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门镇(2023最新西红门镇百科介绍)

由网友(看戏不入戏わ。)分享简介:西红门镇地处京南,大兴的最北部,北取丰台交界,南临大兴黄村卫星乡,是北京的南京大学门,大兴的北京大学门。截至二零二三年镇域面积三一.二万平方私里,人嘴五.五万,下辖二七个行政村以及二个居委会。[一]病院有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卫熟院。南北走向的京开、京良两条国度湿谈取镇内4纵4竖自修门路组成了4通8达的接通网,优胜的地舆位置使...

西红门镇地处京南,大兴的最北部,北与丰台接壤,南临大兴黄村卫星城,是北京的南大门,大兴的北大门。截至2023年镇域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5.5万,下辖2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

医院有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卫生院。

南北走向的京开、京良两条国家干道与镇内四纵四横自建道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西红门镇成为京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中文名

西红门镇

行政区类别

北京城区

电话区号

010

地理位置

北京市南郊平原、大兴区最北部

人口

户籍人口2.5万余人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

机场

首都机场 南苑机场

别名

大兴区人民政府西红门地区办事处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大兴区

邮政区码

100076

面积

31.2平方公里

方言

普通话

著名景点

团河行宫 西红门清真寺

火车站

北京站 北京西站

基本概述

北京西红门镇瑞海南区中心站在哪 谢谢

大兴区西红门镇地处京南,北与丰台接壤,南临大兴黄村卫星城,是北京的南大门。镇域面积31.2平方公里,有汉、回、满三个主要民族,人口5.5万(其中户籍人口2.5万人),下辖2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历史文化

大兴西红门的成村,可上溯到唐代,至今有千年历史。早期曾名西綦村、千户屯。元代是“下马飞放泊”的狩措区,至明永乐年间起为皇家猎苑“南海子”的西门,故而得名。

历史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教育,发展到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联合办学,建成九年一贯制的兴海学校,进而成立北京城市学院城南分校。西红门已形成了自幼儿教育、小学、中学、职高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奠定了人杰地灵的基础,西红门成了文化之乡。

交通地位

南北走向的京开、京良两条国家干道与镇内四纵四横自建道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西红门镇成为京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2000年,大兴区撤县设区,合乡并镇,西红门镇与金星乡合并,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过几年发展,西红门镇确立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镇共有企业1700余家,涉及影视器材、包装印刷、建筑材料、家居装修、汽车维修等几十个行业门类。1998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强乡、强镇”,1999年被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中心命名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4月,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

地处京南的西红门镇周边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北接丰台花乡,东临南苑机场,南靠黄村卫星城,镇域面积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有汉、回、满三个主要民族。近几年来,西红门镇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城镇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已经跻身于北京市强镇之列。1999年8月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试点小城镇,同年9月被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一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已经矗立于京南。

新建成的兴海公园、世纪广场、郊野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型音乐广场、喷泉广场点缀于街道两侧。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既是亮丽的人文景观又是人们理想的安居之所。

农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引导结构调整。近些年来,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原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而种植苗木、草坪、花卉等。仅草坪的亩效就比种植粮食提高了1000多元,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该镇还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如老唐食品等在该镇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西红门镇现有菜田2400亩,大田460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粮食实现了园田化、机械产,大力推广喷灌节水技术。从根本上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式。

西红门有150多年的蔬菜生产历史。在20世纪30年代,西红门就是北京市的重要菜区。特产品种心里美萝卜,曾受挂匾嘉奖,90年代远销日本,1981年引进的“之豇28品种。经试种繁殖后迅速推广到北方地区,并与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建立北方豇豆繁殖基地,豇豆种子销往全国19个省市73个地区县,高产年代迅速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大力推广名特优稀蔬菜品种和花卉生产。进一步向优质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

70年代兴起的北京填鸭、蛋鸡、奶牛的养殖,经调整之后,开始向珍禽类养殖发展。

工业发展

以重组转制为核心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镇1700余家企业全部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民营、私有企业。通过改制,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如星光集团,其经济收入占全镇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并且是西红门镇的纳税大户,再如金鹰公司,仅2000年就纳税近2000万元。

西红门工业区位于大兴工业开发区北区,是大兴工业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开发区西邻京开高速公路,北距玉泉营立交桥6公里。大兴工业开发区北区范围为:北起北环路,邻接规划的南水北调河道及城市绿化带;西至京开高速公路;南至黄亦路,路南是己建成的开发区南区;东至东环路,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接壤。规划总用地为266.39公顷,其中西红门镇用地96.55公顷。

西红门工业区地处规划公路一、二环之间,京开高速公路紧邻工业区南北走向通过,与市区的联系十分方便,是距市区最近的工业区之一。京津铁路自大兴区黄村卫星城西南通过。由此形成了两横一纵的公路网加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铁路对外交通系统。

西红门工业区位置优越,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七通一平的基础配套设施,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适合首都特点经济的理想地域。

2001年首规委办批复的大兴工业开发区(北区)总体规划是南区的延续,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开发区,符合北京市土地规划条件,可办理合法的用地手续。

新建工业区概况

西红门新建工业区位于西红门镇东南部,东起凉凤灌渠,南隔凤碱河与公路二环紧邻,西至西三路与规划中轴路相邻,北至北环路。总占地面积533.3公顷,已开发面积128.3公顷。

新建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方便,经公路二环西至京开高速公路8公里,东至马驹桥京津塘高速公路10公里。

