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地位(百团大战地位与影响)

由网友()分享简介:百团大战地位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


百团大战地位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经过这一战役,日军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对情报机构进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强,进一步明确了在华北作战以中共军队为重点的指导思想 。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此役称为挖心战,每年8月20日,作为挖心战纪念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历史地位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他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的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的胜利,是在中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取得的。仅战役发起至12月5日的前3个半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缴获各种枪5900余枝(挺)、炮53门及一批军用物资。全战役,八路军至少作战2170余次,歼灭日伪军50000余人。八路军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中毒2万余人的代价。这次战役,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渐移其主力围攻八路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大力修复铁路,新建公路,增建据点,企图分割、封锁和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破袭了日伪军大量的铁路和公路,拔除了大批据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囚笼政策”,有效地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
第二,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迅速解决中国问题,促进蒋介石与汪精卫政权合流,从1939年6月至1940年9月进行了代号为“桐工作”的政治诱降活动。日军与蒋介石双方代表正式进行了谈判。在此期间,日军先后发动了枣(阳)宜(昌)会战和代号为“一百零一号作战”,对重庆、成都和西安等地实施大规模轰炸,发动了一场新的军事攻势,以配合“桐工作”的进行。百团大战,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极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国民革命军的压力,从而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
第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八路军出动主力部队,在华北的大部分地区,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的作战,作出了重大牺牲,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获得了社会各界人民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从而戳穿了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种种谎言,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的抗战地位和作用。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在抗战期间具有怎样的地位?

台儿庄战役的地位:

台儿庄战役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的地位: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是百团大战是具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的伟大战役,它加强了同胞的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



七七事变,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分别具有怎样突出的历史地位

七七事变历史地位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发起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的狂妄计划。

但由于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使中国丢掉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

台儿庄战役历史地位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此次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百团大战历史地位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1、它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1941年初日军又将第17、第33师由华中调往华北 ,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

2、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备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3、提高了并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扩展资料: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

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

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

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扩展资料:

战役过程 :

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第一阶段,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

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

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 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百团大战对坚 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 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一个完整的百团大战的历史事件

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对日军的大规模的进攻作战。1940年夏,日本利用德国在欧洲推进,英、美无暇东顾的机会,加紧对国民党施行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于5月间发动枣(阳)宜(昌)战役,连续轰炸重庆,声称要进攻西安、重庆、昆明,迫使英、法封锁滇越路和滇缅路;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进行接触,商谈“和平”条件。同时,加强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推行“囚笼政策”,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国民党政府更加动摇。1940年3月和6月,蒋介石的代表先后去香港、澳门与日本代表会谈;由于日本要求条件苛刻,未达成协议。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争取华北乃至中国全面战局的好转,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危险,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在华北敌后(除山东外)发动了大规模的破击作战。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等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含)段;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于1940年8月20日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阳泉)全部,独立混成第8、第9旅(司令部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数小时激战,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歼日军一部。尔后,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和通信线路。向娘子关至微水段进攻的中央纵队,连克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1940年8月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以8个团(包括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8个独立营的兵力,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和中央纵队,亦于1940年8月20日夜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9旅一部展开攻击;另以2个团会同平定、辽县、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并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左翼队一部进攻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歼日军80余人;右翼队一部攻击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歼日军130余人。21日,该师为阻止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令预备队一部抢占阳泉西南4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从23日起,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不断向狮垴山猛攻。第129师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坚守6昼夜,歼日军400余人,保障了破击部队翼侧的安全。经数日作战,第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除阳泉、寿阳以外的大部分据点及火车站,严重破坏了该段的路轨、桥梁、隧道,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为扩大战果,1940年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
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于1940年9月22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对该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和第26师及伪军各一部发动进攻。右翼队重点攻击涞源县城,由于缺乏攻坚器材,日军顽强抵抗,经通宵激战,未能得手。23日,转为攻击涞源外围日军据点。至26日,相继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10余处据点。28日,由张家口增援的日军3000余人进抵涞源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晋察冀军区遂决定结束涞灵战役。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至30日,左翼队经过艰苦奋战,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后,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时,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援,第129师遂决定停止攻城,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日军。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日军虽被消灭过半,但余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同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新编第10旅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榆辽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第129师一部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德石铁路和邯(郸)济(南)铁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线,均进行了破击,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10月1~12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1500余人,破坏公路150公里。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940年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1940年10月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940年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940年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0年12月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一共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拔除敌人据点约3000个,击毙击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大战影响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日军正面交锋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方认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谢谢,望采纳



什么是百团大战?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百团大战的解释: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2、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百团大战的战役起因

1940年夏,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军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1940年以后,日本欧洲动荡,一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投降,一面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部队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意图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是作历史作用是正的还是负的?

百团大战的历史作用,要反两方面分析。从反面来讲确实暴露了实力,导致国民党和日本两方面的重视和打压。但是也正是这次大战打出了共产党八路军的赫赫威名,扩大了影响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最终使延安成为了革命的圣地,八路军成了国内最重要的抗日力量。也有力的打击了国内求和派的气焰,给了人民群众抗日必胜的信心。通过正反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百团大战的历史作用正面大于负面,所以他的作用是积极的.
顺便再说一点,"如果再发展3年,到1943年,共军将发展到200万,到那时完全有能力独立消灭日军与国军。"就算1943年共产党发展到200万也没有能力独立消灭日本,当时的中国的军队的状况是就连正面战场的每一颗子弹,都是靠驼峰航行运进来的,远远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就更不要提后妈养的共军了.(远征军就是为了打通滇缅公路,是外援更好的运进中国)共产党在42-43年,没有组织大规模的作战,都在积蓄力量.还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将重兵集中在正面战场与国军进行了三次长沙会战.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两次战役的重大历史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同时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百团大战的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