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熟地的作用与食用方法(熟地的食用方法)

由网友()分享简介: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   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生地熟地的作用与食用方法



生地熟地的作用与食用方法

  生地熟地是两种很好的药材,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那么生地熟地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吗?下面学习啦小编马上就告诉大家生地熟地的主要功效吧。

  生地熟地的作用

  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因本药寒滑腻滞,脾虚食少便溏及温滞中满者忌用。

  熟地黄味甘微温质润,入肝肾二经,既善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虚阴亏精少之症。主要功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及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还可治精血亏虚的腰酸、脚软、头昏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等。因本药性质滋腻,易碍消化,在使用时易与健胃药和砂仁、陈皮等同用。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

  生地熟地的区分

  1、从形状上来看。生地为长圆形或块型,不规则,一般是中间大,两端细小;有的是呈长条状。颜色为棕灰色或棕黑色,比较柔韧,不容易折断。生地肉呈棕黑或乌黑,味稍甘。熟地,是生地加工而成的,一般是切成片或小块,染色为乌黑色,有光泽,味道同生地。

  2、归属性质有异。生地性寒凉,在中医中属于心、肝、肾经。而熟地经过黄酒拌闷、晒蒸等过程,其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寒转为温,归属于肝、肾经。

  3、主要药用价值不同。生地性寒凉,主要药用价值是清热凉血、止咳、养阴、补肾、止血等功效,经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肺结核、神经衰弱、慢性肾炎、便秘、小编出血等疾病。非常知名的六味地黄丸中,就有地黄的成分,其补肾疗效显着。

  熟地,由寒性变为温性,其功效主要是补血。与其他中草药一起,能治疗贫血等疾病。另外,熟地对存在腰腿酸软、耳鸣耳聋、经常头晕、眼前发黑、少白头的患者,也有不错的作用。

  生地熟地的食用方法

  1、生地煲排骨汤。原料:鲜生地三两、排骨二两。调料:酒半两、白糖、盐做法:1、排骨切块焯水备用,鲜生地洗净后切块;2、适量水放入陶瓷锅中烧开,放入排骨、黄酒、白糖煲滚,慢火煲约半小时,再放入生地煲一刻钟,下盐调味即可。

  2、生地炒肉片。原料:鲜生地五两、瘦肉二两调料:白糖、黄酒、盐适量做法:1、鲜生地切片备用,瘦肉切薄片,加入适量盐、味精、料酒、水淀粉上浆备用;2、锅中火烧热,倒适量油,油温三成热下肉片滑炒至嫩熟,将生地片放入锅内大火翻炒,加入适量料酒、白糖、盐、水,再略炒盖好锅盖中火烧3分钟即可。

  生熟地的相关信息

  生地是什么

  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为玄参科植物,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与熟地黄(熟地)。生地黄、干地黄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厘米,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

  熟地是什么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熟地的禁忌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猜你感兴趣:

1.熟地的食用方法

2.熟地黄食用方法与作用

3.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4.熟地食用有什么作用

5.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熟地的食用方法



熟地的食用方法

  熟地有什么功效?你知道熟地应该怎么吃吗?熟地有什么食用方法?现在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一看熟地的食用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熟地的养生作用及功效”

  熟地的食用方法

  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熟地的功效

  关于熟地黄和生地黄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能够强烈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

  而熟地抗凝血酶的作用较弱,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作用探讨对纤溶系统的活化作用,发现熟地具有活化作用,而生地无此作用。

  亦有报告认为,地黄炒炭前后均有止血作用,且地黄制炭后止血作用并未增强。

  对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液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1、熟地黄延缓衰老的作用

  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ml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

  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2、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

  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ml(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

  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著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

  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

  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著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

  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

  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

  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著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3、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

  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

  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

  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

  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4、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ml煎液含生药100g或含炭药33g制剂。

  各样品按0.8ml/20g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

  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熟地的禁忌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下一页更多精彩“熟地的食用方法”

熟地黄食用方法与作用



  鲜地黄和熟地黄都是生地的种类,不过不管是生地还是熟地,都有养阴生津的功效。那么熟地泡酒的功效怎么样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熟地黄食用方法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熟地黄食用方法

