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是什么(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_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寓意)

由网友()分享简介:龙抬头要理发原因抬头剪头发的寓意为什么二月二是剃头日二月二龙抬头其他习俗二月二龙抬头食俗●...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是什么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寓意为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剪发时间

10:00—12:00龙子登基,天生贵命

12:00—13:00金榜题名,英才卓绝

13:00—14:00如日中天,大事天成

14:00—15:00天赐良缘,桃花朵朵

15:00—16:00合家美满,金玉满堂

16:00—17:00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17:00—18:00容光焕发,人寿年丰

18:00—19:00福如东海,功成名就

19:00—20:00相敬如宾,白头相守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恐怕是关于“二月二”的流行最广泛的一句俗语了。“龙抬头”是什么意思?若要追溯这句话最早的来历,应该与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的具体时间是什么

龙抬头,又被叫做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以被称为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慢慢呈现出来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也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绝美日子。

龙抬头有什么说法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也就意味着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方“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在很久以前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每个地方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是什么相关文章

★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 为什么龙抬头要理发是什么意思

★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2)

★ 2022二月二龙抬头风俗有哪些

★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的具体由来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_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寓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叫“龙头节”,在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理发店理发。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_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寓意,欢迎大家阅读。


▼▼目录▼▼

龙抬头要理发原因

抬头剪头发的寓意

为什么二月二是剃头日

二月二龙抬头其他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食俗


●  龙抬头要理发原因: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人学读书。

剃头往事:

古代把如何对待头发,看得非常重。

传说为孔子所撰的《孝经》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因此有人认为,古代一般汉族人只梳理头发而不剪发,更不剃光头。

然而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李芽在她的《中国历代妆饰》一书中提出,原始社会的发式从出土文物来看,断发(剪发)、披发、束发、辨发,可谓样样俱全。从出土文物来看,在商代,发式还没有形成制度。虽然男子以辨发居多,但断发、束发的形象也不少见。到了周代,产生了完备的冠服制度,发式遂也有了定制。因此,束发梳髻成了古代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发式,从此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返回目录>>>

●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的寓意是什么

民间普遍认为二月二这一天剪头发,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1.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2.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

据说在二月二这一天剪头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不仅小孩要剃龙头各位美女也可以给自己换个新发型,从头开始,一年精神到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所以人们对,二月二、剃龙头,很重视,谁都想图个好兆头。

返回目录>>>

●  为什么二月二是“剃头日”?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的时节,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润。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除了讨吉利,还有禁忌方面的原因。在上海一家理发店工作的哈尔滨人刘先生称,他之前在北京、河北等地从事理发行业,当地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所以腊月底的生意异常火爆,员工从早忙到晚,正月里的客人寥寥无几,有的老板干脆给员工放假、关门歇业,甫一出正月,特别是二月初二这天就又会客人爆满;但他来到上海后发现,年前年后客流量的变化没有一冷一热这样悬殊。

关于理发,北方地区普遍流传“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这其实是一种误传,“死舅”是“思旧”的谐音,清朝初期汉人以正月里不剃头的方式怀念明朝,但又不敢公开与下达“剃头令”的清政府对抗,就有了上述说法。据记者了解,北方民间在正月里不剃头,大多是忌讳“死舅舅”,没有舅舅的人则不存在这种顾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正月里剃头的人也在增多。

上海的风俗里没有正月不剃头这种说法,只不过为迎新年,多数人会选择在年前的腊月底理好发,这样正月里理发的人就明显少了,但没有正月不能理发的限制。

返回目录>>>

●  二月二龙抬头其他习俗:

“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蛤无处藏”。这天,用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另外,在这天,孩子们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以此来驱鼠灭鼠。用白纸条书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诸虫蚂蚁直入地”要倒书,然后将其贴在桌腿或床脚上,以避虫蚁。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用青灰画粮囤或粮仓,或在门前用青灰画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大圆接小圆,祈祷丰收,这又是民间一俗。

二月二,有的还有吃食除夕锅巴和妇女忌用针线的习俗。据说龙抬头时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建国后此俗逐渐淡化。

返回目录>>>

●  二月二龙抬头食俗: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1、吃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2、吃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3、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返回目录>>>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相关文章

★ 为什么龙抬头要理发是什么意思

★ 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 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 龙抬头节日历史发展介绍

★ 2022龙抬头的由来和风俗

★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 2022龙抬头有什么风俗

★ 龙抬头的传说

为什么龙抬头要理发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龙抬头要理发呢?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有理发的习俗,俗称“剃龙头”!小编精心收集了为什么龙抬头要理发,龙抬头理发是什么意思,供大家欣赏学习!

