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财政政策论文(2)(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论文)

由网友()分享简介:稳健的财政政策论文(2)




  稳健的财政政策论文篇二

  关于稳健财政政策的思考

  [摘要]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回顾...

稳健的财政政策论文(2)



  稳健的财政政策论文篇二

  关于稳健财政政策的思考

  [摘要]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回顾了稳健财政政策实施的背景,对该政策实施期间我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政策措施

  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我国于2005年开始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当时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三年了。

  在2007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双防”目标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两会上,“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被确定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2008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2008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主要在调整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方面下工夫。稳健财政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与我国当前经济状况及目标有何联系,应如何具体实施,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涵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直接使用调节税收或增减政府支出的方法以达到特定经济目标的政策及措施。在经济学经典著作中,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类,未曾有稳健财政政策的归类。

  按照传统的观点,根据预算所处的不同状况,即赤字、平衡和结余,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中性和紧缩性三种形态。从总量的角度理解,稳健财政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类似,即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不产生刺激性或抑制性的影响,要求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不搞赤字,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果现实运行中的是赤字财政,赤字水平不提高、国债负担不加重,实质上也是财政收支在原有基础上保持平衡,也体现了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它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方向上: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都是一种总量上的“逆风向”的反周期操作,防止社会总需求的大起大落引发宏观经济剧烈波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种种负面作用;稳健财政政策,是介于扩张与紧缩之间的一种财政政策,它不是总量的反周期操作。但是稳健财政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又有本质的区别,中性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总量财政政策,以总需求保持中性为目标,既不扩张需求,也不紧缩需求,以财政平衡为手段,一方面压缩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收入,在结构上没有特别的要求。而稳健财政政策是一种总量和结构相结合的混合财政政策,除了总量上的调整,更注重于结构的导向性操作,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促进瓶颈、短缺部门发展的同时,控制那些偏热行业的过快增长,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坚持稳健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政府首次面临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周期低谷,以及处于有效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给不足的两难境地,财政政策偏向积极。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从2004年逐步调整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并在2005年使财政政策转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特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4年以来,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我国经济积极接近“软着陆”,同时市场经济也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减速,导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我们还面临高通胀风险,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需要运用财政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正是这两方面是我们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原因。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当前经济结构的特征,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择其要者,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归纳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征。

  第一,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偏弱、投资和净出口需求偏高,成为内需不足问题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显示。总需求的各个构成部分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分�带动GDP增长1.05、0.51和0.4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增长率对中国长期GDP的影响不显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最有效的。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超过消费,2003、2004年其贡献远远超过消费,2005、2006年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证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高增长和出口高增长,而消费增长则相对慢于投资增长(不足其速度的一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种增长模式加剧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与积累之间的矛盾,也影响经济增长的效率。

  第二,我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重工业比例过重,农业和第三产业比例过轻的不合理状态。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在一半左右,农业的贡献长期不足一成,近三年甚至还有下降趋势。2002年之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有下降趋势。拉动作用不同,说明产业发展的不同,也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问题所在。另外,工业部门内部投资结构失调,如商业性投资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工业,过度向重化工业倾斜。2003-2005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增长率分别是总工业投资增长率的数倍。这反映了结构问题的复杂。而且往往这些行业带来恶化的成本,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第二产业的棘轮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十分明显。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尽管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这几年,城乡人均纯收入之比又逐年上升,2006年达到3.28(2002年为3.11,1978年为2.57)。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中国的区域经济结构的东部沿海较发达、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早期、西部地区总体还较落后的梯度格局十分严峻。2006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9293元,中部地区为10513元,西部地区为10051元,东北地区为18284元,东部是中部的2.43倍,是西部的2.75倍,是东北地区的1.51倍。从投资结构角度看,东部地区国家投资比重小,自筹资金能力相对较强,可利用的资金较多,中西部等区域的投资主要依靠国家预算内投资,自筹资金、可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不足,未形成良性的投资基金运行机制。

  第四,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均衡,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业,而且这种加工往往来源于外贸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

  景下,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其中的显著特征是进出口额日益扩大,从2000年的1154.40亿美元到2006年的17604.00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到2006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达到了1774亿美元,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进一步上升到2381亿美元。

