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大本营职位表(二战日本大本营)

由网友()分享简介:二战时日军大本营职位表
二战日军大本营主要由参谋总长、参谋次长、海军军令部长为主官住持日常指导工作,陆军...


二战时日军大本营职位表

二战日军大本营主要由参谋总长、参谋次长、海军军令部长为主官住持日常指导工作,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名义上是大本营的主官,实际上由幕僚长、陆军参谋、海军参谋来负责实际工作。下设侍从武官、军事内务局、兵站总监部、运输通信部、野战监督部、野战卫生部和管理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设参谋室、情报室本部,其中情报室本部由陆军课和海军课组成。



二战时日本军衔制度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
司务长——准尉、曹长;
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衔的军人类别区分与陆军不同,分为士官(军官)和特务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以上四类统称海军士兵)两类,其中后者又分成1944年以前、以后两个时期。
海军士官军衔: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代将(海军大佐担任少将职务,相当于海军准将);
佐官——海军××大佐(海军上校)、海军××中佐(海军中校)、海军××少佐(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大尉(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为何二战中伤亡比例为何日军总是比美军大?

一场战役和战斗的死伤,主要取决于武器的优劣,二战时,日军的武器对中国军队而言是先进的,但是对美军来说就差的太多了,比如,日军自始至终都没有装备冲锋枪,而美军冲锋枪是每个班必备的武器,机枪也没有美军装备的多,质量也没有美军的好,应该说,日军在战争开始时武器还是很有优势的,但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扩大,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面开动,日军装备的武器劣势逐渐显露出来,在者,日本的生产能力也不如美国,尤其是战争后期,日本的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封锁,而日本是一个缺乏战争资源的国家,原材料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日本对军工产品的生产。
一下是具体说明:
美国将近两倍于日本的人口;7倍于日本的国民收入;比日本多5倍的钢铁产量;比日本多7倍的煤炭产量;80倍于日本的汽车产量;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所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最高,美国更乐意让妇女为战争做出贡献,而轴心国甚至到战争末期都未在这方面努力过(日本是用于慰安妇,而不是工业生产).
海军力量:1941-1945美国生产了141艘航母(多数是轻型,护航航母),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49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203艘潜艇.日本同时生产了17艘航母(部分是轻型,护航航母),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63艘驱逐舰,?艘护卫舰,167艘潜艇.
太平洋战争也是一场商船运输船数量之间的竞争,向散布在太平洋上的遥远岛屿运送进攻和防御所需要的物资需要大量的商船和运输船.1939-1945美国生产了3,399万吨商船;日本生产了415万吨商船.美国在1943年前四个半月里的商船建造量超过了日本7年的商船建造总和!
空中力量:1939-1945美国生产了324,750架飞机;日本生产了76,320架飞机.美军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这些飞机大多数是新型机种,例如F4U海盗,P38闪电,P47雷电,P51野马,F6F泼妇优秀战斗机,B17,B24,B29超级轰炸机。日本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战斗机(1943年已落后)。美国生产了97810架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日本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
美国在太平洋于1943年处于海空优势。就算美国在中途岛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美国海军仍能够在1943年九月份左右超过日本。而再过九个月,即1944年中,美国航母与舰载机的数量都将是日本两倍,美国新型埃塞克斯级航母设计优良,美国海军航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胜于日本。
经济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有美国发明了原子弹
美军击败日本的手段:强大的空中优势;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无限制潜艇战;越岛攻击的两栖登陆;情报电子优势;战争后期对日本的战略轰炸,水雷封锁;太平洋.
还有就是日军的战术思想不如美军,比如,日军的步兵操典上就强调近身肉搏,其结果就是人还没有接近,就被美军冲锋枪发射的弹雨扫倒,还极力鼓吹百发一中不如百发百中的步枪,结果就是从始至终日军也没有装备冲锋枪。火力不足是日军伤亡大的关键。
美军进攻阶段,日军失去制海权后,太平洋的海水已经将日本陆军分割包围在大量岛屿上,这在陆地上要分割包围几十万日军限制其行动,切断其补给是十分耗费兵力,时间的,而且较难,美军也没有在广大的平原上与日军进行运动战过。通常是几万日军守在一个小小的岛屿上,没有后勤支援和援军;十分利于美军发挥火力优势,和集中优势兵力;付出一定的弹药,和伤亡后就能解决,日军不投降,只有战死,饿死,缺药病死,自杀,充分发挥了美军的工业优势力量。小岛的日军多数是被美军杀死;大岛的日军饿死,病死的就很多(瓜岛等);在吕宋岛病饿而死的日军几乎比战死的多。很多日军更是死在飞机轰炸扫射,舰炮轰击,炮击,坦克下。
日军本身的原因:狂妄,自大,轻视敌人。分散兵力,兵力不足.在中途岛分兵,在瓜岛先轻敌,兵力是逐次投入,不断受挫,旷日持久。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重视美军战舰,飞机场,却没有彻底炸毁珍珠港的油库,海军修理厂,军械库等基地设施,没有将珍珠港瘫痪,否则美海军将退回美国西海岸.
飞行员培训策略失误:日军的精兵政策,战争初期虽然锐不可挡,但在1942,1943年消磨光后,王牌飞行员没有回去当教官,将战斗经验传给新飞行员,飞行学校没有扩大,飞行员素质一落千丈,,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航空兵精锐损失巨大,后面居然还将舰载机派到新几内亚陆地和美军拼消耗,日舰队失去了战斗力,1943年没什么大行动,在1944年日海军是有航母,有飞机,无好的飞行员,在马里亚纳被美军当火鸡打,全无1941,1942的威风.到后期更是有飞机,陆基飞行员的素质都很差(不过还可以开飞机自杀攻击).美军则扩大其飞行学校,一年培养10万名飞行员,派优秀飞行员回去当教官,美军王牌飞行员最高纪录就40架(参战时间不够啊),没有日本的高(62架),但美军的平均素质就强多拉。
日军谎报战果,自欺欺人,中途岛惨败,却隐瞒,只吹嘘战果协同作战不利,特别是在莱特湾海战,舰队没有飞机掩护,各日军舰队之间也很少联系,缺乏协同.
在珍珠港偿到航母攻击的甜头后仍然长期坚持大舰巨炮主义,中途岛战役都是这样,航母没有集中,战列舰独立行动(山本亲率),1944年才组建集中航母的航母特混舰队,但没有好的飞行员,雷达,还是失败。
日联合舰队司令更喜欢随舰队行动,而不是建立和待在有强大通讯,情报的司令部里,在舰队多是要保持无线电静默的,不利于通讯联络。



