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书院遗址(甘泉书院遗址)

由网友(Jealousy(妒忌))分享简介:甘泉学堂遗迹有3处:一、南岳衡山甘泉学堂。二、9西岳甘泉学堂。三、甘肃甘泉学堂。外文名Oasis Academy Ruins所属地域甘泉学堂概述南岳衡山甘泉学堂位于安徽的衡山。本名甘泉精舍、甘泉祠,又名衡岳书堂。亮嘉靖甲辰(一五四四)湛甘泉(若火)去南岳订婚学堂讲教,随后又于相近购地筑宅,号甘泉精舍。果甘泉讲教于此,后...

甘泉书院遗址有三处:1、南岳衡山甘泉书院。2、九华山甘泉书院。3、甘肃甘泉书院。

外文名

Oasis Academy Ruins

所属地区

甘泉书院

概述

南岳衡山甘泉书院淳化甘泉宫遗址攻略,甘泉宫遗址门票 地址,甘泉宫遗址游览攻略 马蜂窝

位于安徽的衡山。原名甘泉精舍、甘泉祠,又名衡岳书堂。

明嘉靖甲辰(1544)湛甘泉(若水)来南岳文定书院讲学,随后又于附近买地筑宅,号甘泉精舍。因甘泉讲学于此,后称为甘泉书院。湖南武陵人蒋信,与湛甘泉同游南后,和湛甘泉的门人骆君尧、周荣朱、黄去淡等共听甘泉讲学。蒋信作《甘泉精舍记》。

在此以前,王阳明于嘉精初年(1522)游南岳并进行讲学。湛、王本相约同来,却迟至20年后,湛始来南岳(1544)。这一时期南岳书院林立,先后建有10所。比宋代淳熙学风更盛。一批理学大师如尹洞山、邹东廓、蒋信、罗洪先、刘黻、周怡、刘尧诲、王宗沐等人先后都来岳讲学。蒋信就先后来过三次(两次随甘泉,第三次是明隆重庆2年即1568被邀开讲于甘泉精舍)。他们讲的都是心性之学。湛、王两种唯心观理论一时呈现高潮。

甘泉书院旧址座落紫云峰下,现岳云中学紫云楼侧建有甘泉亭,内有甘泉石像及《心性图说》碑石。

九华山甘泉书院

甘泉书院,当年小有名气,明末后,书院失修,清咸丰年间又遭战火。至今湛若水手书勒石的“甘泉”碑尚在,余皆荡然无存。书院遗址,已成一片葱绿茶园。因“甘泉”石刻犹存,故而称此地为“甘泉石”。当年,甘泉书院倚山面溪,崇山峻岭环峙左右。相传书院有讲堂、书斋等三进房舍。湛若水亲笔书写的“甘泉”二字刻石悬嵌门额。是湛若水聚众讲学之地。明代理学家们把讲学的风气刮上了九华山顶。王阳明倡仪在九华建书院讲学于前,湛若水在九华聚众讲学于后。湛若水是明代哲学家,官至礼、吏、兵三部尚书,属明儒理学的白沙学派,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而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学说。两人虽各立门户,但交往甚密,互有酬唱。王阳明在国史馆讲学,湛若水与王阳明等人为伍,声望日重,世称“甘泉先生”(湛字甘泉)。他叮嘱弟子江学曾等人在九华筹建书院,并修书给地方官员,请予鼎力协助。弟子们遵嘱在九华营建书院,不久竣工,以老师雅号命名为“甘泉书院”,恭候师尊驾临。后来湛若水母亲去世,湛即离京去职三年,赴九华讲学。湛若水讲学时,学生济济一堂,十分兴盛。

九华山甘泉书院

九华山甘泉书院考

明朝中叶,理学之风盛行,王阳明与湛若水是理学大师,有“南王北湛”之称。在九华山分别建有书院,先后来讲过学,对池州学风影响深远。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拜名儒陈白沙为师,深得赏识,后成为白沙学说衣钵传人。官至吏、礼、兵三部尚书,深得世宗倚重与信任。

