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明彝族乡(2023最新象明彝族乡百科介绍)

由网友(不羡江中仙)分享简介:勐腊县的象亮彝族城,是古普洱茶衰产沉地之1,汗青上是倚邦土司领地,属车里(今景洪)统领,一九五八年修象亮区,区当局设正在倚邦街中文名象亮彝族城行政区种别城地舆位置云南省勐腊县面积一零六六平方私里下辖地域倚邦、愉逸、曼林简介象亮彝族城 地舆位置 云南省勐腊县的象亮彝族城,是古普洱茶衰产沉地之1,齐城领土面积一零六六平方私里...

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是古普洱茶盛产重地之一,历史上是倚邦土司领地,属车里(今景洪)管辖,1958年建象明区,区政府设在倚邦街

中文名

象明彝族乡

行政区类别

地理位置

云南省勐腊县

面积

1066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倚邦、安乐、曼林

简介

凉山17县市彝族名称和名片你知道吗

象明彝族乡 地理位置

云南省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是古普洱茶盛产重地之一,全乡国土面积1066平方公里,折合159.9万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63亩。辖倚邦、安乐、曼林、曼庄、龙谷5个村委会,60个村民小组,60个自然村。沟壑纵横,地广人稀,村寨分散,交通滞后,信息闭塞是象明乡最显著的特点。地形东部高、南部低,最高海拔1950米(山神庙),最低海拔565米(曼配渡口),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在17℃-19℃之间,降雨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畜牧、茶叶、橡胶、砂仁是象明彝族乡主导产业,同时,象明彝族乡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渊源流长,名扬海内外的清朝茶马古道从象明乡横穿而过,享誉天下的古六大茶山在象明境内就有四山,即:倚邦、蛮砖、革登、莽之四大茶山。

地理位置

象明彝族乡位于勐腊县北部,地处北纬21。59/~22。19/,东经101。08/~101。26/,东与易武乡接壤,南与勐仑镇相连,西与景洪市勐养镇、基诺乡交界,北与景洪市勐旺乡毗邻,是西双版纳州唯一的彝族乡。距勐腊县城160公里,州府170公里。

历史沿革

茶马古道

象明”系汉语地名。明隆庆年间划十二版纳时,以整董、播腊(倚邦)、易武为一版纳,隶属车里宣慰司。清雍正年间,曹当斋以功授土千总世职,管理倚邦等六大茶山;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军功升守备衔。民国初设第六行政区分局于易武,后移治倚邦。民国16年置象明县,驻治倚邦;民国18年裁象明县,将倚邦土司地合并于普文。1953年改属版纳勐旺,设办事处于倚邦。1958年初从版纳勐旺划出建象明区隶易武县,区府驻治倚邦。易武,勐腊两县合并后仍为象明区。1969年改称公社,次年将公社驻地迁至大河边。1984年复称象明区。1988年改区为乡,辖倚邦、曼拱、曼林、曼庄、新发、安乐、龙谷、大河边8个村公所。

象明乡历来交通闭塞,建国前只有一条通往思茅的茶马驿道,运输很困难;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文教卫生亦很落后。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山区建设,帮助修通了公路,兴修水利,开田固耕,农业生产逐渐有了发展。

资源环境

原始森林

全乡森林面积69252.3公顷,主要林木有:水红花树、山桂花树、红梅干、团花树、西南桦、铁树等,分布在全乡5个村委会。目前森林资源保护最好是倚邦村委会。2006年末全乡耕地面积52673亩,其中水田7721亩,旱地44952亩,主要农产品有茶叶、橡胶、砂仁、竹笋等。全年粮食总产量587.17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39公斤;茶叶产量146吨,主要分布在倚邦、安乐、曼林、曼庄四个村委会;橡胶干胶产量266.8吨,主要分布在曼林村委会;全乡砂仁产量5.16吨;竹笋产量6.12吨。

