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武汉市下辖区)

由网友(飘散的温馨メ没能留住你)分享简介:工具湖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处少江中游北岸,为武汉市西部远郊,是江汉平本取特大武汉市乡区的联合部。地舆位置为东经一一三°五三′~一一四°三零′,北纬 三零°三四′~三零°四七′,东连弛私堤,隔武汉市硚嘴、江汉、江岸3区瞭望少江。[一]截至二零二一年,下辖吴野山、少青、慈惠、走马岭、新沟镇、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辛安...

东西湖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为武汉市西部近郊,是江汉平原特大武汉市城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53′~114°30′,北纬 30°34′~30°47′,东连张公堤,隔武汉市硚口、江汉、江岸三区眺望长江。[1]截至2021年,下辖吴家山、长青、慈惠、走马岭、新沟镇、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辛安渡、东山、柏泉11个街道和常青花园社区,辖区总面积495平方千米,全区常住人口91.70万人。[2]

东西湖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湖泊、垄岗、坡地、低山,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2℃。截至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60605万元。[3]2016-2020年荣获“湖北省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4]

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71所,小学37所,初中22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5]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281个,三级医院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5]

东西湖境域史属古云梦泽东境;围垦前,这里分属汉阳(今蔡甸区)、汉川、孝感、黄陂四县管辖;1958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实行区、局合一体制;2010年,东西湖区吴家山经济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武汉市吴家山经济开发区与东西湖行政建制并存,实行区、区合一的体制。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商务部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与东西湖区合署办公。[6]主要旅游景点有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东西湖郁金香主题公园柏泉古镇等著名景区。[7]

面积

499.71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人均生产总值

173987元(2021年)[3]

政府驻地

汉口吴家山

著名景点

金银湖湿地公园、西郊公园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方言

武汉话

外文名称

Dongxihu District of Wuhan City

区委书记

彭涛[9]

汽车牌照

鄂A

中文名称

东西湖区

所属地区

武汉

地理坐标

北纬30°34′~30°47′、东经113°53′~114°30′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91.70万人(2021年)[3]

地区生产总值

15760605万元(2021年)[3]

下辖地区

8个行政街道和3个办事处

电话区号

027

地理位置

武汉市西北部[8]

火车站

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武汉西站

车牌代码

鄂A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区长

周明[10]

行政代码

420112

邮政区码

430040–430046

主要民族

汉族

建制沿革

金银湖地图 金银湖卫星地图 金银湖高清航拍地图 金银湖高清卫星地图 金银湖2017年卫星地图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地图

宋代,汉阳县在境内设西倪、凤栖、长乐、北丰乐、巨龙等5个乡里;元代设西倪、长乐、北丰乐、巨龙等4个;

明初直至清末设凤栖、丰乐2个。区境西北属孝感、黄陂的村落,分归两县广阳、大赤乡管辖。从民国元年(1912年)起,区、乡几经分合更改。

1949年4月,汉川、新沟、县河口一带解放,天汉县设城东区,辖新沟镇(不久即回属汉阳县),县河乡(不久即回属汉川县)。同年7月孝感县辛安渡与塘口合并设置联村,下辖辛安渡集、郭家台、四汊河,代家台等村级机构,1950年元月暂立乡政并沿用民治乡名。同年汉阳县废乡设区,原汉阳县属汉江以北地区统归 五区管辖,治所设新沟镇。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西湖地区分属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汉阳(今武汉市蔡甸区)、汉川(今孝感市汉川市)、孝感(今孝感市孝南区)四县管辖。

1951年三店、巨龙、柏泉划归武汉市三店区,五区其余地区改归第十区,区治所设在新沟镇(1951年5月,李家墩以东地区划入武汉市滠口区,不久转为黄陂县捷泾乡,1956年再入武汉市;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除汉水北岸胡家台以上地区外,其余悉归武汉市三家店区);孝感县改民治乡为辛渡乡,属卧龙区管辖。汉川县设第十区,区治所驻县河口。

1952年7月,武汉市撤消三店区,所属地区仍划归汉阳县,为第十一区,后改为九区。

1958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实行区、局合一的体制。汉川县在府河东北的小汪家台、郭家湾、戚家嘴、姚家台、陶家台、蒋杨家台、杭马湾、张家台、县河口、袁家台、潘家垴、额头湾等湾村及其土地,划归东西湖农场。黄陂县捷径河(现府河)南岸的张家墩及李家墩一带地区;孝感县卧龙区的辛渡乡及龙店区在东西湖围垦堤内的土地;汉阳县鸦渡区的巨龙、柏泉三店3个乡及鸦渡乡的东风、先锋、前锦3个农业社等划归市区建制,市郊长丰乡划归农管局管理。

