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由网友(有你在吥孤單)分享简介:河南省科教院(Henan Academy of Science)是河南省独一的省属综合性天然科教研究机构,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科教院创立于一九五八年。[一]现任院少徐红星。[二][三][四]按照二零二二年一二月科教院官网显示,科教院创造根蒂根基教部、财产教部、将来教部3个教部;有办私室、科研职业部、结果转化转移部等九个构造部...

河南省科学院(Henan Academy of Science)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1]现任院长徐红星[2][3][4]

河南省科学院牵手宇通,共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

根据2022年12月科学院官网显示,科学院设立基础学部、产业学部、未来学部三个学部;有办公室、科研事业部、成果转移转化部等9个机关部室;有河南省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碳基复合材料研究院等9个研究机构;有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等13个院属企业。[5]

科学院主要职责是建设国际化开放式科研平台,致力于开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2]

中文名

河南省科学院

创办时间

1958年[6]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红专路58号

院长

徐红星[4]

外文名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办学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单位

主要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6]

历史沿革

1958年,河南省科学院创建,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

1962年到1978年,多数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今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仅保留了地理、化学、同位素、生物等研究所(室)。

1979年,经恢复、调整,重新组建为河南省科学院。

1985年,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研究所由过去单纯科研型向科研开发经营型转变,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全院大小企业有60家,被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4家。

2021年12月21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上,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向平介绍了重建重振省科学院相关情况,据其介绍,河南重建重振的省科学院12月28日揭牌运行。

科研条件

河南省科学院现有在职职工126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15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中原学者1人,省特聘研究员9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70余人,省管优秀专家2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6]

学科建设

河南省科学院在生物工程与药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化学化工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冶金与建材技术、同位素利用技术、食品安全技术、遥感与GIS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比较优势。[6]

合作交流

2019年,《河南科学》杂志社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7]

学术研究

全院建有各类创新平台59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5个、与国家有关部委共建创新服务平台3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2个。

学术资源

拥有学术期刊5个,其中,《河南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是核心期刊;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拥有分析测试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5个。

科研成果

建院以来,全院累计承担科技项目30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70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制修订标准超过6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8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5500篇,出版专著超过400部。“十二五”以来,全院累计获得河南科技进步奖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河南省科学院现代中兽药创制与兽用中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科学院碳减排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科学院高性能聚氨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木质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科学院工业废水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精细化工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业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中心

河南省电子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物联网感知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科学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科学院绿色建材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科学院化工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科学院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生物质能源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化学催化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科学院珍稀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辐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植物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辐射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领导

院长:徐红星[4]

党委副书记:宋克兴[8][9]

副院长:孙爱芳、高正龙、罗春祥、李兵(试用期一年)[10]

组织机构

院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人事教育处

条件财务处

科研外事处

产业发展处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对外合作处

审计监督室

发展规划研究室

科高集团工会

系统单位

地理研究所

质检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高新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应用物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建材院有限责任公司

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河南科学》杂志社

河南纳普生物

河南省高新技术实业有限公司

科高辐射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发展理念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科学院的总体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主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多出成果、多聚人才、多做贡献,实现科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两个定位:河南创新体系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科技智库。

实施三大战略:创新立院、人才强院、产业兴院。

实现四个对接:实现科技同经济发展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科技需求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打造四个平台:从事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研究实验平台、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纳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发挥五个作用:河南科技创新的骨干引领作用、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作用,科技型企业孵化作用、科技智库作用。

抓好六项举措:坚持深化改革、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做实做强科高集团、坚持开放办院、坚持依法治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