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小行星会撞击哪里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很严重吗_2022年5月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2022年5月有什么节日

由网友(醉酒戏红颜)分享简介:2022年5月6日小行星会撞击哪里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很严重吗今年5月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月份,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月份,在这个月份里面会有很多特殊的日子,也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专家推测,在今年5月6日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但是这个的几率是比较低的,并且也没有预测出会撞击哪里哪个国家,不需要过于恐慌。2022年5月6日小行星会...

2022年5月6日小行星会撞击哪里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很严重吗

NASA称2022小行星或撞地球 为什么小行星会撞地球

今年5月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月份,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月份,在这个月份里面会有很多特殊的日子,也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专家推测,在今年5月6日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但是这个的几率是比较低的,并且也没有预测出会撞击哪里哪个国家,不需要过于恐慌。

2022年5月6日小行星会撞击哪里

哪个国家并没有官方通知,并且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

此前,美国宇航局宣布了一颗具有潜在威胁的行星“2009 jf1”,就其大小、距离和速度而言,它是第五颗危险行星。然而,nasa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撞击地球的确切时间,预计将在2022年5月6日上午。据了解,“2009 jf1”行星虽然不大,但其飞行速度达到每秒23.92公里,这是一个很高的威胁。经过多次分析,美国宇航局估计,2022年5月这颗行星俯冲地球的概率为3800分之一。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太担心小行星2009jf1,因为宇宙中有很多这样的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很小。更不用说,行星本身的体积非常小。即使它真的击中地球,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显示,该行星在预计日期撞击地球的概率非常低,仅为0.026%。然而,由于我们不能忽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一切,美国的探测系统已秘密监控其行为,并将在第一时间通知所有人任何变化。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大吗

很小。

事实上,小行星撞击导致人类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小。自2000年以来,地球只被26颗小行星撞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方面,这些小行星体积很小。另一方面,只有少数小行星可以导致大灭绝。直径为10米的小行星虽然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还不足以对人类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人们普遍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很高。此外,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被称为“城市杀手”,这加深了人们的恐慌。

科学家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只有7000万分之一。震惊世界的“通古斯卡爆炸”曾被怀疑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但由于没有明显证据,它已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科学家们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一个概率事件。除了尽可能多地拦截外,人类几乎无能为力。不必要的恐慌只会加剧灾难前的压抑气氛,这无异于徒劳的担忧。

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毫无根据地害怕小行星。虽然有些小行星措手不及,但人们一旦发现它们的存在,就会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对策。

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很严重吗

首先,自太阳系形成以来,小行星一直在撞击地球。换句话说,这不仅在历史上发生过,事实上,它每天都在发生。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统计数据,汽车大小的小行星几乎每年与地球相撞一次,而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每2000年才与地球相撞一次。相比之下,撞击地球的绝大多数小行星只有一英寸或几毫米。当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就会燃烧。偶尔,一些会撞击地球表面,但这是非常罕见的。在过去的100年里,流星坠落事件只有几次,其中最著名的是1908年俄罗斯通古斯克的流星坠落事件和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流星坠落事件。

第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果非常严重。已知最严重的小行星与地球碰撞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当时,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与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相撞。碰撞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灭绝了当时地球上最大的物种恐龙。烟雾遮住了太阳,持续了几年,大量动植物死亡。

当然,大多数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不会导致物种灭绝,但也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例如,1908年通古斯卡小行星爆炸将爆炸点750平方英里范围内的森林夷为平地,而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爆炸摧毁了小行星坠落轨道80公里范围内的房屋,1200人受伤。考虑到两次小行星爆炸都发生在人口密度非常低的地区,想象一下,如果类似的事件发生在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大城市,破坏将是无法想象的。



2022年5月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2022年5月有什么节日

2022年5月份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月份,在这个月份里面会有很多的特殊的日子,人们也会有很多的活动。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有专家预测今年5月6日可能会有小行星撞地球,但是这个时间发生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基本上是不用恐慌的。

2022年5月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2022年5月6日地球可能与小行星相撞。

nasa警告说,小行星2009 jf1可能会在2022年5月6日与地球相撞。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于一个特殊的哨兵系统,nasa已经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危险物体,该系统可以高精度跟踪空间物体,并有可能在未来100年内撞击地球。

nasa认为小行星2009 jf1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从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和接近它的速度来看,它被认为是第五大危险。专家们设法确定了可能发生碰撞的确切日期和时间。

预计这将发生在2022年5月6日西班牙半岛时间上午8:34(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6:34)。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得超过0.026%。但阴谋论者不相信这个数字。在他们看来,nasa很难说出真相,因为他们担心世界会恐慌。

小行星2009 jf1在大小上没有差别,但它的移动速度非常高——每秒23.92公里,几乎是现存最危险小行星的两倍,预计将于2880年坠落地球。

2022年5月会有损石撞到地球吗

有可能。

事实上,陨石每天都会撞击地球。大多数撞击地球的陨石来自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一小部分来自火星和月球。这类小行星主要由硅酸盐组成,最初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但在运行过程中小行星之间会不断发生碰撞。如果撞击力太强,它将被击出轨道并在太空中自由飞行。

地球的引力将把漂浮在太空中的小行星“吸”到地球上。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小行星似乎以超高速冲向地球,但事实上,它是由重力引起的。

因此,只要小行星带发生碰撞,陨石就会继续冲向地球。科学家说,地球每天接收5万吨陨石,但它们通常在离地面10至40公里的高度燃烧。

主要原因是当小行星冲破大气层时,它们会摩擦并发出光和热,导致高温。小行星会烧毁,一些行星会在高温高压的影响下爆炸,形成陨石雨。当未燃烧的行星碎片落到地面时,它们会变成陨石,只有少数陨石会形成巨大的陨石坑。

