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功能_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什么

由网友(许卿白头上上签)分享简介:人们在排尿时,肛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由于肛门感染,导致人工肛门括约肌出现异常情况,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头疼,不知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什么?现在很多的人都会好奇这东西,其实这是一项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这个对于机体功能退化的老年人来说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顾名思义,这一个东西便是可以用于大小便失禁或者是得了老年痴呆这类不可...



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人们在排尿时,肛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由于肛门感染,导致人工肛门括约肌出现异常情况,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这样也能好的快一些,人们也可以不为此而感到烦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工肛门括约肌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分类:

1.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是直肠环肌层的延续,属平滑肌,呈珠白色。其上界平肛管直肠肌环平面,下达括约肌间沟,包绕肛管上2/3部。肛门内括约肌肌束为椭圆形,连续重叠呈叠瓦状排列,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逐渐呈水平,下部有些纤维稍斜向上。肛门内括约肌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条清楚的环状游离缘,有联合纵肌的弹性纤维环绕。

2.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是肛管的最外层肌肉,是横纹肌,受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可分为三层,即皮下层、浅层和深层。皮下层环绕肛管下端。浅层为椭圆形肌束,围绕肛管两侧,一端止于尾骨尖,一端连接在肛门前侧会阴部的会阴浅横肌。深层是一环形肌束,围绕肛管一周,两端分别止于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

功能:

1.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它自动张开,协助排便。肛门内括约肌易痉挛,所谓痉挛就是一种持续收缩状态。如受到炎症等的刺激后就处于痉挛状态,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同时引起肛门疼痛,大便干燥时可使肛管皮肤破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可形成肛裂。

2.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有括约肛门的功能,肛门外括约肌的组成象三个U形环,使肛管紧闭。在产生便意感时,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就可以通过收缩外括约肌来闭合肛门,控制排便,但外括约肌易疲劳,持续收缩一般只能维持55秒,超过此时间,大便就控制不住而排出体外。

由于涉及人体肛门,所以很多人不好意思去医院,这样的认识是错误,毕竟现在在这个比较开放的社会,这种疾病也没什么,人工肛门括约肌在整个排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旦损伤,对人体的冲击和伤害非常大,所以说任何的疾病都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什么

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什么?现在很多的人都会好奇这东西,其实这是一项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这个对于机体功能退化的老年人来说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顾名思义,这一个东西便是可以用于大小便失禁或者是得了老年痴呆这类不可自理的老年人身上。 那么我们就开始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退化,容易大便失禁,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等不能自理疾病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而正常人在受到恐惧刺激时,也可能发生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对患者而言,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伤害,还会因此而受到心理伤害。上月,北京一医院的教授宣布,用于大便失禁人群的新型实用专利技术人工肛门括约肌已得到国家专利。

据该教授介绍,这个装置是一个串珠样结构在肛门处环绕,依靠特殊的内收力量,达到人体自身肛门所具有的控制大便的功能。这项专利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未来应用到临床上,其价格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5。

这项技术适用于大便失禁的病人,以及切除了肛门后需要进行肛门重建的直肠癌病人。这个装置直径只有3厘米,置入手术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而且创伤比较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吃东西、下地活动。

虽然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出现可以让大便失禁的患者恢复正常功能,但它现在刚刚发明,达到量产并投入到使用阶段,还需要二三年的时间。

人工肛门括约肌是什么?其实通过上面所描述的,大家应该都应该会有所了解的,但是这个物品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如果是需要完全的投入要使用阶段的话,还是会需要一段的时间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发明,同样也可以减轻子女的一些麻烦。也可以减少一些卧床老人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肛门括约肌去除的治疗方法

如何的疾病都会给人们带来不便,人体肛门是人们排尿的器官,在人所有的器官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尿频,尿急,尿不尽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人工肛门括约肌去除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以后遇到时也不至于手慌脚乱,希望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能够收获多多。

(1)排便无定时与稀便人工肛门病人由于切除了直肠括约肌,无法定时排便,大便处于自流状态,水分来不及被充分吸收,故人工肛门内不时有稀便流出,此时应特别注意饮食安排.残渣少,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形成粪便少,利于缓解症状.水果,蔬菜,米面等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引起腹泻与腹胀,应暂予避免吃或少吃.大便特别稀薄者,可用地芬诺酯1~2片,每天3次.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肠道功能逐渐适应了新的情况,人工肛门的括约肌功能建立,即可望排便次数正常,大便和饮食也基本如同常人。

