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关系

由网友(感情他放过谁)分享简介:战术搭档闭系没有是战术协做闭系,区分正在于后者正在单边闭系详细化后需求有后续勾当,近似于联盟性子。但那两种闭系不亲疏之别,仅仅后者会添剧国度间的信托感。中文名战术搭档闭系性子政事对于话闭系特色没有针对于第3国、没有弄匹敌外文名strategic partnership功效鞭策对等互助的一般国度闭系界说战术搭档闭系没有是战术协做闭系,...

战略伙伴关系不是战略协作关系,区别在于后者在双边关系具体化后需要有后续活动,类似于同盟性质。但这两种关系没有亲疏之别,只是后者会加剧国家间的信任感。

中文名

战略伙伴关系

性质

政治对话关系

特点

不针对第三国、不搞对抗

外文名

strategic partnership

功能

推动平等合作的正常国家关系

定义

图解总理欧洲行 深化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不是战略协作关系,区别在于后者在双边关系具体化后需要有后续活动,这就有类似于同盟性质了。但这两种关系没有亲疏之别,只是后者会加剧国家间的信任感

历史

战略伙伴关系最早在冷战后俄美签订的《俄美伙伴和友好关系宪章》里提出,最终这种寄希望于西方的愿望落空,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力量上升,提出恢复大国战略。

1996年4月,叶利钦访华,提出与中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

1997年4月,江泽民访俄,中俄双方发表《关于多极世界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从而带动新的三角关系。[2]

1997年10月,克林顿政府时期确立的对华全面接触政策,使得“中美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欧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同法国、英国建立起全面伙伴关系,同东盟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关系,与日本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中亚各国、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也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上半年印巴次大陆的核竞赛,使中国与美国及西方大国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

21世纪

2003年5月底 胡锦涛主席首次出访,即选择俄罗斯,充实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树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3]

2003年6月初 胡锦涛主席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小布什总统在致力于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重要共识。[3]

2003年6月下旬,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确立发展中印关系的目标和指导原则。[4]

2003年10月31日,中欧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会晤。此前双方均发表对对方的政策文件,这是中国首次就一个地区发表政策文件。[5]

相关案例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美)、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法)、迈向21世纪的重要伙伴关系(中德)、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盟、南非),战略伙伴关系(中国阿联酋,中国土库曼斯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