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道--“大德大寿”之今解_百岁夫妇的健康长寿之道

由网友(沧溟)分享简介:德高望重者,从古至今以长寿多见。为什么德高人往往能够长寿呢?今天大众养生网就给大家讲讲长寿之道--“大德大寿”。 早在春上海有一对百岁夫妇,沈光远和黄雪松在当地还颇有名气。这对夫妻除了年过百岁让人羡慕之外,还有值得让人羡慕的是,这对夫妇曾经是小学同学,细算下来从相识到相知已经过90年,婚龄也有80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



长寿之道--“大德大寿”之今解

 

德高望重者,从古至今以长寿多见。为什么德高人往往能够长寿呢?今天大众养生网就给大家讲讲长寿之道--“大德大寿”。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并多次对弟子们强调:“大德必得其寿。”历代医学家们都将修性养德做为养生之首务,这不仅是对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种赞扬,而且也包蕴着丰富的科学依据。

 

诚实有益健康。老中医认为,诚实的人,心地无私,襟怀坦白,生活坦然,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入。私心重和说谎的人,体内会分泌一种荷尔蒙物质,加速心脏跳动,使血压上升,白细胞数量下降。虚伪的人精神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最终导致机体的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造成内伤。

 

善良使人健康。宽厚、善良将使人更健康长寿。而当人们不怀好意和愤怒时,肾上腺分泌加强,呼吸和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损于心脏健康。医学家建议,要做善良的人,就要学会制怒和多理解他人,真诚待人,还要冷静对待自己被误解,并能自我解脱。

 

多做好事利于健康。有学者经实验证实,人们做好事后唾液中免疫蛋白A的含量大大增加,这是一种抵御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经常做好事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低,非常有利于身心保健。

 

人际关系和谐增进健康。人际关系和谐,会感到温暖而愉快,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舒展,从而使人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的功能调节处在最佳水平。人际关系紧张时,血液和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加,促使血脂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形成动脉硬化;剧烈情绪往往使冠心病、心肌梗塞突然发作,其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可引发糖尿病、溃疡病等。

 

诚实、善良、和谐的人际关系、热心利人是道德高尚的人心理平衡,阴阳平衡的外象。是中医养生之真谛。真所谓:“大德大寿也”。

 

从古自今,长寿之道数不胜数,养生先修性。



古代寿星长寿之道

文章导读:。反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果经常处于波动之中,为五色.五音.五味所迷惑,必然导致目盲、耳聋.口爽的后果,更严重的是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则欲求长寿而不达。现代医学亦证明;有55%一80%的疾病与情绪异常有关,头痛、失眼.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癌症等,无不与情绪异常有关。

  老子以长寿著称于世,《史记》中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从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中探讨他的长寿之道。

  自然长寿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一词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丰富的内涵。自然可理解为保持事物原有的状态和发展规律,不要人为的破坏或歪曲,它表明了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是道的本质特征。自然而然,才是真正的“长生久视”之道。事实证明;不苛求长寿者反而是长寿者,那些追求长寿而不择手段,肆意破坏自身发展规律的人反成了短命之人。这就说明,自然是外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就不应该破坏自身的规律,要效法天地的长久之道,即;“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够延续,这就体现了老子养生学中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不争

  老子认为保持自然状态,最重要的是要无为不争。而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争斗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私心杂念所引起的,有的为利,有的为名;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可能导致生命的过早终结。因此,一方面,他特别推崇无为不争的养生方法;认为想长寿的人就要像水一样,要有水的品德;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最接近于自然之道。水也是柔弱,而柔弱正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脆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另一方面;他认为,如果为了名利而斤斤计较,那就会“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整日沉浸于争斗的欲念之中,必然不能长生。

