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的治疗方法_心阳虚心悸的治疗方法

由网友(提刀人)分享简介:当今社会人扮演的角色是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人的身体却是越来越差了,怔忡最容易被感染了。  怔忡,为病名,首见于少了健康这个前提,人就算拥有再多的物质方面的东西也是枉然,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多多关注自身的健康,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慎得了心阳虚心悸,此时应针对病因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及早医治。  ■检查...



怔忡的治疗方法

当今社会人扮演的角色是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人的身体却是越来越差了,怔忡最容易被感染了。

  怔忡,为病名,首见于《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中“惊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悸者,心跳动而怕惊也;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后人将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种,指多因久病体虚、心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常和惊悸合并称为心悸。怔忡为中医疾病,现代医学中各种类型的重症心律失常,与本证类似。本病的治疗以中医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如下。

  1、刺灸法

  治法:益心安神,定悸止惊

  处方:郄门神门心俞巨阙。

  方义:以安神定悸为主,取心包经郄门,心经原穴神门,两穴合用宁心定惊;心俞可益心气,宁心神,配心之募穴巨阙,俞募相配,补益心气,调理气机,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随证配穴:心胆气虚—胆俞,心脾两伤—脾俞,心肾不交—肾俞、太溪,心阳不振—膻中、气海,心脉痹阻—血海、内关。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2、穴位注射法

  随证配穴:心胆气虚—胆俞,心脾两伤—脾俞,心肾不交—肾俞、太溪,心阳不振—膻中、气海,心脉痹阻—血海、内关。

  方法: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交感神门心耳背心。

  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怔忡虽然说,比较缠手确实不太容易痊愈,但是真的不属于不治之症,就是一种需要长期来与怔忡抗争,注意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相信你,经过正确的治疗和平时生活细节的预防,一定会早日康复的



心动过速中医治疗方法

心动过速的治疗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调理,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副作用和不良伤害,如果是心血虚问题引起的话,那么可以用丹参、川芎、赤芍、当归煎服治疗改善。

(1)心血虚:心悸不宁,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心烦意躁,舌淡苔白,脉细数。

治法:补养心血,清心安神。

方药:丹参30克、川芎、赤芍、当归、熟地、茯神、酸枣仁、远志各10克、龙齿25克、莲子芯3克。

(2)气阴两虚:心悸气促,动则尤甚,体倦懒言,自汗口渴,舌红少津,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滋阴,养心安神。

方药:西洋参12克,天冬、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酸枣仁、远地各10克,炙甘草6克。

(3)痰火扰心:心烦不安,怔忡烦闷,头晕失眠,口苦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茯苓、龙齿各30克,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远志、酸枣仁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除此之外,近来有研究者发现炙甘草汤合温胆汤治疗心动过速效果不错。

因中医治疗心动过速仍然在不断研究发展,所以这里先给读者朋友们介绍现有的研究出来卓有成效的一些治疗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