  由表3可以看出出口连年递增,这直接导致了大量贸易顺差。但是占有出口产品一半以上的是加工出口,并且�调查这种大量加工出口往往是由于外贸企业在中国进行产品加工并出口。这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不合理性,以及国内产业竞争力不足问题。进入今年以后,美国经济受次贷问题的影响出现的经济下滑对我国外贸出口也出现了明显影响。一月,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增长5.5%,二月增长0.4%。从外贸顺差看,去年一至二月外贸顺差为390多亿美元,而2008年前两月减至280多亿美元。这种顺差的减少表明我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在收缩,也预示对外贸易结构有待改善。

  这四大经济结构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还会影响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平衡;不仅会加剧社会生产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还会加剧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中的社会矛盾,正是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积极的,紧缩的,还是中性的都只能在总量上对经济起作用,对结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调控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平衡的同时,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们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面对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等外部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就要求我们的政策“相机抉择”灵活度加大,况且我国国内通胀压力非常大,货币政策已经“从紧”,其可能加重引起经济下滑的可能性。应对不确定的风险,就需要财政政策具有足够弹性,在防止经济下滑上,财政政策也应该担起重任,对冲掉信贷紧缩风险,扩大内需,与货币政策协作最后完成经济软着陆的目标。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总量的财政政策弹性都不大,不能很好地相机抉择,只有稳健的财政政策才能担此重任,为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和操作预留广大的空间和余地。

  三、坚持实施稳健性财政政策的对策措施

  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必然的,但尽管同样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当前特殊的环境下必然需要有其对应的具体对策措施,下面就上文提到的各种现状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针对总需求结构的不均衡问题,调整预算解决。财政预算的调整,一是要压缩项目。可有可无的项目、重复建设的项目不上,高耗资和高耗能的项目禁止。二是严格管理和控制预算外收入,形成统一的政府预算。由此抑制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的行为和投资的随意性、盲目性,使他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把经济效益从投资的数量上转到产品的质量上。同时稳健的财政政策需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尤其是要增加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收入和支出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引导城乡居民扩大即期消费。

  第二,针对经济结构出现的不合理问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支出总量的结构调整刺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财政支出结构应该做如下调整:一是合理规划第二产业的投入,使其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协调。比如。适当调整我国的税收政策,逐步提高现行资源税标准,适时开征新的能源税种,强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建立一个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经济。二是通过相应的财政补贴制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财政重视对“三农”的投入,但仍需加大力度。三是加大对第三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推动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尽快成为主导产业,支持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建成一个集约型的经济结构体系,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针对城乡二元化问题,调整转移支付方向和力度。增加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直接给低收入者、弱势群体发放补贴,增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补贴,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支出与转移支付。改善其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针对对外贸易结构不均衡问题,调整各种税收制度。降低关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税率,进一步完善内外企业的税负负担,按照统一的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负,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符合国内消费需求的产业和行业中去。

  另外,就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局势来看,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做好协调工作。在政策目标配合方面,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当承担起防止经济下滑的任务。而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调控通胀现象。在政策工具配合方面。把国债作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点,实现国债的滚动发行,完善人民银行所持债权资产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使用。同时使用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在采取货币政策遏制通胀势头的时候,有选择的采取减税政策,可较好起到既防通货膨胀,又防通货紧缩的作用。

稳健的财政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财政政策论文

2.财政政策论文

3.财政政策的论文三篇

4.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论文

5.关于财政政策的大学论文

6.浅谈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7.2016我国财政政策论文

当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当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所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当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据格隆汇了解,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月21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ZF工作报告》稿,审议《关于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情况的专题报告》和《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产业、区域、投资、消费、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力争取得更大成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要全面加强ZF自身建设,更好为人民服务。

  中国2017年财政政策仍将维持积极主基调

  “财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简单相减得出的结果,还要考虑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表示,目前两个因素会导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的上升,一是在宏观经济不太好的背景下,政府刺激经济以及其他公共支出压力持续上升;二是地方政府过去的隐形负债风险在治理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转化为中央政府的显性负债。而且财政赤字不仅仅取决于支出的增长,还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相关。

  近期,财政部发布的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去年1月份至12月份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差额28289亿元,比全国人大批准的财政赤字目标21800亿元多6489亿元,即为当年全国财政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以及动用的结转结余资金,其中主要是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盘活存量资金的要求和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加大结转结余资金使用力度的结果,没有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赤字与预算持平。2016年财政收支详细数据还在进一步汇总审核,将按程序报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预计2017年财政政策仍将维持积极主基调,并向保障基本民生倾斜。当前,财政一方面日益吃紧,另一方面社会对减税的呼声不断,因此如何最大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决策层必须面对的问题。预计2017年仍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继续实施减税政策,另一方面财政支出规模和赤字水平将适度扩大。财政也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预算安排将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向保障基本民生、去产能人员安置工作、精准扶贫等方面适度倾斜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看了“当前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人还看了:

1.2016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2017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特点

5.20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

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走向



  2017年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稳健中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走向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走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张高丽出席会议。

  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党的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第一,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第二,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第三,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会议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要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11.650, 0.00, 0.00%)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第 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 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 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 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 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 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 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 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会 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 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 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 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 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 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 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有效 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 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持续加强 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 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 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要深入调研,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 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党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尽心尽力把经济工作做好。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是应对目前形势合适的组合

  PPI是生产价格指数,它是连续37个月为负,这个压力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压力,特别是最近一轮的油价、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的下降,对PPI的影响会比较大。我们在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的同时,也会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好流动性。实际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恰恰是应对目前这种形势的一个合适的组合,也是政策的应有之义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新华社、新华网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新华社和新华网的记者。想请问周行长,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之后,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面临通缩的风险?为什么在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之后,央行仍然强调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立场不变,请问怎么理解“中性”?谢谢。

  [周小川]:

  我们说物价确实是观察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物价这个指标也有好几种指标,大家也知道有CPI、P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等等。其中PPI的指数与投资活动关系也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说在经济结构转变进入新常态的过程中,PPI的变化比较大一点。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比较大。因此,我们可能对于物价的变化,既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也要把观察的时间段放长一些,趋势性放长一点来估计,同时要慎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货币政策的一些工具已经经过几次调整,总体上保持了金融市场上流动性适度,没有超出你所说的仍旧是稳健的、中性的范畴。另外,易纲副行长负责货币政策,有没有要说的?

  [易纲]:

  虽然有很多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但是一般来说CPI是最主要的指数。最近这些年,我国有的年份CPI为负,比如1998到1999年连续两年CPI为负,2002年和2009年CPI也是略微地为负。

  大家知道,去年我们的CPI是2%,今年2月份的CPI同比是1.4%,所以我们还是在密切地关注CPI包括你所说的PPI的走势。刚才周行长也说了PPI是生产价格指数,它是连续37个月为负,这个压力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压力,特别是最近一轮的油价、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的下降,对PPI的影响会比较大。我们在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的同时,也会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好流动性。实际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恰恰是应对目前这种形势的一个合适的组合,也是政策的应有之义。谢谢。

  看了“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走向”的人还看了:

1.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什么

5.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特点

6.20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

7.2016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国内财政政策



  2017年的财政政策与财税改革的相关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国内财政政策,供大家阅览!

  2017年的财政政策与财税改革;

  前一段时间抨击特朗普的政策,说他提出了一个不可能的三角。从国内经济政策框架来看,从财税政策的基本背景,20117是供给侧改革元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财税和其他改革成为四大改革领域。在财政政策方面有一些基本的论调,这个是我们判断和预测2017年财政政策走势的一个基点。

  在这个基点上我们看待2017年财政政策,同样现在也面临着不可能的三角,所以目标当中怎么样平衡?是我们2017年财政政策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要做到这三点,一是现在减税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二个是增加支出,这个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必须是要提高赤字率。赤字率对这个讨论很多,去年达到3%,达到欧盟规定的上限的标准。对今年赤字率是提高一点?还是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我们有一些专家指出,国内的赤字率计算,目前来讲是名义赤字率。

  如果考虑到地方债,考虑到其他各种债务,这个数据,这个当然相当大,但是这个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毋庸置疑从当前的形式上面来看,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需要,以及刚才讲的国际的形势上面来看,通过经济财政政策,这种情况下赤字率我们预估是在3%—3.5%左右。

  减税问题;

  前一段时间大家有一个关于税赋的讨论,增进各方对税赋的认识。总体上我认为,减税的问题必须要多次、反复讲清楚,即基于政府收入看这个问题。这个表我在很多场合给大家展示过,想表示中国政府的收入,不完全只靠税收。

  税收在整个政府收入体系当中只能占一半左右,这个是什么意思?另一半的含义是我们政府另一半收入是靠税外拉来的,税与税外之间规范程度、法制程度,还有很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选择这条道路,当然要走更加规范的道路,所以我们减税的基本趋向是以减幅为主,降税为主,这个是我们反复考虑的问题。