二战德国国防军大衣可不可以搭配鹰徽?

可以

首先,党卫军的鹰徽和国防军的鹰徽样式是不一样的,党卫军的鹰徽的翅膀是中间凸起成尖状的,国防军的是翅膀顶部成尖。

国防军的鹰徽是佩带在有胸上的,SS的是佩戴在左臂上的

下图是国防军的鹰徽



二战时日军战斗力有多强

二战中,难免喜欢评论一下各国军队战斗力强弱,
在二战期间,东方强国日本的陆军在中国以少击多,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了极高的作战能力
而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死亡120多万,却只打死12万美军。
理性探讨一下日军的战斗力。
一,先说中国战场。
在中国战场上,日本陆军不过百万。“1945年,日本‘中国派遣军’105万人。对付的却是130万八路军和430万国军, 平均一个日本兵可以打7个中国军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战斗力的差距呢?是日本军队太强,还是中国军队太弱。
早在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以前,日本就一直积极准备扩军备战,入侵中国。以朝鲜作为跳板,扩大对华侵略,成为日本军队的重要战略。
日本军队的普遍素质比较高,因为武器相对与中国来说远比中国充裕,日本军队久经训练。在200米的距离上,日本老兵基本是弹无虚发。
相比之下的中国,内战不断,国内四分五裂,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才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军队番号混杂,武器不足,缺乏训练。在200米的距离上,中国军人是不敢轻易开枪的,一是打不中,为了节省子弹,二是担心暴露目标。
表面上看,中国人多兵多。似乎是事实。但是在工业时代,对一个工业弱国来说,人多未必兵多。既是国家穷酸,养不起太多的军人,也是工业寒酸,无法生产出足够的武器。
在二战期间,中国全部家当只生产出了30万支步枪和少量的迫击炮。一些零碎的弹药。相比之下的日本却生产出了360万只步枪。和其他许多武器。而相比只下的中国,一年的钢铁不足5万吨,还不够日本制造一艘大和号(69000吨)用掉的钢铁。
在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分为四大战略集团,(关东军105万防苏联,‘中国派遣军105万’守备中国‘南方军140万对付美国’‘本土军’370万守备本土,也算是防备美国,因为只有没有有能力登陆日本本土)
这四大战略集团中。爆发太平洋战争之后,精锐全部抽调到了南方军,用来对付美国。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只是二流部队,而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更是连武器也不足的三流部队。真正战斗力,30万‘关东军’只及的上‘第一关东军’10万人。
日军在中国的战术其实也很简单。
打野战,进攻阶段
日军步兵因为训练有素,打中国军人可以在200米的距离上瞄准中国将士射击。而相比之下,中国军人在200米的距离上射击精度差。缺乏实弹射击训练,弹药不足,武器不好用(枪支少,土枪 破枪居多。好枪少,唯一比日军好的步枪算是中正式步枪,可惜不能量产)
在200米的距离上,一群射击精度高,弹药充足的日军将士,与一群射击精度低,弹药不足的,甚至很多土枪破枪打不到200米距离的中国军人开火。伤亡惨重的自然是中国军人。
而且在机枪,这一军队强火力杀伤性武器方面。日军的机枪数量远多于中国军队。
而且日本军队有着火炮数量上和炮弹上的优势,以及飞机,坦克的优势。
中国军队防守一个地区,人少,派少量日本兵精准的枪法就可以干掉。
人多,派机枪和火炮过来。
相比之下,中国军队反冲锋,挨近日军打,避开日军的距离射击优势。容易遭受到敌人机枪的扫射。
拿机枪防守,建碉堡吧。日军有火炮和飞机优势。
而日本人一旦占领一块地方,建起几个碉堡,拿铁丝网和机枪配制。中国军队因为缺乏坦克,缺乏大炮,依靠再多的人和步枪,也只能增加伤亡,难以把这个碉堡敲掉。
打碉堡最好的武器是坦克和大炮。可惜当时的中国连拖拉机也做不出来。连机枪也生产不出来。少量的迫击炮和迫击炮弹。无法让中国军队获得火力上的优势。
于是在中国战场上,尤其是在平原地区,缺乏地形优势的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压着大。人多打不过人少。
而且二战期间,最大的杀伤不是来自轻武器的杀伤,而是来自重武器的杀伤,以苏德战场为例,德军70%的死伤来自于苏军的火炮。还不包括坦克,飞机的伤亡。
而中国军队无法生产重武器,唯一能够生产的恐怕也就是少量的迫击炮了。但是少量的迫击炮对于整个战局起不了什么明显作用。
是不是日本军队战斗力强过欧美军队呢?不是,而是日本军队遇到了一个连武器和弹药都不足的对手。所以日本的碉堡群,和日本的步枪队能够对中国军队起到致命威胁,
一旦日本军队的对手变成美国军队,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在平原地区,日本军队可要倒大霉了。
