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佐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由网友(掀起你的头盖骨i)分享简介:刘佐仁,男,汉族,号兰熟、德泉居士、悟知堂主,室名满损堂。一九四三年五月熟于甘肃兰州。寄籍贯河北省蠡县。现为中国书法野协会会员,中国长林字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工艺美术师。被誉为今世中国“肥金体”第1人。师从顿立夫、董石良。教印与法秦汉古玺,印做疏密有致,刀法劲健。中文名刘佐仁性别男出诞辰期一九四三-零五平易近族汉族国籍中国...

刘佐仁,男,汉族,号兰生、德泉居士、悟知堂主,室名谦益堂。1943年5月生于甘肃兰州。原籍贯河北省蠡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林书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工艺美术师。被誉为当代中国“瘦金体”第一人。师从顿立夫、董石良。学印取法秦汉古玺,印作疏密有致,刀法劲健。

中文名

刘佐仁

性别

出生日期

1943-05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甘肃兰州

职业

书法家

人物经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田孝德

他十几岁便爱上了“瘦金体”。不足20岁,其“瘦金体”作品便脱颖而出,参加入选了北京市迎春书法篆刻展览。因这幅作品是整个展览中唯一的一幅“瘦金体”书作,而备受关注。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文化大家邓拓,在参观时非常喜欢这一作品,特请一幅以作纪念。此后,在很多次书法展览中,刘佐仁的“瘦金体”书法均为一枝独秀,广受好评。为提高艺术境界,刘佐仁每日临习宋徽宗的“瘦金体”《千字文》长达十年之久,几可达到乱真的程度。除此之外,他还旁及真、草、隶、篆、石鼓文、甲骨文、魏碑、金农漆书等书体,并在篆刻创作上着力甚多,治印达万余方,由此可见他所下功夫,非常人所能达到,其综合艺术素养之厚重,正是他在“瘦金体”上结出丰硕成果的根本原因。为了创作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印”摩崖石刻记》“瘦金体”碑文,他不顾年事已高,神定静心,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成就了一幅以奥林匹克精神为内容的“瘦金体”精品书作。其结构峻拔、刚柔相济,尽显“瘦金体”之特殊美,令人爱不释手。查阅宋徽宗之后八百年来“瘦金体”可圈可点的书法通史,如此长篇书法作品,如此紧扣时代精神的崭新内容,可谓八百年来第一篇,实属当代“瘦金体”书法之佳作。据业内专家介绍:“瘦金体”的乳名“瘦筋体”,因北宋皇帝宋徽宗所创,故将“筋”字,改为“金”。其实,“筋”字,才是名副其实的一字值千“金”。“筋”将“瘦金体”的书法弹性、“瘦”将这一书体的风骨之硬,完美地将“筋骨”之内涵,融为一体。令人遗憾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因系昏君所创书体,后世极少有人学习。另外,也因这一书体学之也难,如无极深的书法功底,如果缺乏极硬的腕力,这种完全彻底的中锋线条,也就很难把握。所以,学者寥若星辰。宋朝以来之元、明、清三代,在“瘦金体”书法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上,无一大家出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后,因工笔花鸟画一代大师于非闇,而使“瘦金体”枯树发出新芽。于非闇在“瘦金体”上着力甚多,成为继绝学者、八百年来第一家。于非闇逝于1959年,后因政治运动,使“瘦金体”书法之传承再度搁浅。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渐趋复兴,历史文化遗产渐被重视,“瘦金体”这颗中国书法史上的明珠,面临着如何被继承、使之不绝于当代的历史命题。刘佐仁先生正是继承“瘦金体”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领军地位的重要书法家,成为这一书法艺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代表性人物。此次刘佐仁捐赠的50幅“瘦金体”书法作品,均为先生近年来的书法精品,价值在百万元以上。另悉:中华文博基金策划的公益丛书---《刘佐仁金石书法集》首发式,也同时在北京举行。有志于“瘦金体”的书法爱好者,可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购买到刘佐仁先生的金石书法集。

人物成就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及北京市书法篆刻展览,1978年日本现代中国篆刻作品展,发表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旅游杂志》等。兼擅书法、绘画、美术设计。合著有《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丛书》、《文明健康书法集》、《常用六体汉字书法字帖》,个人专著《刘佐仁金石书法集》出版。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日印学年鉴》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