  清心寡欲

  老子认为,争斗的根源在于内心的私欲,由于私欲的升起掩盖了内心纯朴的自然本性,必须清心寡欲,把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当作达到长生的手段,提倡养性,即人的精神环境的锻炼,通过养性,到达赤子心态,保持天真浪漫、纯朴无私.安静和谐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少生病.不生病,不求长寿而自延。反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如果经常处于波动之中,为“五色.五音.五味”所迷惑,必然导致“目盲、耳聋.口爽”的后果,更严重的是“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则欲求长寿而不达。现代医学亦证明;有55%一80%的疾病与情绪异常有关,头痛、失眼.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癌症等,无不与情绪异常有关。



武则天的长寿之道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将国号为周。登基的那年,武则天已是67岁的老人。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终年81岁,这在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唐代,实属凤毛麟角。公元660年,武则天36岁,始被委以政事,执掌朝政45年,由于她身体健康,精力过人、头脑清晰、决断果敢,而且勤于朝政,把李家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据考,武则天健康长寿因素之一是先天遗传。武氏的祖辈、父辈们寿命都很长,特别是她的母亲,竟活了92岁,在唐代可算绝无仅有!遗传基因为这位“一代女皇”时至暮年仍然耳聪目明,提供了先天条件。

武则天习武尚文十分好动,是她长寿的又一原因。武则天从小随父母练过多种功夫,特别长于养身气功,从小到老从不间断。唐太宗归天之后,她被贬到感恩寺为尼的岁月,更是练功不止,以至“野史”中记载“武才人入寺方始于功”。这是误传。武氏从小习武,能骑善射,不仅给以武德感昭天下的太宗皇帝留下美好印象,而且给了她一个健康体魄。这位至高至圣的则天皇帝,虽为娇女但曾以降服烈马而震惊朝野,给后人留下美谈。

武则天为人开朗、宽容大度,处变不惊,是她延年益寿的又一因素。公元684年,年过六旬的则天皇帝,得知南蛮动乱,柳洲司马骆宾王还写了一份讨伐武则天的“战书”,其中列出武则天20大罪状。胸襟开阔的武则天得知后,令人找来这份“火药味”极浓的檄文。武则天读后不仅不怒,反而被骆宾王驾驭文字的能力和过人的才华所动。她叹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与柳洲司马的才学相比,并批评当朝宰相,为什么不想办法把这种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武则天招揽才不仅倍受推崇,而且也对她健康长寿大有好处。

正是武则天的开朗、处变不惊的良好心态和年轻时候的习武健身,让武则天得以益寿天年。



养生的长寿之道

养生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词,怎样才能长寿呢?一起来看看吧。

1.每天吃一份未加工蔬菜,可延寿2年。该发现出自意大利研究人员的试验。但记住,一定是未加工的,因为蒸煮会消耗掉蔬菜中30%的抗氧化剂。但如何达到规定摄入量呢?研究人员建议,把剁碎的辣椒、青椒、胡萝卜等蔬菜塞满面包,将其当成早餐或午餐。

2.将身体质量指数(BMI)保持在25—35,可延寿3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多余的脂肪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等几率。而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保持在25—35则会延迟这些疾病发生。但这需要坚持锻炼。杜克大学研究表明,如果有伴侣陪着锻炼,惯于久坐的男性每周锻炼三次的可能性将增加50%。

3.每周吃5次坚果,可延寿3年。美国洛玛连达大学调查发现,一周中有5天坚持嚼坚果的人,比一般人多活2.9年。而每天吃2盎司(约合57克)坚果就足够了。

4.多交朋友,可延寿7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所以,尽量在工作中多认识新面孔或主动向素未谋面的邻居问好。

5.告诉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依旧五彩缤纷”,可延寿7.5年。该研究出自耶鲁大学。专家们指出,老年人应多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点儿乐子,培养些兴趣,或多做公益事业。《身心医学》杂志研究报告显示,无私的行为将对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将注意力从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上移开。

长寿是我们一生的事业,所以我们应该学好这养生之道。



睡觉如何才能长寿

睡觉是我们人恢复体力以便更好的接受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但是睡觉也有非常多重的方法尤其是老人的睡眠质量已经开始慢慢下降,下面专家讲解的老人如何越睡越长寿。

