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品种是哪一种(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品种)

由网友()分享简介:小鼩鼱的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小鼩鼱栖息于森林、灌丛等地带。分布于从欧洲西部、俄罗斯到我国西北、东北等地。...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品种是哪一种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品种是哪一种吗?让学习啦小编告诉你吧。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

  蜂鸟是属于雨燕目的蜂鸟科,体型小,能够以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决于鸟的大小)的方式而悬停在空中,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的鸟。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也被人们称为“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吸蜜蜂鸟仅重1.8公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还有一种典型的北美蜂鸟红喉北方蜂鸟重量约三公克左右,身长7.6厘米。蜂鸟中体型最大的是巨蜂鸟其体重也仅20克。

  蜂鸟是雨燕目蜂鸟科动物约600种的统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 蜂鸟身体很小,也是鸟类中体积是最轻的。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约15次到80次(每分钟约900~4800次),它的快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而得名。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行。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恒温动物)。

  蜂鸟色彩鲜明,常和雨燕同列于雨燕目,亦可单列为蜂鸟目。分布局限于西半球,在南美洲种类极多。约有12种常在美国和加拿大,只有红玉喉蜂鸟繁殖于北美东部新斯科舍到佛罗里达。分布最北的是棕煌蜂鸟,繁殖于阿拉斯加的东南部到加利福尼亚的北部。蜂鸟都是小鸟,有的极小。南美西部最大的巨蜂鸟也不过20公分(8寸)长,约20克(0.67盎斯)重。最小的蜂鸟或见于古巴和松树岛,稍长于5.5公分(2.12寸),重约2克。这是最小的现存鸟类,与小鼩鼱同为最小的温血脊椎动物。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非洲鸵鸟

  非洲鸵鸟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生括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品种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你知道吗? 跟着小编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小鼩鼱。

  学名:Sorex minutissimus

  小鼩鼱的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

  小鼩鼱栖息于森林、灌丛等地带。分布于从欧洲西部、俄罗斯到我国西北、东北等地。

  主要在地下营穴居生活。它不像老鼠那贼头贼脑,偷吃食物,咬坏东西,传染疾病,它专门以昆虫等为食,多数是吃的害虫,像金龟子的幼虫蛴螬等,偶尔也吃些植物的种子。相比之下,鼩鼱益多害少,是有益的动物。

  小鼩鼱成熟得快,生命也短促,寿命仅有14—15个月。雄兽在“求爱”时,总是在洞口兴奋地鸣叫,雌兽如果不愿意,就发出嘶叫,示意它快快走开;如果雄兽还是喋喋不休,缠绕不去,那雌兽就改用尖叫来下“逐客令”。

  小鼩鼱雌兽的怀孕期为24—25天。每年产1—2胎。每胎产4—8仔。幼仔们长大后,雌兽常带着它们排成一列纵队,相互衔着尾巴,穿过原野,去寻觅食物。其中,到处都有的蚯蚓是它们最早阶段、最容易获得的佳肴。

  遇到敌害,一时逃遁不了,就装模作样起来。它们会立即将背隆起,磨牙擦嘴地发出尖锐的吱吱声。有时,索性躺倒在地,伸出四脚,边踢边舞,并发出断续的叫声,以便吓退敌害或者请求救援。

世界上品种最小的鼠



  世界上品种最小的鼠是什么鼠?你想知道么?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吧。

  世界上最小的老鼠

  据英国《太阳报》世界上最小的成年老鼠的体长只有2.5厘米,也就相当于一元的人民币硬币大小。这只老鼠出生在英国,现在的健康状况非常好。它的主人,36岁的曼迪•鲍尔说,这只小鼠的“兄弟”们生长都很正常。只有它虽然正常进食,但个头却再也不长了。

  小鼠的主人是当地一家宠物商店的老板,她是花80英镑买下的这只小鼠。她说她并不想再把它卖出去,“我还希望能够让这只小鼠进《世界纪录大全》呢。”