1958年东西湖境域区划情况表

县(市)名区 名乡(镇)名所 辖 范 围
汉,阳,县鸦,渡,区巨龙乡全乡,含巨龙,群力,灯塔,旭东等
柏泉乡全乡,含,降龙,新农,茅庙,西湖等
三店乡全乡,含三店,渡头
鸦渡乡全乡,含六合,鸦渡,江毛,渔门
胜利乡全乡,含胜利,新联,苗湖,联合,胜利农场
新沟镇全镇,含三合农业社
孝感县卧龙区辛渡乡全乡,含辛渡,会龙所辖4个高级农业社
龙店区渔农乡东山,郑范,何庙,新铺,启安,面积约10473亩
汉川县刘隔区高阁乡永丰,大郭,汪家,光明等
黄陂县横店区接金乡今金银湖,常青花园,等地
武汉市汉硚区含戴山,合作北垸的土地984亩

1960年4月,长丰乡划归硚口区。

1960—1965年,对15个场进行整合,定型为吴家山、慈惠墩、走马岭、新沟、荷包湖、辛安渡、东山、柏泉、径河、三店等10个农场和水产养殖场。

1966年9月在汉阳县邓南区的银莲湖筑堤,围湖垦殖,组建东西湖汉南农场。

1978年3月29日汉南农场划出,交新成立的武汉市汉南农场管理局。

1984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吴家山街道办事处。

1985年3月8日以东风垸为基础成立东风垸渔牧场。同年9月14日,经省政府批准,在11个农场设立慈惠墩、走马岭、新沟、辛安渡、荷包湖、东山、柏泉、径河、三店、李家墩、长青等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其管辖的地域范围与所在的农场相同。

2005年,在吴家山农场建长青街;在慈惠农场建慈惠街;在新沟、走马岭农场建走马岭街;在新河、荷包湖农场建新沟镇街;重新整合三店、径河农场和水产养殖场,建径河、金银湖、将军路街;辛安渡、东山、柏泉3个办事处仍代行街镇职能。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东西湖区下辖12个街道、7个管理处。[11]

区划详情

12个街道:吴家山街道、柏泉办事处街道、将军路街道、慈惠街道、走马岭街道、径河街道、长青街道、辛安渡办事处街道、东山办事处街道、常青花园新区管理委员会街道、新沟镇街道、金银湖街道。

7个管理处:产业管理处、保税物流管理处、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管理处、食品工业管理处、临空经济管理处、农科所管理处、现代服务业管理处。[11]

2008年东西湖区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表

街道名称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人)社区居民 委员会(个)村民委员 会(个)
吴家山街,走马岭街,新沟镇街,长青街,慈惠街,径河街,金银湖街,将军路街,东山办事处,柏泉办事处,辛安渡办事处,常青花园新区,合计8,30,56,00,47,50,19,00,22,00,63,00,58,40,17,00,67,60,77,20,56,30,2,70,49578,718,23,999,21,873,16,493,11,628,19,459,10,336,12,213,18,721,12,235,16,736,19,456,261,86712,3,3,10,9,12,13,7,5,1,3,5,83---,12,11,1,---,---,3,---,12,12,9,---,60

自然环境

东西湖区地层以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为主。西南部为一级阶地,属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厚度大于45米。上为黄褐色黏土、亚砂土、亚黏土透镜体,厚度在10~25米,局部夹湖积、湖冲积黑色淤泥;中为黄色砂层,粒径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厚度15~40米,间夹深色淤泥质与砂石层;下由灰白色砂砾石层过渡到卵石层,厚度5~20米,间夹砂或黏土、卵石。东北部为二级阶地,属上更新统,为冲积和湖冲积层,厚度20~40米。冲积层:上为杏黄、褐黄色黏土,全铁锰结核,局部具灰白色黏土团块,并夹有淤泥质,厚度10~30米;下以砾石为主,局部相变成含砾的中粗砂夹亚砂土与淤泥质亚黏土,厚度6~26米。湖冲积层:黄褐略带青灰色淤泥质亚黏土,局部含白色螺壳,厚度0.5~3米,具明显二元结构。吴家山、柏泉等丘陵地带属古生代碳系中统黄龙群,岩性特征:中上部分浅灰色及灰白色泥状灰岩、微粒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下为浅灰、灰白色白云岩,厚度30~108米。

