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河南省省辖市)

由网友(半世之神)分享简介:济源是河南省省辖市[一],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太行山南麓,取山西省邻接。截止二零二零年底总面积一九三一平方私里,[二]下辖一一个镇,五个街谈服务处,七二个住民委员会,四五三个村平易近委员会。[三]二零二一年年底常住人嘴七三万人,整年出产总值七六二.二三亿元。[四]枯获天下绿化榜样都会、国度卫熟都会、国度园林都会、国度丛林都会...

济源是河南省省辖市[1],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截止2020年末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2]下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72个居民委员会,453个 村民委员会。[3]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73万人,全年生产总值762.23亿元[4]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1]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5]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气候多样,森林覆盖率45.28%,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红豆杉、连香树、山白树等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48种,有白鹳、黑鹳、金雕、金钱豹、猕猴、青羊等40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较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6]

截至2021年年末,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其中技工学校2所),普通高中7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初中33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85所(其中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卫生机构765个,卫生技术人员5947人。[4]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24年的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1]

济水发源,水行舟载。济源山水好,皆系交通纵横。济源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二广高速、菏宝高速、阳济洛高速穿境而过,形成“卄”形双十字布局,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济洛两市、畅通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7]

济源山水秀美、景色宜人,有王屋山、五龙口、黄河小浪底、黄河三峡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优秀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积极创建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黄河小浪底北岸国家旅游度假区。[1]

中文名

济源

外文名

Jiyuan City

地区生产总值

762.23亿元(2021年)[4]

下辖地区

3个产业集聚区、5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

电话区号

0391

著名景点

小浪底风景区、王屋山景区、五龙口

机场

东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

火车站

济源站(二等站)

市树

国槐

市花

紫薇

区划代码

419001

市长

庄建球[10]

荣誉

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

面积

1931平方千米[8]

行政区类别

河南省省辖市

国家/地区

中国河南省

政府驻地

沁园中路1号

邮政编码

459000(或454650)

地理位置

豫西北、晋东南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方言

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济源话

车牌代码

豫U

市委书记

史秉锐[9]

人口

常住人口73万人(2021年)[4]

主要民族

汉族

人均生产总值

104515元(2021年)[4]

建制沿革

这个班级你从没见过

远古

上古时济源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

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

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

春秋战国,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

秦汉时期

秦代(前221-前206)济源境内设轵县。一说属三川郡,一说属河内郡。

汉代(前206-220)济源境内设轵县、波县(今裴城一带)、沁水县(今王寨一带)。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代(220-280)济源境内设有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

西晋(281-316)时济源境内有轵、沁水二县,属河内郡。

东晋(317-420)时期,济源属前秦。

北魏后分为东魏和西魏。济源东部属东魏,境内有轵、沁水二县。西部属西魏,境内设有邵郡。辖苌平县。

北周(558-580)和北齐(551-577)时期,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

隋唐时代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属怀州,大业三年属河内郡。从此有了济源县。

唐代:济源一带政区变化较大,屡建屡废。

唐末,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其中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

宋辽金元时期

北宋时期,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属孟州。

金时期,济源属金国(1115-1235),设济源、王屋二县。属孟州。

元代,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

明清时期

济源县属怀庆府。

民国时期

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

1942年7月,豫北道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6年,抗战胜利后,抗日民主政府更名为济源县民主政府;

1947年7月,撤销王屋县,将王屋县的一、三区划归济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8月属平原省新乡地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划入河南省。1970年,属河南省新乡地区。

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

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11]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领导。

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2007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思礼乡、下冶乡、王屋乡、亚桥乡,分别设立思礼镇、下冶镇、王屋镇和玉泉街道,同时将双桥街道更名为沁园街道。调整后,全市辖5个街道、11个镇:沁园街道、济水街道、北海街道、天坛街道、玉泉街道、克井镇、五龙口镇、轵城镇、承留镇、邵原镇、坡头镇、梨林镇、大峪镇、思礼镇、王屋镇、下冶镇。[12]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济源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13]