  龙抬头理发是什么意思

  这一天流传着理发的习俗。那么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所以人们对“二月二,剃龙头”很重视,谁都想图个好兆头。古时候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沿袭到今,就是不管头发多长,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据说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不仅小孩要“剃龙头”,各位长发美女也可以给自己整个新发型,从头开始,一年精神到头。

  “正月剃头死舅舅”是误传

  其实正月不能剃头在民间还是有多种说法,最有说服力的是清军入关后汉人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朝的思念,意为“思旧”。

  当时清军入关就有一种说法,叫“留头不留发”,当时的江浙一带对于留发这种制度非常的抵触,就在民间流传了一种“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民谣。“正月理发死舅舅”是民俗文化的误传,“死舅”实际上是“思旧”、“思舅”,正月里理发了就会“死舅”没有一点科学依据。

  其实,民俗不是对人们“正月剃头死舅舅”的预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头‘思旧’”的一种对清朝政府的抵抗,去咒骂清政府强行推广的“剃发令”。

  “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说法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了,也不光是“思旧”这一个说法,过去人们对养生也非常的重视,认为正月里还比较冷。正月里理发,对人的身体也非常不好,把头发理了,头就会冷,人体的经脉大多和头相通。头被冻着了,很容易生病,人们也都习惯了在农历的二月二开始理发,这天也被称为“龙抬头”,在这天理发,一年都会顺利。

  二月二,是一个跟春天有关的节日。但凡这么重要的节日,也一定要吃些有特殊意义的食物加以纪念。正月过完,年猪吃得差不多了,就剩猪头,于是吃猪头被称作“食龙头”。有的地方还吃面条,叫龙须面;吃水饺叫“龙耳”、“龙角”;米饭叫“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儿煮,说是“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龙抬头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得罪。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猜你喜欢:

1.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2.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3.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4.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5.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与天文现象

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龙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当然日期是不太准的。但是大概取那个意思吧二月二十农历时间,一般在公历三月多。这个时候,晚上东方的青龙七宿,刚刚露出地面。

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 条 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_,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返回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与天文现象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旧时的谚语。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的由来与古代天象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将周天黄道确定为28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古人又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在四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形容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种神兽。二月二龙抬头所提到的“龙”,指的就是是天象周天二十八宿的东方青龙七宿。

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苍龙七宿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这苍龙七宿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就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 条 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_,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返回目录

龙抬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踏青

费着《岁华纪丽谱》中记载:“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剃龙头

民俗上认为在二月二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据说二月二剃龙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古时候有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沿袭到今,就是不管头发多长,都要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

引钱龙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清咸丰《武定府志》:“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

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

忌用针线,恐伤龙眼

二月二这天,古籍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据说“龙抬头”这日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姑娘媳妇们正好可以不用做针线活,嬉戏玩闹了。

<<<返回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相关文章

★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 二月二龙抬头的具体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和来历

★ 龙抬头节日是什么

★ 龙抬头节日来历是什么

★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呢?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和一些传说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

二月二为什么吃饺子

二月二为什么要吃春饼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  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节日民俗年画: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返回目录>>>

●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小龙女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返回目录>>>

●  二月二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旧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过年过节吃到的也多是缺油少肉的饺子,只有一点肉味儿来解馋。如今的饺子馅料不一而足,从素菜、鸡蛋到猪、鸡、鱼、虾等各种肉类,几乎没有不能包进饺子里的食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  二月二为什么要吃春饼

二月二吃春饼也被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春饼配菜种类多,但有个共同特点,都是鲜嫩的时令菜蔬和野菜,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除了传统的菠菜、豆芽、荠菜、芥菜,现在流行的芽苗菜做配菜也很好,香椿芽炒鸡蛋、萝卜苗拌干豆腐丝、凉拌豌豆苗,卷着吃口感非常清新。另外, 紫甘蓝、苦苣、生菜、彩椒等都可作为新式配菜。除了配菜上的改进,春饼本身也可改进一下,和面时加点杂粮粉,做成杂粮春饼,营养更加丰富。

返回目录>>>

●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返回目录>>>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和食俗”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2)




▼▼目录▼▼

二月二龙抬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的食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


● 二月二龙抬的习俗

一、最吉祥的习俗 剃龙头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二、最正经的习俗 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引龙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填仓”,从前流行比较普遍,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增加财富,故谓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

三、最技术的习俗 打灰囤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返回目录>>>

● 二月二龙抬的食俗

1】炒面棋

过去做饭用是大锅灶,烧柴草,草木灰多的很,取用方便,现在锅灶改革了,习俗渐消。不过吃的还是发扬光大,吃煎饼、小豆腐,最火爆的是吃糖豆,有炒黄豆,炒面棋。

2】炒黄豆

二月二,家家户户炒“燎豆”——也写作“料豆”,起初只是把黄豆在锅内炒,后来人们把黄豆在糖水里泡透,再滚上一层面粉,这样豆子个儿大了,又甜、又酥、又香,做得很好吃。

3】炸油糕

在北方,人们有在二月二这天吃炸油糕的习俗,称之为“食龙胆”,炸油糕由黄米炸制而成,颜色金黄亮丽,很符合人们对龙胆的臆想。油炸糕外表相似但内里多样,放各种馅料,吃起来外脆里嫩极具口感。

四、煎饼熏虫

煎饼熏虫就是这天人们都吃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熏虫。这是因为时在惊蜇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意在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返回目录>>>

● 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北方多炒豆子的习俗,就是将黄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锅里炒,然后食用,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返回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2)

★ 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寓意

★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

★ 二月二龙抬头的具体由来

★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日子有哪些习俗

★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