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烧的类型有哪些_幼儿发烧抽筋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由网友(红粉凤凰花凤凰)分享简介:每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也是父母们为之心力交瘁的时候,天下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但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很多宝宝在发烧的时候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宝宝发烧抽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是很多家长们都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宝宝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会难以避免会引起其他的疾病产生而且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因此幼儿发烧抽筋的原因及...



幼儿发烧的类型有哪些

每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也是父母们为之心力交瘁的时候,天下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但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呢?孩子也一样。孩子生病也是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经环节,父母要弄清楚病因才能对症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幼儿发烧的几种类型。

(1)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2)弛张热

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间歇热

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

(4)消耗热

消耗热体温波动范围比弛张热为显著,24小时内体温差在3℃~5℃之间。临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活动性肺结核病等。

(6)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至微热或常温,不久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称为波状热。临床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胸膜炎、周期热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幼儿发烧的几种类型,希望能给爸爸妈妈们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孩子发烧的时候,父母们也不必太过着急,应该冷静处理。及时的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正规的治疗,才是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关键。



幼儿发烧灌肠治疗好不好

  孩子发烧了,许多的母亲都会选择用灌肠的方式来治疗,那么幼儿发烧灌肠的治疗方法真的可取吗,宝宝虚弱的直肠能够受得了这种寒凉的刺激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孩子发烧通过灌肠的方式治疗到底可不可取,如果不可取,又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灌肠的意义

  中药保留灌肠从直肠给药,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分别注入30~50毫升不等的中药制剂,药物能在肠道保留4~5个小时左右,不痛不胀不泻,没有痛苦。而且,灌注过程短,患儿容易接受。因为具有清热解毒、宣肺通便的作用,使其既治标又治本,所以患儿体温降下来后很少反弹。在医院只需接受一次治疗,回家再配合汤药治疗就可以了。  

  二、灌肠疗效如何

  因为是直肠给药,所以没有经过消化道和肝脏,药物在经肠黏膜吸收后,就直接进入了下腔静脉,这样比口服药物效果要快。与退烧的西药相比,不仅副作用少,而且中药保留灌肠退烧作用温和、持久、稳定。所以在副作用方面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三、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为伤寒病人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录。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必要时应立即停止灌肠,进行处理。

  四、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灌肠前了解病变部位,以便选用适当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为提高疗效,灌肠前嘱病人先排便,掌握“细、深、少、慢、温、静”的操作原则,即:肛管细,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温度适宜,灌后静卧。灌肠时患儿多处于哺乳式,这样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灌肠完毕,家长应将患儿的臀部夹紧并抬高10cm左右,使灌入的药液保留的时间更长,更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药液注入后,应选择安静的地方让患儿睡觉。特别提醒离院较远的患儿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路途中睡觉,以免降低患儿对药液的敏感性,降低药液镇静、催眠的效力,给检查带来不便。

   看完以上尽量相信宝妈们都已明白了,幼儿发烧灌肠这种治疗方式是针对发烧比较严重的宝宝来说的,轻微的发烧可以服用退烧药或者配合物理降温来治疗的,只有是超过39℃以上的高温才需要通过灌肠来治疗的,长时间的高温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因为灌肠是降温最快的一种方式了。



中医治疗幼儿发烧

幼儿发烧一般可能会有很多种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多数宝宝可能由于一些风寒感冒有的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炎症,所以对于婴儿来说抵抗力会比我们成年人抵抗力差很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家长选用一些正确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西药治疗都可能会伤害到幼儿身体,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治疗方法。

当孩子感冒发烧,家长可以尝试中医治疗。感冒早期,家长可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灵、病毒唑、板蓝根冲剂、小儿速效感冒冲剂等。还可选用中西药物制剂,如桑菊感冒片、维C银翘片等。

若采用以上措施后仍不能退热,说明细菌乘虚而入,此时方可加用抗生素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而起到抗感染作用。

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强调辨证治疗,儿童感冒多数为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的特点: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舌不红,舌苔薄白而润。治疗用辛温解表法。属于辛温解表以治疗风寒感冒的非处方药有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冲剂、参苏丸、午时茶颗粒等。

中药治疗一般效果会比西药慢,对于宝宝发烧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注意,对于风寒所引起的发烧,我们可以让宝宝多喝一点水,在一些药店可能也会卖有一些中成药的药剂,所以中药治疗宝宝发烧可以有效的减少对身体的一些刺激。



幼儿发烧出疹怎么办?

