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沟村(山东即墨县仁化乡下辖村)

由网友(夜以笙歌)分享简介:火清沟村位于4方区的北部,正在4流南路中部的路东侧,东交小火清沟村,南倚北岭到大山村,北连盐滩村、沙岭庄,西至孤山村,是1个古老的大村。该村修于亮万历始年,果村南京大学槐树下有1泉眼,火清而畅流没有息,近处有几条火沟,故名火清沟村。中文名火清沟村地舆位置4方区的北部邮政区码二六六二零零所属地域山东天气环境潮湿方言无行政种别下辖...

水清沟村位于四方区的北部,在四流南路中部的路东侧,东接小水清沟村,南倚北岭到大山村,北连盐滩村、沙岭庄,西至孤山村,是一个古老的大村。该村建于明万历初年,因村南大槐树下有一泉眼,水清而畅流不息,近处有几条水沟,故名水清沟村。

中文名

水清沟村

地理位置

四方区的北部

邮政区码

266200

所属地区

山东

气候情况

湿润

方言

行政类别

下辖村

沿革

河南这个旅游县喜事连连 一条大高铁穿境而过,另一条确认设站

清代,该村属既墨县仁化乡文峰社(同治版《既墨县志》)。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该村划入“胶澳租借地”属李村区。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该村 仍属李村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属四沧区警察分署第一分驻所管辖。1931年,该村划归李村区。

1949年,青岛解放后,该村仍归李村区,后为崂山区,后划入沧口入,。1994年5月,青岛市区区划调整,水清沟村由沧口区划入四方区;1958年是西流庄公社的一个大队。1982年农转非,水清沟村人从此也成了城市人。1999年,撤消村建制,成立大华工贸总公司,现属水清沟办事处管辖。

交通

大沙路是大水清沟至沙岭庄火车站的马路,全长1775米。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解放前,这条马路上小推车、地排车络绎不绝,沙岭庄火车站的运输全靠人力,地处中心地带的水清沟村经济地位迅速提升。大沙路南四流南路西是赵家的菜地,后成了梭管厂即纺织器材厂,现在被几座高楼代替。大沙路北四流南路东,现大华商场所在地以前是赵家的茔地,其中有一个小山样的大坟,是赵家老祖的。茔地高大的白杨树威风凛凛,水清沟村学生到21中上学常走近路,穿越坟地,嬉笑打闹,直到有天有人在此上吊,挂在树上,才拐弯上学,远离是非之地。

教育

水清沟小学也叫南山小学(现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33年。是完小,沙岭庄小学(初小)归它管辖。老房子顶有国民党党徽,解放后清除。70余载风雨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代园丁的努力铸造了学校历史的辉煌。不知有多少学生在这里开始了启蒙教育,唯有校内高大的树默默的见证着历史。

其他

水清沟村有四大姓:赵、魏、郑、王。在中街有关帝庙,有各家的祠堂,几家和平共处,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可惜现在已成自由市场,欣欣攘攘的人流把中街挤的是水泄不通,臭气熏天的环境让居民叫苦不迭,盖因这里早已列入拆迁计划。水清沟村里低矮的平房、狭窄的胡同、纯朴的民风让人称道。最出名的是魏家胡同,也叫7道弯胡同,曲曲折折,如进迷宫。生人进去,怀疑进入死胡同,谁知连拐7道弯,最窄处不足1米宽,竟然是通道。小时候,常带同学钻魏家胡同,饶有风趣,现在进去,最窄处竟要侧身,走进胡同就如同走进倒回时光的隧道,那横七拐八的胡同就好像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耳边还响着童年的欢叫,远处是一个拄拐棍的老人渐行渐远------住在楼里的人们每天进家后把门一锁便自成一体,胡同里的情形则大不相同:女人们坐在门洞里逗哄着怀里的婴儿,孩子们在蹦蹦跳跳地玩着跳绳的游戏,男人们围坐在象棋桌旁鏖战正酣,街坊邻居们站在大门外议论着张家长李家短。魏家胡同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中创造出紧凑而多样的建筑空间环境,既反映这条胡同特有的属性,也显示出建造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如果把魏家胡同改造成旅游景点,就怕把水清沟村挤得是车水马龙。滚滚涌动的车流会打破了恬静优美的世外桃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