位置境域

东西湖区地处长江左岸,武汉市的西北部,汉江、汉北河及府环河汇合之处。位于北纬30°34′--30°47′,东经113°53′--114°30′之间,全境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2]

地形地貌

东西湖区地貌属岗边湖积平原,四周高、中间低,状如盆碟,自西向东倾斜。由地形与地势变化及成土母质差别,可分为四种地貌类型。西南部与汉江呈平行带状分布者为高亢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1.5~24米,以一千五百至二千分之一的坡度沿江堤向腹心逐渐倾斜,地势平坦开阔,占全区总面积的34.7%;东北部为垅岗平原,地面高程在21.5~26米,地势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5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7.4%;北部为低丘陵,地面高程60~69.1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中部为湖积平原,界于冲积平原与垅岗平原之间,地面高程在18~21.5米之间,地势开阔平缓,占全区总面积的26.9%。

气候特点

东西湖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均实际日照1 918.0小时。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572.2毫米(124天),春夏之交梅雨季节,雨量占全年的45%。四季分明,冬季多偏北风,严寒低温,夏季多偏南风,酷暑高温,春雨连绵,秋高气爽。年均气温17~19℃。7月月均气温28.9℃,1月月均气温3.5℃;日极端高温39.4℃(1951年8月8日),极端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1日)。年均冰冻期43天,无霜期240天。

2008年,东西湖区平均气温达17.7℃,同常年同期偏高1.1℃,自21世纪以来已连续8年偏高。全年气温年较差为28.1℃,同比常年偏高3.1℃,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是37.1℃(7月26日)、-5.2℃(1月29日和2月3日)。全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23天,较常年偏多5天;低温日数(日最低气温≤0℃)为39天,比常年多8天。全降水总量为1266.8毫米,同比常年持平;日照时数为1774.1小时,同比常年偏少154.5小时;平均风速为1.4米/秒,年极大风速15.4米/秒(7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比常年低7%;全年无霜期265天(3月4日到11月19日)较常年多12天。

水文

东西湖因湖而名,因水而兴。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等四条河流分别从南、西、北三面环绕区境而过。

汉江:(又名汉水、襄河),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向东南入湖北自西向东南流经东西湖区西南侧,经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过境长度35.3公里,年平均过境水量为633.2亿立方米,常年有水。每年4月以前水位一般在19米以下,5月以后逐渐抬高,至10月开始缓降。近百年来最高水位30.97米(1998年汉江水口站),最低水位为15.8米。良好的航道外有通江达海之利,内有优质的淡水可供饮用灌溉,是东西湖区大旱年份唯一可靠的抗旱水源。

府河:(又名府澴河、涢水),发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从源头灵官垭起,经随州自广水、安陆、云梦、应城、孝南、黄陂,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东西湖区东北侧,经武汉市谌家矶注入长江,全长349公里,过境长度38.5公里。澴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灵山,干流全长150.8公里。流经大悟、孝昌、孝南,在孝南的卧龙与府河汇合称府澴河。府河与澴河原来各分其流,府河流入汈汊湖,澴河下游分两条,一条由新沟南流入汉江,一条名沦河东流到捷径河由谌家矶入长江。1959年,政府实施府澴河改道工程,将府河撇出汈汊湖,改由谌家矶入长江,澴河改入府河,从此府河、澴河成为同一水系。改道工程全长83.8公里。从黄江口经护子潭、卧龙潭至北泾咀与捷径河连,由谌家矶入长江。

府河流域面积为14769平方公里,河流沿线修建大中型水库27座和小型水库600多座,共拦截流域面积38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最高水位32.76米(1968年7月16日隔蒲站),年平均过境水量为47.1亿方。府河全靠上游降雨来水,洪枯水位相差悬殊,大旱年份则河水断流。

汉北河:是天门河下游改道后的人工河,1969—1970年兴修。流域总面积为6304平方公里,西起天门万家台流经天门、汉川、应城、云梦,至本区新沟镇全长97.7公里,过本区境界7公里,经新沟闸入汉江,其支流沦河通过东山头闸入府河。