  老鼠

  老鼠(俗称耗子)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啮齿类动物。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也有的为杂食性;种类多。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老鼠种类多,全世界现有450多种。老鼠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生命力旺盛、数量繁多并且繁殖速度极快,适应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在什么地方都能住。老鼠会打洞、上树,并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病源。但是老鼠为人提供了无数药品实验数据。

  外形特征

  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也有的为杂食性;种类多。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

  特点

  1、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就像是今天,我在我家的油桶里看到一只老鼠在油里游来游去,可以想象,老鼠为了吃点东西,还是挺勇敢的。

  2、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 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3、视力敏捷,晚上以偷偷摸摸的进入各各地方偷吃食物,所以人们常常以老鼠比喻人胆小如鼠。

  4、钻洞本领高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

  5、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 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如处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世界上品种最小的鼠



  一听到老鼠两个字估计有人要害怕了,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爱,世界上最小的老鼠,一起去认识一下,资料仅供参考!

  巢鼠,又称燕麦鼠,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鼠之一,身长只有6厘米左右,体重5~7克,轻若无物

  巢鼠(Micromys minutus)

  又称燕麦鼠、圃鼠、矮鼠等,因其在植物杆上造巢,故而得名。除了跳鼠科的北方蹶鼠以外,它们在啮齿目动物中是最小的代表。 耳壳内有三角形的耳瓣,能将耳孔关闭。尾巴长并有缠绕性,常利用尾巴协助四肢在农作物上或枝条间攀爬觅食,偶尔也在浅水中游泳。 巢鼠对农业、牧业皆有害,是一种害鼠。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体型

  巢鼠属小型鼠类,体长5~8厘米,体重8g左右,体型比小家鼠更小,耳壳短而圆,向前拉仅达眼与耳距离之半,耳壳内具三角形耳瓣,能将耳孔关闭。尾细长,多数接近体长或长于体,乳头4 对,胸部2对,腹部2对。

  毛色

  头部至体背2/3~3/4处为棕褐色,毛尖黑色,毛基深灰色。背后端1/3~1/4臀部锈棕色。口鼻部及两眼间为棕黄色。腹面污灰白色,毛尖白色。两颊、体侧和四肢外侧淡黄灰色。耳内外具棕黄色密毛。前足背面淡黄色,后足背棕黄褐色。尾上面棕黑,下面污白色。尾毛不发达。尾尖端背面光裸。

  头骨

  巢鼠头骨狭小,脑颅较隆起,颧弓细弱,颧弓比小家鼠窄,鼻骨比小家鼠短小,鼻骨后缘达不到前颌骨后缘连线,无眶上嵴和颞嵴,顶骨和顶间骨的联合缝在中部平直,两侧成两钝角而小家鼠顶骨和顶间骨的缝不平直而成一锐角。

  牙齿

  门齿后方无缺刻,上颌第一臼齿具3横嵴,第一横嵴上有3个齿突,中齿突最大,外齿突最小,内齿突向下方。第二横嵴与第一横嵴相似,第3横嵴3个齿突较发达,但齿突间距离较小,因而齿突高度显得较短。第二上臼齿与第一上臼齿相似。第三上臼齿较小,第三横列齿突不明显。

  活动

  巢鼠常夜间活动,有时昼夜均活动。白天常见幼鼠在巢内,而母鼠出洞。体小灵活,性喜攀登,常利用尾巴协助四肢在作物穗上或枝条间攀缘觅食。偶尔也可在浅水中游泳。

  食性

  巢鼠为杂食性动物。喜食玉米、谷子、大豆、稻谷等粮食,也吃浆果、茶籽等。在作物成熟前以吃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

  巢穴

  巢鼠可在杂草丛及灌丛的植物茎秆上及树枝上用植物茎、叶筑巢。巢距地面一般在30~100厘米,巢呈圆球形或卵圆形,一般只有一个巢口。

世界上品种最小的鼠



世界上品种最小的鼠?,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解惑。

        世界上品种最小的鼠

  巢鼠,又称燕麦鼠,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鼠之一,身长只有6厘米左右,体重5~7克,轻若无物。