  1、熟地黄当归酒

  配方:熟地黄30克,当归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

  制法:将上述各药加工成碎末,用纱布袋装,扎紧袋口,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摇动1次,15天后开封,取去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功效:补益气血,理气解郁。适用于血虚气弱,气郁不舒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身软乏力,食欲不振,神疲声微等。

  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

  2、熟地黄猪蹄煲

  材料:猪蹄500克、油菜100克、,葱段、姜片各10克、药包1个(内装熟地黄20克,酸枣仁10克)、料酒10克、精盐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汤1000克、芝麻油5克。

  制作:

  1、油菜从中间顺长剖开。猪蹄治净,从中间顺骨缝劈开,再从关节处斩成块,下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

  2、沙锅内放入清汤、料酒,下入药包烧开,下入猪蹄块、葱段、姜片烧开,煲至猪蹄熟烂,拣出葱、姜、药包用。

  3、下入油菜、精盐烧开,炖至熟烂,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功效: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此款菜肴能滋阴补肾,补血安神,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紊乱、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宫冷干燥、潮热盗汗者有较好的食疗功效。

  3、熟地黄祛颤汤

  配方:熟地黄20克、木瓜20克、枸杞子20克、何首乌20克、当归10克 川牛膝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鸡血藤10克、乌鸡1只(500克)、料酒20克、姜10克、葱15克、盐4克。

  制作:

  1、配方中几味药物除熟地黄、当归、枸杞子、何首乌外,均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何首乌润透切片;熟地黄切片;当归切片或节,枸杞子洗净去杂质;乌鸡宰杀后,除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段。

  2、将乌鸡放入炖锅内,抹上料酒、盐,把药包放入鸡腹内,加入姜、葱、枸杞子、熟地黄、何首乌、当归,注入清水1000毫升。

  3、将炖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食法:每日2次,喝汤200毫升。吃鸡肉50克,吃枸杞子、当归、何首乌。

 

  功效:养血除风,滋阴补肾,用于震颤麻痹症患者。

  熟地的作用

  熟地是地黄的块根,而地黄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里,有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不过鲜地黄和生地黄都是生地的种类,不过不管是生地还是熟地,都有养阴生津的功效。

  1.熟地为甘带甜,微温不会很寒,归肝、肾经。一般可以用熟地来补阴益精,作为补血的药物,经常和当归、川芎以及白芍一起使用,能够治疗血虚,心悸,眩晕,以及失眠和月经不调;如果和远志、酸枣仁等共用,则可以治疗安神血虚;如果是崩漏下血则可以和阿胶、艾叶等一同服用治补血。

  2.对于补肾,熟地也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除此之外,如果与何首乌一起可以治理精血亏虚白发等。

  3.熟地还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外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的作用。如果和生地一起合用,可以补益,又能清热,对治疗阴血兼有热象的病症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也经常用熟地来加入汤料,让煲出来的汤有淡淡的熟地味道,滋补益髓。也有用熟地泡酒,根据不同的需要放入不同的药材一同泡制出来的酒,对养生有非常好的作用。

  熟地黄的介绍

  熟地黄,又称山白菜、伏地,通常要经过酒、沙仁、陈皮等辅料反复蒸晒,内外色黑油润,表面为乌黑色,有光泽,质地柔软黏腻而带任性,不容易折断。经过炮制后逇熟地黄药性由微寒变为微温。

  中医认为,熟地黄味甘,无毒,是生精补血的良药,它具有滋补五脏、生精补血、长肌肉、填骨髓、利耳目、通血脉、滋肾水、补阴等作用,能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因内伤引起的虚弱等症。
 

猜你感兴趣:

1.熟地黄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2.熟地黄食用的功效与作用

3.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4.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5.熟地的烹饪方法与功效

6.熟地黄泡水喝功效禁忌

熟地的功效作用禁忌以及食用方法



  熟地黄,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药性甘,微温,常用于治疗血热邪盛、腹胁疼痛、产后乘虚等病症。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熟地的功效作用禁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熟地的药性禁忌