沦河:沦河为汉北河支流。源起汉川民乐闸,经本区辛安渡、东山两场,通过东山头大闸下泄府河,全长15公里。其水源受汉北河影响,最高水位29.98米(1998年8月8日东山头闸)。它是本区主要的灌溉用水水源之一,其水源高低直接影响本区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沿线建有46公里引水闸、43公里引水闸、49公里引水闸以及2座小型提水泵站。

长江:长江未过本区境界,但它的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汉江、府河水情,对防汛抗旱至关重要,根据长办水位资料,汉口每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7390亿立方米,在府河上游大旱无水下泄断流时,长江水位可倒灌府河缓解本区抗旱水源。

东西湖大堤内汇水面积470平方公里,年均产水量56306万立方米,由73条人工干支沟、3条内流河道、28个湖泊构成4大水系,经10座大型排灌水闸调控,水位稳定,生产、生活两便。地下水有明显的承压特征,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净储量16.6亿立方米,日开采储量为300.71万吨。


人口

东西湖的人居环境优越。五千多年前,境域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大量遗迹至今犹存。据史载,中古时期,每遇天灾人祸,四周难民纷至境内避祸觅食。清末民初,常住人口超过20万。《夏口县志》记载,1920年,五、七、九区(东西湖区),曾有21万余人口。后经1931年、1935年两次水灾和血吸虫之害,到1937—1957年,人口徘徊在6万左右。在抗日战争中,因日军多次扫荡烧杀,到解放前夕仅有3万余人。1958年,垦区移民骤增,1959年人口突破10万。从1988年开始,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

建区后,境内居民结构逐渐向多民族结构发展,少数民族及其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逐步形成多民族散居格局。1964年,有回、壮、满、布依等4个少数民族人口共58人,占全区人口的0.57‰。1982年有少数民族8个,人口233人,占1.34‰。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有少数民族占全区人口的6.46‰,主要分布在3个农场和8个街道。

2021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1.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1.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7.62%,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8.24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4390人,出生率11.70%;死亡人口1788人,死亡率4.77%。[3]

政治

区委书记:彭涛

区委副书记:周明、章建育[9]

政府领导

区长:周明

副区长:皮惠兰、郭小平、刘冬、周文化、彭邦明、卢永桢、冷莹[10]

人大领导

主任:徐贻功

副主任:周本奇、杨早明、王强、葛晓丹、肖建红、吕忠良

政协领导

主席:刘华强[12]

副主席:潘红莲、王新刚、胡文学、杨蒴[12]

秘书长:柯义方[12]

经济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606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76458万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8080747万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7503400万元,增长16.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1:51.3:47.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3987元,比上年减少9194元。

2021年年末全区市场主体156576户,比上年增长19.4%,其中,企业85338户,增长18.0%;个体工商户71238户,增长21.1%。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1855户,增长95.8%。其中,新登记企业16421户,增长62.6%;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434户,增长150.1%。[3]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农业165331万元,增长3.5%;林业460万元,下降11.7%;牧业7452万元,下降37.5%渔业110306万元,增长22.2%;农林牧渔服务业12158万元,增长282.9%。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中,粮食产量16723吨,与去年持平;蔬菜产量485374吨,增长2.9%;水果产量20053吨,下降7.9%;水产品产量50670吨,下降0.7%。

2021年年末耕地资源9608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9090公顷,设施农业用地2182公顷。[3]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66416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8.0%,增加值增长11.1%。其中,内资企业产值增长18.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增长15.7%,重工业产值增长50.1%,轻工业产值增长7.6%。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75.4:24.6变化为68.8:31.2。

2021年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738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0066335.8万元,增长21.7%。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563790.4万元,增长19.3%;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2545.4万元,增长83.7%。[3]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3.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1.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0.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0.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3%。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33.0%,设备工器具购置下降55.8%,其他费用增长55.5%。全年民间投资增长2060.2%(不含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6%。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7.1%。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增长30.9%。房屋施工面积1180.46万平方米,增长2.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70.01万平方米,增长2.2%。房屋新开工面积224.08万平方米,下降41.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6.54万平方米下降44.8%。

对外经济和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际到位资金总额726.2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37711万美元,比上牟增长13.6%。进口99.7亿元,下降20.7%,出口117.4亿元,增长86.2%,进出口217.1亿元,增长14.9%。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59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4%。按销售类值分,限额以上羊位大类商品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3.7%;烟酒类增长32.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9%汽车类增长14.7%。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47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9207万元,增长19.8%。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29808万元,增长1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1839万元,增长0.7%。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8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02.25亿元,增长4.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088.97亿元,增长10.0%。[3]