新建工业区具有六通一平的基础配套设施。属城镇下风向,南侧为凤碱河,经污水处理有利于雨、污水排放,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市区搬迁企业的理想地域。

1994年经大兴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新建工业区,已开发面积符合北京市土地规划条件,可办理合法的用地手续;待开发面积随着小城镇人口的增长,分期配比相继开发;待搬迁区可随时搬迁开发。

招商引资

优化软环境,全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几年来镇政府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镇经济技术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2002年,全镇共引进项目185个,投资总额6亿元,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个。2003初步完成了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多家公司达成投资意向,其中中国轻纺城和中服科园等大项目前已规划立项,2004年投入运作。

房产建设

西红门镇的房地产业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镇已有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14个,“九龙山庄”、“九龙家园”、“日月星城”等房地产精品项目已经广为人知,并且仍以年均10–15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全镇商品房占地面积120余平方米。随着商品房的热销,西红门镇又将产生新的商机。

社会保障

富裕农民为主线,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3年全镇各村社继续实行已有的各项福利制度,即养老工程、扶中工程,育小工程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已有9个村社实行了《关于实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制试行方法》。符合条件的股民从该村领取数额不等的年终股份分红,最高的村每个股民可领取2400余元,较低的村每个股东也可领取1000余元。2003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10元。

教育事业

30年代兴起的西红门现代文化教育,到60年代,全镇一建成4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

现镇中心幼儿园始建于1981年,占地4000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可接纳400多孩子。教师中有三分之二具有中等专业水平,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护理和正规的教育。幼儿园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幼儿园。西红门镇一座投资6000万元,风格新颖、设备先进的幼儿园即将兴建。

1992年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联合办学,成立“实验二小西红门分校”。1985年中学开办了职业高中班,1993年独立办校成立了“大兴县第三职业高中”。

1997年,西红门镇政府拨款2800万元,把原来的中小学改建成9年一贯制的“兴海学校”。新校园占地5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校园绿地如荫、树木掩映、花园锦簇。电脑教室、语言教室、大屏幕电化教室及生化实验室等现代设备一应俱全。在校学生享受着良好的素质教育。

1999年4月,与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联合办学,成立“海淀走读大学城南分校”。西红门学校有着良好的体育传统。武术是西红门青少年的爱好项目。西红门中学男女中长跑队,曾多次在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1、2名。有一名男选手曾赴韩国和日本比赛,也获得越野跑的第一名和万米赛的第2名。

行政区划

星光社区、九龙社区、福盛社区、福星花园社区、同兴园社区、金华园社区、西红门一村、西红门二村、西红门三村、西红门四村、西红门六村、西红门七村、西红门八村、西红门十村、西红门十一村、西红门十二村、新三余庄村、老三余庄村、寿宝庄村、大白楼村、大生庄村、金星庄村、志远庄村、建新庄村、团河北村、团河南村、振亚庄村、新建庄一村、新建庄二村、新建庄三村、新建庄四村、小白楼村。

城镇发展

镇政府加大对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力度,利用创新的机制和体制以及财政扶持政策等市场的、经济的手段引导产业布局向合理方向运行,并巩固已形成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全镇经济已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全镇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所占比重为3%、42%、55%,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步完成,镇域经济实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六个:

1、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近几年投资近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茁壮成长,大中型企业投入巨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企业重组转制的成功进行,使企业焕发了青春,增强了活力。近几年又先后重组引进了金鹰包装公司、金洋模板等一批大公司,盘活了资产,使经济收入快速增长。

4、全镇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北京五连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不仅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企业化经营管理,而且园区所需土地变过去政府征地为村社以土地入股,实现企业与村社土地资源共享、收益共享,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提高了招商质量。

5、西红门镇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瑞海新城的启动,房地产开发业在三产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贡献率持续提高,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6、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的商贸功能。规划建设服装城,加快了西红门镇商业区的建设。宏大物流、旧货市场、九龙综合市场、美食一条街的相继建成,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不断壮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强镇富民的步伐。

旅游景点

西红门清真寺位于西红门镇。大兴区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三年(1405),有陈姓二兄弟(回族)从南京北迁落户西红门,后逐渐成为回族聚居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于村北建清真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村民拆掉原清真寺,捐款在村中央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寺成,康熙皇帝赐半幅銮驾。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真寺被毁。翌年,驻寺阿訇及村民筹集资金,在原址重建。

新寺占地六亩,有前、中、后三进院落;大门邻街,中院有垂花门,进后院有小门。礼拜殿东向,居寺中央,两侧有南北讲堂各3间,耳房2间;前院有南北配房各8间,为男、女沐浴室和轿子房。1959年清真寺改作回民食堂等。1985~1990年清真寺进行较大规模扩建,1990年重新开放。寺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礼拜殿东向,高8米,宽11.5米,进深23米,面积约26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0人做礼拜。大殿为三卷,前带廊。殿前高悬巨匾,上书安拉真言;殿内有8根明柱,木质地板上铺绿色地毯,上摆13斑白色拜毡,殿西北角安放'敏拜尔'阿訇宣讲教义的设施,瑶殿内壁刻有圣训。前廊北侧竖清光绪年间重修清真寺纪念碑一通。殿两侧有南北讲堂各4间,陈列不同版本古兰经、圣训和经书。前院南北房为男、女沐浴室、掌教室和储藏室。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