  我们提过一个减税降费的5条,这5条总体来讲实际上是税、费、价并重。

  我们国家政府收入体系你仔细看,里面真的非常混乱。比如说在费率体系当中有涉及到跟税差不多性质的东西,也跟价格相关的东西,甚至还有债务相近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税、费、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这里具体内容很多,我想重点讲在减税、降费当前,可以抓三个重点。

  1简并增值税率

  2全面取消行政性收费

  有它特定的含义,指得意思是政府部门提供他职责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时候,所发生的收费。一般讲质监部门提供商品质量检测,还有房屋登记部门,提供他本来职责范围内的房屋登记,这里面都有费的,行政费收费和税收有极强的相同性,所以要作为减税降费的重点。

  今天我们在深圳召开这个年会,深圳就是在早几年之前,他们全面取消行政性收费,大大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今天上午我们看到深圳财政收入2016年达到7900亿,超过亚洲四小龙当中三龙,这个是他非常直接的效果。我们现在觉得其他的一些地方,也可能向深圳多学习。

  3合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这个保障金是从1992年征收,后来绝大部分是由税务机关征收,征收刚性比较强。计费是按照当年职工在职工资,是按照职工工资1.5%聘请残疾人,如果没有聘请残疾人就要交钱。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怎么形容?我后来想了一个比喻不一定恰当,因为雇佣残疾人就业这个事情,是为社会尽责,当然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但是为社会尽责任,对于企业来讲是他应该尽的义务,如果尽了义务,当然应该表扬。

  但是如果没尽义务就罚款,相当于让你学雷锋做好事,做了好事表扬你可以,可是没做好事就要惩罚你,后半段有点说不通,这里面又牵涉到复杂社团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反应出来,我们政府,他的职能在过去非常大的时候,其他各个部门不管社团还是事业单位,跻身于政府之上,他们的收费都跟公权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这种情况下要改革,真不是一个对的问题,就是一个整体改革的问题。

  所以减税降费的重点,我觉得是在费上面,而费里面又涉及到后面的机构改革,政府机制调整等等事情,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关于2017年财税改革;

  在我们过去改革当中主要是三足鼎立之势,税收、预算和政府间财政体制。

  现在来看,税收做了一半,财政体制改革刚刚起步,预算管理体制这方面大家工作做得比较好,基本上完成了到2020年之前建成现代财政制度的一半左右,那我们主要要做后面这一半。后面这一半涉及到财政体系和税收,那我们怎么样从地方收入体系中健全这个事情切入。

  为什么从这里切入?因为大家在前面一段时间议论纷纷的比如说营改增,有的地方或者有的企业、部门反应减税效果不好,或者说自己没有减税。这当中我们看到财政部的领导和部门也回应,指出营改增是实实在在的减税,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客观来说这个事情是就营改增论营改增的。实际上还有一套财政体系在起作用,这个角度切入既可以把财政体制改革弄到一起,另外也可以把税改集中放在一起来讲。

  这方面涉及到地方政府在营改增之后,收入体系的问题,在地方政府收入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定会想办法,比如说加大非税收入增收,另外想办法把土地价格抬高,最后造成大家反应全社会负担过重。从这个角度来讲,健全地方收入体系非常重要,大家知道今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说到这个情况,要健全地方税收入,可是地方税比地方收入口径更大。

  这种情况下当然来自于中央给的收入,第二个是地方税,地方税在这里面大家看到有适合地方收的税,这里的房产税、环境税我就不说了,我特别想指出关于消费税的问题。消费税是2017年财税改革的重点。消费税的改革,现在要特别防止一种倾向,扩大他的征收范围,或者只是限制于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

  这当中消费系统改革,和我们此前主张的观点一样,他一定要放在整体改革的角度下来看待。什么意思?消费税的改革要放到我们税制转型,我们税制转型要从流转税转向所得税的转型。消费税这个问题上要非常明确定位他的位置是增值税的普通税种,这一点是我们在前期关于消费税研究当中一个很深的体会。

  因为增值税是普遍增收的,假设我们把15%增值税调到13%,整个行业税赋有所下降,但是所有行业千变万化,以前适用相对比较高的税率的行业,比如说娱乐业原来是20%,调整到13%,就不平衡了。因此增值税调解的同时,旁边要有消费税,所以消费税的含义是有特别消费税种的定义,所以要把它放到增值税辅助税种来看待。

  其他方面,地方政府除了有中央给的钱,自己收的税,另外也要费和基金收入,当然还要设计合理规则的地方债,另外通过PPP解决我们城镇化快速发展当中所面临的巨大资金需要。

  猜你喜欢:

1.2017年中国财政政策

2.2017年国家财政政策

3.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

4.当前财政政策是什么

5.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

6.2017财政政策

7.2017中国的财政政策

8.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解析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积极财政政策解析。下面为大家做分享!