文化

晚清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境内。1949年前,东西湖原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宗教。解放后,道教逐渐消失。1958年,有伊斯兰教徒随围垦移民进入区境。1979年后,天主教、基督教得到恢复和发展,较大的聚会点有7个。伊斯兰教的活动由私下分散到定期集中。2008年,全区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四大宗教,信教群众9000余人,其中佛教信徒100余人,伊斯兰教群众150余人,天主教信徒100余人,基督教信徒8650余人。合法宗教场所8处。

交通

东西湖区内交通路网络已发展到 ”五横五纵”【”五横”即惠安大道、107国道(东西段)、新径线、武荆绕城高速、柏银路—东柏路;”五纵”即107国道(南北段)、京珠高速、柏银路—环湖路、五环路、东柏—吴新干线】的全新格局。截至2008年9月,全区通车公路总里程达1126.09公里,路网密度达2.27公里/平方公里。沿南部边境,汉江航道绵延43公里,港区5个,5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江达海。汉渝铁路横贯区境,东连京广铁路,西通川陕。区机关驻地吴家山距市中心、武汉港、飞机场均15公里左右。全区已形成公路——铁路——水上联运的运输网络。

吴家山新城、台商产业新城、泛金银湖生态新城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三城一新”四大功能组团基本形成,城乡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慈天公路、新城一路、金银湖路、107国道等道路建设和改造,二雅路北段、吴中街、环山路等道路刷黑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全区以国省干道、区内重要等级公路为网络的道路系统初步形成。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建成通车。率先在全市远城区完成安全饮用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408.3公里天然气管网铺设。

社会

“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打造机械再制造、垃圾焚烧发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八大循环产业链,构建农业循环生态化、工业循环产业化、园区循环系统化、社会循环低碳化的循环经济网络。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准入制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项目,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五年累计削减30%和20%,万元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33.2%。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由2007年的67.6%上升到2011年的84.6%。水环境建设富有成效。完成白马泾泵站建设、塔尔头泵站更新。实施了金银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东部地区污水收集系统主管网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23个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西部和柏泉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启动了食品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区生活垃圾“户集—村收—街转—区处理”格局初步形成,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教育

202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71所,在园幼儿27966人,教师2266人;小学37所,在校学生40336人,教师2351人;初中22所,在校学生14834人,教师1232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6906人,教师615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5018人,教师352人。[3]

科技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6161件,比上年增长59.1%;发明专利授权量759件,增长82.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9件,增长95.0%。[3]

文体

2021年全年共完成慰问演出、“文艺四进”、义务送春联等群众文化活动121场,演出活动统计文艺节目50余场,演员2000余人次,观众达30.47万余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9.9万册,接待读者13.7万人次。

2021年年末区内共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3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11人。全年举办国际国内赛事活动12场。组队参加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足球、篮球、武术、摔跤、射击、跆拳道、体操、田径、健美操等52个项目的比赛,参赛运动员1000余名,茉获金牌152枚。[3]

卫生

2021年年末共有卫生事业机构281个,床位5326张。卫生技术人员6537人,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医生2336人,护师、护士3601人。年末共有三级医院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3]

民保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467人,比上年增长21.1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7%,比上年末下降0.63个百分点。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15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1元,增长13.3%。居民恩格尔系数29.4%。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59846人、252815人、200665人202979人和202624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4.2%、13.5%、19.1%、19.9%和18.4%。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人数为5021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人数为231194人。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89人次,累计支出为360.26万元。全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662人次,累计支出875.71万元。年末养老机构14家,床位1778张。新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站)8家,新建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家。[3]

环保

2021年全年用电量60.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全行业用电51.97亿千瓦时,增长36.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94亿千瓦时,增长12.0%。

2021年全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5徽克/立方米。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5天。[3]

完成吴家山“显山透绿”等一批绿化工程,建成开放式游园、广场36个,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绿地率达到39.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37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管革命扎实推进。狠抓城市综合管理,重点实施“环境整治、平面修复、立面美化、园林绿化、路灯亮化”五大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市综合管理走在远城区前列。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创建工作。新组建48个农村社区,完成84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慈惠“四季吉祥”、柏泉新农村成为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高标准完成丹江口水库移民工程。

