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予同(中国经学史专家)

由网友(动了情的痞子)分享简介:周予异(一八九八-一九八一),始名周毓懋,教名周蘧,又1教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中国经教史闻名博野,长年时代,便读于晚清经教巨匠孙诒让开办的蒙书院。结业后,入了瑞安中教。中文名周予异别号始名周毓懋出诞辰期一八九八归天日期一九八一籍贯浙江瑞安平易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熟地浙江瑞安结业院校瑞安中教;北京高档师范黉舍事业文教野职称学...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学名周蘧,又一学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中国经学史著名专家,少年时代,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毕业后,进了瑞安中学。

中文名

周予同

别名

初名周毓懋

出生日期

1898

去世日期

1981

籍贯

浙江瑞安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瑞安

毕业院校

瑞安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职业

文学家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礼赞大师 周予同 中国经学史研究的奠基者

中国经学史著名专家,少年时代,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

毕业后,进了瑞安中学。

1916年,以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国文部。

受“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潮的影响,周予同和同学们组织励学会、工学会、平民教育社,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经学家领域教授。

周予同

1919年“五四”,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北京各校代表数十人举行联合大会,他就是高师的代表之一,并参加“火烧赵家楼”的壮举。

1920年,周予同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次年到上海工作,直至1932年。他当过商务印书馆编辑,担任过教育杂志社主编,并一度在上海大学执教。

1926年10月,还发表了论文《僵尸的出崇》,猛烈地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读经"叫嚣。后来,又出版了《经学历史》注释本和《朱熹》等著作[1]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后,他义愤填膺,与胡愈之等联名抗议,揭露真相。当时,参加大革命的周谷城来到上海,生活上碰到困难,他热情地给予帮助。颇有趣味的是,后来两人长期任教复旦大学,因为同年出生,加上同姓、同学又同姓,所以被称为复旦“二周”。

1932年周予同离开上海,回乡探亲。一度在浙江十中任教。

1933年,应邀到安徽大学任教,曾兼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35年又返回上海,在暨南大学任教。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至1941年,周予同仍在暨南大学任教,兼史地系主任、南洋研究馆主任、教务长等职。

1943年至1945年,任开明书店编辑兼总经理。

1945年开始在复旦大学当教授,一直到逝世。解放初期,周予同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务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等职。

周予同

1957年以后,兼任上海市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1963年,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围剿吴晗《海瑞罢官》,他在《文汇报》编辑部举行的座谈会上,愤激地说,如此全盘否定,“将来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只好取材于外国资料了”。会上,他公开说吴晗是好人、是“清官”,痛斥姚文元“乱箭射人”“乱打一通”。这一下,真是闯了大祸了。

1966年,上海“首批周予同”,他遭到了从未有过的磨难。一位古稀之年的学者病倒了,瘫痪卧床,双目失明,整整13年。粉碎“四人帮”后,周予同的冤案得到昭雪。他虽然病魔缠身,无法执笔,却仍然指点朱维铮撰写有关论文,并编辑自己的论著选集。遗憾的是,选集尚未正式出版,却于1981年7月15日早骤然然病逝,终年83岁。

研究方向

中国历史、经学史。

主要贡献

他一方面继续研究经学史,出版了《群经概论》《孔子》《汉学师承记选注》等;另一方面,为编写教材花了大量心血,如编写了《本国史》《国文教科书》。此外,撰写了《中国现代教育史》。

从抗战爆发到上海解放这段战乱的年代里,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上海,他身陷“孤岛”,正气浩然,宁肯挨饿,决不到日伪办的学校教书。抗战胜利后,新的内战又起,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与张志让、蔡尚思、沈体兰等发动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大教联”)。解放前夕,复旦进步学生遭毒打,周谷城曾起草宣言,揭露真相,他与陈望道、洪深、曹亨闻、朱伯康等著名人士均签了名。坚定地站在民主运动的前列,为保障人民权利与民族解放而奋斗。

繁忙的社会活动中,他仍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从1959年起,他恢复了经学史的系统研究,开设全国独一无二的课程“中国经学史”,并悉心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和二届研究生撰写专题论文。六十年代初,他和汤志钧合撰了七篇论文,推动了全国学术界重视经学史的研究。此外,他还主编了文科教材《中国历史文选》和《辞海》经学史全部条目。周予同的学术研究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公开抵制极“左”的观点。

1.《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

2.《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新一版;

3.《经学历史》,[清]皮锡瑞 注、周予同 注释,中华书局横排简体版,2004年7月;竖排繁体版,2008年8月第2版;

4.《群经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9月;

5.《中国现代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6.《周予同经学史论》,朱维铮编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参考资料

1.周予同 · 名人简历(引用日期:2022-01-1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