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凝晖(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

由网友(别拿无知当个性)分享简介:孙凝晖(一九六八年三月一五日-),男,汉族,出熟于上海市,籍贯安徽寿县,计较机体系布局博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教院计较技能研究所研究员、教术所少,中国科教院大教计较机科教取技能教院院少。[一]孙凝晖于一九八九年从北大计较机系结业,随落伍进中国科教院计较技能研究所攻读硕士教位;一九九二年硕士结业后留所事情;一九九...

孙凝晖(1968年3月15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市,籍贯安徽寿县,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

孙凝晖于1989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5年攻读在职博士;199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中心研发部副主任、主任;2000年至2005年担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5年至2009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兼),所长助理(兼)等职务;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2011年担任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凝晖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工作。

中文名

孙凝晖

籍贯

安徽省繁昌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8年3月15日

出生地

上海市普陀区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性别

代表作品

并行处理体系结构、分布式操作系统、性能评价、文件系统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荣誉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

主要成就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人物经历

倒计时5天 这场数字经济盛会要来了

1968年3月15日,孙凝晖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籍贯安徽繁昌。小学和中学就读于安徽省繁昌县。[3]

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1985年高考繁昌县理科第一名)。

1985年9月—1989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7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课题组组长。

1995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5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6月—1997年6月,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

1997年7月—1999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中心研发部副主任。

1999年3月—2000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中心研发部主任。

2000年3月—2002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室主任。

2000年6月,晋升为研究员。

2002年3月—2005年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2005年9月—2007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

2006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1月—200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

2008年1月—2009年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

2009年7月—2011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系统结构研究部主任。

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7月—2016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任期5年)。[4]

2011年10月,担任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12月—2020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副院长。[1]

2015年6月2日,进入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有效候选人第二轮评选。

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任期5年)。

2017年6月16日,进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第二轮评选。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

2020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2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所长。

2021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学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5]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孙凝晖开辟了中国用机群架构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新方向,系统建立了高通量计算基础理论,机群访存的技术体系;牵头研制了曙光2000到曙光6000三代曙光机群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在石油勘探等国家关键行业打破中国国外厂商垄断,并进入众多行业广泛应用。他发展了机群访存的技术体系,还提出了高通量计算的基础理论。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孙凝晖先后发表重要论文160余篇。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担任职务

1992年8月—1993年10月

曙光一号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性能评价部分

1992年12月—1995年5月

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系统软件部分

1996年5月—1997年7月

Scalable I/O Initiative(在Princeton大学)

美国NSF重大项目

负责Low-Level API的设计和在Intel Paragon上的参考实现

1997年3月—1998年12月

曙光2000-I超级服务器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系统软件总体设计和系统的工程实施

1999年1月—2000年1月

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0年2月—2001年2月

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1年3月—2003年2月

曙光4000L超级服务器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2年10月—2004年6月

面向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5年3月—2006年12月

新一代机群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6年9月—2008年12月

曙光5000A高效能计算机

863计划重大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7年1月—2010年12月

超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负责HPP体系结构的研究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面向蛋白质科学的高性能计算研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09年1月—2010年10月

曙光6000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

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

负责总体设计

2010年1月—2013年12月

Exascale计算的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5年1月—2015年12月

至2050年信息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

中科院规划与战略研究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5年1月—2016年12月

E级超级计算机新型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路线研究

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

负责总体设计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高效通用数据中心体系结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6年1月—2018年12月

超并行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设计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6年1月—2020年12月

信息领域重大创新领域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专项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6年1月—2020年12月

信息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专项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7年5月—2022年5月

E级计算的基础理论与若干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8年7月—2019年6月

存—算一体器件及计算架构

中国科学院先导B培育项目

负责总体设计

2019年12月—2022年12月

神经网络处理器关键标准与验证芯片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2030)专项

负责总体设计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孙凝晖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项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30项,获1项国家专利金奖。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4年

曙光一号智能化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5年

曙光一号智能化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6)

1996年

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7年

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5)

2000年

曙光2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曙光2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1年

曙光系列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3年

曙光3000和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5年

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06年

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

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1年
深度学习处理器体系结构新范式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

人才培养

高校建设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孙凝晖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学践行“硅上做教学”理念,通过打造“一生一芯”计划这种具有贯通性和挑战性的实践课程,来贯通本科阶段计算机系统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探索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生一芯”计划需要学生进行各种探索性的尝试、克服大量技术挑战,才能实现流片目标。

荣誉记录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2年

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中国科学院

1999年

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中国科学院

1999年

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

2001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年4月

第9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6年12月

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

2019年11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6]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7年12月—2019年12月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1年2月

《计算机学报》主编

2015年12月—2019年12月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领域编委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7]

人物评价

孙凝晖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为中国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孙凝晖多年来刻苦钻研,不懈创新,其主持研制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打破中国国外产品对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的垄断并成为中国国内市场主流产品,为国家信息安全、宇航事业、新兴生物产业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新闻中心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