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紊乱的原因?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白带是怎么样的?_月经周期不正常原因是什么

由网友(从来没有遇见)分享简介: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导致女性的月经紊乱,比如周期发生变化,比如白带异常,那么月经紊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月经周月经周期是女性的生理周期,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也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很多人想知道月经周期不正常的原因,其实月经周期不正常不排除是女性怀孕引起的,也可能和生活不规律有关。1.首先是妊娠,其次是月经不调...



月经紊乱的原因?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白带是怎么样的?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导致女性的月经紊乱,比如周期发生变化,比如白带异常,那么月经紊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月经周期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出血的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3-5日。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白 带

正常的白带应该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高度粘稠,无腥臭味或略带腥味或无味;量少,对妇女健康无不良影响。其分泌量、质地受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随月经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质稀质稠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絮乱原因

1、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或夜间进餐。损伤脾气。

2、多次小产伤肾、多产多育耗伤精血;房事不节,性生活过度过频伤肾阳或肾阴。

3、劳累过度,思虑问题过多损伤脾气。

4、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产生实热会引起月经提前或月经量多。过食肥厚油腻也会引起月经周期发生改变。

5、经期产后,如冒雨、赤脚下田或淌水,居住环境潮湿,出汗湿衣未及时更换,进食生冷,甚至冰凉食物,或久吹电扇,或者呆在空调房间过久,引起寒邪上身,导致痛经,月经推迟或月经量少、月经淋漓不尽。



月经周期白带变化是怎样的

对于女性来说在月经周期,一定白带比较正常,这样才能使得自己身体健康,所以很多女性,为了自己的月经更加的健康,也为了自己身体更加健康,想了解一下月经周期白带变化是怎样的?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就来看看下面做的具体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月经前后白带的变化一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排卵期),白带量多、透明,像蛋清样具有黏性并能拉成丝状。

正常的白带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略带腥味或无味。其分泌量、质地受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随月经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质稀质稠的周期性变化。如果白带发黄就是炎性白带的一种表现,通常可表现为: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发黄或白,典型的豆腐渣样或乳凝块状,且伴有外阴瘙痒多数质地粘稠,有时也可质地稀薄,略带臭味。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发黄或黄绿色,为稀浓性,量多泡沫状,还伴有外阴瘙痒,带臭味。宫颈糜烂为白带发黄,增多、呈脓性,多无味。

月经前后白带的变化二

月经净后,阴道排液量少、色白,呈糊状。在月经中期卵巢即将排卵时,由于宫颈腺体分泌旺盛,白带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样。排卵2-3开后,阴道排液变混浊,稠粘而量少。行经前后,因盆腔充血,阴道粘膜渗出物增加,白带往往增多。

月经前后白带的变化三

月经干净后,子宫与阴道的血流量恢复原状,白带也减少。除来月经前白带会增多吗,之外有人在劳累和排卵时白带也有增多,这些都属正常。如果白带的颜色变黄、呈脓性、有臭味,并伴有外阴瘙痒,这就是不正常,需到医院检查治疗。

月经周期白带变化是怎样的?以上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如果你认为你的月经周期白带不正常,那么可以通过对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相信通过了解后,就能知道自己的月经周期是否白带变化正常。



月经周期白带的变化

一个正常的女性都会有白带的困扰,因为这不多不少,你也不清楚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虽然没有月经那么需要谨慎,但是白带时期也不能忽视,月经周期白带的变化女生自己要多注意,你们对白带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1、正常女性在一个月经周期中间感觉到白带的量的多少是不同的,月经刚干净时,白带量很少,随着时间推移,量会逐渐增加,质地也会变的越来越稀薄,到两次月经中间也就是排卵期,白带量最大,最稀薄,有的人会描述成如同流的清鼻涕一样,再往后白带量又会减少而且变的比较稠厚,上述的改变是生理性的,有些人感觉明显,有些人感觉不明显.

2、白带异常表现为色,质和量的改变:

①脓性白带.色黄,有臭味,最多见于滴虫性阴道炎,其次是慢性宫颈炎,亦可见于子宫内膜炎,宫腔积脓,阴道异物等 .

②豆渣样白带.或称干酪样,多见于霉菌性阴道炎并伴有外阴瘙痒.

③血性白带.白带中有血,要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宫颈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老年性阴道炎,带环等也可引起.

④水性白带.量多,水样,首先要考虑子宫内膜癌或输卵管癌.见到异常白带应详细了解病史,检查白带内有无滴虫,霉菌,仔细检查宫颈,子宫及盆腔,必要时做宫颈涂片,活组织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术.明确病因后适当治疗.

3、白带的形成与雌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青春期前的女孩一般是没有白带的.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这时就开始出现了白带.在每个月经周期中,由于雌激素的分泌时多时少,所以白带的质和量也跟着有所变化,此时白带量少,稠厚.在月经来潮的前后几天内,因盆腔充血,阴道渗出液增多,白带也稍多,因为内含较多的脱落细胞,所以白带混浊.另外,在怀孕后,性兴奋时和性交后的白带也增多.