因此,我们无法准确计算陨石撞击地球的次数。如果我们不得不用一个量词来描述它,那只能说是无数次。

2022年5月有什么节日

2022年5月的节日包括:劳动节、世界金枪鱼日、世界新闻自由日、微信日、五四青年节、科技传播日、夏初、国际助产士日、世界哮喘预防日、中国在线物流节、母亲节、沐浴佛日、4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微笑日、扶贫母亲节、中国品牌日、,世界肥胖预防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护士节黄色和玫瑰情人节、国际家庭日、国家idd预防日、国家残疾日、世界电信日、世界高血压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世界家庭医生生日、国家学生营养日、,网上情人节、世界计量日、世界陌生人节、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世界蜜蜂日、小曼、世界文化发展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乌龟日、世界中风预防日、国际失踪儿童日、世界人类条件挑战日、全国爱发日、世界肠道健康日、,国际维和人员日和世界无烟日。



美国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 2013小行星撞击月球

美宇宙飞船成功将小行星撞离原运行轨道,这一任务具有怎样的意义?

美国东部时间9月26日19时14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执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使其偏离原运行轨道,完成了检验能否使“杀手小行星”偏离地球的测试任务。

美国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 2013小行星撞击月球


NASA成功撞击小行星,业内人士对这一操作是如何解读的?

NASA此次演习的目的也与科幻片如出一辙,正是为了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威胁做准备。 虽然目前撞击已经完成,但小行星的轨道是否发生了变化,还需要天文学家进一步通过望远镜来测量确定。

NASA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这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它们的飞行轨道,把地球从它们飞行路径上清理出去,但是完全靠科技能力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做到,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天体,仅仅靠人类卫星撞击,其影响应该是微乎其微。NASA的这一次撞击任务,旨在证明地外天体碎片可以被人类的探测器或者卫星撼动,但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实际情况了。

美媒称美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媒称美宇宙飞船成功撞击小行星,发生了如下的事情。

一、“迪莫弗斯”的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名叫“迪莫弗斯”,直径160米,围绕着直径780米的小行星“迪迪莫斯”运行。这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目标是双小行星系统。按照最初的计划,小行星的轨道可能会在撞击发生之后被改变。

迪莫弗斯是一颗很普通的小行星。尽管这条宽度还不到一千米,但也足够毁灭一座城市了。2013年,俄罗斯发生了一起直径20公尺的小行星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大约是500吨 TNT,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1/3,导致超过1400人死亡。

二、DART卫星撞击小行星

美国太空总署实况转播, DART卫星在美国东部时间撞上了“迪莫弗斯”的小行星, DART卫星携带的相机拍摄到了这次碰撞。

美国太空总署称, DART飞船质量大约为570千克,当碰撞发生时,DART卫星以22530千米/小时的时速飞行。

按照牛顿的运动规律,这次碰撞会使双小行星系统的速度减慢0.7 mm/s,从而使其彼此之间的自转周期减少数分钟。这样的变化,足够用来观测和测量碰撞后的数据。

而不会影响到它的自转和运行轨道,也就不会对地球的安全造成任何威胁。

三、撞击的目的

这是美国太空总署第一次对小行星的轨道偏移技术进行试验,目的是为了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

这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航天器是否能自主导航到目标小行星,是否与目标小行星发生碰撞,以及如何通过地面望远镜测量小行星的轨道偏离。

美宇宙飞船成功将小行星撞离原运行轨道,成功背后有哪些难点?

背后有运行预判等难点。

总体来说,美宇宙飞船将小行星撞离运行轨道确实难度较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点,其中最大难点是小行星运行预判,如果预判不准就无法准确撞击,并且机会只有一次,所以难度较大。具体来说成功背后有这些难点:预判难度很大,撞击点难锁定,太空环境复杂。以下笔者将进行详细解释。

第一、美宇宙飞船将小行星撞离轨道,难点是预判难度很大:因为小行星运行轨道并非是直来直去那么简单,其运行轨道是一条弧线。这种弧线路径就增加了预判难度,并且小行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天体引力影响。不但有可能会改变运动速率,甚至有可能偏离原来运行轨道。这又给预判小行星位置增加了难度。最后,小行星运动速度很快,只有一次预判机会,如果错过了就没有下次了。这又一次增加了小行星位置预判难度。所以说难点是预判难度大。

第二、美宇宙飞船将小行星撞离轨道,难点是撞击点难锁定:因为最终目的是把小行星撞出运行轨道,哪怕是小行星位置最终预判成功了,撞击点锁定错误也会造成坏结果。比如把小行星撞进运行轨道。又因为小行星运动速度快,撞击点偏差很好结果也截然不同。所以说此举难点在撞击点难锁定。

第三、美宇宙飞船将小行星撞离轨道,难点是太空环境复杂:因为宇宙飞船是在科学家控制之下去撞击小行星。但是太空环境多变会导致控制难度增加,比如躲避太空陨石,躲避太空高能射线对宇宙飞船干扰,甚至要考虑到其他天体对宇宙飞船所造成引力影响。所以说此举难点在太空环境复杂。



近地小行星的撞击实例

   2010年9月8日,两颗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将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清晨和下午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们各自与地球的最短距离均少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但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不到它们。