  积极财政政策解析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而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在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大方向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始料不及的某些外部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性财政政策举措,并非是一种政策类型。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挤压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不由得叫人想到前一阵引发舆论关注的“45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虽然事后发改委出面解释,称这种说法混淆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仍有声音质疑政府得了“刺激依赖症”,认为在企业杠杆高企、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

  这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虽然现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杠杆不算很高,地方政府债务和大型国企的债务却不少,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林双林教授的核算,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央政府必须承担的大型国企的债务,我国政府实际债务规模与GDP的比率已经超过60%。虽然这个比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不能和发达国家比。到2016年底,中国的实际政府债务/GDP比率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名列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去年财政赤字突破3%,创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之最,同时也首次碰触了欧盟所谓的“3%国际警戒线”。如果真的再走大规模财政投资的老路,不但会挤占民间资本的空间,还将陷入经济拉美化的危险。

  但实际上,这些担心都是对政策误读造成的。如果仔细算一下账,就会发现我们的政府是非常清醒的,不会搞大规模财政投资刺激计划。2016年国家财政计划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共计25800亿元;实际执行情况是28300亿赤字加上4000亿地方专项债,总计赤字32300亿。2017年的预算仍然按赤字率3%安排,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共计31800亿元。如果按照预算执行的话,2017年的实际财政刺激总量与2016年可能持平。但现在经济形势开始变好,6.5%的GDP年增长率被普遍认为能够实现甚至还会超过,这样随着经济总量变大,财政刺激的力度实际上是相对缩小的。

  有人担心实际操作中会远远突破3%的赤字目标,这种可能性其实不大。由于去年的财政刺激力度较大,很少有结转资金留到今年使用。2016年国开行共发行了1.6万亿的专项金融债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基建项目,由于专项金融债的财政贴息数额太大,财政负担趋重。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低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延续了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为1988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

  从数据来看,今年政府会比去年更注重风险控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后,紧接着专门解释了增加赤字的原因——“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一句话,政府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原因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而不是要挤占民间资本投资空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接着说明,要在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的同时,“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

  从财政结构性支出来看,财政政策正在从以往的投资的职能中松绑,其功能要从政府直接参与投资转向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用来保证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将有所提高。除了增加比例外,还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仅仅是增加数量,同时要提高效率。今年其实是在保持去年规模的基础上略有收缩,根本不存在“大规模政府投资刺激计划”,民间资本大可不必担心被挤压。

  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44万亿,其本质是在提升中国经济整体水平造福全民的同时,为民间资本提供基于优质资产的投资机遇。财政的投入就那么多,这65.44万亿实际上是要靠推动企业投资来实现的,要延续通过“大基建+PPP”模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投资的方向也不仅仅是明文指出的基建、市政、交通、民生等领域,因为修建基础设施的各种采购势必会带动建材、电子、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经过有效传导,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提升,拉动持续消费升级。可以说,政府采用的财政经济政策并非是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和国企的片面拉动,而是放手发动群众的全面拉动。

  
看了“积极财政政策解析”的人还看了:

1.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2.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

4.2017年财政政策分析

5.宏观财政政策含义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做分享!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确定财政政策目标

  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的确定上,必须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作为我国的最高决策层,在制定财政政策目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确保年度或任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应将重心放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只有这样,我国的国民经济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有保证。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既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也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地区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生态环境的好转等。

  转移财政政策重心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初期,针对需求严重不足的严酷现实,财政政策作用的侧重点放在拉动需求方面,这样做简单、容易操作,而且见效快,因而是无可厚非的。到了200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投资品及消费品价格开始止跌回升,这说明我国的需求管理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尽管有效需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移到有效供给上来了。经过3年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都已接近或超过警戒线,虽然负债率还较低,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相对低下,因而以西方发达国家及欧盟成员国所确定的警戒线标准来说明我国的国债发行还有较大的空间,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应控制在20%以内为宜,最多不得超过30%,否则有发生财政危机的危险。

  由此可见,以扩大国债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拉动需求增长的财政政策已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单一的需求管理政策只能解决短期的经济增长问题,不可能解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要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应放到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上来。要通过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使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有机协调起来。

