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湛江市医药类公办院校)

由网友(晚上的睡姿决定白天的发型)分享简介:广东医科大教(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广东医大),位于湛江市,是1以是医教为首要办教特点的涵盖医、理、办理、法、工、文、经济教等七个教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平凡原科高档黉舍,为专士教位授予单元。[一]现任党委书忘、校少卢景辉。[二]校训为“立志树德、求实求精”。[三]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

广东医科大学(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广东医大),位于湛江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现任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2]校训为“立志立德、求真求精”。[3]

警惕 这些名字相近的大学千万别搞错 含金量大不同

截至2022年9月18日,学校总面积近23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设有15个学院(部),普通本科专业37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教职工1868人。[1]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

截至2022年,广东医科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48名[4]

中文名

广东医科大学

外文名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现任校长

卢景辉

主要院系

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15个学院(部)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省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医药类

主管部门

广东省

学校主页

https://www.gdmu.edu.cn/

本科专业

37个[1]

党委书记

卢景辉

硕士招生电话

0759-2388246

校训

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简称

广东医大

院校代码

10571

创办时间

1958年[5]

校址

湛江校区: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东莞校区: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至2016年3月)

专职院士

3

邮编

524023

本科招生电话

0769-22896175

ABC排名

第308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6]

历史沿革

1958年,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成立。

1964年,学校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

1970年1月,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接诊病人。

1985年,国家教委同意学校招收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外科学(整形)专业硕士研究生7名。

1986年,学校获得7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学校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

1992年,学校易名为广东医学院。[7]

1996年9月,学校与日本大阪高技术学院、大阪医疗技术学院合作办学。

2002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医科大学创办东莞校区;同年11月,学校成立筹建东莞校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筹备建设办公室;12月12日,东莞校区奠基。

2003年2月,东莞校区破土动工,同年10月23日,东莞校区首批新生顺利入学。

2009年,学校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6月,学校申报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发函批准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2021年8月,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1]

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东莞市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重点实验室9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衰老相关心脑疾病重点实验室[8]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粤西地区医联体临床医疗大数据云服务协同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68项,其中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1309篇,出版学术著作61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28件,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慢性肾病进展的机制和临床防治[9]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4月该馆官网显示,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累积馆藏文献总量274.77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总量167.32万册,电子文献总量107.45万册;同时订有的中外文期刊1751种,订有及可利用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该馆与粤西地区4所高校以及广东省8所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建立有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关系,并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IS)。[10]

●学术期刊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正式创刊于1983年1月,是由广东医科大学主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为双月刊,每年6期,每期120页;《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并获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经验、误诊误治、调查·管理·技术方法、短篇、个案、护理、医学教育学研究等。

交流合作

截至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芬兰、波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类交流合作。先后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中芬应用型科学大学联合会,师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跃度逐年提高,先后获得欧盟“伊拉谟斯+”高校能力建设及教师交流项目。学校于2010年起招收港澳台学生,2019年起招收本硕博层次来华留学生。[1]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开办37个普通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1]

院系设置

院系

本科专业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含皮肤病与性病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整形美容学5个方向)

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含生殖医学、心理医学2个方向)、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

广东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麻醉学、麻醉学(疼痛医学方向)、医学影像学

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含国境卫生检疫、环境与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方向)、统计学(生物统计学方向)、卫生检验或卫生检验与检疫

广东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护理学(重症监护方向)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法医学、生物技术

广东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含医学英语、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2个方向)

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含卫生法规与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2个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医药贸易与财会方向)

广东医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医学信息系统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方向)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学、药学(含临床药学、药物分析、医药贸易3个方向)、中药学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或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或医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方向)[11]

广东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州中心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州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禅城中心医院(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州第一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有教职工18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29人,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921人(含附属医院),双聘院士2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和讲座教授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8人,广东省教学名师7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32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0人次,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1]

杰出人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梁念慈(退休)、郝新光(退休)、唐慰萍(退休)、刘锡仪(退休)、聂思槐(退休)、吴志华(退休)、莫丽儿(退休)、冯运兴(退休)、陈孝文(退休)、王宗锐(退休)、谭基明(退休)、刘新光、徐广贤

全国模范教师:刘新光

全国优秀教师:梁念慈(退休)、王宗锐(退休)、孙宁(退休)

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冯基兴(退休)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新光、丁元林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徐广贤

“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刘新光、崔燎、胡新荣、何志巍、刘华锋、唐旭东、徐道华、李涛、彭礼飞、张志珍、熊兴东、揭伟、周艳芳

广东省珠江学者:崔理立、刘允、周中军、刘建军

广东省特支计划获得者:张晶晶、叶才果

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晶晶、赖天文

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刘新光、吕世静(退休)、陈小毅(退休)、崔燎、徐军发

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项目获得者:刘建强、闫冲、孙静、叶晓霞、林林、潘海燕、邹堂斌、黄国良、吴都督、陈锦灿、罗永胜、张晶晶、林坚涛、郭莲仙、施歌(调离)、石明、陈兰美