  主要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

  食疗功效:养肾补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提高免疫力力

  适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更易食用。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滋阴补血:

  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熟地黄单用,或与当归配伍炖鸡,专治血虚证和女性月经不调。

  诸虚不足:

  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伙食,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未后,炼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

  增强免疫力:

  熟地有强心和增强白细胞免疫力的效果,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养肝益肾:

  熟地能清热滋阴,可治疗因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

  熟地的食用方法

  熟地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熟地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熟地当归酒

  功效:补益气血,理气解郁。适用于血虚气弱,气郁不舒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身软乏力,食欲不振,神疲声微等。

  材料:熟地30克,当归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

  做法:将上述各药加工成碎末,用纱布袋装,扎紧袋口,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摇动1次,15天后开封,取去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酒力不足者,可用黄酒浸药;或以水、酒各半制备。


猜你喜欢

1.熟地的功效与禁忌

2.中药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4.熟地的功效和作用禁忌

5.石斛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6.熟地的功效、作用及临床应用

7.中药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8.四物汤的功效与禁忌

9.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熟地食用有什么作用



  关于熟地黄和生地黄对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作用的药效比较表明:中国产的猪胆状的粗熟地能够强烈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下面学习啦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熟地食用有什么作用。

  熟地的食用作用

  具有补血滋阴作用,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熟地的功效有哪些?从上文的叙述可知,熟地这种中药在补血滋阴和补精益髓上都是有着不错的疗效的,而在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症状上,熟地所具有的功效与作用也是值得女性去选择的一种中药。

  熟地食疗法

  1、熟地黄水鸭汤

  水鸭1只,金银花15克。生、熟地黄各10克,瘦肉100克.盐适量,将水鸭杀好洗净、瘦肉洗净切块备用,将水鸭、瘦肉连同药材一起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煮约4小时, 加油、盐调味便成。 可以消暑清热,解皮肤湿毒。

  2、熟地黄猪蹄煲

  猪蹄500克、油菜100克、,葱段、姜片各10克、药包1个(内装熟地黄20克,酸枣仁10克)、料酒10克、精盐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汤1000克、芝麻油5克, 油菜从中间顺长剖开,猪蹄治净,从中间顺骨缝劈开,再从关节处斩成块,下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沙锅内放入清汤、料酒,下入药包烧开,下入猪蹄块、葱段、姜片烧开,煲至猪蹄熟烂,拣出葱、姜、药包用,然后下入油菜、精盐烧开,炖至熟烂,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可以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此款菜肴能滋阴补肾,补血安神,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紊乱、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宫冷干燥、潮热盗汗者有较好的食疗功效。

  3、熟地粳米粥

  取熟地黄3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中煮至药汁呈棕黄色,药香扑鼻时,放入粳米40克煮成粥,去熟地包即可食用,可以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晦暗,潮热,自汗,虚汗,腰膝酸痛,身疲无力等症状。

  4、熟地白酒盅

  熟地黄120克、枸杞子60克、白酒1.5升,共置于净器中,浸泡14日,开启后即可饮用,可用于精血亏损的辅助性治疗,对阴虚血枯所致的须发早白有改善作用。

  5、熟地黄当归酒

  熟地黄30克,当归3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香附15克,白酒3斤,加工成碎末,用纱布袋装,扎紧袋口,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摇动1次,15天后开封,取去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每天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可以补益气血,理气解郁。适用于血虚气弱,气郁不舒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身软乏力,食欲不振,神疲声微等。

  熟地的禁忌

  熟地所含的地黄多糖b参与维持机体稳定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能诱导体内的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熟地黄还有调节激素代谢、降血糖、抗衰老及镇静、利尿等作用。虽然熟地黄营养丰富,但因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凡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忌服。而且在服用时萝卜、葱白、韭白、薤白均不可食用。
 

猜你感兴趣:

1.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熟地泡水喝的功效

3.中药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4.熟地黄泡水喝功效禁忌

5.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以下是学 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地黄的功效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本品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地黄的药理作用

  ⑴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⑵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⑶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⑷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⑸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

  地黄的食用方法

  1、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2、​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3、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4、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5、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6、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