撞击实例

2002年6月6日,一个估计直径为10m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该次撞击发生在地中海,地点约在34°n21°e。该天体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根据次声测量)相当于2.6万吨三硝基甲苯(黄色炸药),与一个中型核武器相当。当时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处于核战边缘,如果该小行星撞击在该区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010年9月8日,两颗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将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清晨和下午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们各自与地球的最短距离均少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但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不到它们。航空航天局称,第一颗小行星代号为2010rx30,直径在10~20m之间,将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5时51分到达距地球最近处,约为25万公里,此时它的位置在北太平洋上方;第二颗代号2010rf12,直径6~14m,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时12分到达距地球最近处,约为8万公里,此时它在南极洲上方。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公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名科学家介绍,宇宙中每天都有大约5000万个天体从靠近地球的太空中穿过,但这两颗小行星在同一天以如此近的距离与地球“亲密接触”,实在不多见。他还表示,人类应该加强对有可能威胁地球的天体的监测,截止目前用于这方面的天文望远镜还不够大,数量也不够多,因此只能提前一两天观测到朝地球飞来的“危险天体”,这两颗小行星的“到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近地小行星的撞击实例

   2010年9月8日,两颗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将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清晨和下午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们各自与地球的最短距离均少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但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不到它们。

撞击实例

2002年6月6日,一个估计直径为10m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该次撞击发生在地中海,地点约在34°n21°e。该天体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根据次声测量)相当于2.6万吨三硝基甲苯(黄色炸药),与一个中型核武器相当。当时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处于核战边缘,如果该小行星撞击在该区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010年9月8日,两颗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将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清晨和下午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们各自与地球的最短距离均少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但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不到它们。航空航天局称,第一颗小行星代号为2010rx30,直径在10~20m之间,将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5时51分到达距地球最近处,约为25万公里,此时它的位置在北太平洋上方;第二颗代号2010rf12,直径6~14m,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时12分到达距地球最近处,约为8万公里,此时它在南极洲上方。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公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名科学家介绍,宇宙中每天都有大约5000万个天体从靠近地球的太空中穿过,但这两颗小行星在同一天以如此近的距离与地球“亲密接触”,实在不多见。他还表示,人类应该加强对有可能威胁地球的天体的监测,截止目前用于这方面的天文望远镜还不够大,数量也不够多,因此只能提前一两天观测到朝地球飞来的“危险天体”,这两颗小行星的“到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行星2022或撞地球 行星的历史

对于宇宙的探索,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而科学家们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是不断的去寻找,日前据了解,行星2022年或撞地球,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天文资讯吧。

行星2022或撞地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一块长128米,体型接近埃及吉萨大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名为jf1)可能于2022年5月6日与地球相撞,其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23万吨tnt炸药,超过1945年投放广岛原子弹的15倍以上(广岛原子弹威力约1.5万吨tnt炸药)。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为3800分之一(2.6%)。

科学家表示,如果jf1撞到人口稠密的地区,会立即摧毁整个城市,数百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即使它坠落在太平洋最偏远的地方,也会引发毁灭性的海啸和“核冬天”,可能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这颗小行星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近地监测系统“哨兵”密切关注。“哨兵”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碰撞监测系统,它不断扫描最新的小行星目录,以寻找未来100年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这颗小行星与地球东部相撞的可能性很低。但尽管jf1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容忽视”

考虑到未来撞击可能造成的危险,世界各地的航天机构正在研究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灭绝事件。来自欧洲、美国的研究人员和宇宙飞船工程师正在考虑一项使小行星“转向”的任务,并“证明这项技术是一种可行的行星防御方法”。在任务的第一阶段,一艘宇宙飞船将故意撞向这颗小行星。之后第二艘宇宙飞船将评估撞击地点,收集有关撞击影响的数据。

行星的历史

从古典时代的神圣的游星演化到科学时代实在的实体,人们对行星的认识是随着历史在不停地进化的。行星的概念已经不仅延伸到太阳系,而且还到达了其他太阳系外系统。对行星定义的内在的模糊性已经导致了不少科学争论。

从远古时代起,五个肉眼可见的经典行星就已经被人们熟知,他们对神学、宗教宇宙学和古代天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古代,天文学家记录了一些特定的光点,相对于其他星星是如何移动跨越天空的。古希腊人把这些光点叫做planetes asteres,游星(planētoi,漫游者),今天的英文名称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化出来的。

在古代希腊、中国、巴比伦和实际上所有前现代文明中,人们几乎普遍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地球旋转。会有这种认识的原因是,人们每天都看到星星围绕着地球旋转,看起来,地球是坚实且稳定的,是静止的而不是移动的。这一理论,直到1543年才被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所取代。



毁神星撞击地球?关于毁神星的所有资料

毁神星,是一颗对地球有危险的近地小行星。科学家们发现毁神星可能会在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过”,但由于它的运行轨道被地球引力改变,它将于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那么,毁神星撞击地球会是真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星座

知识中了解一下。

毁神星(apophis),是一颗近地小行星。编号99942,英文名叫apophis。在埃及神话中,apophis是毁灭与黑暗之神,所以它的官方中文名,被译成“毁神星”。这是一颗直径约270米的近地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释放的能量将达到广岛原子弹的2500倍。

最初(从2004年6月19日发现直到2004年12月27日)共近200次观测表明,这颗小行星将于gmt+8时间2029年4月14日4时49分到达距离地球东半球最近位置,于gmt+8时间当日5时20分左右与地球相撞概率为1/37(2.7%)。

若发生撞击,将释放6400万亿千焦能量,相当于1.53万亿千克(15.3亿吨)tnt炸药爆炸释出的能量。2013年1月观测报告表示,已经排除了2036年毁神星撞击地球的全部可能性。