  巢鼠尾巴细长,多数接近体长或长于体长,具有缠绕性,可以在茂盛的禾草中灵活地攀爬。巢鼠产于欧亚大陆北部。体型比小家鼠更小,外形与小家鼠相似,与小家鼠最主要区别是上颌门齿后方无缺刻。巢鼠的毛色变化较大,常随着环境、气温、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色,臀部周围毛色比背部毛色更为鲜艳,耳壳具三角形耳瓣,能将耳孔关闭。

  巢鼠在我国也有分布,在淮河以北或长江以南,或山区、或平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主要以芦根等禾本科植物的根茎和昆虫为食。由于体型小,常用的一般鼠夹不易捕获。夏季主要筑巢于杂草和作物的茎上,秋季多在草堆中作一个盘状巢或在地下挖洞。巢鼠在3~10月间繁殖,怀孕期18~20天,每年繁殖1~4胎,每胎5~8只。巢鼠对农林业虽然危害不大,但在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上有一定意义。已知它是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及鼠疫传染源之一。

  简介

  巢鼠,又称燕麦鼠、圃鼠、矮鼠等,因其在植物杆上造巢,故而得名。除了跳鼠科的北方蹶鼠以外,它们在啮齿类中是最小的代表(Mohr,1954,页28-30)。分布地区很广,从中国的华南、华东、华北直到最北的地方都有;不过其密度是有差异的(东北兽类调查报告,1958年)。

  巢鼠杂食性。喜食玉米、谷子、大豆、稻谷,也吃浆果、茶籽等。在作物成熟前以吃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其后则啃食粮食。盗食小麦时先将麦穗咬断,吃掉一部分,其余拖入巢内。曾有报道可捕捉蝗虫、蜻蜓,巢内亦曾发现昆虫残片。巢内贮存物有草根、芹菜等多种植物。饲养条件下也吃肉皮和糖水。

  通常夜间活动,有时昼夜均活动。白天常见幼鼠在巢内,而母鼠出洞。体小灵活,性喜攀登,常利用尾巴协助四肢在作物穗上或枝条间攀缘觅食。偶尔也可在浅水中游泳

  。巢鼠产于欧亚大陆北部。它的天敌: 猫、猫头鹰和蛇等。巢鼠是体型最小的鼠类之一,身长5.5-7.5厘米,体重只有5-7克。巢鼠的尾巴具有缠绕性,可以在茂盛的禾草中灵活自由地攀爬。巢鼠产于欧亚大陆北部。

  特征

  体型比小家鼠更小,外形与小家鼠相似,与小家鼠最主要区别是上颌门齿后方无缺刻,臀部周围毛色比背部毛色更为鲜艳。耳壳具三角形耳瓣,能将耳孔关闭。

  形态

  四肢及尾背面均呈棕黄色调,腹毛及四肢内侧和尾的腹面均纯白色;而采自黄山和祁门的标本,背部毛色均呈棕褐色,毛尖略显沙黄色,臀部略呈棕黄色,四肢背面略呈淡棕色,尾背面棕褐色。腹面毛色灰白色,毛基浅灰色,毛尖灰白色。

  外形

  外形:属小型鼠类,体型比小家鼠更小,耳壳短而圆,向前拉仅达眼与耳距离之半,耳壳内具三角形耳瓣,能将耳孔关闭。尾细长,多数接近体长或长于体长。

  毛色

  巢鼠的毛色变化较大,常随着环境、气温、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色。我们采自繁昌县的一只标本,背毛呈深黄色,臀部毛色更为鲜艳,呈棕红色,且具光泽。四肢及尾背面均呈棕黄色调,腹毛及四肢内侧和尾的腹面均纯白色;而采自黄山和祁门的标本,背部毛色均呈棕褐色,毛尖略显沙黄色,臀部略呈棕黄色,四肢背面略呈淡棕色,尾背面棕褐色。腹面毛色灰白色,毛基浅灰色,毛尖灰白色。