区划详情

5个街道:济源市沁园街道、济源市济水街道、济源市北海街道、济源市天坛街道、济源市玉泉街道。

11个镇:济源市克井镇、济源市五龙口镇、济源市轵城镇、济源市承留镇、济源市邵原镇、济源市坡头镇、济源市梨林镇、济源市大峪镇、济源市思礼镇、济源市王屋镇、济源市下冶镇。[13]

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代码邮政编码
城区
济水街道4805.247328419001002459001
沁园街道713015.878423419001001459000
北海街道313010.948371419001003459003
天坛街道417016.835291419001004459004
玉泉街道002131.632730419001005459002
郊区
克井镇004822058599419001100459010
五龙口镇003112747057419001101459011、459012
梨林镇004567.237053419001106459018
轵城镇0073147.673252419001102459005
承留镇0049196.853099419001103459007、459008、459009
坡头镇002413722761419001105459016、459017
大峪镇003030825301419001107459017、459015
邵原镇005033735339419001104459014
思礼镇002769.726447419001201459006
王屋镇0044251.827601419001202459013
下冶镇003816627105419001203459015

自然环境

济源市地处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与山西省毗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但受季风影响显著,冷热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频发;夏季炎热,热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涝易旱;秋季秋高气爽,气温降幅较大,雨量减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2011年全年平均气温14.6°C,全年日照1727.6小时,全年降水量860毫米。

地形

济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群峰峥嵘,绝壁林立的太行山脉,主峰天坛山号称豫北群山之冠,海拔高度为1711米,鳌背山、斗顶峰海拔高度分别为1930米、1955米,由西向东延绵起伏,蟒河上游的白贼岭海拔高度为1359米,花园岭1212米。岩层组成底部为片麻岩、片岩与石英岩,中部多为石灰岩、夹页岩及部分砂岩,上部为厚层石灰岩。有喀斯特发育,故可见到裂隙水、溶洞水出现。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为150~400米,成土母质为泥页岩、砂岩和风积黄土,土层深厚,疏松,易遭冲刷,故切割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残垣阶地,沟壑密布,地形破碎。[14]

自然资源

济源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40余种,煤、铁、铜、铝、磷、铝钒土、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储量可观。动植物资源3200多种,药材118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逾百种。水资源充沛,地下水年可开采利用量达10亿立方米。[15]

野生动物中,兽类34种,占河南兽类总数的47%;鸟类140余种,占河南总数的46%;两栖类8种,占河南总数的42%;爬行类19种,占河南总数的51%;软体动物30种,已鉴定的昆虫48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3种。有高等植物197科、1760种,其中,苔藓植物34科,76种;蕨类植物20科,87种;裸子植物4科,12种;被子植物139科,158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林麝、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水獭、斑羚、斑嘴鹈鹕、大天鹅、小天鹅、秃鹫、鸢、大鵟、灰鹤、勺鸡、白尾鹞、雀鹰、苍鹰、松雀鹰、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红脚鸮、领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小苇鳽、大鲵。太行王屋山千年银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植物资源

济源市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大部分属于针阔混合林。太行山区为落叶栎植树片,西部除鳌背山附近有少部分原始森林外,其余多为次生栎树林的杂木林,东部石灰岩地区有少量的松柏林,其余多为杂木林和灌木丛,森林覆盖率达48%。西部浅山区为以小麦杂粮为主的二年三熟栽培植被片,这一带森林稀少,荒山荒坡多,除砚瓦河附近有少量的次生栎树林外,其余的山颠岭尖多为人工刺槐林,山坡丘顶生长着马甲刺、荆条、小枣等灌木丛,森林覆盖率达到20%,东南黄土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区皆为小麦杂粮为主的一年两熟的栽培植被片;丘陵一带多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14%。全市林地面积为81.36万亩,其中天然林44.03万亩,人工林37.33万亩。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9.07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57.4万亩;森林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为44.39%。[14]

动物资源

2018年11月,在济源太行山区多次“出镜”的金钱豹,再次在红外相机前亮相。这次“出镜”的还有一只可爱的豹宝宝,这也是河南首次拍到野生金钱豹幼崽。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7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3.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8.17%,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62‰;死亡人口0.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9‰;自然增加人口0.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43‰。[4]