旅游

西郊公园

(又名吴家山公园)位于区机关驻地吴家山街中部,原为山林。公园始建于1999年。占地2700亩(180公顷),海拔72.04米,为全区境内最高点。与五环广场一道,构成东西湖区的文化休憩中心。园内有30年以上乔木5万多株。树木成荫,花繁叶茂,空气清爽,景色宜人。山顶有一座解放前遗存的碉堡,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区政府投巨资拆除违规建筑,实施显山透绿工程,让吴家山旧貌换新颜。从山下看,但见蓝天白云下,绿树红花掩映着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从山上放眼四望,吴家山新城的雄姿美景尽收眼底。

金银湖

位于金银湖街金山大道金桥。建于2001年,2007年被入选建设部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名单,占地1155亩。这是一座以水生植物为主的自然生态郊野型湿地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有植物品种188种,鸟类10余种,形成种群。这里还是武汉市园林科研所水生植物引种和栽植的试验基地。鲜花绿草、湖光荷影,美不胜收。水面上,常年有沙鸥、白鹭等飞禽翔集。倘若荡起双浆,泛舟湖上,投入蓝天碧水的怀抱,会让人忘掉一切烦恼,想起那过去的好时光。

东方马城

位于东西湖区的东部——金银湖街,与江汉区相邻。东方马城由香港东方神马集团控股的东方神马实业(武汉)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占地1500亩。其核心项目——国际赛马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也是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唯一马术与速度赛马训练基地,已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东方马城涵盖体育赛马、旅游、商业和地产四大产业,包括国际赛马场、马会俱乐部、马术学校、神马乐园、五星级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高尚住宅小区、智能化写字楼、东方商业广场和汽车博览中心等十多个项目。国际赛马场外圈是沙地跑道,内圈是草地跑道。赛马场中央广场总面积达180亩,可容纳数万观众。赛马场拥有纯血马和各种赛马数百匹,每年“武汉赛马节”在此举行,每月举行数次日常赛事,极富刺激性和参与性。神马乐园集体育、休闲、旅游为一体,分为6个园区,包含赛马展览馆、名马观赏、马车巡游、骑马游乐、骑士俱乐部、马头湖垂钓、马术表演、休闲西餐等八大游乐项目,不但面向广大游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还将吸纳发展各类会员。

高尔夫球

位于金银湖街,与东方马城、武汉市人民会议中心毗邻,占地2500亩,总投资1亿美元,是集会所、酒店、别墅群为一体的大型高尔夫度假村。会所拥有18洞72杆国际竞赛型标准高尔夫球场。球场由世界顶级高尔夫球手、英国尼克·法尔多先生设计。球场内小丘蜿蜒起伏,树木悉心栽种,沙地及人工湖布局全依天然地势分布,既体现高尔夫运动的戏剧特色,又与天然景观相映衬,使球场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球会设有30道高尔夫练习场,派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学员练习。

四季吉祥

慈惠“四季吉祥”景区是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和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带,位于东西湖区慈惠街。景区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植物主题立意,其中的“夏榴”石榴红村乡村游最为市民所熟知。由于地处武汉西郊的汉江之滨,景区在4个村的建筑、景观和绿化上注重突出荆风楚韵的汉楚文化内涵,“川西、湖北、徽派”三大民居建筑群让人耳目一新。2008年,景区内举办的“端午龙舟节”、首届石榴节、蔬菜花卉盆景赶集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共吸引游客18.2万人次。

柏泉古镇

位于柏泉办事处驻地,俗称茅庙集,形成于殷商时期,历经3000余年而不衰。系盘龙城的姊妹市。当年的柏泉山商贾云集,与盘龙屯兵城隔河相望。古镇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明朝兵部尚书张京,辛亥革命先驱孙武,现代哲学家张世英等名人皆出生柏泉。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先机,柏泉古镇重振楚风汉韵。三江航天集团投资13.5亿元,对78平方公里的柏泉农场实施整体规划建设。通过拆除零散住宅,集中修建农民小区,节约90%以上的宅基地,从而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难题。古镇背依万亩山林、面对4万亩府河湿地景观和5000亩杜公湖湿地公园(2007年7月,被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近观春花秋果、绿树红墙,远望沙鸥翔集、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景德寺