(2)肛门周围炎主要是因为大便对人工肛门的持续刺激所致,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糜烂.肛门周围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保持人工肛门部皮肤的清洁,及早用手纸揩去流出的粪便.但不宜重擦,亦不宜用肥皂水,以免损伤肛门周围的皮肤黏膜.已经发生肛门周围炎者,可在人工肛门四周的皮肤涂上氧化锌软膏,酌情口服诺氟沙星等消炎药。

(3)屁多亦与肛门括约肌被切除,肠道气体失去控制有关.术后一定时间内少食豆类,洋葱,甜食,米面等,并适当服用一些助消化药,如多酶片等,可以缓解症状。

(4)人工肛门器具的使用及适应人工肛门术后,应定期扩肛以防肠道狭窄影响排便.方法是戴上手套,用示指插入肛门达到第二指节,再轻轻转动数圈即可.关于人工肛门器具的选择,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但必须要便于;中洗.假肛囊袋最好能在每次用后置于1%苯扎溴铵溶液中浸泡1小时,再晾干备用.有的病人已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即不必再佩带假肛.人工肛门部位如有出血,应注意观察是局部糜烂擦伤,还是内部出血.必要时应请医生检查,以排除癌复发或第二次大肠癌的可能性.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疾病,关键是遇到疾病之我们要保持镇定的心态,人工肛门括约肌去除不算是很严重的手术治疗,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依然要学会克制,例如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不能有不干不净的性生活体验,除此之外,还有每天保持身体干净,勤洗澡。



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和保健

 我们身体中每一个部位都有它的功能,而肛门内括约肌会协助排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平时生活习惯不好,或者是经常便秘,都会对肛门内外括约肌造成一定的伤害,会非常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所以说肛门内括约肌的保健就变得特别重要,那么肛门内括约肌的功能和保健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肛门内括约肌是由直肠壁的内环肌下降至肛管处变厚而成,由于其位于肛管的内侧,故称其为肛门内括约肌。平均宽度约3厘米,厚度为0.5厘米,环绕肛管的上2/3部位。它的外围被联合纵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深、浅两层肌纤维包绕。属平滑肌,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不受意识控制。

 肛门内括约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它自动张开,协助排便。肛门内括约肌易痉挛,所谓痉挛就是一种持续收缩状态。如受到炎症等的刺激后就处于痉挛状态.

 提肛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以及促进肛门手术后患者伤口和肛门功能恢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运动过程中,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增强其收缩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使裂口难以愈合。相反,如果肛门括约肌过于松弛,对痔核和直肠黏膜的支持力不够,就会导致痔核脱出和脱肛。肛门疾病术后的人,因肛门括约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增强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促进伤口愈合,以避免和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

 我相信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肛门内外括约肌,都知道了肛门内括约肌的功能和保健方法,我们平时有时间的时候要按照上面的办法来进行保健运动,这样对肛门内外括约肌非常好,尤其是一些患有肛门疾病的朋友更是需要做保健,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产后尿失禁

女性在生产完之后有的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家在平时应该都会感觉到女性生完孩子之后就没有什么事了,很多的女性也会彻底的放松了,其实有很多的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身体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产后尿失禁就是常见的,有些女性不能够约束自己的小便,就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女人这一辈子生孩子是最大的事情,有的女性生孩子的整个过程都是很顺利的,生完之后也没有什么症状,可是有的女性就不那么幸运了,生孩子之后还会出现很多困扰的现象,常见的就是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为产后不能如意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
多因难产时分娩时间过长,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胎儿压迫膀胱过久,致使膀胱被压处成瘘。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中医将产后膀胱尿失禁归人“产后小便数候”、“产后尿血候”、“产后遗尿候”范畴,统称“产后排尿异常”。病因为膀胱气化失职所致,与肺、肾有密切关系。因肾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产时劳伤气血,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或多产早婚,房劳伤肾,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产程过长或处理不当,损伤膀胱而发生产后尿失禁。

临床表现

小便频数或失禁发生在产后1星期左右,初起多有排尿疼痛,尿时淋沥不断、尿中夹有血丝,继则小便自遗,苔薄白,脉沉细。

产后尿失禁是属于张力性尿失禁.当分娩时,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及肌肉产生过度伸张;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者,如臀位牵引,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影响复旧可致尿道膨出,盆底软组织松弛,或有会阴切开裂伤等.张力性尿失禁可随产次增多而加重,中医称“产后遗尿”.