民族

济源共有17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5%,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5%,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

政治

市委书记:史秉锐[16]

市委副书记:庄建球、李哲[17]

市委常委:史秉锐、庄建球、李哲、张宏义、孙玉会、谭江、孔庆贺、俞益民、文军勇、罗福迎[18]

人大领导

主 任:李军星

政府领导

市长:庄建球[10]

副市长:谭江[19][20]、李文轩[21]

秘书长:翟伟栋[22]

政协领导

主 席:田国强

监察领导

主任:孙玉会[10]

经济

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762.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60.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3.4:60.4:36.2。人均生产总值104515元,比上年增长5.8%。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68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9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00人。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2.0%,居住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6%,医疗保健类上涨2.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5%。[4]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086公顷,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820公顷,比上年增长2.7%;玉米种植面积20054公顷,比上年减少1.6%;油料种植面积832公顷,比上年增长10.9%;棉花种植面积135公顷,比上年下降44.6%;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028公顷,比上年下降1.0%。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235400吨,减产4.5%,其中,夏粮产量131700吨,增产2.3%;秋粮产量103700吨,减产11.9%。全年油料产量3261吨,增产25.1%;棉花产量154吨,减产39.2%;烟叶产量899吨,减产6.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5235吨,增产0.9%;水果产量35263吨,减产9.3%。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37401吨,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猪肉产量31282吨,比上年增长39.6%;牛肉产量2418吨,比上年增长6.6%;羊肉产量893吨,比上年增长4.3%;禽肉产量2809吨,比上年减少3.3%;禽蛋产量28340吨,比上年减少0.9%;牛奶产量49191吨,比上年减少17.7%。年末生猪存栏28.93万头,比上年增长3.3%;生猪出栏42.08万头,比上年增长33.3%。[4]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2.23亿元,比上年增长5.7%。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其中,轻工业增长9.6%,重工业增长6.8%,轻、重工业比例为6.6:9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4.9%,集体企业下降81.6%,股份制企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50.5%,制造业增长1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8.6%。产品销售率93.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6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0%;高耗能工业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8%。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中,增加值总量居前10位的行业增速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7.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2.4%。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耐火材料制品295835吨,增长15.8%;黄金18860千克,增长15.9%;水泥1131528吨,增长0.2%;锻件17977吨,增长9.4%;生铁3800177吨,下降6.4%;粗钢3909762吨,下降10.0%;钢材4044799吨,增长1.4%;白银3941777千克,增长9.7%。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86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利润总额69.1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分所有制看,公有制工业企业利润亏损1.52亿元,比上年下降114.7%;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利润70.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农副食品加工业3.5亿元,比上年下降36.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2亿元,比上年下降291.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3亿元,比上年下降629.2%;金属制品业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91.85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0.3%。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63.43亿元,比上年下降1.9%。[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1.97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03亿元,增长2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56亿元,增长8.7%;金融业增加值16.08亿元,增长9.8%;房地产业增加值23.89亿元,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19.47亿元,增长6.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0.97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利润总额2.25亿元,下降26.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0.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4:50.1:47.5 。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3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34亿元,比上年增长50.8%。

2021年,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88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9.1%。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0亿元,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4亿元,增长15.7%。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6.6%,饮料类下降35.7%,烟酒类增长7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8%,日用品类增长24.9%,中西药品类增长19.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2%,汽车类下降2.4%。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3%。其中,出口总额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64.1%;进口总额239.2亿元,比上年增加59.7%。

2021年,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90个,合同总投资615.6亿元。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3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

旅游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10.8万人次,比上年基本持平。旅游收入35.5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3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5家,3A级景区6家,2A级景区2家。星级酒店2个,旅行社21家。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97.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44.9亿元,比上年增长0.9%,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教育支出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科学技术支出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80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卫生健康支出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42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4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企(事)业贷款余额26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5.34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6.3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3.36亿元,人身险赔付2.75亿元。[4]

交通

2021年,年末公路总里程37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0公里,干线公路总里程47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095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5013万吨,货物周转量1121664万吨公里。客运量410万人,旅客周转量17767万人公里。