位于柏泉农场月塘角村,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始建于唐末宋初,盛于明清,毁于抗日时期。1949年,尚存几间破旧殿堂,1957年拆除后,其木料砖瓦被运到万子山修建小学。该寺原名“金台寺”,宋景德年间翻修后更名“景德寺”。寺庙依山而建,殿阁飞檐彩瓦,红墙朱楹,青砖条石为道,占地30亩。是东西湖最早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2001年,经湖北省武汉市佛教协会会长,归元禅寺、宝通禅寺方丈昌明大师发起,在其遗址重建。占地约150亩,耗资3000多万元。2003年其主体工程竣工。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泉天主堂

又称圣安多尼小修院,位于柏泉农场刘咀,距柏泉办事处驻地1.7公里。由意大利传教士建于1840年,为武汉地区最早的教堂。《郧襄属教史记略》载有建堂经过。其主体建筑为东西对称的两座楼,各高20米,呈双十字形。中间以天桥相连,南有方柱半圆形拱券门廊,北以砖石砌成甬道联结二楼,使之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巍峨壮观,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四周遍植枫杨。建成后,堂内设小学和修道学院,学生选自湖广教区教民子弟。新中国成立后,外国传教士回国,教堂先后为解放军军政大学、血吸虫防治医院、柏泉中学所用。1985年产权转属汉口天主教区,复为天主教堂,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武故居

位于柏泉农场孙湾。距柏泉办事处驻地1.8公里。故居坐北朝南,分上、下两殿,两边为厢房,中为天井。1960年拆除。孙武(1879—1939),原名葆仁,字尧卿、遥仙,号梦飞,辛亥革命元勋之一。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初任湖南新军教练、武威营队官。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义,被举为岳州司令。事败。先后参加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日知会,从事反清活动。两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和张伯年、焦达峰等共同发起成立共进会,被推为军事部长。1911年,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组成起义领导机构,被推为参谋长。武昌起义前夕,不慎身负重伤。湖北军政府成立时,任军务部长。1912年组织民社与同盟会抗衡,遭革命党人反对。1939年11月卒于北京。1949年移葬于北京革命公墓。

涢口古镇

位于新沟镇街西部。形成于西晋时期,历1600多年,衰于清道光年间。是境内最早见诸正史的村镇。涢口,即涢水注入汉水之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汉水),谓之涢口也”。涢口历来是兵家征战、商户争利之地。西晋建兴三年(315年)夏,荆州刺史陶侃被贬往广州,其荆州旧将群情愤惋,“率其徒三千屯涢口”(《晋书》)。1840年,汉水改道,涢水通汉水故道淤塞,转由新沟注入汉水,涢口始离汉水之滨,其地理优势尽失,日渐萧条,集市逐渐东迁新沟镇。1969年,人民政府为疏通河道而开挖汉北河,涢口以上约10公里成为涢水故道。今日涢口虽村舍寥落,但年长者仍能指点“涢口街”旧迹。

文物古迹

东西湖区文物古迹情况表

名 称地 点发现 时间面积文化 层厚采集标本时 代文物保护单位
马投潭遗址三店农场,马投潭1984年7,600,平方米2~4米石斧,陶片,鼎足,薄胎彩陶,兽骨,鹿骨,兽牙等新石器省级,1992年公布
钥匙墩遗址柏泉农场,钥匙墩1984.320,000,平方米1~2米石斧,石锛,陶纺轮,坩埚片,红烧土,陶片等新石器,—商周市级,1988年公布
余家嘴遗址柏泉农场,余家嘴1984.312,700,平方米1,5~2,米石斧,陶片,鼎足,黑灰陶器口沿商周市级,1988年公布
龙王台遗址柏泉农场,龙王台1984.490,0003米石斧,陶片,鼎足,陶纺轮,鹿角等新石器,—商周区级
曹房墩遗址柏泉农场,营房1984.430,0001米石斧,豆把,红烧土等商周区级
圣家墩遗址柏泉农场,圣家墩1984.41,5001~2米石斧,陶片,大量红烧土新石器区级
北赛湖遗址柏泉农场,北赛湖边1984.102,7000,7米鼎足,彩陶片,等新石器区级
下湾遗址柏泉农场,下湾1984.58,0001,2米石斧,少量陶片新石器
凤凰岭遗址三店农场,东赵湾1984年3,0001,5~1,8彩陶片,鼎足等新石器区级
塔尔头遗址径河农场,塔尔头1984年3,0001,5~1,8彩陶片,鼎足等新石器区级
张家墩遗址养殖场,张家墩1984.69,0001~3米彩陶残片,红烧土及不规则三角形鹅卵石新石器
柏泉古井柏泉农场,月塘角村遗存150,平方米井深,3,5米唐末宋初市级,1983年公布
东西湖大堤,纪念碑东西湖大堤,9公里处1958年兴建28,平方米高6,5米1958年市级,1998年公布

