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愿(2023最新张志愿百科介绍)

由网友(风吹过,她来过)分享简介:弛自愿(一九五一年-),男,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熟教部院士,熟于江苏吴江,结业于上海第2医教院,一九九一年获医教专士教位,现任上海接通大教医教院从属第9国民病院嘴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教科戴头人,上海接通大教嘴腔医教院院少,上海市嘴腔医教研究所所少。善少嘴腔颌面内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疗以及医治,曾得到国度科教技能前进2等惩。中文名弛...

张志愿(1951年-),男,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生于江苏吴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

正版新书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口腔医学 4 张志愿 编

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文名

张志愿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

职业

主任医师

人物经历

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系。

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

1995年,赴美国学习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

1989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94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

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6年,被任命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1998年,被任命为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和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

2001年,被任命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

2006年,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

2010年,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常年处在院长职位上,对上海九院产生深远影响,习惯说“搞得定”,被九院医务人员亲切的称为“搞得定院长”,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

擅长领域

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个人职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

现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

上海市生物医学学会口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口腔专业组组长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口腔医学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

国际牙医学院院士

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

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客座教授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院士

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学院院士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主编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副主编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副主编

《口腔医学年鉴》副主编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五版)主编

主要成就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863”、“十一五”支撑计划、“十二五”支撑计划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面上5项等部、委级课题共18项,作为学科带头人,2007年新立国家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以及教育部“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医学),主要课题有:

1.颌骨组织“仿生理性”再生的调控及其机制研

2.碳纳米管增强型复合材料神经导管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研究

3.口腔鳞癌分子发病机制与免疫治疗实验研究

4.人乳头状瘤病毒恶性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5.核酶阻断HPV16E6/E7恶性转化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项目成果

从事口腔颌面肿瘤诊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工作四十余年,继承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在国内,系统性地建立了头颈肿瘤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和晚期肿瘤侵犯至颅底、颈动脉、喉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救治性外科与术后功能重建的治疗体系,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上首次提出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规范指南。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开展了许多特大型、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在同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他以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为主攻方向,主要学术贡献有两个:

一是采用多个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串联术、高位颈动脉重建术、个体化综合序列治疗的新策略,破解广泛侵及颌面颈部、颅底和颈动脉的晚期口腔癌的治疗难题,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二是采用栓塞供养动脉后病灶切除并即刻整复术、双介入栓塞术、瘤腔栓塞后病灶切除并即刻整复术,突破头颈部难治性血管畸形的手术禁区,变不治之症为可治之症。他首创的高位颈动脉重建术,得到了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前任主席的高度评价,称“对于全世界同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主要著作

主编7部、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3部,主编《口腔科学》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

期刊论文

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4篇。

获得荣誉

199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199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

2002年,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2年,被评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优秀师德奖。

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院长”称号。

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2006年,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为市属高校首批20位“上海领军人才”之一。

2006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十大医德标兵”提名奖。

2006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06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被上海市科协授予第10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2007年,获得上海市教学名师奖。

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第4届中国医师奖(口腔医师奖)。

2008年,引领的口腔颌面外科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届“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09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200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5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