广东省“扬帆计划”项目获得者:黄遵楠、张华、张晶晶、李继霞、杨慧龄、刘华锋、石明、何玉清、冯杜、陆元志、赵文昌、万崇华、王颖、黄剑、林伯坤、刘小山、朱润芝、熊兴东、揭伟、李祥勇、张大威、唐旭东、崔理立、雷桅、马国达、马晓瑭、林思恩、邵义明、黄石安、汪亚君、林坚涛、李邵新

南粤杰出教师:梁念慈(退休)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王宗锐(退休)、陈群(退休)、王映芬(退休)、郝新光(退休)、孙宁(退休)、李永全(调离)、周克元(退休)、何建猷(退休)、唐慰萍(退休)、邢永前(退休)、汤少明(调离)、祝其锋(退休)、朱建平(退休)、吕世静(退休)、李明意、周宇、陈小毅(退休)、田晓明(退休)、何志巍、郑克勤(退休)、柳建军

南粤教坛新秀:揭新明、梁东、黄才(调离)、罗辉、陈日炎(调离)、庄海旗、程可洛、刘新光、李子丰、陈垦(调离)、张钦明(调离)、李国明、许逢明

南粤优秀教师:陈灿、冯天亮(退休)、周光纪、林满华、刘华锋、张志珍、侯敢、彭礼飞、徐军发、张怀岺、徐晓红、唐焕文、熊兴东、杨劲松、王志刚

南粤优秀辅导员:李春梅(退休)、黄祖辉、谭秋浩、茹正开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苏汝好(退休)、罗辉、曾志嵘

东莞市优秀教师:唐焕文、张华华、庞天云、刘建强、黄志刚、孙静、王喜、倪进东

东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官成浓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唐旭东、张志珍

“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周克元(退休)、吴铁(退休)、陈小毅(退休)、汤少明(调离)、朱家勇(调离)、李明意、谢华(退休)、阎亦农(调离)、刘国勋(调离)、周磊(调离)、吴跃进(调离)、李惠萍(调离)、邓建红(调离)、邹和群(调离)、陈垦(调离)、唐震(调离)、夏小明(调离)、宋芝娟(调离)、孙宏(调离)、汤斌(调离)、张旺清(调离)、黄剑、刘新光、何承伟(调离)、李国明、丁元林、王晖(调离)、樊翌明、王志刚、徐晓红、姚运红、彭礼飞、梁杰、唐旭东、陈日玲、刘华锋、陈煜森、管进、唐焕文、董浩军、陈兵、何太平、叶中绿、黄宇戈、杨志刚、张良清、徐道华、戴忠、张海涛、鲁澄宇、刘钰瑜、刘文、郑学宝、张培华、张志珍、魏波、许碧莲、邹丽宜、宋杰、马卫列、刘勇军、米娜、伍俊、钟望涛、张刚、刘强、缪辉来、龙霄翱、邵义明、吴瑗、周珂、申志华、陈维春、张华华、杨雪梅、吴都督、典灵辉、侯永梅、黄志刚、孔丹莉、陈锦灿、张跃铭、钟伟金、周艳芳、罗海清、雷桅、邓莉、陈嵘祎、孙静、潘庆军、刘建强、闫冲、潘海燕、罗伟仁(调离)、张新乐、曾涛(调离)、刘林华、翟方明、吴天秀、李文德、张晶晶、朱润芝(调离)、胡喆、黄海丽、周海红、陈兴贵、冯杜(调离)、吴爱兵、佟琳、马晓瑭、李蓉、李彬彬、赵祖国、胡传银、李彩虹、陈兰美、张大威、全鹏、谭健烽、陈小嫦、吴都督、彭新生、黄遵楠

广东医科大学教学名师获奖者:孙宁(退休)、陈群(退休)、、刘新光、吕世静(退休)、陈小毅(退休)、王小燕、樊翌明、崔燎、王坚、吴铁(退休)、周光纪(退休)、冯天亮(退休)、郑克勤(退休)、鲁澄宇、胡新荣、徐军发、唐焕文[13]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4个,广东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项目9项。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0门。近三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1]

2010年,广东医科大学周克元、雷光和、钟遂平、陈小嫦、陈小毅等教师主导的《医学基础课重点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项目和吴建玲、谭健烽、李鹤展、禹玉兰、胡连新等教师主持的《大学生正性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校杨劲松、罗永胜、何静秋、陈松云、高玮等教师主导的《英语零度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获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卫生检验与检疫、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

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中药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4]

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8]

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统计学[15]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

精品课程
级别(类别)名称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生物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外科学总论
生命文化概论
诊断学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药理学
医学统计学
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外科学
毒理学基础
外科护理学
系统解剖学
妇产科学
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抗体及其应用
流行病学
英语写作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皮肤病学
护理学基础
医学免疫学
生理学
超声诊断学
局部解剖学
妇产科护理学

●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州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湖医院(深圳市东湖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厚街医院(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三水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禅城中心医院(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肿瘤医院(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石龙博爱医院(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西乡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
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福田医院(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1]