 

1、睡眠的姿势

 

睡眠姿势是否合理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睡眠质量。生活中睡眠姿势有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

 

相传宋代道士陈抟是著名的睡仙,他非常爱睡,并独创了卧式睡功修炼法,他晚年隐居华山,时常闭门卧睡,活了118岁。他的安睡秘诀是,如果左侧睡,就将左腿和左臂弯曲,用手上接头部,同时,把右足伸直,将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侧卧时,则相反。据说,陈抟的这种睡功秘诀对安睡有非常好的作用。

 

但后世对陈抟的卧姿提出了质疑:这难道真的是睡觉的好方法吗?如果按照这种姿势睡觉,虽然比较稳妥舒适,但又太拘泥了。只要不仰卧,任何一种舒服的卧姿都可以。

 

养老有方——《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

 

仰卧,在古代称为“尸卧”,是不被推崇的卧姿。但现代对此卧姿则有不同看法:仰卧对脊柱健康十分有好处,同时仰卧不会压迫身体内的任何脏器,因此,中青年睡眠很多采用仰卧的睡姿。但对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讲,则不宜仰卧,以免产生胸闷、憋气。

 

俯卧也是不被提倡的,俯卧会压迫心肺,影响呼吸,对老年人则更不宜。

 

2、睡眠的朝向

 

对于睡眠的朝向,《礼记?玉藻》中有:人在睡觉的时候,头应该朝东,这是因为东方是日出之位,头朝东是顺应早晨的生发之气。《保生心鉴》中记载:但凡睡觉的姿势,春夏头都应该朝东,秋冬头都应该朝西,认为是顺应四时养生。《老老恒言》认为,睡眠时头的朝向要保持常规的安定状态,不应该频繁更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①睡眠不管采取哪种姿势,只要舒服就可以了。但有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宜仰卧或俯卧。

 

②睡眠时头的朝向不宜经常更换,而应相对固定,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③床按南北方向摆放与地球磁力线方向一致。

 

④固定一种卧姿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翻转身体,这样不但可以舒筋活血,有利于健康,还有助于促进入睡。



中国古时寿星的养生之道

文章导读:nbsp; 左手大拇指朝前,四指托后,轻放腰部,用右手中三指从左乳下直推至大腿根部,如此反复共21次;

法同上,唯左右手互换;

推摩后,双腿盘坐,两手握拳分按于两膝上,十趾稍向内屈,将胸部自左转前,由右归后,反复摇转21次。再如法自右向左反复摇转21次。收功。

 

    一切生物,有生必有死,人当然也逃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人的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古今资料证明,人类应该活到100岁以上才符合自然规律。据我国古书记载,相传彭祖活到800岁,药王孙思邈享年101岁。几乎历代都见载长寿者,虽然其间有上古传闻,也不乏实享天年者。近年见诸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也时有百岁老人。

    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一切生物,有生必有死,人当然也逃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人的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古今资料证明,人类应该活到100岁以上才符合自然规律。据我国古书记载,相传彭祖活到800岁,药王孙思邈享年101岁。几乎历代都见载长寿者,虽然其间有上古传闻,也不乏实享天年者。近年见诸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也时有百岁老人活动的事迹。在此,我们摘录古代部分寿星的长寿秘诀,供读者参考借鉴。

    彭祖养生之道

    彭祖是我国古代长寿的象征,传说他是黄帝之孙颛顼的玄孙。因他善为尧帝做保健食品,尧帝封其于彭城,所以其别名叫彭祖。据传其寿达800余岁,似乎是不可思议,但后代总结流传的彭祖长寿之道颇有价值,并成为道教仙学的内容。

    彭祖少好恬静,不问世务,不营名誉,不饰本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彭祖认为:凡远思强记伤人,忧恚悲哀伤人,情乐过度伤人,愤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顺伤人。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彭祖强调只要不伤身便可长寿,他的长寿秘诀是:“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悠闲逸乐;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悦视听,所以导心也”。同时,彭祖还进一步提出了爱精养体保神的原则,即人爱精养体、服气炼形,则万神自守,并提倡修炼气功以强壮身体,防治疾病。