日本人的战术是一战时代的战术。当德国武官去日本考察的时候,很差异日本军人平常的训练居然是练习拼刺刀。日本的坦克作战理论是拿人去掩护坦克。坦克的制造装甲很薄,日本完全不理解现代化战争,不理解空军立体化作战,不理解装甲作战。
——海军拿战列舰打航母,陆军拿人掩护坦克,恰恰说明了日军不会现代化战争。
很多国人喜欢说,日军的士气旺盛,不怕死。决定战争的是人,不是武器。
呵呵,恰恰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军人素质就越高。比较一下中国,日本,美国的将士的素质。
————————
士兵:
中国大约95%的士兵是文盲,只有5%识字,中国截止1936年全国只有广西一个省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一些省份如山西省尝试过义务教育,但不是强制性的,而且很多省份的基础教育只针对男性儿童,只有广西省强制要求8岁以上儿童无论男女都要参加义务教育),并做为乡村官员的考核指标,全中国只有3%人口接受义务教育,而同期日本却基本实现99%以人口上小学义务教育
日本98%以上的士兵小学毕业,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推广义务教育,2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普及率就高达95%,到1936年日本乡村已经完成小学100%义务教育,城市开始普及中学义务教育.
美国士兵基本上80%具有初中文化水平,100%完成小学教育
军士(军曹)或班长
中国只有不足10%的军士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或是专门的士兵学校培训
日本90%以上军士接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或专业的士官学校毕业
下级军官:
中国只有约50%的低级军官接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或军事学校毕业
日本超过50%的军官具有高等教育或专业的军事专科学院毕业
美国超过80%的军官具有高等教育或专业的军事学院毕业
——
日军或许是不怕死,但是他们的不怕死,是武士道精神打的兴奋剂,是为天皇效忠的愚昧信仰。
美军的不怕死,是为国为民为自由。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除了挖老鼠洞占据地利的便宜外。无一是美军的对手
美国军队和德国军队的教官们,教导他们的军人如何使用现代化新式武器,如何作战。学习立体化作战,装甲作战。
日军的将领们,训练日本军人如何拼刺刀。如何拿人去掩护脆弱的豆腐坦克。如何拿航母做诱饵,拿战列舰做主力。
美国军人有半自动步枪,德国军人首创突击步枪,苏联军人批量装备冲锋枪。
美国的M26,德国的虎豹,苏联的斯大林坦克,都是以击毁对方坦克,进行装甲作战为目的设计生产出来的。相比之下的日军坦克,拿高射机枪一扫都能打出疙瘩的坦克,连迫击炮也能炸毁的豆腐。
种种的一切,都表明日军战斗力和欧美军队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而是一个时代的差距。
日军的思维停留在了一战时代,停留在了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打败了俄国的时代。
日军的战斗力本身并不高。不只是武器不性。
就算1万美军和1万日军在平原上糟遇。给日本同样的武器,日军一样打不过。
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和欧美军队差距的,不仅仅只是武器的差距,更是作战思维和作战理念的差距。
在欧洲,有一个表现差劲的法国军队,假如把法国军队和日本陆军放一起,日本陆军还打不过法国军队。
在二战,决定一只军队的战斗力的。
不只是武器,还有作战的思维和理念。
日军不怕死,难道不怕死就能够提升军队战斗力吗?一只军队是为死亡而战,还是为胜利而战?
美军怕死,恰恰是怕死,导致美军伤亡少,能够用炮弹和炸弹解决的地方没必要派士兵过去。恰恰因为美军怕死,美军不但精于计算二战每一场战役的结果和影响,从全球操制战局的进展,甚至连每一场战役自己要伤亡多少人也计算评估出来。几种方案中选择一个代价最小的。
而且美军怕死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美军也不是怕死的,在中途岛战役中,十几架轰炸机飞行员,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全部扑向日本航母,最后全部死去。美军不是怕死,只是没必要为不值得去死的事情去死。
美军的思维和理念,恰恰是二战中远好于日军的作战思维和理念。
军队不是怕不怕死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去死,军队是为胜利而战,不是为死亡而战。
日军士兵做好了死亡的心理准备。美军思考怎么不死,少死,打败日军的解决办法。



