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期(2023最新发作期百科介绍)

由网友(归途的路)分享简介:西医临床诊断术语,指疟疾、哮病、痫病、胸痹肉痛等病,邪处于爆发的阶段,此时1般宜节制疾发病做,可用祛正为主的治法。中文名爆发期方 式可用祛正为主的治法内 容疟疾、哮病、痫病真 量西医临床诊断术语观点爆发期是指正在苏息环境下单肺尚有较着的哮叫音或者陪有较着的呼吸坚苦或者紫绀等。爆发期是指有差别水平的呼吸坚苦以及哮叫音病症慢解期是...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指疟疾、哮病、痫病、胸痹心痛等病,正处于发作的阶段,此时一般宜控制疾病发作,可用祛邪为主的治法。

中文名

发作期

方 式

可用祛邪为主的治法

内 容

疟疾、哮病、痫病

实 质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概念

癫痫的症状都有什么呢

发作期是指在休息情况下双肺尚有明显的哮鸣音或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紫绀等。发作期是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哮鸣音症状缓解期是指自行或经治疗喘息症状消失双肺基本无哮鸣。

表现

(1)呼吸困难:常紧随先兆症状后出现胸闷、胸部紧迫甚至窒息感,胸部似被重石所压,10~15分钟后发生以呼气困难为主的呼吸困难,并带有“支支”作响的哮鸣音。病人被迫端坐,不能平卧,头向前俯,两肩耸起,两手撑膝,用力喘气。发作可持续几十分钟到数小时,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2)咳嗽、咯痰:于先兆期因支气管粘膜过敏而引起咳嗽。一般为干性无痰咳嗽,程度不等。至发作期咳嗽减轻,以喘息为主。待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减轻,大量分泌物得以排出,而咳嗽、咯痰症状加重,咯出较多稀薄痰液或粘液性痰栓。若合并感染时,可咯出脓性痰。少数病人可以咳嗽为唯一的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3)其他:支气管哮喘发作较严重、时间较久者,可有胸痛。部分病人也可有呕吐甚至大小便失禁。当呈重度持续发作时,有头痛、头昏、焦虑和病态行为,以及神志模糊、嗜睡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若合并感染,则可有发热。发作过后多有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

种类

治疗用温肺散寒,豁痰平喘药:炙麻黄3g,桂枝6g,干姜3g,细辛2g,五味子6g,甘草3g,芍药6g。咳甚加紫菀6g,冬花6g;哮甚加白芥子6g;喘甚者加葶苈子6g;痰多者加半夏6g。如患儿症见咳逆喘促,喉间痰鸣,胸满气粗,声高息涌,以呼出为快,痰黄稠粘,烦渴面赤,二便不利,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此乃痰热交阻,壅塞肺脏而致的痰火哮喘。治疗宜采用清热涤痰,降逆平喘药:汉防己6g,杏仁6g,甜葶苈4g。痰多加海浮石6g,瓜蒌皮3g;喘甚者加桑皮8g,冬花8g;哮甚者加白芥子、苏子各6g,水煎服。

若患儿证见咳嗽急促,痰声漉漉,喉间痰鸣,痰涎清稀,胸膈满闷,食少便溏,面黄唇淡,舌苔白滑,脉濡或滑者为脾土素弱,积湿酿痰,肺弱受困,调节无权而诱发的痰湿哮喘。治疗采用健脾化痰,降逆平喘药:太子参8g,云苓6g,白术8g,炙麻黄8g,苏子8g,陈皮8g,清夏6g,水煎服。

小儿支气管哮喘

寒证。主证:咳嗽喘促、喉中哮鸣、呼气延长、痰白稀有泡沫、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重者端坐呼吸、张口拾肩,面青灰,汗出,舌质淡、苔白薄或白腻、脉缓或滑。

治法:温肺散寒,降气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三子养亲汤。

干姜1.5克,桂枝3克,麻黄3克,白芍10克,细辛1.5克,法夏8克,五味子5克,苏子8克,白芥子5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

方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配合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以五味子之收敛,散中有收,以防肺气耗散太过。凡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以致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者有解表化饮、治咳平喘之效。加苏子降气行痰,白芥子畅隔除痰、莱菔子消食化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