毁神星的神话传说:

在埃及神话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恶和毁灭之魔,它的目的是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天文学家将一颗正从外太空直奔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也命名为“阿波菲斯”(毁神星),正是因为这颗小行星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这颗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直径约有300米。据专家测算,“阿波菲斯”小行星将于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过”,由于它的运行轨道被地球引力改变,它将于2036年重新“光临”地球。

毁神星是否会撞击地球:

根据2013年的最新观测,已经排除了2036年毁神星(apophis)撞击地球的全部可能性。这个确实是个好消息,因为这颗小行星实际上比我们认为的还要更大一些。但是毁神星带给我们教训了,并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正越来越擅寻找、发现和追踪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非常严肃地应对这种威胁。

毁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毁灭性后果。它会直接摧毁撞击地点周围数百千米内的所有东西,并且产生整个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响。

毁神星把这种风险如实带到了公众面前。不过,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创建了、b612基金会,专注于定位、确认,甚至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他们有这样、一个计划,创建一个被称为“前哨”的太空项目,用于追踪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在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科学家也打算创建一个类似的项、目,被称为neocam。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托马斯·穆勒认为,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数据显示,“阿波菲斯”跨度为1066英尺,级325米。比原先估计的885英尺(270米)大了20%左右。从反照率的计算上看,“阿波菲斯”还比原先设想的要暗一些。在刚刚发现“阿波菲斯”时,科学家认为其很可能撞击地球,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它会近距离掠过地球,而不会与地球发生碰撞,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称赫歇尔红外望远镜可对阿波菲斯的物理特征进行详细测量,以便对这颗小行星未来的运行轨迹进行评估。

毁神星的发现历程:

毁神星“阿波菲斯”这颗直径约400米的小行星于2004年6月被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至2004年12月24日,nasa的科学家经过计算,骇然发现它有高达1/450的可能性于2029年撞击地球。此后继续观测和计算,它在2029年撞地的可能性最高曾达1/233。消息很快向全世界公布,不过,当时全球的目光都被印度洋大海啸所吸引,这条消息最初没有引起多少媒体和公众的注意。这样的预言是依据观测,以概率的方式做出的,无论其最后是否正确,都应当承认,这是属于科学范畴的预言。

之前这颗小行星临时编号“2004mn4”,可能正是因为科学家预测到其将对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威胁才得名,它目前已经名列“托里诺等级”第4级,10级意味着必然的全球毁灭性碰撞。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小行星中危险等级最高的。

阿波菲斯曾经与地球近距离擦肩而过。2004年,它与地球的距离仅约为161万公里(约为地球与月亮距离的4倍)。有许多太空岩石曾经与地球近距离擦肩而过,但阿波菲斯是引起天文学家最警觉和公众最关注的一颗太空岩石。阿波菲斯发现于2004年,以埃及神话中著名的灾难和破坏之神命名。阿波菲斯有可能将于2029年再次向地球飞来。科学家曾经计算过,它未来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高达1/40。不过,后来的测量数据将这种可能性几乎降至零。2004年12月,阿波菲斯得到的杜林危险指数为4分。杜林危险指数是指一套用作衡量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10分制指标,10分代表天体明确会撞向地球并导致世界末日。尽管阿波菲斯2029年飞来时撞向地球的可能性已几乎降为零,但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将可能会缩小到大约30万公里。

美国《科学》杂志一些前沿科学研究者推测,地球在过去的五亿年中,曾经发生过五次巨大的生命浩劫。据美国的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隔6200万年地球上就会经历一次物种的大灭绝。而经科学家们考证,距现在最近的第五次全球性物种大灭绝大约发生在6500万年前,据他们测,当时地球是遭受到巨大的陨石碰撞,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90%的地球物种。这颗毁灭者就这样结束了恐龙的时代,让地球迎来了新生代。

毁神星的防御计划: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认为一张重约550磅(即249公斤)的碳纤维网,足以改变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毁神星(apophis)的既定轨道。因为网的材料将会起到类似于太阳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排出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在2029年前,毁神星都不会给地球造成太大的威胁。即使当它开始露出邪恶的微笑时也是在2036年了。科学家们认为将其套在网中长达18年久后,足以将这个可预见未来里的末日煞神推离地球。

各界对毁神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想法:

科学家估计,小行星的碰撞并不足以消灭地球上的生物,不过,碰撞所产生的一连串事件,如大量的火山爆发、海水水位上升、海水的氧气减少及气候急速改变,才导致大量生物死亡,地震的力量相等於芮氏震级十二级,是地球最强烈的地震的一百万倍,火山喷射出来的灰尘和二氧化碳,将会产生温室作用,令地球的气温上升,灰尘并且阻挡了日光,使植物不能产生光合作用,破坏地球的食物链。

从研究地球上的化石,科学家相信,在二亿五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很多生物在八千至十万年间,迅速死亡;这次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和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一次碰撞类似,碰撞发生在墨西哥东南部的犹加敦半岛,这次碰撞令恐龙在地球消失。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算,apophis将在2036年飞临地球附近,如果发生相撞,其产生的威力将是二战末期美军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当量的10万倍。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将直接影响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而地球表面的其它地区则会受到大量尘埃的污染。