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缺少雌激素,所以阴道变得干燥而无白带.

白带的变化意味着身体的变化,你现在了解了多少呢?你又明白了多少呢?是不是可以多多了解到自己身体中的一些很奇怪的现象都和身体内部有很大的关系,了解到了,明白了,就要和自己的身体对起号来,因为这才是最关键的,希望女士们都健健康康的!



​月经周期体温变化有什么意义?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月经周期体温变化,那么,月经周期体温变化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尤其是对于想要怀孕的女性来说,想知道月经周期体温变化对于准备怀孕有没有什么指导意义,针对于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卵巢除排卵外,还分泌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和孕激素。排卵前主要为卵子的生长、成熟,此时以分泌雌激素为主。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而黄体能产生两种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而孕激素能刺激体温中枢,使体温略为上升,正常妇女在排卵后体温可升高0.3-0.5摄氏度。

体温变化的意义:

1.双相型体温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排卵时间在双相体温转变前2—3天内,单相体温可肯定无排卵及黄体形成。

2.一般认为体温曲线高温期不应少于12天,上升幅度不宜低于0.3-0.5摄氏度,否则即为黄体功能不足。

3.双相型体温高温阶段(黄体期)如超过16天以上,即有受孕可能,对于治疗中的不孕症患者是喜兆,对于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此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人们通过检查基础体温可测出体温的变化,方法是在较长时间睡眠6—15小时以上,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由自己测得的体温,起床后将所测体温记录于基础体温单上,逐日进行,画成曲线。

正常曲线是排卵前稍低,排卵期最低;而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致热作用,体温高于卵泡期。因此正常曲线呈双相型,无排卵性月经周期缺乏孕激素无上述规律性变化,体温前后一致呈单相型。

上面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月经周期体温变化,也可以看出,想要怀宝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对于体质较差的女性来说,关注月经周期体温变化对于自身怀孕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自己不会测量,也可以找专业人员指导测量。



​月经前体温会发生哪些变化?

虽然说月经是女性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其实对于女性们来说在月经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因为月经期间女性身体也在发生着一些悄然的变化,所以下面我们出来看一下月经前体温会发生的一些变化?

通常女性生理周期主要分为4个周期:月经期(第1-7天)、滤泡期(排卵期前一周,即第7-13天)、黄体前期(排卵后一周,即第14-20天)以及黄体后期(月经前一周,即第14-20天)。要了解肌肤是处于哪一个时期,只要测量基础体温就可以知道了。

在正常情况下,妇女在排卵前的基础体温较低,排卵后升高。因为,当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以及分泌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基础体温升高,并一直持续到下次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降。因此当体温由低升高后(升高0.3摄氏度以上)表示排卵已经完成。

测量方法是:每日早晨睡醒后不要讲话,不活动,不起床,立刻测量口腔(或肛门、腋下)体温3分钟以上。把每天测量到的基础体温记录在一张体温记录单上,并连成曲线,就可以看出月经前半期体温较低,月经后半期体温上升。在体温记录表上体温由低到高的那日即排卵日。

如遇到感冒、发热、腹泻、失眠、饮酒、使用电热毯等情况,往往容易影响基础体温。 通常,女性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对于女性们来说只有巧妙地掌握了这些身体的变化,才能够在月经期间更好的去呵护自己,同时也需要在月经期间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否则一旦着凉之后是很容易引起出现宫寒以及月经不调等的情况就会比较麻烦了



月经前几天体温下降

月经每一次的到来,总是会给很多女性带来不少问题,各种症状伴随着而来也是折磨,很多女性在经期前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吧。

基础体温是指早上醒来没有活动之前的体温。

女性的体温会随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低温时期(卵泡期):36.5度以下,在月经结束到排卵日以前的期间。 高温时期(黄体期):36.8度以上,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期间。

由低温期与高温期所形成的两条曲线,可以很明确的推算出正确的排卵日。

在月经期间到结束后,体温以0.1度左右的幅度升降,并且持续整个低温期。到了低温期结束的当天早上,会比前一天的体温低0.3-0.4度,这一天就是排卵日。

按月经周期计算,是在月经前的14天左右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都能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在月经期间要多注意休息,也要注意饮食的问题,不要吃辣的凉的食物,这样很容易导致痛经,引起月经不调的。



月经前内膜厚度是怎样的

子宫内膜从月经结束第一天开始生长,到月经来的第一天开始脱落,周而复始。而子宫内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育的问题,子宫内膜太薄或者太厚都会对生育造成影响,那么了解子宫内膜在各个时期的厚度尤为重要。接下来就来向大家介绍月经前内膜厚度是怎样的。