孩子在出生后六个月之内是非常容易出现发烧出疹的,而且因为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弱,所以只要出现的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导致惊厥,严重时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那么要怎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幼儿发烧出疹呢?又该怎么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加快病情的康复呢?所以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幼儿发烧出疹该怎么办吧。

幼儿起病后3天开始发疹,疹子首先开始在耳后、发际、颜面部位,然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大约要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淡红色小丘疹为主,手指压上去后可褪色,大小不等。一般3天左右出齐。

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比如外擦炉甘石洗剂,起到止痒和收敛作用,或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此病的预后很好,基本上一天就能出完疹子,也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果高烧出现惊厥,则应该及时降温,除此之外,不需要特殊治疗。

护理:

1、让孩子尽量多休息,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2、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因为发高烧,要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3、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病毒排出体外。

4、体温超过39℃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或用退热药,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现在因为有麻疹疫苗,所以在临床上麻疹病例并不算是多见了,但是有一些小于6个月的婴儿还是有可能会患上麻疹(6个月之后才注射减毒麻疹疫苗)。医师说,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麻疹患者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所以呼吸道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

以上就是关于对幼儿发烧出疹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了,同时上面也介绍了相应的护理方法跟麻疹的传染途径,相信大家在经过了这么详细的介绍之后、都应该清楚了这方面的知识、当然如果孩子出现了这种状况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中医怎么治疗幼儿咳嗽?

其实现在碰到小孩子咳嗽感冒也是一件常有的事情,哪有人不会生病的,但是咳嗽对小孩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是因为咳嗽能将呼吸到脏东西排出,有弊的地方就是孩子病情加重,身体会受到影响,有时候还会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健康。那么中医对于治疗幼儿咳嗽有哪些方法呢?

中医还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宣常会导致气滞疾壅,肺气上逆而咳嗽,所以选择食疗可达到调理脾、胃、肺、大肠以治疗咳嗽的目的。以下我给大家介绍两种食材,用于儿童咳嗽食疗偏方。

1、百合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性微寒,入肺,心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肺阴虚的燥热咳嗽及劳嗽久咳,痰中带血及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本草纲目》记载百合温肺止咳,肺脏壅热,烦闷咳嗽者,新百合四两,蜜合蒸饮,时时含一片吞津。达到润肠通便,养阴润肺的作用。百合还有别的吃法;百合杏仁粥。

百合杏仁粥

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杏仁去皮、尖,打碎,同鲜百合、粳米共煮为稀粥,加白糖适量温食。具有治虚弱、干咳痨嗽。百合糯米粥,将百合洗净与半熟的糯米同煮至稀烂,加蜂蜜后食用,对儿童咳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2、银杏

银杏也有很好的止咳效果,中医认为,银杏味甘、苦、涩,性平,小毒。入肺、肾经。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主治哮喘痰咳等,对儿童咳嗽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中医主要是把预防和食疗放在第一位,不像西医,是以器具治病为主,所以中医治疗儿童咳嗽的方法主要先预防再食疗为辅。并且孩子小时候抵抗力不太好,所以应该注重给孩子增添营养,才能保证孩子少生病。



急疹导致的婴儿发烧出疹子

有时候婴儿发烧后会全身长满疹子,家长容易以为是婴儿患上了麻疹,其实这种情况是急疹的症状。一般家长对幼儿急疹可能不如对麻疹、水痘等那么熟悉。这病也是婴儿常见的出疹性疾病,老年人俗称“烧疹子”,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年长儿极少,而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多见。

幼儿急疹和麻疹不一样,它是由另一种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所以又叫婴儿玫瑰疹。它的最大特点是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征。及至体温将退或已退清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候急疹已近尾声。

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

①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②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③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④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⑤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或50%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影响,并且一般情况下出过一次以后就不会再出现。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患上急疹时,不必太过惊慌,可以参照上述所介绍的方法对我们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和细心的照料即可。情况严重及时就医。



幼儿发烧抽风怎么办

幼儿发烧是在成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家长在遇到这样的症状都能及时的帮助宝宝进行缓解,但是很多家长会遇到宝宝发烧的同时有抽风的现象,于是很多家长总是特别的担心和害怕,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帮助宝宝进行缓解,否则容易对宝宝的大脑等产生很大的刺激,下面一起了解下幼儿发烧抽风怎么办。

幼儿发烧抽风怎么办

幼儿一旦于家中出现高热抽搐的情况,家长可以进行以下处理措施:

1、如果痉挛发作的时间超过4分钟,应立刻上医院就诊;如不到4分钟,则可以等孩子感觉舒服些并稍稍休息后再上医院。

2、平躺侧卧不掰嘴:宝宝痉挛时,让他平躺在床上,让孩子侧卧,使他能呼吸顺畅,并且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气管。不要试图把孩子的嘴掰开,因发烧或其它一些原因而出现痉挛的孩子并没有咬破自己舌头的危险。

3、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4、脱衣服: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5、擦温水:在宝宝惊厥缓解期间,要注意采取降温的措施。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6、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上面就是对幼儿发烧抽风怎么办的介绍,在遇到这样的症状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宝宝进行物理降温,一旦宝宝发烧比较严重就要给宝宝适当的服用对乙酰等退烧药,另外一定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幼儿咳嗽的方法有哪些

幼儿咳嗽是让我们很多人家长朋友特别反感的一种情况,我们每个人家长朋友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为,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进行治疗,盲目治疗只会增加我们的病情,我们需要提前了解一下治疗幼儿咳嗽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来简述一下吧。

食疗:

1.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4.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我们每个人家长朋友都需要对以上介绍的治疗幼儿咳嗽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引起高度重视,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快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千万不能盲目进行治疗,权威的专业的方法才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快的治愈疾病。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

婴幼儿在患上咳嗽时,尤其是在症状影响到正常睡眠和进食时,更是会让爸爸妈妈们感觉特别心疼,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喂服什么样的药物可以止咳。其实在中医方面治疗宝宝咳嗽有很多疗效极佳的处方,接下来小编就会详细的介绍出几种,一起来阅读加深了解吧。

1、麻黄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紫苏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红糖5克。用法:将紫苏与杏仁捣烂如泥,与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饮用。

3、葱白5茎,淡豆豉5克,陈皮3克,红糖适量。用法: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每日分2~3次服用。用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前温浸5分钟,再调入饴糖,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剂。

4、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陈皮)3克,冰糖30克。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汤,然后加入冰糖,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连服3~4天。

5、萝卜汁一酒盅,饴糖9克,生姜汁3滴。用法:混匀,炖温服。

6、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个。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饮完。

7、黄瓜根10克,白萝卜子3克,荆芥穗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小编在文章中介绍的几种都是治疗婴幼儿咳嗽的中医良方,一般都可以在不产生副作用的基础上达到治愈效果。不过提醒家长们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千万不要擅自喂服孩子药物,以便能够让症状得到更有效的缓解。



中医如何治疗宝宝咳嗽?

感冒是小朋友最为常见的疾病,感冒常常会引来咳嗽喉咙痛。咳嗽不仅让孩子难受不已,咳嗽的声音也牵动父母担忧心。宝宝咳嗽最好少用药物治疗,中医推拿就是不错的治疗方法。它通过穴位点按推拿等方式来提高机体免疫力。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中医推拿是如何治疗宝宝咳嗽的。

对付小儿咳嗽:推拿宣肺促痊愈

分推天突至鸠尾:天突至鸠尾是任脉在胸部的穴位,从上至下分别为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共八穴,用双手拇指分别由此八穴向两旁分推至胁部,又称分胸八道,反复30-50次,宣肺止咳之效甚佳。

横擦肩背部:肩背部包含大椎、大杼、风门、肺俞等宣肺止咳、疏风解表的要穴。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穴下;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小儿推拿操作方法:可分别用拇指或中指按揉诸穴,每穴3分钟。再用全掌或小鱼际快速来回横擦整个肩背部,同时也刺激到了上述诸穴,擦至小儿肩背部透热即可,通常1-2分钟就可达透热,若此时小儿感觉肩背部热感直达鼻咽部,或感觉鼻部畅通了,效果尤佳。

束肺法:此法没有固定的穴位,操作方法为大人用双手掌分别从胸部和背部抱住小儿,双手同时向上挤压,从胸背部的下段向上段挤压2-3次,再用双手抹揉、搓揉前胸后背约1分钟,以上操作为一遍,可操作3-5遍。此法可清肃肺金、顺气化痰,还可降逆止呕。对于小儿感冒后的咳痰不利或呕逆效果明显。

以上就是推拿治疗宝宝咳嗽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好学,家长最容易掌握,也是最便捷的预防疾病和强身之法。而且推拿在小儿感冒、咳嗽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父母可根据宝宝的病情进行推拿调理,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