  头骨

  头骨:头骨狭小,脑颅较隆起,颧弓细弱,颧弓比小家鼠窄,鼻骨比小家鼠短小,鼻骨后缘达不到前颌骨后缘连线,无眶上嵴和颞嵴,顶骨和顶间骨的联合缝在中部平直,丽侧成两钝角而小家鼠顶骨和顶间骨的缝不平直而成一锐角。

  牙齿

  牙齿:门齿后方无缺刻,上颌笫一臼齿具3横嵴,第一横嵴上有3个齿突,中齿突最大,外齿突最小,内齿突仲向下方。第二横嵴与第一横嵴棚似,第3横嵴3个齿突较发达,但齿突问距离较小,因而齿突高度显得较短。第二上臼齿与第一上臼齿相似。第三上臼齿较小,第三横列齿突不明显。

  栖息地

  巢鼠在安徽省不论是淮河以北或长江以南,或山区、或平原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由于体型小,我们常用的一般鼠铗不易捕获,据颍上县群众反映,巢鼠有时筑巢于芦苇上,蒙城、太和群众反映,巢鼠常栖居于麦田中,作窝于麦秸之上。从我们捕捉的几只标本来看,其中3只是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地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捕捉的,1只是在东至县刚刚开垦的湖滩草地中捕捉的,还有1只是在繁昌县江滩苇地捕捉的。巢鼠在本省虽然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在十数年鼠类调查中,仅捕获到数只标本,这可能与我们捕鼠工具有关系。巢鼠体型小,而我们用的鼠铗较大。巢穴筑于草丛中,材料因地而异。巢球状,是叶片造成,每个巢由20~30片叶子精巧搭筑。营巢时用牙齿将叶片撕成许多细条,顺从叶子的趋势卷曲;巢壁分为3层,外层粗糙,中层较细,内层细软。有的用草茎架在一起,内衬细软草叶。巢距地面约40cm,通常只有1个出口。从洞口的开闭,可判断是否有鼠。有鼠则出口封闭。繁殖期鼠巢扩大。巢的数量分布不均匀,一般每平方米为1~6个,数量高时,达8、9个。冬季巢鼠在草垛造窝或地下挖洞……草垛中的巢呈盘状,体积小,巢壁厚,中间有凹陷。如被破坏即在窝下用草重建圆团状的地面巢。有洞口3~5个,洞道简单或复杂。复杂的洞穴有仓库,可储0.5~1.5kg贮粮。春、夏季节巢鼠会将其废弃,另筑新巢。

  食性

  从东至县湖滩捕捉的1只巢鼠胃内容物看,主要为芦根,荆三棱等禾本科植物的根茎。在祁门和黄山阔叶林内捕捉的2只巢鼠,胃内容物主要为茶籽、毛栗、苔藓、地衣等,另外还有昆虫几丁质外壳。

  洞穴

  据杜增瑞等(1959)报道,夏季巢鼠在杂草和作物的茎上把许多草茎架在一起,用植物叶子造一个球形巢,大小与拳头相似,只有一个巢口。秋季多在草堆中作一个盘状巢或在地下挖洞。

  繁殖

  每年3~10月为繁殖期,妊娠期为18~20天。每年可产1~4胎,每胎产5~8仔。幼鼠出生后8~9天睁眼,15天即可独立行动。种群数量高峰与农作物的成熟期基本一致。据东北兽类调查报告报道及杜增瑞等(1959)报道,巢鼠在东北每胎以6-9只居多。A.Ⅱ.库加金(1959)报道,巢鼠在苏联3-10月间繁殖,怀孕期18-20天,每年繁殖1-4胎,每胎5-8只。

  分布

  本种广布于欧亚大陆,国内见于南北各地,如东北三省、河北、陕西、甘肃、碣建、广东、广西、台湾及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标本采集于繁昌县、东至县、祁门县及黄山芙蓉居和大别山山地的霍山青枫岭。