省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攀峰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优势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神经病学(特色重点学科)

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授权学科:临床医学[16]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应用心理、护理、公共管理[17]

博士后流动站:医药科技开发中心

ESI全球学科排名前5‰:临床医学

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

文化传统

校训

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简介图片
广东医科大学校校训出自当时的党委宣传部黄荣登部长撰写的“立志立德,自强自律”和外语教研室李巨川老师撰写的“求真求精,自强自珍”,后来该校领导从两稿中各取部分加以补充,确定为“立志立德,求真求精”。寓意为医者应当志存高远,怀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不忘职业道德—医德;为医者,也要努力追求真理,探索真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医学知识与技能要精益求精。

校徽

寓意图片
广东医科大学校徽标志中由广东医科大学的英文缩写“GMU”艺术演变而成的一个展翅高飞的鸽子,一本象征知识的书籍,一个紧握的拳头,以及一面扬起的风帆;徽标整体体现出学校肩负守护人类平安与健康的责任,引领学子徜徉在知识海洋并抵达成功彼岸的努力和信心,其中绿色象征茵茵校园,蓝色则象征了未来与希望。

校歌

歌词
扎根在南海之滨创业于荒坡水洼沐浴着阳光成长搏击着风浪壮大啊······广东医可爱的广东医南国的明珠我们的家南国的明珠我们的家立志立德爱祖国校园盛开文明花求真求精结硕果芬芳桃李满天下啊······广东医可爱的广东医天使的摇篮我们的家天使的摇篮我们的家师生团结齐奋力昂首直向现代化阔步迈进新世纪前程似锦耀中华啊······广东医可爱的广东医医院的明星我们的家医院的明星我们的家

学生活动

广东医科大学举办有校园文化艺术节、青年志愿者活动、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义务诊疗活动、女生节、IE特色活动、彩绘节等各类学生活动。2015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宁养义工服务队在宁养义工间举办了“心意卡设计大赛”;2016年3月,由学校药学院学生会女生部和调研部联合承办的女生节活动顺利举办,主题为“一册绘心,伊人会意”。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广东省监委驻广东医科大学监察专员向献兵
党委副书记罗辉
副校长丁元林
党委常委、副校长邝卫红、刘新光、曾志嵘
党委常委
谭平

资料来源:2022年05月广东医科大学官网[2]

历任领导

任职时间党委书记任职时间校 长
1958.07-1959.04——1959.05-1959.10莫 怀
1959.04-1959.12黄德赐1959.10-1962.03莫 怀
1959.12-1962.03——1962.03-1968.04黄其江
1962.03-1963.04黄其江1968.04-1969.09贾春怀
1963.04-1966.07黄其江1969.09-1970.11沈继和
1966.07-1968.04黄其江1970.11-1971.11胡 光
1968.04-1973.12——1971.11-1972.08高 彪
1973.12-1978.10高 彪1972.08-1973.12高 彪
1978.10-1978.12高 彪1973.12-1975.12高 彪
1978.12-1980.06高 彪1975.12-1978.02高 彪
1980.06-1982.10——1978.02-1978.10高 彪
1982.10-1984.07符在泽1978.12-1979.04高 彪
1984.07-1987.10符在泽1979.04-1980.06李克平
1987.10-1989.08——1980.06-1982.09——
1989.08-1992.06——1982.08-1983.06——
1992.06-1998.02聂思槐1983.06-1984.07项 凡
1998.02-1998.07冯运兴1984.07-1987.10项 凡
1998.07-2002.02冯运兴1987.10-1992.06梁念慈
2002.02-2003.10冯运兴1992.06-1994.02梁念慈
2003.10-2004.11高志青1994.02-1994.08梁念慈
2004.11-2006.03高志青1994.08-1996.11梁念慈
2006.03-2010.3高志青1996.11-2002.03梁念慈
2010.03-2010.06江文富2002.03-2003.11罗少军
2010.06-2012.06江文富2003.11-2006.03罗少军
2012.06-2014.07江文富2006.03-2007.01周克元
2014.07-2014.11江文富2007.01-2008.11周克元
2014.12-2015.04江文富2008.11-2012.06周克元
2015.04-至今江文富2012.06-2014.07郑学宝
————2014.07-2015.04郑学宝
————2015.04-2016.07郑学宝
————2016.07-至今卢景辉
参考来源:[18]

知名校友

姓名简介
赵剑1977级广医学生,奥兰多健康医科大学校长。
黄培根1977级广医学生,哈佛大学医学院放射肿瘤讲师、麻省总医院放射肿瘤系助理生物学家。
陈维政1978级广医学生,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
康景轩1984届广医学生,哈佛大学副教授兼、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来源:

荣誉记录

2021年6月,中共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被授予“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

2022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医学传播学”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守“面向基层兴医强医,培育英才守护健康”的责任担当,形成了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鲜明的特色,获得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得到张德江、胡春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充分肯定,称赞学校是“基层医生的‘摇篮’”。[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