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小行星(对太阳系中的小行星进行命名)

由网友(箛韣匛矣ㄣ)分享简介:定名小行星是由发明者对于太阴系中的小行星提出定名请求,经审议经由过程后成为该小行星正在国际上的永世星名。迟年发明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仙人的名字定名,厥后跟着小行星发明数量删多,很多国度、都会以及无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为了同一规范,国际天文教结合会(IAU)博门构成了由国际闻名科教野构成的小行星定名委员会,卖力接管以及...

命名小行星是由发现者对太阳系中的小行星提出命名申请,经审议通过后成为该小行星在国际上的永久星名。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公转最快小行星 一年仅113天

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Minor Planet Circulars)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

中文名称

命名小行星

审核

国际天文联会

组成

永久编号、名字

举例

2899邵逸夫、3678蒙民伟

命名原则

按照国际规定,漫天的恒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数码表示,只有太阳系中小行星才能由发现者提出命名。

早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后来随着小行星发现数目增多,许多国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为小行星的星名。

为了统一规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专门组成了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负责接受和审议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发现者提出的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在《国际小行星通报》(Minor Planet Circulars)上正式发布,并通知世界各国天文台此星名成为该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并列入每年出版的《国际小行星星历表》上。

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

命名示例

对于一些编号是1000的倍数的小行星,习惯上以特别重要的人、物来命名。(但偶有例外)例如:

(1)编号为1000的倍数的已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命名原则 获小行星命名的人物名单

1000 皮亚齐

2000 赫歇尔

3000 达芬奇

4000 喜帕恰斯

5000 国际天文联会

6000 联合国

7000 居里

8000 牛顿

9000 HAL(例外)

10000 Myriostos(例外)

15000 CCD

17000 Medvedev(例外)

20000 伐楼拿

21000 百科全书

25000 天体测量

50000 夸欧尔

56000 美索不达米亚

71000 Hughdowns(例外)

由于永久编号已超过100,000,一些原来应付5位编号的程序便无法支援,因此出现了一些在万位采用英文字母的编号表示方法,即A=10、B=11……Z=35;a=36……z=61,在此安排下,619,999号以下的小行星仍然可以用5位表示。

(2)部分与华人有关的著名小行星 获小行星命名的人物名单

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139 九华星(Juewa)(发现者J.C. Watson)

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1125/3789 中华(China) (发现者张钰哲,后1125更改为3789)

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张衡(Zhang Heng)(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 北京(Peking)(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 大埔(Dabu)(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台湾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240 蔡(Tsai)(蔡章献)(发现者哈佛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 神舟(Shenzhou)(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为表扬香港中学生陈易希在发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 陈易希星(Chanyikhei)(发现者LINEAR小组)

为纪念北京奥运会而命名的:2008北京奥运星

(3)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例如:

199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768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2003年10月,国家天文台宣布把国际编号为25240号小行星命名为“钱三强星”。

2012年6月,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第77508号《小行星通报》,小行星第148081号正式命名为“孙家栋星”。

2016年1月,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星”。

2018年9月,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20年9月,国际永久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1]

2021年7月,国际永久编号为347336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