  科属

  鼠科有500,是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科,其成员非常多样化,可以分成几个亚科,其中多数成员属于鼠亚科。鼠科中鼠属的黑家鼠、褐家鼠和小鼠属的小家鼠随着人类到达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一般视为害兽,也被培养出白化品种供医药试验用。除了人为扩散的种类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则只限于旧大陆,其中有不少种类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种类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鼠科有两个分布中心,

  刺鼠一个分布中心是亚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带,其中以南洋群岛属种最为丰富,另一个分布中心是非洲,其种类少于上一地区。这两个地区分别拥有各自的属种,只有小鼠属mus等极少数为两个地区所共有。除了随着人类传播的几种家鼠以外,鼠科只有姬鼠属和巢鼠属两个属可见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拟家鼠等少数种类分布于亚洲其它地区以外,鼠科的其它种类均局限于这两个地区,其中巢鼠属仅巢鼠一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广大地区,体小轻盈,是体型最小的啮齿类之一,尾部具缠绕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称旧大陆禾鼠,与新大陆仓鼠类真正的禾鼠相对应。鼠科成员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态和习性都比较多样化。典型的鼠科成员形态和习性与家鼠类似,但也有些则有较大区别,如澳洲的澳洲水鼠体型较大,体重可达一公斤,半水栖性,以鱼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澳洲的窜鼠为双足跳跃行动,主要生活于荒漠地带,类似美洲的更格卢鼠;非洲的刺鼠、琉球群岛的琉球刺鼠和从睡鼠亚科移入的刺睡鼠(刺毛鼠)等身上的毛成为了有保护作用的棘刺;还有不少种类适应树栖生活。鼠科中光是鼠属一个属内就有水栖、树栖以及有刺成员等多种不同的成员。鼠属是啮齿类最大的一个属,也是最混乱的一个属,有人认为超过180种,是哺乳动物的最大一属,也有人将一些成员合并或移出,只剩下分布基本限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大约80种,种类少于食虫目麝鼩属,但即使这样,仍然是啮齿目的最大一属。

世界上最小的花是什么品种



世界上最小的花是什么品种

  走过春夏秋冬,一路上你见过很多的风景,观赏过很多漂亮的花,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花是什么吗,跟着小编一起去认识她吧。

  世界上最小的花是——“无根萍”,又称卵萍、芜萍、微萍、水蚤萍、仁丹藻等,在分类上属于浮萍科,无根萍属.外观像绿色的鱼蛋,身长不超过一公厘,开的花也只有针尖般小.x04x03x04x03无根萍共创下了三个世界纪录:一、全世界最小的开花植物;二、全世界花最小的植物;三、全世界果实最小的植物.

  形态特征

  无根萍为种子植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无根无叶,叶状体近球形,长约1.3-1.5mm,宽不到1mm。多数先端产生芽体繁殖。浮生在静水池沼的水面。花小,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表面,无佛焰苞。不常开花。果实球形[1] 。生长适温为22~32摄氏度,低于20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生长缓慢。芜萍是出芽繁殖,从开始岀芽到种子脱离母体为1个繁殖周期,在水温30摄氏度时历时3~4小时,20摄氏度时8~12小时。飘浮水面或悬浮,细小如沙,为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植物。叶状体卵状半球形,单1或2代连在一起,直径0.5-1.5毫米,上面绿色,扁平,具多数气孔,背面明显凸起,淡绿色,表皮细胞五至六边形;无叶脉及根。

  产地分布

  产南北各省区,已采到标本的有:天津、江苏(南京、无锡)、上海、台湾(台北)、广东、云南(昆明、宜良、景洪),生于静水池沼中。全球各地有分布。

  无根萍的无性繁殖

  无根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还是靠无性生殖,就是在叶状体(植物体)一端的芽囊里直接长出另一个新的叶状体,新的叶状体长大后就脱离母体而独立生长,然后自身又能再生出一个更新的叶状体,如此不断的循环。有养过无根萍的朋友应该会发现到: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叶状体会沉到水底?其实无根萍在生出子代叶状体时会随机的产出组织较致密,含有较多淀粉质,体型较小而圆的叶状体,这就是无根萍的“休眠芽”,和正常的叶状体外观上的差别并不大。休眠芽脱离母体沉入水底后,通常几天内会全部浮出水面,变成一般的叶状体,继续殖下一代。

  无根萍“生长繁殖的速度”有多快吗?有一种产于印度,植物体呈T字型的无根萍( Wolffia microscopica ),每个植物体只要花30到36个小时就能长出一个新的植物体,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快,但若以这种繁殖速度而没有受到阻碍的话,经过四个月就能长出天文数字来(1后面加上三十个0),堆在太空中,差不多有一整个地球那么大,惊人吧!

