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菅人命成语历史典故(草菅人命的成语故事)

由网友()分享简介:把人的生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而任意摧残杀戮。菅,一种野草。...

草菅人命成语历史典故



“草菅人命”,意思是把杀人看得如同割草一样用来形容反动统治者及其执法者 滥施刑罚,随便残杀人命。你知道关于成语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草菅人命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草菅人命成语解释

草菅人命是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特指反动统治者轻视人命,任意残杀生命。出自班固《汉书·贾谊传 》:“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二、草菅人命成语典故

秦始皇 统一了六国,称霸了天下。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事业,秦始皇采用韩非子 的意见,以法治为主,崇尚刑罚,提倡以吏为师,严刑酷法成为当时的风尚。

秦始皇在世时犯一个致命的错误 ,就是让赵高 做了太子胡亥 的老师。赵高心理奸诈刁刻,手段狠毒残忍。他教胡亥的都是些有关斩杀、割鼻 、断筋、甚至夷灭三族的酷刑及其手段,致使胡亥养成了一副残酷暴虐的铁石心肠。赵高原受过宫刑,犯过大罪,曾被蒙毅 判处死刑。因为他善于钻营,竟从死刑下逃生,后来又成了秦始皇的心腹。他怀抱私仇,千方百计煽动胡亥夺取帝位。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病故,经过一番密谋,他们毁掉了秦始皇赐给扶苏 的玺书,接着又赐令扶苏自杀 ,就这样,胡亥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为太子,并承袭帝位,称二世皇帝,史称“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即下令将秦始皇后宫中没有子女的妃子都要去陪葬,就这样,很多的妃子都被活埋了。秦二世担心各大臣不服,更害怕诸公子与他争夺皇位,于是去请教他的老师赵高。

赵高说:“只有用严刑峻法把先帝大臣和诸公子全部消灭,陛下才可以高枕无忧。”二世听了,便更改法律,将公子十二人全部在咸阳杀死了,公主十人也被分尸,就是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 、蒙毅等也不能幸免,株连者不可胜数。这之后,诛罚日益加剧,群臣人人自危。在胡亥的恐怖统治下,人们都敢怒不敢言。看着一批批秦国的旧臣被杀掉,人们连同情的眼泪都不敢流,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判个株连之罪。

为修建阿房宫 和骊山墓,秦二世从全国征调民工70万人,在当时生产力的条件下,很多的人都被累死了。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为了不使墓内秘密泄露,秦始皇尸体一入墓,不等民工出来,秦二世就下令封闭墓门,把他们全部活埋在里面。就这样,70万老百姓没有一个回到自己的家乡。

不仅如此,胡亥还把沉重的赋税压在人们的头上,使人们喘不过气来。右丞相 冯去疾上奏说:“陛下,先如今税赋太重,恐怕会导致百姓造反啊!”于是,胡亥又将他残酷杀害。李斯曲意迎合胡亥,建议他对大臣的罪过要责之以重罚。胡亥听后哈哈大笑,遂做出“税民深者为名吏”、“杀人众者为忠臣”的法令。在这样的酷刑峻法之下,到处都有受刑之人,闹市上被斩首级多得堆积如山。对此,百姓震恐,宗室官员人人自危。

没过多久,胡亥的暴政终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汉代青年博士贾谊,在总结秦二世灭亡的教训时写道:“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 者为之诽谤,深计为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三、草菅人命成语造句

1、他不承认自己在草菅人命方面的那份罪责。

2、弃医从文的名作家鲁迅,曾写过影射当时中医草菅人命的散文

3、这家医院为增加收入,随意给病人开刀,真是草菅人命。

4、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丧尽天良,草菅人命,在束手被擒之前伤害了整整十一条性命!

5、旧社会的贪官往往草菅人命。

6、沈流风发骚地摸了摸屁股,心里暗骂他惨无人道,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成语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 草菅人命的成语故事

★ 草菅人命成语接龙

★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5则

★ 历史成语故事在线阅读

★ 50个名人成语典故

★ 精选历史成语典故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草菅人命的成语故事



  成语作为一类特殊的词汇,也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啦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了草菅人命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草菅人命的成语意思:

  把人的生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而任意摧残杀戮。菅,一种野草。

  草菅人命的成语故事:

  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建立秦王朝以后,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法令。他的小儿子胡亥从小就由赵高负责传授历朝的法令,所以胡亥对于用各种刑法杀人非常熟悉。

