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骢(中国歼10之父)

由网友(一吼,二怒,三切腹)分享简介:宋文骢(cōng)(一九三零年三月二六日⑵零一六年三月二二日),男,汉族,熟于云南省昆亮市,寄籍云南京大学理,结业于哈我滨军事工程教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整体设计博野,曾任中国航空工业第1散团私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尾席博野、天然科教研究员,是中国歼⑴零战斗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⑴零之父”。一九四九年七月到场国民...

宋文骢(cōng)(1930年3月26日-2016年3月22日),男,汉族,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大理,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曾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自然科学研究员,是中国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

1949年7月参加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任侦察员。1950年1月在云南军区情报处任谍报组长。1950年8月调空军二航校学习。1951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任空九师二十七团机械师、机械长。1953年3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8月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学习。1960年7月,宋文骢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国防部六院一所(即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

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科学技术领域的优秀带头人,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7C、歼-10飞机的研制,是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在先进气动布局、航空电子综合技术、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取得了多项创造性成果,研制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技术,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等功、重点型号首飞特等功、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航空报国金奖、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9年十大人物之一。2016年3月22日13时10分,宋文骢因病在北京301医院逝世离世,享年86岁。[1]3月26日上午10点,宋文骢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2]


宋文骢的父亲是宋善初,昆明金马坊怡和香烟铺老板。母亲是黄凤仙,常年在家主持家务。大弟文明,二弟文瑞(早逝),三弟文鸿,四弟文智,大妹文琴,小妹文慧。妻子是张懿,江苏南通人。女儿是宋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

中文名

宋文骢

代表作品

歼击Ⅲ型飞机研制中的设计师系统、关于我国歼击机发展的思考

职业

科学家、飞机设计师

出生日期

1930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2016年3月22日

毕业院校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称号

中国“歼-10之父”

籍贯

云南大理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中国歼击机设计战术技术论证创始人
中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始人
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出生地

云南省昆明市

配偶

张懿

人物生平

航空人沉痛悼念 歼10之父 宋文骢

1930年3月26日(民国十九年),宋文骢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为家中长子,父母取小名为“泰斗”。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父亲送5岁的宋文骢到学堂读书。

1942年9月(民国三十一年),宋文骢考入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现大理一中)。

1946年7月(民国三十五年),在大理读完初中后,宋文骢回到了昆明。9月,宋文骢考入昆明天南中学(现昆明市西山第一中学),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秘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参军报国

1949年7月,宋文骢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一名侦察员,解放后,在云南军区情报处担任谍报组和侦查组组长。

1950年,宋文骢加入长春空军第二航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并在空军某部任飞机机械师、中队机械长。

1951年5月,宋文骢提前毕业,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分配到空军第九师27团担任机械师。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1953年3月,由大队政委和机务主任介绍,宋文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第三期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学员。学习期间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在校期间参加了“东风113”研制工作并任总体组组长。

1957年,宋文骢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

飞机设计

1958年,宋文骢参加东风项目,分配的沈阳112厂设计室,担任改型飞机总体设计组组长。

1959年11月,上级将第一设计室(东风107项目设计室)和第二设计室合并,宋文骢担任新组建设计室的总体组组长。

1960年7月,宋文骢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沈阳601所任设计员、专业组长。

1961年8月,新组建的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诞生,宋文骢担任气动布局组组长。

1962到1964年间,宋文骢带领战术、布局专业组进行了20多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组合的新机方案设计研究,最后集中到两种正常式布局方案——单发动机和双发动机。

1964年,宋文骢力主的双发方案获批,成为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超声速歼击机——歼-8飞机研制成功的关键。

1969年7月,歼-8飞机试飞成功。

1970年,宋文骢离开沈阳,赴成都组建新的歼击机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分所(成都611所)。

1974年2月,宋文骢被任命为611所总体室和气动室主任。

1980年6月,宋文骢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

1981年10月,宋文骢任中国“六五”第一个重点项目歼-7C飞机的总设计师。

歼10研发

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会上提到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起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为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的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歼-10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84年4月26日,经过三次新歼选型会和发动机选型会的反复研究,611所的鸭式布局被选为最终方案进行发展,歼-7C飞机完成首飞。歼-7C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家行列。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突破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国内研究空白。完成了国内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

1989年7月,宋文骢在厂所结合时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在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国工程科学》08期发表了著名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为全新一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起到了开创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气动布局方案奠定歼-20隐身战斗机的基础。

2003年,宋文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月10日,歼-10飞机正式交付空军。

2004年4月13日,歼10飞机最终通过国家航定委的设计定型审查。7月,宋文骢任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举办的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奉献奖。

2010年2月10日,“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宋文骢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人物逝世

2016年3月22日13时10分,宋文骢因病在北京301医院逝世离世,享年86岁。[1]3月26日上午10点,宋文骢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2]

主要成就

气动布局

宋文骢是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宋文骢在研制东风113飞机过程中创建了“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并担任布局组组长,承担飞机型号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开拓工作,开创性的完成了歼-8飞机的作战使用分析、多种布局参数研究和总体方案论证,总结出了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和性能分析方法。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为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国工程科学》08期发表了著名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中所提出的气动布局方案奠定歼-20隐身战斗机的基础。

航空电子专业体系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完成了国内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后逐渐形成了航空电子系统组、航空电子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组、机载OFP软件开发组等多个核心专业组。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航空电子专业体系在一航成都所诞生。随后,飞行与品质控制设计试验研究室在一航成都所成立。

歼-10总设计师

1986年,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国家重大专项歼-10飞机总设计师。在歼-10战斗机的研制中,宋文骢的主要贡献有:

发展放宽静安定度的鸭式布局设计技术,提出歼-10飞机总体方案,制订了一系列跨行业、跨部门的设计师系统管理文件和程序,制定了各大系统的技术完整性主计划,明确了责任、研制步骤、主要试验项目和工作内容,组织攻克关键技术,实现歼-10飞机先进技术方案。

在试飞过程中宋文骢主持了试飞结果分析,故障判断,研究解决措施,提出改进设计要求等项目。

教育贡献

宋文骢先后担任全国武器装备系统工程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航空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歼击机综合仿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四川省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航空科技人才研修中心多学科专家组专家。

歼-20系列总设计师杨伟为宋文骢的学生。

主要作品

类别

名称

备注

论文

歼击Ⅲ型飞机研制中的设计师系统

---

关于中国歼击机发展的思考

---

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气动布局研究

2001年8月发表于《中国工程科学》杂志

2000年的中国军用航空技术

1990年7月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鸭式布局飞机的发展

2003年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

荣誉记录

1990年7月,宋文骢的《2000年的中国军用航空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歼-7Ⅲ型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宋文骢排名第一,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1992年,宋文骢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6年,宋文骢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防工业工会授予航空工业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宋文骢被国家人事部对其记“一等功奖励”。

2000年,宋文骢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年,宋文骢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授予“航空报国金奖”。

2002年,宋文骢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3年,宋文骢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举办的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宋文骢荣获终身奉献奖。

2007年2月27日,宋文骢主持设计的歼-10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月1日,荣获“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

2010年2月10日,“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宋文骢当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个人生活

宋文骢的夫人张懿是江苏南通人,家庭出生是银行职员。1961年西安航空学院毕业,分配到601所工作。张懿负责机身结构设计,和宋文骢有工作上的接触。两人于1962年相识,从“革命友谊”走向最终牵手,1965年6月5日登记结婚,住在营房的一个小单间里。

2004年,宋文骢卸下总设计师职位后,成为中航工业集团成都所首席专家,依然每天按时上班,武侯祠大街89号大院里经常都能看到他骑自行车的身影。因为爱人高度近视,宋文骢每天下班回家都要给全家做饭,每天搀扶着爱人在院子里散步。

宋文骢只有一个女儿宋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中航工业集团工作。

性格爱好

宋文骢喜欢唱歌、跳舞、网球,更是酷爱游泳,直到78岁高龄仍坚持每天游泳。年过八旬的宋文骢依然是研究所老年晨泳队的队员,经常参加所里举行的游泳比赛。

宋文骢极少接受媒体采访。2009年,宋文骢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中央电视台采访,才被迫答应。

人物关系

祖父

宋家茂,字子兴,清末廪生。

祖母

章月英,常年在家主持家务。

叔父叔母

宋旭初,宋文骢大叔,早年辍学,在剑川绸缎铺当学徒。后靠亲友资助,回到家乡就读,先后考上公费政法学校、军医学校,被选送到天津北洋军医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参加了同盟会。1912年毕业后,回昆明任云南陆军医院军医正,1913年被派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考察,后辞退公职,回到大理创办“妙香皂厂”,1918年在昆明成立“炽昌肥皂厂”;1921年开办了“利华火柴厂”,生产“大观牌”火柴,是云南边陲民族工业的先驱之一。

宋耀初,宋文骢三叔,由大理步行到昆明,考入公费的工矿学校。入天津军医学校医科,后在云南讲武堂任军医,昆明市政府卫生科任科员,到广州参加筹办黄埔军校工作,任军医部主任,解放后在曲靖专区医院工作。

宋发初,宋文骢四叔。

宋启初,宋文骢五叔,在大理城一家中药店做学徒。

宋莲华,宋文骢叔母。

父亲母亲

父亲:宋善初,昆明金马坊怡和香烟铺老板。

母亲:黄凤仙,常年在家主持家务。

兄弟姐妹

大弟文明,二弟文瑞(早逝),三弟文鸿,四弟文智,大妹文琴,小妹文慧。

妻子

张懿,江苏南通人,1961年西安航空学院毕业,1965年6月5日与宋文骢登记结婚。

女儿

宋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

人物评价

歼-10试飞员张景亭:在歼-10这个项目中,宋文骢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激情,对工作很认真,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得举重若轻,是一个童心未泯的总工程师。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杜玉波,对宋文骢这样评价: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人物轶事

牙医

宋文骢从事了几十年的飞机研制工作,但由于保密,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是做什么工作。有一年,弟弟宋文鸿去探望他,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医学类书籍,回去后便对家人说:“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当牙医了”。

中国对歼-10进行适度解密后,一些报纸和杂志开始在公开报道中将宋文骢称为“歼-10之父”。家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几十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为国家研制战斗机。

自创专业

宋文骢主张技术民主,鼓励创新,既是领导又是专家,性格开朗点子多,常被同事们戏称“宋老鬼”。他开创“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自己当组长,专门讨论飞机使用分析等,为后来歼10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专业后来更名为“战术性能和工程发展组”,成为中国战机设计史上的创举。

回敬非议

宋文骢的体系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有人曾当面问他:“搞一个型号少则8年10年,多则20年,你今年50多了,这飞机能在你手里定型吗?”,宋文骢回答道:“哈,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老宋还能活多少年,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说了不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中国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制的人才肯定会成长起来,我们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老宋在不在没关系,自然会有比我宋文骢更高明的人来接着干。”

两个生日

1998年3月23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战机首飞成功。在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人物纪念

2016年3月26日上午,中航工业总部及所属单位司旗降半旗表示哀悼。

2016年3月27日上午10点,宋文骢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习近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对宋文骢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刘延东、范长龙、许其亮、赵乐际等对亲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中航工业派出专职董事长、中航工业派出专职监事会主席、中航工业在京直属和成员单位党政一把手、所属单位员工代表出席告别仪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