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商镇(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下辖镇)

由网友(苟活。)分享简介:永商镇位于新津乡区南岸,幅员面积二九.五七平方公里,此中归入乡区计划区约二平方私里,触及永商镇视江、车灌社区。永商镇辖六个行政村,三个社区,一一二个村(居)平易近小组,总人嘴二零八五四人(二零一七),上司二四个党支部,党员六三八人,完成了村村通火泥路,村村通光纤电望,二零零五年农平易近人均杂支出四五九五元。二零一九年一二月二三...

永商镇位于新津城区南岸,幅员面积29.57平方千米,其中纳入城区规划区约2平方公里,涉及永商镇望江、车灌社区。永商镇辖6个行政村,3个社区,11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854人(2017),下属24个党支部,党员638人,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光纤电视,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95元。

永商镇地图 永商镇卫星地图 永商镇高清航拍地图 永商镇高清卫星地图 永商镇2018年卫星地图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永商镇地图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商镇管辖,永商镇人民政府驻君山路199号。[1]

中文名

永商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

电话区号

028

面积

29.57平方千米

车牌代码

川A

行政区类别

政府驻地

永商镇君山路199号

地理位置

新津城区南岸

人口

20854人(2017)

建制沿革

2019年,撤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商镇管辖,永商镇人民政府驻君山路199号。

乡镇概况

永商镇经济发展主要以旅游、餐饮为主,以中小企业为辅的产业格局,2008年1—7月三产业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永商镇有大小农家乐200余家,河鲜美食一条街有高、中档河鱼馆20余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达43%。永商镇现有中小工业企业27户,2008年1—7月实现产值817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78万元,对GDP的贡献达40%。

永商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主要景点有中国道教胜地-老君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成都市的川西世外桃源-梨花溪风景旅游区,风景旖旎的南河风光带等。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有综合性大型旅游度假村-金河谷休闲培训中心,独具川西特色的"休闲农家乐"200余家,有具备相当规模的河鲜美食一条街(新蒲路沿线),高中档次河鱼馆达20余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商镇坚持“旅游兴镇、三产富镇、生态塑镇、开放强镇”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建设"生态旅游第一镇"发展目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了镇域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2年,全镇GDP完成13661万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43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1元。

资源情况

永商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主要景点有中国道教胜地—老君山;古柏参天,环境幽静,风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其中的明代壁画与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比媲美;梨花溪的梨花如云似雪美名远扬,每年梨花会吸引上百万游人前来赏花,被誉为“东有龙泉桃花沟,南有永商梨花溪”。泛舟游览旖旎的南河风光带,田园风光可尽收眼底。沿河有上档次的河渔馆20余家,可品尝成都闻名的几十种野生河鱼美味,独具川西特色的“休闲农家乐”200余家星罗棋布。有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四星级会所—友帮房地产公司和西部最大的农业观光博览园,第三产业正成为永商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永商镇位于新津县城南河南岸,距成雅(乐)高速公路出入口2公里,距西南航空港20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3公里,成蛇头状分布,旖旎的岷江南河风光带贯穿全镇。在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教育事业

永商镇永商学校是一所建于60年代末的镇级初中,直到93年才从观音寺的庙里搬到现在的校址(永商镇车灌村一组),占地30余亩。它背靠着古木参天的道教圣地老君山,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圣地观音寺仅一步之遥。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这所离城约2.5公里的农村初中的领导和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学校规模的“袖珍型”,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末尾,加之普九后至2001年学校欠债20余万元,学校前景令人堪忧,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残酷的竞争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永商中学领导班子初步稳定下来,并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团结全体教职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分析校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立足现实,从头开始,不断探索学校发展的新路子。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第一次响亮地向社会、家长承诺:质量是永商中学的生命线。

永商镇永商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爱国、勤学、守纪、健身”的优良校风,培养了多名优秀毕业生。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弘扬特色”的办学方向,以“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开放式办学、半封闭管理”的管理思路。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学历达标率达100%。多年来,全校师生在“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的“三比三不比”的校训指引下,教育质量已稳居全县农村中学一、二名,升学率达98%以上,其中近几年的重高人数比例居全县前列,连续两年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县中考成绩前十名的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2004年,我校的李婉同学以557分的成绩进入前十名,是全县农村初中唯一有前10名的学校,另有6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新津中学飞行员基地班。同时,学校男子篮球队、女子形体队、校武术队也分别在县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承担的十五县级科研课题获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先后有12名教师被评为市青优、县青优、县十佳、县优秀教师,有30多人次获省、市、县论文一、二、三等奖,有10余名教师获县级公开课一、二、三等奖。09年我校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教师信息素质提高的研究》,现已全面铺开。作为标准化建设学校之一,永商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学生公寓、厨房、校门、操场和一个小型广场,现正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

永商学校全体师生正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坚定信念,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实施一流管理,造就一流师资,完善一流设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学校。

食品卫生

永商镇人大组织代表小组对永商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县人大副主任赵刚、熊正琪莅临指导。代表小组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检查。检查后,代表小组对永商镇食品卫生情况表示满意,并给与充分肯定。

永商镇在县食安委的正确领导和县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工程,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永商镇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成立以镇长宋清华为组长,镇分管领导和镇卫生院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提高认识,强化宣传

引导经营业主自律规范、经营主体诚信、一切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经营理念,对超市、市场出售的商品、食品推行以索证、索票为内容的准入制度,对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单位)一律不允许进入超市、商店和市场,不允许销售不合格、超过保质期以及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做到了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常规化、制度化、进课堂。定期播报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普及和预防食物中毒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各类会议、宣传栏、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狠抓宣传、普及食品卫生法的工作,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促进社会食品卫生监督机制的形成。上半年,我镇在永兴市场和商隆市场开展食品卫生法宣传活动3次,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接受咨询6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明确重点,强化监管

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乳制品、水产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卫生监管机制。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的准入条件,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品牌企业。对不符合食品生产、加工条件的从业人员,责令其退出市场。我镇与5家菜油加工作坊、8家豆腐作坊、2家烤酒作坊、1家腌腊制品厂分别签订了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二是完善和落实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上半年,共检查14家食品加工作坊8次。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由永商镇计办和卫生院牵头,组织全镇各中小学校、食品加工作坊、农贸市场、河鱼馆共计50多人进行了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防病防疫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意识,提倡、鼓励、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律规定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加强企业和行业自律意识。

领导分工

高翔——党委书记,主持党委、人大全面工作。主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大主席团工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和新农村建设、财政税收、“三农”工作、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审计、安全稳定、重大项目拆迁等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张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协助书记抓好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主持镇纪检、监察工作,分管组织、宣传、人事、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目标、信息、教育、文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社会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机关后勤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协助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张建雄——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分管综治、信访、维稳、城乡统筹、国土、规划、建设、房管、应急管理和拆违等工作,侧重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袁希伟——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协助主席抓好人大主席团工作,主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分管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扶贫开发、水利、林业、科协、农机、畜牧、综合统计等工作,侧重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何平——党委委员、副镇长,协助镇长抓好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主抓工业经济。分管安全、交通、环保、旅游、企业统计、食品卫生安全、消防、统战、劳动保障等工作,协助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何小莺——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计划生育、民政、卫生、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农经、社有镇管、审计、流动人口管理、三务公开、老龄、残联和狂犬病防治等工作,协助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袁文军——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武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等工作,协助分管交通安全、综治、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协助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王学海——调研员,协助分管国土、建设、规划等工作,侧重一般场镇改造和地质灾害,协助项目拆迁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