  无根萍的有性繁殖

  无根萍是全世界最小的开花植物,那么她们会开花吗?当然像无根萍这么微小的植物还是照样能开花结果的。其实无根萍开花是一件非常少见的奇景,简直比“铁树开花”还难得一见,以前在台湾一直没有纪录,可能是因为太小不易发现吧!直到1995年国立成功大学生物学研究所由郭长生教授指导,杨美珠的硕士论文中才对无根萍的微细构造及生殖器官有详细的剖析。本人在十月十一月乍寒还暖的天气时,利用解剖显微镜也发现了许多开花中的无根萍。

  无根萍在椭圆球状的叶状体的上面凹一个大洞(称做“花腔”),里面只长出一枚雄蕊和一枚雌蕊,没有花瓣,可能是靠风或水来传粉,整个花的构造可说是极度的简化。无根萍虽是雌雄同体,但必须异体授粉,因为雌蕊会先成熟,柱头部份伸出花腔开口,等雌蕊枯萎后,雄蕊才成熟伸出花腔开口。

  族群的传播

  无根萍和其它浮萍一样是生活在水面的水生植物,主要靠水流来散播族群。另外,无根萍也能靠粘在青蛙背上或水鸟脚上而被携带到很远的地方去。比较特别的是:在美国西南部曾发现“龙卷风”把湖水,连同水面的无根萍一起卷到高空中,然后在下“冰雹”时,人们从冰雹里发现不少度过“高空旅行”的无根萍,真是奇怪的植物传播方式。

  技术途径

  一、塘口选择芜萍适宜于静水环境,因此,培植芜萍的塘口应选择在避风处,面积1~10亩,塘泥深10~20厘米,水深1、3~1、7米,且具有保水保肥能力。漏水塘不宜用来培植芜萍。

  二、芜萍的种植对于前一年培植芜萍的塘,第二年不需播种芜萍即能自行迅速繁殖。养过鱼的芜萍塘,每亩可投放芜萍5~10公斤;新辟的芜萍塘,每亩需投放种芜萍15~20公斤。新生芜萍繁殖后,每亩可同时放养草、鳊鱼700~1500尾,其中草鱼占60%、鳊鱼占40%。

  三、芜萍的移植施基肥后10天可移植芜萍,每667平方米投放100公斤左右,芜萍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密切,水温23~32℃时生长最快,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较慢。在低温时可覆盖薄膜增温;夏天,每天在芜萍层上泼水2次降温或灌入地下水降温,同时也可搭荫棚或遮阳网。

  四、芜萍的收取取用芜萍时,每天早晨或傍晚用草绳将芜萍集拢,用捞网收取,以长满塘面为准,每次捞取的数量不能超过60%,如果生长正常,每667平方米平均每天可产200公斤左右。每次捞取后,都需要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施发酵的鸭粪或人粪尿80~100公斤,施尿素2公斤,冲稀后全池泼洒。

  家庭养殖

  家庭养殖量虽少,也可做为家庭观赏鱼很好的绿色饲料,可美化鱼缸。

  价值功用

  种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云南傣族捕捞供蔬食,味美;又为草鱼、鲤鱼等幼鱼的优良饵料,也是鸭、鹅喜食的饲料,有些鱼场常人工放养。本种在肥力较高的水域中能迅速繁殖,生长最盛时,每1平方米水面,可有植物体100万个;状似一片绿色细沙,但放养时应注意使放养池与鱼类、鸭、鹅隔离,否则,易被吃尽而达不到放养目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