二战时日军的曹长是军官吗?

二战时日军的曹长不是军官,曹长就是士兵中最高军衔的上士。
二战时,日军军衔分为将,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级.依次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军衔对应的职务如下:
大将:总军司令 方面军司令
中将:方面军司令 军司令 师团长
少将:旅团长 军参谋长
大佐:联队长 师团参谋长 军参谋
中佐:大队长 参谋
少佐:大队长 参谋
大尉:中队长
中尉:中队长 小队长
准尉:小队长 中队副
曹长:中队副
军曹:分队长 中队副
伍长:分队副



为什么二战时日军不进攻印度

日本在二战中不仅占领过印度边远地区,还向印度本土发动过大规模进攻。

1942年1月,日军大举进攻缅甸。此举意在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进入中国的惟一通道,孤立中国,占领美英在缅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进而向西推进,与德军会师中东。1942年3月,日军便迅速占领了印度领土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岛上利用傀儡政府在岛上强征慰安妇和劳工,严刑拷打与屠杀居民。对于印度本土,日军也曾发动过军事冒险,1943年底,日军批准进击印度的计划,即攻取印度东部边境城市英帕尔,企图切断盟军对中国的补给线。结果在英帕尔战役,被英印盟军打得惨败。

中国远征军与英印联军的浴血奋战,才使得印度本土免遭涂炭。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指出: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地区,必然导致盟军在中东的全面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1942年3月,中国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但为援救盟军,仍派出两个军一个师近10万人的队伍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印军队,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从1942年起的3年间,中国在缅印投入兵力30余万,歼灭日军6万余人,中国军队也死伤惨重,损失数个师的兵力。

在印度东部加尔克汉德省境内,有一座环境清幽的公墓,原名“印度兰伽中国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千名中国抗战官兵,正是这些血肉之躯才换来今日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他们是中国抗日援印的最有力的血证,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二战时日军的编制及武器配置如何?

各个时期日军步兵中队的基本武器配置是不同的



二战时日军的编制及武器配置如何?

各个时期日军步兵中队的基本武器配置是不同的。

一、火炮一般只配属到大队一级,一个大队配属一个55人的步兵炮小队,2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重机枪也只配属到大队一级,每个大队配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

一个步兵中队的基本武器配置为:

9挺轻机枪;

9具掷弹筒;

110支以上的步枪。

二、日军步兵中队的编成: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二战时日本国旗上的字是什么意思

武运长久(ぶうんちょうきゅう) 是二战期间日军用语 ([目前]查到最早的资料= =") 武士时代会替满五岁的男童举行「袴着の仪」, 这仪式便是祈求武运长久。 先拆开来看字面意思:
【武运】戦いの胜ち负けの运命。また、武士・军人としての运命。 (战斗中胜负的命运。又或者身为武士・军人的命运)
【长久】长く続くこと。永久。(长久持续。永久。)
【武运长久】とは 「〈徴兵除け祈愿〉から〈武运长久〉」(戦いの场での幸运が长く続くこと。) (希望解除徵兵而祈求武运长久)祈求战场上士兵永久幸运。(这是到二战时转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