嘉靖乙酉(1525年),青阳学子江学曾、施宗道,去南京拜若水为师。同先生谈起九华山风光,提到王阳明讲学盛况,使先生飘然有向往之意。江施表示愿意建筑书堂,等候老师去讲学。第二年,青阳柯乔,又受业于湛。江施柯三人是王阳明的学生,那是正德十四年(1519年),阳明来山上讲学,三人都曾追随。加上青阳县令祝增有意支持,引发了若水构筑书院的兴趣。何况他也听好友王阳明说过,并记在《述九华》一诗中“曾见阳明说九华,千重山锁万重霞”,因此对九华山印象不错。

于是,江施二人回青阳,上九华选址。定在化城寺东,摩空岭下,伏虎洞西南,准备营建书堂。但此处原有一小庵,不好处理。告知知县祝增,祝下令将小庵废除。施宗道认为:公家倡议,民力经营,事情不好办,也难长久。便要个人出资任大股东,以便有权处理杂务。祝增很支持,愿意捐款。但好事多磨,遇到阻力,不久,若水又升迁,公务繁忙,无暇顾及,书院之事搁浅。

但若水先生心中始终没有忘记九华,他想盖书院,作为“他时退藏之地”。又两次派学生来山联系落实此事,可惜进展不大。直到公元1534年春,督学闻人诠同虞巡按一道游九华山,到王阳明祠祭奠。于是,池州侯太守乘机禀报了若水先生欲来九华之事。闻虞二大人高度重视,命侯太守立即办理,并命名为“甘泉书院”。知县任柱,捐钱买了二十亩田,作为书院活动经费。接着,事情办得异常顺利,甘泉书院很快便落成了。从最初的梦想到最终的实现,从民间出资到官方出面,书院建成,历时九年。

江学曾在书院落成后,去告知若水先生情况。因为先生一时还来不了,学曾要求先题字刻石,昭示来书院求学的人。于是湛若水乃取《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章写成讲义,交给江学曾带回九华山。其文后落款时间是嘉靖乙未(1535年)六月十四日。

湛若水上九华山的具体时间与游踪,《九华山志》无记载。我查《泉翁大全》见《九华山中华书堂讲章》序记载:“嘉靖丙申八月二十三日,予携扬、浙、广、福、徽、宁、太、池诸生等,游九华山”。可知他是在1536年8月23日到达九华山,并落脚于甘泉书堂。太守陆冈,同前御史柯乔,乡进士江学曾、施宗道,三学教授、司训,以及诸生等很多人,都来到书院迎候。于是,湛若水就《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章,给大家作了精彩演讲。怕众人还不明白,事后写出文字讲义,发给大家传诵。时年71岁,任吏部尚书。在山期间,若水先后游化城寺、访阳明书院、登金地藏塔、观龙池、览无相寺心期亭,皆有诗为证。

今天,我有缘来甘泉书院考查,发现书院遗址上已是一片绿油油的茶园。该地倚山面溪,崇山峻岭环峙两翼,四周松木森森。相传书院有讲堂、书斋等三进房舍。在明万历五年,由青阳知县苏万民重建过。明末书院失修,清咸丰年间又遭战火。我看到遗址入口有个驮碑的石龟底座还在,不晓得是否是当年的遗物。石龟上侧有一依山巨石,上刻“甘泉石”三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前两字大,后一字较小,该是若水手书。

现在,在遗址上首建有“甘泉茅蓬”,小小的两间,果道法师于此清修。他欲重修甘泉禅寺并恢复甘泉书院,此宏愿得以实现,将公德无量。[1]

甘肃甘泉书院

甘泉书院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州知府冯祖悦、张掖知县王廷赞创建于南门内街东,

甘泉书院

以临甘泉,故名。东西长90余丈,南北阔8丈5尺。建大门,讲堂2间,厢房34间及泮池、木桥等。冯自为记。后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院内左翼建三台阁,右翼为爽心亭,游廊9间;南面振兴仓3间;临池栽杨柳400余株。三十二年又添建五云楼、灌书园、锄经堂,及穿廊园门。三十五年再建玩书楼6间以藏书;双苇湖亭5间,厢房5间。知县王廷赞捐银1500两,士绅先后捐银1000两,均发商生息以资膏火。又拨有学田6000亩。另园东及城外官地所栽246株杨柳沙枣亦属书院。有《书院公业考》,详载书院产业收支细目。院长庄学和撰《教孝千字文》作为讲义,以教诸生。 参考资料

1.九华山甘泉书院考(引用日期:2011-10-1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