    上古传说,虽难以考据,但彭祖养生长寿之法,却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

  药王孙思邈气功长寿法

    孙思邈活到101岁,是历三个朝代的老寿星,一生钻研医药,更是养生家、气功家。经孙氏整理实践的气功、精神养生法,流传至今。

    (1)入静:于静室内正坐,瞑目定心,不思衣食声色、胜负曲直、得失荣辱之杂念,倘有杂念,立即排除。

    (2)导引:每于旦夕,垂展双手于脚膝上,缓缓按摩肢节,导引以吐纳、手托、摩眼、压头、叩齿、浴发、松腰等动作后,静坐。

    (3)调息:于夜半后、日中前各调息1次。此时,厚铺高枕,仰卧,舒臂展脚,叩齿饮泉行吐纳、调气数千回。

    (4)炼精:每朝旦未起,漱津、揽海、琢齿,吞唾液。

    (5)内视:或“内思存念”,洞察五脏,为黄帝内视法。或为“迎气”内观,结合吐纳,每旦初起,展手于膝,心眼观气,上入百会,下达涌泉

    (6)按摩:①摩头面身躯;②独摩其面;③结合摩面或行走摩腹。

    (7)步行:每日饭后,散步于庭院,舒筋骨、宜气机、免积滞。

    (8)行功六字诀:即呼、吹、嘘、呵、唏、咽六字行功法。

    (9)倡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10)戒十二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喜则忘错昏乱,多笑则脏伤,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欲则志昏,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愁则心撮,多怒则百脉不定,多乐则意溢,多恶则憔悴无欢。

    孙思邈至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养生智者。

  陆游扫地延年法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享年85岁,他总结并提倡一种通过经常扫地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其扫地诗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得堂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异”。

    陆翁认为,坚持家务劳动,经常扫地并持之以恒,可以代替按摩、导引。每天通过扫地的无数次弯腰起立,可使周身气血调和,关节灵活,身体畅健。

  乾隆长寿秘诀

    清高宗乾隆皇帝当了60年太平天子,享年88岁,堪称历代帝王“寿魁”,他的长寿秘诀是:“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1)吐纳肺腑:指的是黎明即起,少睡懒觉,起床之后,多做深呼吸活动,持之以恒。

    (2)活动筋骨:指的是经常从事身体运动,使身体的各部分肌肉、韧带、关节等都得到活动。

    (3)十常四勿: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4)适时进补:指的是根据不同年龄及季节的变化,适当地多吃一些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方开揉腹运气长寿术

    方开是康熙、雍正时期的安徽歙县人,一生坚持修炼揉腹运气功,年至百岁仍体健不衰。

    相传,揉腹运气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在民间流传,此术有壮老之功,久久习之,无病者可延年,有病者可祛病。其具体功法是:

    ——用两手中三指按心窝,从左顺时针转圆摩动21圈;

    ——用两手中三指从心窝向下摩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用两手中三指从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并沿脐两侧向上摩动,直到心窝两手汇合为止共21次;

    ——用两手中三指,从心窝向下直推至耻骨处,共21次;

    ——以脐为中心,用右手从左顺时针绕摩脐腹21圈;

    ——以脐为中心,用左手从右顺时针绕摩脐腹21圈;

    ——左手大拇指朝前,四指托后,轻放腰部,用右手中三指从左乳下直推至大腿根部,如此反复共21次;

    ——法同上,唯左右手互换;

    ——推摩后,双腿盘坐,两手握拳分按于两膝上,十趾稍向内屈,将胸部自左转前,由右归后,反复摇转21次。再如法自右向左反复摇转21次。收功。

 



风采寿星韩秀芳话萝卜养生术

 