科学家们强调称,用于做出决定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他们不久前曾在伦敦举行的近地天体会议上指出,现在必须着手研发相应的技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改变apophis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有陨石专家认为,目前关注的并非apophis是否会与地球相撞,而是这一撞击何时会发生。许多较小的天体都会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发生爆炸并且不会对地面产生影响。但是,地球平均每10万年便会遭到一颗直径1公里以上的天体的撞击,而遭到直径超过6公里的天体撞击的几率平均每1亿年会出现一次。

apophis自去年6月份被发现以来便受到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最初天文学家们曾认为,apophis可能会在2029年与地球相撞。不过,进一步的观测显示,早先撞击的时间计算有误,但撞击发生的概率却要比原先估计的高。

尽管现在距离撞击可能发生的时间还有20余年,但“太空守卫”基金会主席安德烈·卡鲁兹表示,政府必须现在就做出决定,这样科学家们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方案以预防撞击的发生。据测算,apophis与地球相撞的概率约为1/37至4.5万分之一,但在天文学上,这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概率”。

英国贝尔法斯特皇家大学的天文学家阿兰·费茨蒙斯表示:“当apophis在2029年4月13日到达近地点时,地球的引力会改变其飞行轨道。这样以来,当它在2036年再次飞临地球时便有可能发生相撞的灾难。”

目前,欧洲空间局下属的先进概念研究小组正在领导研制新型卫星和火箭,以便将那些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推往其它“安全”的轨道。

据专家们介绍,明年春季还将再出现一次观测apophis的良机,借助大功率的雷达,天文学家们将能够更为精确地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如果在明年的观测中还无法排除apophis在2036年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那么天文学家们将不得不等到2013年才能进行下一次观测。但nasa认为,必须在明年观测过程中做出有关应对apophis的决定。

阿兰·费茨蒙斯指出:“我们可以在2013年决定继续实施避免小行星撞击的工作,但相关的计划必须在此之前就制定完毕。”天文学家们要等到2029年才能确定apophis是否会与地球相撞。如果到时

证明

科学家们的预测确实会发生,那么人类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避免apophis撞击地球。

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近几年不时有小行星威胁地球的报道,这绝不表明目前地球受到的危险增加了,相反说明人类已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小行星能撞上地球的概率实际上是很小的,拿直径2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来说,大约是50万年左右才有可能发生一次。即使将来某个时候有迹象表明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可能,人类也完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及时地将它“解决掉”。比如发射飞行器、导弹等撞击、炸毁飞行天体等措施来解决“灭顶之灾”。

美籍华裔太空人卢杰及另一名美国太空人想出新方法,阻止小行星撞地球,就是发射一艘核动力太空船并指挥它于小行星旁盘旋,发挥“引力拖船”的作用,以引力改变小行星的行进轨道。

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人卢杰与洛夫在新一期《自然》科学杂志中表示,即使一颗直径约200公尺的“细小”小行星撞向地球,也会造成“广泛损毁”及人命伤亡。很多科学家已着手研究把一艘太空船与可能构成威胁的小行星联系起来的方法,希望藉此改变小行星的行进方向。

虽然美国太空总署的“深度撞击”探测器早前成功撞向彗星,但卢杰与洛夫认为,由于小行星的结构大都是粗糙而不坚实,加上大多数的小行星都会旋转,故很难准确地将太空船与小行星相撞。

该两名太空人想出的,让太空船在没有实际接触的情况下,利用引力作为“无形”拖曳工具的方法,相信优点更多。他们建议,如果宇宙间出现威胁地球安全的物体时,可派出一艘核动力太空船,扮演“引力拖船”的角色,在小行星旁盘旋,以引力慢慢地改变该物体的轨道。

卢杰说,此构思最明显的好处是“非常简单”。由于动力在太空中不会散失,故只要有足够时间,微小的推力已可令物体的轨道出现重大转变。“引力拖船”可以是一支火箭,能于小行星表面徘徊,依赖微小的引力就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引力拖船”的推动器会被调校至向外,避免朝向小行星表面,以免影响拖引力。

太空人计算出一艘重20吨的“引力拖船”可于约一年内改变一颗200公尺直径小行星的轨道。这种方法将令原本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于10年或20年后确保不会撞向地球。

据估计目前在太空中有约1000颗宽逾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美国太空总署的小行星监察计划希望于2008年底以前,找出90%的这类有威胁小行星。

毁神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毁神星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大约每7年就会运行到地球附近一次。2004年刚被发现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它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它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这意味着它有可能会撞上地球。按照最初的估算,这颗小行星直径250米,比战列舰还大,一旦撞上地球,后果不可小觑:这场天地冲撞将产生一场巨大的爆炸,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炸药同时爆炸。这要比地球上曾经引爆过的最大级别核武器还要超出20倍。

1、擦肩而过:

毁神星将在2029年4月以极近的距离擦过地球,实际上会比许多人造卫星的高度更低!尽管在那一年,它肯定不会撞上地球,但存在一个问题:地球的引力会弯折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如果它恰好在某个距离上飞越地球(从某个被昵称为“锁眼”的空间区域中穿过),它就会移入另一条轨道,在7年之后的2036年4月撞上地球。

问题在于,当时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精确观测数据,所以在尝试预测20多年后它的具体位置时,总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当时的推算中,毁神星在2029年总有一个很小但是不容忽视的概率会穿过“锁眼”,导致它在2036年撞上地球。

几年前的观测数据更精确的确定了它的轨道,将2036年毁神星撞击地球的几率降到了大约百万分之一。但是,最让人放心的数字应该是0才对。

毁神星正从距离地球1400万千米的地方飞过,正适合对它进行观测。天文学家利用nasa的金石(goldstone)雷达设施,向那颗小行星发射了无线电脉冲,并接收到了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精确测定了这块巨石的位置。把这些新数据加进来之后,天文学家发现,这颗小行星肯定会在2029年错过“锁眼”,因而也就百分之百不会在2036年撞上地球。实际上,2036年4月毁神星靠近地球时,它到地球的最小距离也会在2000万千米以上,比月亮还要远50倍以上。因此,看起来,毁神星是安全的。