  秦始皇起初是打算把皇位传给大儿子扶苏的,但秦始皇在一次出去巡视的时候,在路上得病死了,赵高就和丞相李斯一起,帮助胡亥夺取了皇位,杀害了哥哥扶苏。就这样,胡亥成为了秦王朝的第二个皇帝。

  为了巩固自己夺来的皇位,秦二世采用赵高的计谋,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十二个公子和两个公主都定了死罪,一一杀害,而且还杀了许多有功的大臣。他还让许多没有生育的宫女去为秦始皇殉葬,把那些为秦始皇建造陵墓的民工全部活埋在墓中,就连曾帮助他夺取皇位的丞相李斯,也被他定罪腰斩了。秦二世把朝政大权交给赵高,自己整天变着法子寻欢作乐。他在打猎的时候,看到路过的行人无缘无故地用箭把他们射死,自己还觉得这样开心。

  秦二世过于残暴,“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意思是说,秦二世把人的生命看得如同野草一样轻贱,随意杀害。秦朝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非常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徘徊。终于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农民起义,反抗暴秦统治。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汉书·贾谊传》

  草菅人命成语点拨:

  秦晋之战说明,参战人员的紧张、畏惧、恐慌等不良情绪对战争胜败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参战人员应该增强自身遇险不惊、遇强不惧、遇惑不乱的心理应变力。具体来说,即面对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危险紧迫情况,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冷静分析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激烈战斗所带来的极度疲劳和生命威胁时,能够敢于直面伤亡、不怕流血牺牲,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意志;面对敌人的蛊惑、离间,能够牢固筑起心理防线,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惑,始终保持坚贞的斗志。

草菅人命成语接龙



  草菅人命: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草菅人命的成语接龙,希望大家喜欢。

  草菅人命成语接龙:

  草菅人命→ 命词遣意 → 意转心回 → 回天无力 → 力不胜任 → 任重才轻 →

  轻手蹑脚 → 脚不沾地 → 地老天昏 → 昏头打脑 → 脑满肠肥 →

  肥冬瘦年 → 年登花甲 → 甲冠天下 → 下塞上聋 → 聋者之歌

  草菅人命成语接龙:

  命世之才、命蹇时乖、命若悬丝、命在旦夕、命里注定、命俦啸侣、

  命词遣意、命中注定、命薄缘悭、命辞遣意

  草菅人命造句:

  1. 当时的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我的哥哥便含冤而死。

  2. 对他这种仗势行凶、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一定要严惩。

  3. 在黑暗社会中,国民党反动派经常草菅人命。

  4. 人命关天,为官者怎能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5. 新政府草菅人命,到处狂杀无罪的人民。

  6. 监管部门的有所做为,是草菅人命的大事,生命最为有价值,藐视了生命,我们的事业就得到了意义。

  7. 一毛不拔阴险冷血过桥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谓坏事做尽。

  8. 这些叛徒目无法纪,草菅人命,真是令人痛恨!

  9. 你们明目张胆的草菅人命,你们想干什么?

  10. 他怒称:"机师执照乱来,有如草菅人命。"。

  11. 我们西方以前从未见过这么恣意草菅人命的。

  12. 像这种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员,早该给革职了。

  13. 有些国家发生内战,敌对双方经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

  14. 当地居民终于团结起来,协助警方把这批草菅人命的匪徒逮捕法办。

  15. 草菅人命是要触犯刑法的。

  16. 在古老社会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的事屡见不鲜。

  17. 民主时代一切依法行事,岂可草菅人命?

  18. 旧社会的贪官往往草菅人命。

  19. 草菅人命般的拿人做试验。

  20. 他们就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5则



  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家名叫孙武,他携带自我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hé)闾(lǘ)。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能够。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能够吗?”孙武说也能够。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jǐ)。队伍站好后,孙武命搬出铁钺(yuè)(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诫。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但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我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十分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个性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必须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乐极生悲

  战国时期,齐威王不理朝政,经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诸侯趁机侵扰,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大臣们谁也不敢规劝,只是干着急。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他说话诙谐善辩,喜欢用隐语、微言讽谏威王的过失。

  有一次,楚国大规模发兵侵犯齐国,淳于髡(kūn)奉命请来了赵国的精兵来救援,楚军当夜撤回。齐威王十分高兴,设宴庆祝淳于髡请兵有功。宴饮中,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觉得淳于髡的话很奇怪,就问他:“此话怎讲?”