[马投潭遗址] 位于吴家山北部,马投潭村西城隍台上,距区机关驻地2公里,1984年发现。属晚期屈家岭文化至湖北龙山文化时期遗存,距今约4 500~4 000年。遗址为一个6~8米的土墩,面积7600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采集的石器有石片、磨制石斧、锛、凿等;陶器有三角形扁鼎足、柱状鼎足、豆足、高领罐口沿、卷沿罐口等,多为红褐陶,另有橙黄陶、红胎黑灰陶及黑陶、灰陶。动物遗骨有鹿角、兽骨、野牛牙等。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北宽85米,东西长90米。

[余家咀遗址] 位于柏泉农场园林大队余家咀坡地。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1984年3月发现。属晚期屈家岭文化至湖北龙山文化及商周时期遗存,距今约4 000~3 500年。地表暴露遗物丰富,采集的石器有磨制石斧、石凿等,陶器有两缘向外卷起成突棱的扁平鼎足、鸭嘴状鼎足、圆柱状鼎足、矮豆圈足、折沿侈口罐口沿、兰纹缸片、泥质灰黑陶塔形盖钮、侈口卷沿小罐口沿、平折盆口沿、盉流等。遗址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2.5米。198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钥匙墩遗址] 位于柏泉农场东湖大队钥匙墩村。距柏泉办事处驻地5.5公里,1984年发现。属湖北龙山文化至西周时期遗存,距今约4 000~3 500年。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中心在墩子西部,文化层厚1~2米。采集的石器有石锛、石刀、大小石斧,陶器有夹砂红陶扁平鼎足、侧扁鼎足、泥质灰红陶平折沿盆口、薄胎陶片、夹砂红陶厚胎篮纹大缸片、厚胎篮纹坩埚片、厚胎四系敞口壶形器、厚胎矮圈足、绳纹鬲足、泥质红陶直豆把、泥质黑陶喇叭形豆把、泥质灰陶纺轮等。198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泉古井] 位于柏泉农场月塘角村,距柏泉办事处驻地2.2公里。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柏泉山在汉阳县西北。山下有景德寺,寺有井,古柏根蟠其中。”古井建于唐末宋初。占地150平方米。井台六角形,石砌,井栏为红沙石雕刻,井口内圆,直径70厘米,井身由青灰砖筑砌。井深3.5米,水深3米,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美。古井奇观历代地志均有记载。《汉阳县志》载:“相传禹植柏大别山(今龟山)头,根达柏泉井中,故名。今土人淘井犹见树根二,状如双鲤,其泉对面涌出,如鱼嬉水,遇岁旱,犹是供数十村汲取。”文人学士歌咏其事,代有佳作。明永乐间汉阳县教谕赵弼有《柏泉》诗:“影沁空霄玉鉴光,苔封石甃色苍苍,汲来数仞清泉水,犹带高林柏子香。”;当地乡贤、清顺治进士、绍兴知府张三异有《柏井歌》等。1989年和1997年两次维修。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西湖大堤纪念碑] 位于将军路街东西湖大堤9公里处。建于1958年7月1日。占地28平方米,碑高6 .5米,由12层花岗石砌筑。碑身的顶部是一个金光闪闪的五角星图微,碑身两面用隶书刻有“东西湖大堤”五个大字。碑座正面和两侧嵌有汉白玉浮雕。正面浮雕以写实手法反映围垦大军取土筑堤的火热劳动场景,两侧采用农民画风格刻以农作果实和家禽牲畜浮雕,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碑座背面嵌以汉白玉,用隶书阴刻《东西湖大堤纪念碑文》。1998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

2018年6月,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3]

城市排名

2018年11月,东西湖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榜单,排名第68位。[14]

2020年9月,东西湖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五十四。[15]

相关内容

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7%,形成了以现代物流、旅游、总部经济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特色鲜明。以如意、柏泉农业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74%。2011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开放开发成效显著。投资东西湖区的全球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9家,实际利用外资7.5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32.8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保税物流中心、公路口岸、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相继投入运营。湖北省检验检疫局在东西湖区设立办事机构,武汉海关整体搬迁到东西湖区。通过全区上下多年的努力,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