2021年,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0.5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私人汽车18.30万辆,增长4.9%。民用轿车保有量16.92万辆,增长5.7%,其中私人轿车16.28万辆,增长5.9%。[4]

铁路

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

公路

207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310国道。新济公路东起新乡连结107国道,西达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基础,以工业区、旅游区、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道路为重点的四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济源高速公路完成与省会郑州,洛阳,焦作,新乡,晋城,运城等周边地市联通,济洛高速公路、济焦高速公路、晋济高速公路、济邵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实现镇镇通高速,向北可到北京,二连浩特,南可至广州港澳,东达连云港西至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主要进出口及旅游路高标准绿化、美化;重要市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按照铁路运输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加快铁路发展,实现客货分流,优化路网结构。


社会

2021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电信业务总量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快递业务总量14362.12万件,增长47.0%。年末4G移动电话用户56.3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26.8万户,5G渗透率32.5%。年末宽带用户28.1万户。[4]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0.6元,比上年增长7.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18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4元,比上年增长8.6%。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194.7元,比上年增长14.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59元,比上年增长14.4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85元,比上年增长15.4%。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1349人,比上年末增加17880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6182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952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494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4324人,增加7215人。

2021年,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28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1.1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15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3.69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46万人。

2021年,年末共有居民低保对象5567户10524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590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806万元(含物价补贴);全年取消低保待遇累计1272户1980人。特困供养对象1402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697万元(含物价补贴)。

2021年,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448.51万元。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770对,离婚登记902对,补领婚姻登记证1645对,登记合格率达100%。[4]

教育科学

2021年,年末共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毕业生5798人,招生7929人,在校生2356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其中技工学校2所),招生3938人,在校生9909人,毕业3000人(其中技工学校招生1591人,在校生3964人,毕业1519人)。普通高中7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招生5345人,在校生15978人,毕业5142人。普通初中33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招生9651人,在校生26630人,毕业8336人。小学85所(其中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2所),招生10445人,在校生59283人,毕业950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51人,在校生173人。

2021年,年末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0%。全年专利授权量1812件。[4]

医疗卫生

2021年,年末共有卫生机构765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0家,民营医院11家,村卫生室47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企事单位诊所8家,个体诊所163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计生服务中心1个。病床床位466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891张。卫生技术人员5947人,其中,执业医师2484人,注册护士2514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60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40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855张,卫生技术人员586人。[4]

资源环境

2021年,年末已发现矿种5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4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5种,能源矿产2种。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0%

2021年,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9天,占62.7%,PM10平均浓度79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5个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均达到省定考核指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21年,全年平均气温16.2℃,较历年平均值偏高1.2℃;全年日照2017.1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多140.2小时;全年降水量1193.0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偏多605.1毫米。

2021年,年末有国家气象观测站1个,土壤水份站4个,有区域气象观测站点31个。其中,单要素雨量站点14个,四要素自动站5个,六要素自动站12个。

2021年,全年共完成营造林9.25万亩(造林6.45万亩,抚育2.8万亩)。其中,荒山造林3.95万亩,飞播造林2.5万亩。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3处,完成义务植树150万株。年末共有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9.41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57.36万亩;森林公园1个,年末森林覆盖率为45.6%。[4]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8719.59公顷。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8起。死亡43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6起,死亡9人。道路交通事故32起,死亡34人。[4]

文化事业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庙街遗址、关帝庙、栗树沟遗址、沁河古栈道、五龙口水利设施、迎恩宫、盘谷寺、静林寺、二仙庙、清虚宫、沁园遗址、南姚汤帝庙和关帝庙),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在所有的文物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济源市文物资源丰富。一方面,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4000余件,其中一级品18件,二级品157件,三级品2737件。另一方面,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碑碣石刻、名人题刻以及名木古树等。如唐薛希昌的《有唐济渎之记》和《唐贞一先生庙碣》、奉仙观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赵孟頫的《投龙简记》、明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文征明的《七律诗碑》、阳台宫三清殿和玉皇阁的明代浮雕盘龙石柱、清乾隆御书的《盘谷考证》和重书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碑,以及济渎庙的将军柏、紫微宫的银杏树、阳台宫的龙凤柏和娑罗树等。

