-02-01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自然科学 英文书 外文原版

本书以人和哺乳动物器官生理学为主干,注意介绍生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不同进化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中动物生理机能的差异,以及某些重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以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学习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什么是生理学 1

1.2 动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6

1.3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机能调节 8

第二章 细胞膜的结构与转运机能

2.1 细胞膜 15

2.2 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16

2.3 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9

2.4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24

2.5 细胞膜之间的连接 25

第三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28

3.1 生物的应激性与可兴奋细胞和组织的兴奋性 28

3.2 引起兴奋的刺激 30

3.3 刺激的要素 31

3.4 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33

3.5 生物电的发现 34

3.6 神经干的损伤电位与动作电位 36

3.7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38

3.8 兴奋的膜学说 40

3.9 离子学说 45

3.10 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 54

第四章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61

4.1 神经肌肉之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61

4.2 终板电位与小终板电位 64

4.3 去极化-释放偶联 66

4.4 逆转电位 67

4.5 乙酞胆碱受体与通道 68

4.6 神经肌肉接点突触传递过程概述 71

第五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73

5.1 骨骼肌的结构与肌原纤维的亚显微结构73

5.2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77

5.3 兴奋收缩偶联 80

5.4 肌肉的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84

5.5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85

5.6 躯体的杠杆活动 86

5.7 肌肉的能量转换 88

5.8 平滑肌的结构与机能特点 90

5.9 昆虫的原纤维肌 96

第六章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99

6.1 神经系统机能概述 99

6.2神经元学说99

6.3 神经元 101

6.4 神经突触 103

6.5 突触电位 109

6.6 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 111

6.7 神经系统的演化 115

6.8 人类的神经系统 120

第七章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126

7.1 反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126

7.2 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的影响 132

7.3 大脑两半球的躯体运动机能 134

7.4 神经系统的内脏机能 139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与感觉器官 144

8.1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144

8.2 化学感受性 150

8.3 机械感受性 153

8.4 哺乳动物的声音感受器与听觉 157

8.5 哺乳动物的光感受器与视觉 164

8.6 其他的感受机能 177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183

9.1 脊椎动物脑的演化 183

9.2 大脑皮层的机能 184

9.3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191

9.4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193

9.5 睡眠与觉醒 196

第十章 消化与吸收 202

10.1 食物的消化与消化管的结构 202

10.2 消化管的运动及其调节 206

10.3 消化液的分泌 210

10.4 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213

10.5 小肠的吸收机能 219

10.6 肝脏的机能 224

第十一章 血液的机能 228

11.1 体液与血液 228

11.2 血液的机能 230

11.3 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231

11.4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 233

11.5 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236

第十二章 血液循环 240

12.1 血液循环与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历史意义 240

12.2 血液循环的演化 244

12.3 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 247

12.4 心动周期的力学变化 254

12.5 心输出量及其调节 257

12.6 血流动力学 261

12.7 血管系统各部分的特性与压力梯度 264

12.8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267

12.9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 269

12.10 心血管系统的体液调节 275

12.11 外周循环的局部控制 277

第十三章 呼吸 281

13.1 内呼吸与外呼吸 281

13.2 人的呼吸器官与通气 281

13.3 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 287

13.4 呼吸的神经调节与化学调节 293

13.5 脊椎动物呼吸器官与呼吸机能的演变 299

13.6 昆虫的呼吸 304

第十四章 潜水、登高与航天的生理学问题 308

14.1 潜水的适应 308

14.2 高原的适应 309

14.3 航天中的重力生理学问题 310

第十五章 能量转换与体温调节 314

15.1 能量转换 314

15.2 代谢率的测定 317

15.3基础代谢率319

15.4 体温调节 323

15.5 变温动物与异温动物对体温的调节控制 329

第十六章 渗透调节与排泄 332

16.1 渗透调节的意义 332

16.2 渗透调节器官 332

16.3 脊椎动物肾的结构与尿生成 334

16.4 尿渗透压的调节 341

16.5 脊椎动物的其他渗透调节器官 346

16.6 脊椎动物含氮废物的排泄 348

第十七章 内分泌-激素调节 350

17.1 内分泌腺与激素 350

17.2 激素作用的机制 351

17.3 下丘脑与垂体 353

17.4 肾上腺:髓质与皮质 359

17.5 甲状腺 363

17.6 胰腺、甲状旁腺与胃肠 366

17.7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69

第十八章 人体的免疫机能 374

18.1 体表屏障 374

18.2 非特异性反应 374

18.3 淋巴系统 376

18.4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378

18.5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391

第十九章 人类的生殖机能 394

19.1 性分化的生物学意义 394

19.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394

19.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401

19.4 人类胚胎的发育 4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