2、越大并非越好:

还有另一个“更大”的消息。由赫歇尔空间红外望远镜所作的最新观测表明,毁神星比预想的要更大一些。它的直径不是270米,更有可能是350米!看起来似乎没有变大多少,但是要记住,这里说的是直径。一个物体的质量跟直径的立方成比例——直径增加20%,意味着质量会增加75%。因此,如果它撞击地球,破坏力会更惊人。

无法确定这颗小行星有多大的原因在于,在望远镜中它只是一个无法分辨的光点。你不可能拍张照片然后测量它有多大。相反,你只能通过它有多亮,再加上知道它离地球有多远,从而推算它的大小。大多数小行星都会把照在它们身上的大约4%的阳光反射回来,因此把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你就能得到它的大小。

问题就在于反射率。这只是一个测。但赫歇尔望远镜的最新观测确定了这个数值。通过比对毁神星在红外波段不同波长上的亮度,天文学家发现,这颗小行星在可见光波段的表面颜色要比原先认为的更黑一些。如果小行星表面更黑,那么要达到同样的亮度,它就必须更大才行。这意味着,毁神星撞上地球的话,会产生威力更大的冲撞。

3、教训行动:

毁神星带给来的教训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类正越来越擅长寻找、发现和追踪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人类必须非常严肃地应对这种威胁。

毁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毁灭性后果。它会直接摧毁撞击地点周围数百千米内的所有东西,并且产生整个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响。尽管不会像6500万年前的那场撞击一样灭绝大量生物,但这样的灾难应对起来也绝对轻松不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可以想想:两架撞上大厦的飞机就能导致全球经济一蹶不振,那么,一场10亿吨tnt级的大碰撞又会如何呢?

毁神星把这种风险如实带到了公众面前,或许比好莱坞那些大片的效果还要好。不过,天文学家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在认真考虑了。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创建的b612基金会,专注于定位、确认,甚至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他们有这样一个计划,创建一个被称为“前哨”的太空项目,用于追踪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在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科学家也打算创建一个类似的项目,被称为neocam。

对于毁神星撞地球所做出的措施: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认为一张重约550磅(即249公斤)的碳纤维网,足以改变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毁神星(apophis)的既定轨道。因为网的材料将会起到类似于太阳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排出的太阳辐射的总量。

在2029年前,毁神星都不会给地球造成太大的威胁。即使当它开始露出邪恶的微笑时也是在2036年了。科学家们认为将其套在网中长达18年久后,足以将这个可预见未来里的末日煞神推离地球。

毁神星带给来的教训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类正越来越擅长寻找、发现和追踪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人类必须非常严肃地应对这种威胁。毁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毁灭性后果。它会直接摧毁撞击地点周围数百千米内的所有东西,并且产生整个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响。

尽管不会像6500万年前的那场撞击一样灭绝大量生物,但这样的灾难应对起来也绝对轻松不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可以想想:两架撞上大厦的飞机就能导致全球经济一蹶不振,那么,一场10亿吨tnt级的大碰撞又会如何呢?

对于毁神星撞地球,我国相关人士试想的五大拦截方案:

1、用核弹炸毁小行星;据我国国家天文台的李竞研究员介绍,科学界目前“拦截”小行星的设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其炸毁,破坏掉;另一种则是改变它的运行轨道。

对于第一种解决办法,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利用核导弹攻击向地球袭来的物体——就如同好莱坞影星布鲁斯·威利斯在《哈米吉多顿》电影中采用的方法一样,如发射一个火箭、一个导弹,把它炸掉。

“炸毁”的办法在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李竞研究员介绍说,在炸毁之前首先要对将要撞向地球的小天体的本源进行研究,看它的组成元素是铁质的还是硅质的,如果是硅质的,因为它质地比较松散,就可以利用导弹或者其他的核装置进行攻击将其炸毁,但是如果是铁质的,是一个坚硬的“铁疙瘩”,就要采取改变轨道的办法。

弱点与质疑:“炸毁”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因为,核爆炸的后果难以预料。李竞研究员说,“弄不好,炸掉的碎片会向地球散落,人们将对它们失去控制,使人类更深受其害。”

2、用机械力改变轨道

更多的科学家在考虑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的方法。李竞研究员介绍说,第一种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就是发射人造天体,将其发射到太空后,把它调整到和小天体(或称小行星)平行,并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即人造小天体的运行速度等于小行星的运行速度,然后用机械推它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

弱点与质疑:李竞研究员认为,这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但是要经过不断的、充分的试验,不能有任何误差存在,难度比较大。如果第一次没有推成功,还要发射飞行器对它进行跟踪,再在合适的时候推它,改变它的轨道。

3、改变颜色以改变轨道

第二种改变轨道的方法是改变小行星的表面颜色。李竞研究员说,如果原来小行星是灰的,可以将它变成纯黑,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样可以改变它的反照率,颜色改变后它的吸热情况就会有所改变,黑色可以降低反照率提高吸热率,从而提高整个行星自身的温度,对它的运行轨道产生影响;也可以把它变成白的,使它变冷,效果是一样的。

弱点与质疑:改变小行星颜色可以改变它的轨道。但前提是,需要大把时间积累推力,而且还需要深入研究并随时监控对小行星轨道的实际影响,否则,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方法也可能导致它更直接地撞向地球。