象明彝族乡境内河流主要有3条。象明河流经倚邦、曼庄、曼林三个村委会后归入罗梭江,全长46公里,集水面积339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深725毫米,年均径流量2.46亿立方米;磨者河流经磨者河村民小组,全长64.9公里,集水面积55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深924毫米,年均径流量5.12亿立方米;龙谷河流经象明乡龙谷村委会,全长42.6公里,集水面积11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深683毫米,年均径流量0.76亿立方米。

农村经济

采茶

2006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460亩,单产196公斤,总产量587万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面积减少1370亩,减9.5%,单产增加21.5公斤,增12%,总产量增加31.61万公斤,增5.7%。大牲畜存栏5370头,比上年减42%,出栏1916头,比上年减2%,生猪存栏10986头,比上年减3%,出栏4003头,比上年增18%,农业总收入1402万元,比上年增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452元,比上年增24%。完成茶叶种植3650亩,累计茶叶面积13636.5 亩(采摘面积4452亩),产量146吨,产值1168万元,完成橡胶种植13635亩,累计橡胶面积62446亩(开割7968亩),干胶产量266.8吨,产值480万元,累计砂仁面积11687亩,收获面积8410亩,累计竹子种植面积3575亩。

基础设施

象明彝族乡螺蛳河水库位于曼庄村委会纳竜坝村民小组,总投资285万元,总库容4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300亩,库区最深水位16.74米,库区面积40亩,7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受益。投资1600多万元,帕扎河至象明35公里油路工程正式开工,全乡交通“瓶颈”的制约将逐步打破;投资520万元,累计全长52公里从乡政府至安乐、龙谷两个村委会砂石路面工程已经完工,我乡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的局面有较大改善。投资40万元乡机关自来水改造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00万元乡中学学生宿舍楼、食堂和教学综合楼即将竣工。加快无电村电力建设,抓好人饮安全工程以及大河边公路建设,曼赛大沟、龙竹棚大沟等一批项目建设。 5个村委会实现通路、通水、通电;有58个村民小组实现通路,通路率达96%,公路里程达274.5公里;48个村民小组实现通电,通电率80%;51个村民小组通自来水;26个村民小组通广播电视。拥有固定电话342部。安装450兆“致富通”1200部;电讯宽带网已开通;电视信号传播实现数字化。

人口

2007年末全乡人口2072户,9680人,农业人口1851户9120人,农业劳动力4668人,暂住人口1585人。民族有彝、傣、基诺、瑶等十三种,其中彝族5111人,占总人口52%;傣族2276人,占总人口23%;瑶族753人,占总人口7%;苗族531人,占总人口5%;基诺族432人,占总人口4%;哈尼族202人,占总人口2%;其它民族375人,占总人口3%。200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2411.01万元,人均纯收入1572.26元。

文化教育

校园环境

象明乡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山区初级中学,覆盖全乡60个自然村,始建于1970年,原校址在茶马古城倚邦县(现在的古六大茶山之一:倚邦街),1972年随政府搬迁到大河边,离县城157公里。学校总占地面积50亩,校舍面积2504平方米,其中:危房40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668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两幢,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各一幢,有课桌椅630单人套。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其中:初一2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2个班。在校学生315人,男生168人,女生147人,住校生302人。我校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爱心活动”,全校受资助学生52人。2006年入学率99.55%,巩固率98%,辍学率2.8%。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8人,三级教师4人,未评职称4人,中级工1人。

象明乡有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17个,其中:一点一校教师的有9个。全乡小学共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后勤职工7人,代课教师1人,在校学生90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15%,在校学生巩固率99.12%。校舍建筑面积5596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256平方米,有课桌椅950单人套,全年勤工俭学收入1万元。扫盲工作始终坚持“长期抓普及、反复抓巩固、重点抓提高”的原则,通过不断地培训和学习,青壮年文盲率达98.9%。全乡15周岁人口共有190人,已授完初中教育190人,完成率达100%,有17周岁人口234人,已授完初等教育201人,完成率达85.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