提到全国的长寿之乡,当属如皋是最有名气。古语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人们都觉得那里的水土格外的养人。那里的长寿老人更是数不胜数。曾经获得中国最佳风采寿星称号的百岁长寿老人韩秀芳便是地地道道的如皋人。

 

村里人每每提到韩秀芳老人都说她是位灵活劲儿十足的老太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百岁来人的养生心得。

 

韩秀芳1908年出生,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副将韩锦坤的孙女,大弟韩德培为中国法学泰斗,小弟韩德馨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已有103岁高龄的她,眼 不花耳不聋,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世界长寿乡调查团团长森下敬一曾这样评价过她:“韩秀芳是我见到过的最健康、思维最敏捷的百岁老 人。”说起她的长寿之道,老人骄傲地说:“我有独门秘方!”

 

 

秘方一:爱吃萝卜。韩秀芳老人每天都要亲自拌一盘萝卜吃。如皋的萝卜赛雪梨,吃了能活90岁,这里土生土长的萝卜含有十几种微量元素,其中有14种对人体有益。老人说,常吃萝卜能够助消化,提高抵抗力。韩秀芳老人不喜欢吃肉,喜欢吃鱼,特别是含碘丰富的海鱼。

 

秘方二:爱看报。无论是记忆力还是思维能力,韩秀芳老人都远远高于同龄人。老人积极用脑,是保持长寿的重要因素,韩老太太平时就喜欢读读书、看看报或看电视,有意识地对大脑进行训练。

 

秘方三:爱聊天。老人最不能忍受孤独,因此愿意跟周围的邻居唠家常。她感兴趣的事情,只要她有能力,她也都会去做。因此,每天她都能保持一个好心态和好心情。

 

韩秀芳老人如今已过百岁,身体依然是十分的硬朗,如今更是儿孙满堂,羡煞旁人。谈及她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三点:爱吃萝卜、爱看报、爱聊天。



长寿秘诀的首位—乐观

 

 

长寿一直是老年人所追求的,他们从饮食和生活上尝试各种养生的办法,以保持身体健康。其实老年人养生需要讲究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长寿是有重要意义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乐观与长寿的关系。

 

医学研究证明,很多老年性疾病与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它影响机体生化代谢,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调节心理上的平衡,有助于老年人体内各种酶和激素的产生,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有的老年人在患病之时,对疾病感到恐惧,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对健康是更加有害的。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机体某些器官和腺体的功能随之失调,引起代谢紊乱,疾病易趁虚而入。从中医学观点来看,“百病始于气”,不良心境使人气机失常,肝失疏泄,肺失降,气滞而百病丛生,所以不良心境不仅可以导致疾病发生,也可使疾病加重。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烦恼是一种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心境是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要从许多方面努力,解脱产生不良心境,是直接的因果办法,‘心理胜情’是意志的力量”。对心境多抑郁,难以自拔的人,心理学家建议,不要过分地独自琢磨,去找一个好心肠,明白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倾诉,可减轻自己的痛苦。另外,要学会暂时排遣自己的烦恼,遇到不愉快的事,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耐心而巧妙地去做,逐渐取代那种心理上的“痉挛”,改变不良心境,中医心理学称之为“移情变气”治疗。

 

现代老年病学的研究和对长寿老人身心的探讨,都肯定了:胸怀宽阔,性格开朗,遇事镇静,长期保持精神乐观的“松弛适度”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而不良心境,则为痼疾之源。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欢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源于感受,无虑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故老年人要力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最好的养生长寿之道,老年人要在生活中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快乐,这都会促进身体更加健康长寿。



老年人养生之长寿可按摩

老年人养生的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方法众多,按摩现在是潮流,备受中老年人青睐。而且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是防治疾病的最佳保健法,也是长寿的一个小秘诀。

1.按摩胸腺法。用手掌从上下左右接摩,由颈下到前胸剑突处,至发热发红为止。用力适宜,勿擦伤皮肤,每日早晚各一次。胸腺是人体中枢免疫淋巴器官,它产生胸腺素和免疫活性细胞,有防感染、稳定自身免疫监视功能。老年人胸腺不断萎缩,分泌胸腺素减少,按摩可增加胸腺素,增强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防癌抗衰老。