  调整财政政策工具

  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及政策的重心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在国债方面,虽然维持一定数量的国债发行是必要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加以严格控制,国债增长速度应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债风险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国债资金的运用应仅限于具有经济效益的领域,并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国债资金向这些领域的投入不是包办或垄断,而是重在发挥其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国债资金应退出纳消费性领域,有关社会保障事务应通过税收等无偿性收入来解决。在国债资金投资结构上,要逐步加大新兴产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充分发挥国债投资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拉动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要加大对国债投资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债资金的到位,提高其使用效益。在利用国债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过程中,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的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方面,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并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杠杆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财政投资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对社会投资实施调控,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日趋下降、国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面对中长期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巨大的投资资金需要,财政的直接投资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贴息支持政策性融资,变直接投入为间接拉动与引导。目前要扩大财政贴息的资金规模,使之成为加强供给管理的有效工具。

  再次,要通过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刺激民间投资。要废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变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并相应调低其基本税率,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统一企业所得税,给内外资企业以公平的税收待遇。取消地区性税收优惠待遇,实行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优惠待遇。

  第四,要切实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乱集资问题,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规范和约束政府本身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及个人的负担,调动其投资积极性。如在政府收费方面,有关政府收费的立项、收费标准的确定等都必须通过全国人大或省级人大的审批,收费标准的调整由全国人大会或省级人大会举行听证会。各级政府只是收费的执行者和管理者,无权进行收费的立项、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正确认识财政政策的地位

  正确认识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市场第一、政府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只能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政策只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对财政政策的作用既不能低估,也不能夸大。在运用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时,要注意掌握好政策的力度和作用范围,保持财政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和适度性。要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弥补私人经济部门投资的不足,并积极引导其投资方向,而不是排挤私人经济部门投资,同其在经济领域争利。作为财政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要注重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水平,及时收集和掌握经济发展信息,减少和避免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的盲目性。

  其他经济政策密切配合

  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及其风险的防范,还需要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我国的一切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下,要确保其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不仅是财政政策本身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政策及制度原因。如民间投资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民间投资产业准入政策方面的障碍等,使民间投资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必须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废除各种歧视性的规章制度,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及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融资。要逐步取消产业准入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变审批制为登记备案制,除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及国防安全的领域不宜让民间资本进入外,其他领域应尽可能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必须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

  财政政策积极有效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3月5日,《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就预算报告草案涉及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

  “国家账本”更加通俗易懂

  作为“国家账本”,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建立和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旨在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人大审查预算报告是国家治理的一件大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新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实施,同时,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我国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主体框架已基本搭建起来。

  “今年的预算报告在形式上简明精练、内容翔实、富有新意,既方便人大代表审查、社会公众了解,又体现了预算的专业性;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海涛教授说。

  3%赤字率体现积极财政政策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稳步上升,但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马海涛认为,我国赤字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引起的减收以及保障重点支出,当前政府负债率并不算高,并且通过负债形成了大量的优质资产。同时,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未来偿债能力得到较好保障。

  “应该说,3%的赤字率考虑了上述因素,保持在合理水平,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马海涛表示,虽然赤字率保持不变,但赤字规模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相应增加,以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预算报告,2017年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减税降费为企业“加油”

  2017年如何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高度关注。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更是本届政府最大的减税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说。

  根据预算报告,2017年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减少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介绍,黄冈去年全市地税部门累计为31.6万户次纳税人减免地方各税费4.06亿元。“预算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减税降费举措,是为了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发展的‘加法’,为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

  各项民生保障加大投入

  2017年,财政增收潜力和减收因素并存,地区间财政收入增长分化将进一步延续,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需求压力较大,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在此背景下,预算报告提出,突出保障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新增财力以及调整存量腾出的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加大对基本民生保障和扶贫、农业、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

  “切实保障民生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张连起委员说。

  “预算报告中,财政预算安排加大了补短板、惠民生的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资阳市委书记周喜安说,2017年资阳市将把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至67%,继续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大事。

  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2017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如何保障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需求?

  预算报告要求,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大力调整和压减中央本级一般性支出。同时,要求并指导地方财政做好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工作,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

  “政府过紧日子,减少‘三公’经费开支很有必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甘孜州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富认为,政府日子“紧”了,相对的就能给予企业、给实体经济更多的支持。“企业得到更多倾斜,企业好了、经济才能好;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有更多税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看了“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的人还看了:

1.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

2.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3.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4.财政政策积极的作用

5.属于积极财政政策措施是什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