2021年,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2.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2万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

2021年,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379卷案(册)。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实际用户10.5万户。[4]

旅游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济源王屋山景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济源黄河三峡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

济源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和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

济源济渎庙:位于济水发源地,隋朝为祭祀济渎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中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济源奉仙观:位于济源北海街道,始建于唐垂拱元年,现存三清殿为金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源原始森林(济源小沟背景区):位于太行山南端,济源市西北50公里处。

济源九里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礼镇境内。

济源西滩景区:济源黄河西滩岛是坡头镇政府开发兴建的自然生态旅游区。西滩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滩”,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

济源玉阳山:位于承留镇北部,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存有玉真公主墓。

著名人物

愚公:“愚公”是传说中的人物,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

先轸:(?—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

聂政(?—前397年),轵邑深进里(今河南省济源县轵城南)人,战国时侠客,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

张禹:(?-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人。河平四年(前25)为丞相,封安昌侯。

裴休:(791-846)字公美,《唐书本传》作孟州济源人(今属河南省)人。河南济源人。唐朝一代名相。

卢仝:(795——835年),祖籍河北范阳,系河南济源武山头(今思礼村)人,自号玉川子。唐中期的著名诗人。

荆浩:(约公元850-~?),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南孟州(今河南济源)人,五代后梁画家。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晚唐五代时隐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画艺术,创作了旷世名画《匡庐图》,完成了古代山水画论奠基之作《笔法记》,荆浩因此被誉为古代山水画宗师。

李翰:子淑渊,号石楼居士。明正德五年(1510)升为礼部右侍郎;明正德六年(1511)南京户部尚书。

张宗藩:清朝光绪(1871-1908)年间人,由于他本人清正廉明,办事公正,武艺高强,被光绪皇帝亲笔赐为九洲“巡抚”,是闻名遐尔的大“武辖”。

周月琴:女,1965年1月4日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甘河村。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语言文化系教授。

王怀让:男,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

卢中原:1952年9月生,2007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客座研究员。

李钟玄:1918年出生,河南济源人。1957年荣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段小曼:济源济水西关人。1962年至1968年在济源一中读初、高中,1968年至1972年在原籍西关务农,1972年至1976年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读大学,1976年至1981年在中南大学担任助教、讲师。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被国家教委选拔为首批中美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送到美国麻省理学院深造,从师于世界著名的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家、美国两院院士GRANT教授,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后被提升为研究员,并兼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首席研究员。由于她杰出的研究工作和卓越贡献每年均荣获金质奖或银质奖。段小曼教授不仅在金属快速凝固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光电半导体研究领域成果显著。为现代的集成电路向未来的光电集成过渡开拓了新的材料基础。

李嗣涔:祖籍济源市梨林镇程村,1952年出生,现任台湾大学校长。2005年通过台湾地区“教育部”遴选,担任大学校长。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五龙口镇。长篇小说《花腔》被认为是2001-2002年度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入围第6届茅盾文学奖。首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李洱以长篇小说《花腔》与莫言(《檀香刑》)分享此项殊荣。

王凯,曾用名:王洪萱,河南省济源市涧北村人,1923年5月21日生。

卢苏(甦)曾用名:卢庆芝,(1926年3月21日-2013年5月19日),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人。

荣誉

2020年8月10日,济源市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六十八名。[23]

城市荣誉

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夏朝故都、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内地投资热点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2006年,获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8年11月,入选《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24]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25]

友好城市

国内
地区省份城市时间
华中地区湖北天门[26]2014
国际
国家省份城市时间
美国密歇根州韦恩郡20110511
韩国——南原市20041027
日本——新座市2002
韩国——漆谷郡[27]——
日本——奈良市——

特色小吃

面条:鸡蛋蒜辣捞面条、炒面

油炸类:麻糖、油各表

肉类:牛肉丸、炒鸡、肉夹火烧

馍类:菜糕、煮馍、土馍、小凹馍

其他:绿豆酥、鸡蛋不翻儿、疙星汤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