2.肾脏按摩法:先将双手擦热,然后用手摩擦同侧肾区,左右各38次。肾为先天之本,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经常按摩能消除腰痛,壮骨生髓。

3.脑下垂刺激法。以双手覆盖双耳,手指置于脑后,两手指接近,食指放在中指上,置于脑后高骨处,食指向上弹打40次。脑垂体为内分泌中枢,经常刺激可使垂体素分泌增加,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防老年性痴呆,促进睡眠。

4.乳腺按摩法。用左右手分别对左右侧乳腺按摩各50次。乳腺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经常按摩可防止皮肤老化和乳腺癌。

5.睾丸按摩法:用手握起阴囊轻轻按摩睾丸,双手交替左右各80次。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按摩可调整内分泌功能,强身壮体,防阳痿,治肾虚。

按摩是让老人长寿的一个好方法,而且不同的按摩方法功效各有不同,能让老人保持长寿,也是老年人养生中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健康自查:懂得“肠”寿才能长寿

懂得“肠”寿 才能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脂肪肝与肠功能低下有直接关系,是脂肪变性脂质代谢能力不足所致。其次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脑溢血、抑郁症,都与脑肠轴的激素分泌紊乱有关。有好多人胃肠反复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就是有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挥之不去,这就是脑肠轴分泌的多种激素的协同性出现问题,又称为功能性胃肠疾病,这与精神层面的抑郁症有关。如当人生气暴怒后就会胃疼胃胀不能吃饭,就是这脑肠轴导致的胃肠功能低下。胃肠功能低下就是功能性胃肠疾病,常表现腹胀嗳气,便秘或大便次数多不成型。

自测胃肠功能:

1、常常不吃早饭;

2、经常吃快餐;

3、喜吃肉不喜吃蔬菜;

4、经常喝酒;

5、头痛,肩膀痛;

6、不坚持运动;

7、经常熬夜;

8、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

9、动不动就感到疲劳;

10、容易便秘;

11、常常不吃米饭等主食;

12、不常吃薯类、豆类、海藻类;

13、皮肤粗燥;

14、有口臭;

15、容易紧张烦躁;

16、经常放很臭的屁;

以上16项自测结果具有4项一下的说明胃肠功能很好,具有5-12项的要注意已经有肠胃问题了,具有13个以上的要尽快看医生胃肠有严重问题了。

胃肠功能与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如果经常海吃海喝,吃饭时间过长,摄入
高热量增加胃肠代谢负担的就容易患急性胰腺炎。如长期伏案熬夜,饮食结构不合理或饮食无规律,都会胃肠功能低下,到吃饭点胃液开始分泌,则经常不按时就餐,消化液就会消化自身组织,造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容易胃肠功能受损的前五类人群,老年人、酒桌族、IT族、出差族、开车族。

肠道的健康与人的长寿密切相关,要保持胃肠青春活力平时就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选择和体育运动,同时注意安排胃肠定期休息,和注意益生菌的摄入改善胃肠的微生态环境。

肠内的菌群25%是益生菌,25%是有害菌,50%是中性菌,中性菌对人体好与坏最大特点就是随有益菌和有害菌在肠内的多寡而依从,即有害菌比例高时中性菌也随之产生有害的毒素。肝癌人体的有益菌仅有10%,有害菌占90%,其毒素进入肝肠循环,是万恶之源。正常人肠道有益菌占75%,有利于营养吸收,对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有帮助。

提高肠道有益菌

一是可以饭后2小时即下午4点或晚上9点喝酸牛奶100-150毫升;

二是多吃富含纤维的果蔬;

三是注意揉摩腹部。

建立胃肠休息日。大概每隔10天左右,选择一个休息日,减少进食总量,保持7-8分饱,多以水果、蔬菜为主,主食要控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