4、用爆炸法改变轨道

用爆炸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小行星轨道的改变。对于组成元素是铁质的、结构结实的行星,李竞研究员认为,可以利用导弹或是核装置对其进行攻击,理想的状态是将它炸成一分为二的两部分,这样质量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的质量了,轨道也就跟着变了”。

弱点与质疑:目前这些理论上的探讨,都是在理想状态下才能进行的,实际中不能有一点点的误差存在,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5、给小行星安“太阳帆”

这种方案要在小行星体表面上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或者一个“太阳帆”,把行星从地球的轨道上推开。发动机将被一个常规火箭发送到小行星上;然后,发动机自己固定在小行星上,开动发动机,把小行星推离它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使它错过与地球相撞的机会。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把一个“太阳帆”附着在小行星上,而不是发动机。利用常规火箭把这个帆发送到小行星上,并把它植根于小行星体的表面。这个帆一旦附着在小行星表面上,它就能够吸收由太阳放射出的光子,从而像风吹动一条船上的帆一样,把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

微型卫星还可以用来登陆向地球冲来的近地球物体,查看近地球物体上面的物质、形状、大小及合成物。研究人员称,这些信息对于把任何冲向地球来的近地球物体推离轨道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相关人士对毁神星撞地球的试想方案的质疑:

总体上这些技术在理论上虽然都是成立的,但是此种技术的实际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所有的方案都只是设想

李竞研究员认为,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和手段,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期需要50年。在这个足够长的时间里,人们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实验使技术逐步完善成熟。“从理论上讲,人类已有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手段,但是,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试验。虽然说美国、俄罗斯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可行的,但是毕竟还没有试验,没有真正实施过。说说很容易,实际应用没准儿会出现问题,所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让技术逐渐成熟。”

科学家们认为,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预警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利。

关于我国的监测小行星工作,李竞研究员告诉时讯记者,我国在河北兴隆县的天文监测点一度在全球很有影响力,但近几年各国普遍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显得落后了。

关于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neas)指的是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如毁神星)。这类型于小行星可能会有与撞击地球的危险。截至2011年9月发现中等体积大小的近地小行星数量约为19500颗。其中有500多颗小行星的直径超过1km。这些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颗一旦撞击地球,都将带来毁灭性威胁。

近地小行星撞击实例:

2002年6月6日,一个估计直径为10m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该次撞击发生在地中海,地点约在34°n21°e。该天体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根据次声测量)相当于2.6万吨三硝基甲苯(黄色炸药),与一个中型核武器相当。

2010年9月8日,两颗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将分别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清晨和下午与地球“擦肩而过”,届时它们各自与地球的最短距离均少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但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不到它们。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时间(yekt)上午9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发生在俄罗斯乌拉尔联邦管区车里雅宾斯克市的一次陨石雨事件。陨石进入大气层时直径约15米,质量约7千公吨,在天空中留下大约10公里长的轨迹,主要的碎片似乎击中了切巴尔库尔湖。

近地小行星撞击主要案例:

(1)2014年5月2日下午4点13分,一颗被发现不到一周的小行星和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14hl129”,直径六七米,在地球和月亮之间飞过。和地球距离最短时为30万公里,比地月距离还近8万公里。“2014hl129”是一个椭圆形轨道的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2014年4月28日,才被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与地球擦肩而过。最短距离为30万公里,在地球和月亮的中间飞掠过去。因为速度够快并没有撞向地球。

(2)2014年5月3日凌晨4点多,编号为“2014gy48”的小行星,再次向地球飞来。它的直径达800m左右,如果砸向地球后果不堪设想。“幸好,它飞掠地球的时候,距离地球很远,大约有45倍的地月距离远。”

(3)2014年5月3日下午4点左右,编号为“2014ho132”的小行星再度略过地球,和地球最短距离约为80多万公里。这颗小行星的直径为大约为30米。“2014hl129”是近半个月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小行星。它对地球并没有敌意,它自己在绕[1]太阳公转,绕太阳回归一次是1.45年。虽然离地球足够近,对地球的确构成潜在威胁,但不会对人类构成很大危险,因为还有大气层的保护。就算冲向地球来了,大部分材质会在大气里被燃烧掉,而砸到地表的部分也很有限,相当于强流星雨的威力,但从观测的情况来看,不太可能砸向地球。

关于近地小行星的防御方案:

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界目前有多种对付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方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

(1)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烦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变成许多小“杀手”,把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近地小天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并且,核武器在太空环境中,如果在小天体表面爆炸,它的威力很弱,效果不理想。这种方法一直毁誉参半。

(2)用太空飞船撞击它,改变其轨道或把它撞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样,这也可能把灾难扩大数倍。

用航空器给它施加压力(即用机械力),使它加速或减速,从而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但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质量相对于人类目前的航空器都是天文数字,实行极为困难,并存在一定的风险。

(3)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质向外发散,从而产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变飞行方向;或者用超强激光把它摧毁成对地球无害的小碎块。这种方法也比较理想,但必须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统。

(4)用油漆涂料来改变它的颜色,影响它吸收太阳光和热量,通过热能的变化来改变其轨道。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涂料如何运去也是个问题。

(5)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风筝形太阳帆发送到它的上面,而张开的太阳帆利用反弹太阳光子所产生的压力把它逐渐推离原来的轨道。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6)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种像火箭那样的装置,让这种装置不断地喷出物质,像喷气式飞机那样,通过反作用力来改变其飞行方向,同理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质量相对于人类目前的火箭是天文数字。这种方法好像有点浪漫色彩。