子宫内膜是指构成哺乳类子宫内壁的一层。对动情素和孕激素都起反应,因此可随着性周期发生显著的变化。子宫内膜在不同时期厚度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月经前内膜厚度的介绍:

1、增生期:

约在月经周期第5-9天时,子宫内膜很薄。在增生早期,宫内膜呈一薄回声线,厚约4-6mm。增生中期,子宫内膜逐渐显示三条强回声线,其间低回声区为两层功能内膜,内膜厚度约8-10mm。增生晚期,内膜厚度加宽,约9-10mm。

2、分泌期:

在月经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与弯曲。约在月经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内膜出现高度分泌活动,腺体的弯曲与扩张达到高峰。分泌晚期时,月经前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约为5-6mm。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可以达到8-10mm。

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以及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也是如此。因女性子宫内膜的厚度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所以女性在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时只要是对应的时间也就不用担心。

总之,内膜是否健康,对我们女性朋友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月经前内膜厚度是怎样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大家在做B超检查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的内膜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及时咨询医生。



​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

女性在月经期过程中,饮食、情绪、作息都是要合理安排,否则对自身身体影响很大,女性月经期情绪不好,会让自身身体有一些其他疾病出现,这样对自身是没有太多好处的,那月经期月经量过多,饮食上也是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流食,这对缓解月经量问题有一些帮助,那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呢?

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

一般来说,在月经前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为5-10mm,但由于子宫内膜的厚度也不是完全不变的,在不同时期还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女性朋友还应了解其他时期的厚度。

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呢?

1、增生期:约在月经周期第5-9天时,子宫内膜很薄。在增生早期,宫内膜呈一薄回声线,厚约4-6mm。增生中期,子宫内膜逐渐显示三条强回声线,其间低回声区为两层功能内膜,内膜厚度约8-10mm。增生晚期,内膜厚度加宽,约9-10mm。

2、分泌期:在月经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与弯曲。约在月经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内膜出现高度分泌活动,腺体的弯曲与扩张达到高峰。分泌晚期时,月经前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约为5-6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此时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内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受损缺血的坏死组织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血肿形成,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可以达到8-10mm。

在对月经后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认识后,女性月经后,如果身体出现不良情况,都是要及时缓解,而且要注意的是,女性月经期后对一些油腻、辛辣食物也是要减少选择,这些食物对女性身体没有太多帮助的。



宫内膜厚度多少是正常的

子宫是女性比较重要的生殖器官,其宫内膜厚度也是在固定的范围之内的,并且根据女性不同的情况,宫内膜厚度也是有一定变化的。因此,很多女性关心宫内膜厚度。那么,宫内膜厚度多少是正常的?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子宫的内膜比正常人厚.内膜薄厚不能决定能否怀孕,有否排卵才是能否怀孕的关键。正常的一般是0.2--1.0厘米。

增生期:约在月经周期第5~9天时,子宫内膜很薄,腺体稀疏、腺管狭窄而直,腺腔面平整。

在月经周期第10~14天,子宫内膜变厚呈波纹状,腺体及间质明显增生,腺体数目开始增多。

分泌期:在月经第15~19天即排卵后1~5天,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增大与弯曲。

约在月经周期第20~24天即排卵后6~10天,子宫内膜出现高度分泌活动,腺体的弯曲与扩张达到高峰。

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厚度约为5~6mm。

月经前期:约在月经周期第25~28天即排卵后11~14天,相当于黄体的退行期。腺体及腺上皮细胞开始缩小、变性、分泌物干涸,表现为一种衰竭现象,内膜的厚度减少1/5~1/3。

在月经开始前4~24小时,内膜螺旋小动脉出现局部痉挛性收缩,使痉挛远端的内膜因缺血而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继而血管扩张,血液从断裂的血管流出。

上面就是对宫内膜厚度多少是正常的介绍,希望对女性的认识有帮助。宫内膜厚度是有一定数值的,出现增厚或者变薄的时候,都是属于异常情况的,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因此,清楚宫内膜厚度,能够有效的发现身体出现的种种的异常情况。



正常内膜厚度有什么

许多正准备受孕的女性朋友们都觉得自己的子宫内膜出现的问题,难以怀孕那么这一现象,困扰着许多的夫妻们,也影响到了很多的家庭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正常子宫内膜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来为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

增生早期,宫内膜呈一薄回声线,厚约4-6mm。增生中期,子宫内膜逐渐显示三条强回声线,其间低回声区为两层功能内膜,内膜厚度约8-10mm。增生晚期,三线二区更加清晰可见,内膜厚度加宽,约9-10mm。

分泌期:

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分泌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称核下空泡,为分泌早期的组织学特征。

分泌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分泌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的厚度约为5~6mm。

在以上的文章当中,我们了解了正常子宫内膜厚度,拥有了正常的子宫内膜才可以让卵子顺利的着床,一般来说子宫内膜过厚,的朋友们可以去进行治疗才可以顺利的怀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