  淳于髡回答说:“像这天这样,喝大王赏赐给的酒,旁有执行酒令的执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边喝酒,心里一边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齐威王颇感兴趣地问:“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说:“假如遇到久别的朋友,边喝酒边谈笑,这样能够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说饮酒过分,就会昏乱失礼,行乐到极点就会转化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这样。”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在委婉规劝他,于是取消了通宵达旦畅饮的恶习。“乐极生悲”这一成语,形容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

  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但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chún)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明白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明白淳于髡在暗喻自我,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发现一个破坏生产的大夫,就扔进油锅处死。之后,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来。

  三人成虎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此刻有个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但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此刻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那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期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我明白。”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后世人引申这故事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能够掩盖真相的意思。


相关文章

1.历史经典成语故事5篇

2.典故故事

3.著名的历史成语故事

4.学富五车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5.历史故事成语

50个名人成语典故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50个名人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0个名人成语典故

  1、一鼓作气——曹刿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一字千金——吕不韦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3、一字之师——郑谷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4、一饭千金——韩信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谢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6、图穷匕见——荆轲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赵括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卧薪尝胆——勾践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0、揭竿而起——陈胜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1、三顾茅庐——刘备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2、孺子可教——张良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3、四面楚歌——项羽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4、老当益壮——马援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5、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6、暴殄天物——纣王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7、图穷匕见——荆轲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8、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0、手不释卷——吕蒙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1、韦编三绝——孔子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2、墨守成规——墨子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27、风声鹤唳——苻坚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28、泰山北斗——韩愈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9、破釜沉舟——项羽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0、东窗事发——秦桧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3、梦笔生花——李白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36、赤膊上阵——许褚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7、马革裹尸——马援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39、洛阳纸贵——左思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

  40、背水一战——韩信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41、闻鸡起舞——祖逖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释义: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45、乐不思蜀——刘禅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46、指鹿为马——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50、萧规曹随——曹参

  释义: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1.50字左右的历史名人故事材料

2.多字成语典故5篇

3.关于正能量的故事50字平凡伟大

4.典故故事

5.其貌不扬的成语典故

精选历史成语典故



  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以其言近旨远、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历史成语典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提示]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穿井得人

  .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的乐师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推荐再派些人去协助他,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夔一个人就够了),不是‘一足’(夔有一只脚)阿。”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一天要有一个专人负责出外打水。之后,他家凿了一口井,用不着再派人出去打水了,告诉别人说:“我家开了一口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消息,立即把它传出去了,说:“丁家开井,挖出了一个人。”很快,全国各地都在谈论着这件事。最后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氏说:“我是说省出一个打水的人,家里多了一个劳力,不是说在井中挖出了一个人呀!”

  “穿井得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一名。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风起云飞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之后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但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开门揖盗

  .三国时代,江东的孙策遭了暗算,重伤而死。他的弟弟孙权这时才15岁,天天啼哭,无法处理朝政。大臣们劝说没用,都很着急。谋士张昭对孙权说:“此刻天下大乱,豺狼满道,如果你只顾悲啼,不理国事……这好比大开着房门,拱着手把强盗请?M来,必将自取其祸。”孙权觉得说的对,立刻换了朝服,登朝理事,视察军队,安定了军心、民心。

  吕布被曹操大军围在下邳城。谋士陈宫推荐吕布屯兵于城外,自己领兵守城,以构成犄角之势,只等曹操粮食用尽。吕布回去收拾东西,他的妻子说:“你一个人孤军远出,如果一旦有变,我可怎样办呀?”三天后陈宫来催,吕布说:“我想还是死守城池为好。”陈宫又献计说:“听说曹军的粮草早晚将至。请将军准备引精兵去断其粮道。”吕布又被妻子劝住了,出来对陈宫说:“曹操诡计多端,我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之后城破,吕布被杀。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难能可贵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明白消息后,立刻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就应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子贡的言语绝世无双。叔孙武叔说:“子贡比孔子贤能。”子贡明白后,说:“拿围墙来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能够理解的!”

  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能够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能够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十分了不起。

  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食言而肥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样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晋朝有个人叫殷羡。以前做过豫章郡的太守,当他卸任离开豫章回京城时,很多人托他带信,他都答应了。当他走到长江边时,便把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说:“都请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随你们自由,我殷羡不当太守了,可也不能给人家当信使阿!”

  “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

  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注释]反:推及,推论。

  [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相关文章

1.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2.历史著名成语典故5则

3.历史成语典故5则

4.来自历史的成语典故5则

5.历史简短成语典故5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