当然,还有其他的防御方案。所有的方案截止目前几乎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它们是否切实可行可靠,还要靠将来的实践来检验。



最易行事莽撞的星座

行事莽撞会导致误会的产生,行事莽撞也会导致错误的发生,有些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或决定可能会有点莽撞,可还是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决定。然而有些

星座

就是难改莽撞的毛病,究竟是哪些

星座

容易犯这种毛病呢?答案请见下面的排行榜。

天蝎座:过度情绪化

天蝎是很容易歇斯底里的

星座

。遇事难以保持头脑的冷静,就算暂时的平静,也只是在心里打鼓,下一步该怎样发作、发泄才能起到最波澜壮阔的效果。天蝎的生活是富有戏剧化的,而且是话剧那种夸张的剧。

天蝎周遭的人很容易被天蝎的冲动吓坏。也会因为天蝎总是做出惊心动魄的事情感到提心吊胆。天蝎在歇斯底里之前完全不

会考

虑后果,只顾着作,留下的烂摊子多半会扔给别人。因为莽撞做错事的几率很大。

金牛座:就算是错的也要坚持

金牛很固执,有时候明明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是莽撞的,也隐约察觉到按自己的决定行事可能会出错,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决定,这就是所谓的,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

表面上看金牛很稳重,实际上金牛的“稳重”只不过是不随便做出改变罢了,严格来说,算不上是稳重。所以,包括对待莽撞这件事,金牛也是很固执的,要莽撞也就莽撞到底,像一头横冲直撞的牛。

狮子座:有脾气一定要发出来

狮子心里藏不住火,哪怕是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只要狮子心情不爽,一定会把自己预谋要发出来的脾气发出来,犹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狮子把自己的粗暴简单看成是一种坦率,实际上是不懂得克制情绪的低情商表现。

狮子很少考虑未来,只看现在,不管有什么问题都是先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莫名其妙的想法,不管别人能否接受,不管会招来怎样的后果。

射手座:考虑太多累觉不爱

射手对待很多事的态度都特别随意,想到哪做到哪,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计划。考虑的多了,射手会觉得很累,而且对射手来说最辛苦的事情就是动脑子想事情,想的多了,心也累,脑子也累。

宁可胡乱做出决定,也懒得细细思量。所以,莽撞行事对射手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射手个性大大咧咧,觉得太细腻的人是斤斤计较的人,是小市民,只有潇洒大方的人才是英雄豪杰。

白羊座:冲动是恶魔

白羊的冲动可排在十二

星座

之首。热血冲上脑门,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就要执行自己当前的想法。尽管白羊很可能因为冲动吃过不少亏,但却永远改不了莽撞的毛病。

即便犯错后,白羊能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产生后悔的心态,但情绪上头的那一分钟,白羊就是克制不住自己。哪怕因为莽撞得罪了人,事后肯道歉,气愤的时刻也一定会把脾气发出来,就算面对的人是天王老子也不怕。



最小的行星是哪个行星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其表面昼夜温差大,大气层极为稀薄所以没办法有效的保存热量。水星的表面与月球非常相似,遍布着环形山、大平原、盆地、辐射纹和断崖,人们还用文学艺术家的名字给这些环形山命名。

最小的行星是哪个行星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并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叫法各不相同。欧洲古代将其称为墨丘利,我国古代则将其称为辰星,西汉司马迁观测并发现辰星呈灰色,将其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以黑色属水,故命名为水星。

水星的轨道周期为87.9691天,每116天左右就会与地球会合一次,但是它的公转速度圆圆的超过了太阳系的其它行星。水星也是太阳系中表面昼夜温差最大的行星,大气层非常的稀薄,无法有效的保存热量,白天时赤道地区的温度可以达到432℃,夜间则降至-172℃。

水星上的环形山

水星的表面与月球表面非常相似,遍布着环形山,并且其地质在数十亿年来都处于非活动状态。1976年开始,国际天文联合会开始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其名字都是以文学艺术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已经命名的环形山有三百多个。



2022年5月5日立夏的禁忌 2022年5月5日立夏有什么禁忌

  1、禁忌熬夜贪睡,夏季昼长夜短,很多朋友喜欢熬夜,早晨喜欢赖床,这是不对的,不利于养生的标准,夏季养生主要在于“静养”,更重要的是要“养心”因为进入夏天,是养心的好时节,日常要以修身养性为主,不可熬夜贪睡,经常熬夜,早晨起不来,即使起来也昏昏沉沉,身体的各项机能不能快速协调运转,对心脏也是不好的。

  2、禁忌浮躁冲动,养生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净化自身,这里不仅要从身体上养生,还要注重心灵上的养生,夏季气候闷热,容易引发人体的各种不良情绪产生,导致心情烦躁郁闷,心神不宁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诱发身体机能的变化,从而引起我们身体的损害。

  3、忌坐门槛,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意思是说,立夏这天坐门槛,整个夏天会疲倦多病。过去的农家,生活困苦,条件简陋,桌子板凳不周全,将门槛作为板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由于门槛矮于板凳,这样的高度孩子们更乐意坐。到了立夏这天,孩子们自然习以为常地坐门槛,大人们一旦发现立马制止:“今天不能坐门槛!”传说立夏这天坐门槛,整个夏天就会没精没神,疲惫不堪。不过这尽是少数地区的禁忌。

  4、【忌】搬家 出行 安葬 旅游 破土 移徙 栽种 词讼 行丧 搬家

出行

安葬

旅游

破土

移徙

栽种

词讼

行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