发病病因

产后尿失禁并不少见,它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曰提肛肌)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而导致提肛肌的松弛、萎缩。

分娩过程中,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伸张作用,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助产如臀牵引术、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产后体力劳动、持续性咳嗽、便秘等均为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恢复,使盆底组织松弛,导致尿道膨出,膀胱颈下降,尿道上段失去紧张度而变为漏斗形,尿道相对变短而宽,泌尿生殖隔及浅层肌肉损伤如会阴深Ⅱ度裂伤可影响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容易发生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的女性一般都是难产引起的,产后小便的次数会很多,有的时候白天小便的次数都会达到十几次,一般这样的症状会在生产完之后的一个星期会发现,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尿痛的症状,也会尿不尽,出现这样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



括约肌痉挛该怎么办

 括约肌痉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大部分人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它危害着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呢,括约肌痉挛该怎么办?我收集了下面几点内容回答这个问题,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肛门内括约肌易痉挛,所谓痉挛就是一种持续收缩状态。如受到炎症等的刺激后就处于痉挛状态,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同时引起肛门疼痛,大便干燥时可使肛管皮肤破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可形成肛裂。临床治疗肛裂和一些肛门狭窄就是通过解除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来完成的。 现代概念认为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是内括约肌痉挛诱发肛管后位供血不足,日久难以愈合而形成的。肛裂的病因是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和纤维化,解除内括约肌痉挛是临床治疗肛裂的关键。 解除括约肌痉挛要到专业肛肠专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肛门括约肌痉挛,是造成肛裂的主要原因,建议你可自行扩肛,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正常排便习惯。建议解痉药物缓解,平时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必要时手术治疗。解痉药物很多;比如654-2.颠茄片等等,。也可以结合针灸理疗的。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括约肌痉挛该怎么办,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的话,可以拨打我们屏幕下方的免费热线,也可以通过在线问答的方式与我们24小时在线的专家进行交流,我们有着这方面较为权威的专家,相信他们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案。



食管下括约肌发病类型

 我们可能对自身的食管下括约肌还不太了解吧,这是反映我们正常身体机能的一项指标,通过对食管下括约肌的了解,我们可以及时有效的对我们的身体做出调整,补充身体没缺乏的营养物质,如果有疾病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现如今出现了食管下括约肌不正常的情况,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才能治疗食管下括约肌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管下括约肌疾病的发病类型吧。

  发病类型:

 1.食管由上食管括约肌、食管体及下食管括约肌构成。传统认为环咽肌代表上食管括约肌,它和食管体上1/3部分由横纹肌构成,随人的意志而动作。食管下2/3部分由平滑肌构成,包括下食管括约肌,为植物神经所支配,不依人的意志而动作。食管运动是协调一致的,吞咽时上食管括约肌弛缓,食管上口张开,食物进入食管腔。蠕动波随吞咽动作而开始,呈环形收缩,由上而下推移,将食物向下推动,至下食管括约肌时,括约肌弛缓,食管下口(即贲门)开放,食物进入胃内。下食管括约肌通常处于紧张状态,贲门关闭,将胃腔与食管腔分隔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2.食管上1/3部分的横纹肌和食管上括约肌运动失调影响全身横纹肌的疾病皆可能影响食管横纹肌。包括以下疾病:①重症肌无力。为全身横纹肌病变,但常以吞咽困难为最早表现。②眼咽肌病。为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吞咽困难。③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表现为肌病性面容、雁颈、秃顶、睾丸萎缩和白内障,常并有吞咽困难。④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为一种结缔组织病,可影响食管横纹肌,引起吞咽困难。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可发生肌病或粘液水肿,少数病例可发生吞咽困难。⑥咽喉部手术损伤上食管的横纹肌,引起吞咽困难。

3.另外,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可影响上食管横纹肌的调节,而引起食管运动失调。常见的有:脑血管意外引起脑干病变,造成吞咽困难。可引起吞咽困难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发性脊髓炎、脑干病变、遗传性慢性舞蹈病、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病、白喉及破伤风等。

环咽肌痉挛或称环咽肌失弛缓表现为吞咽困难X射线钡餐检查发现吞咽时钡剂不能通过食管括约肌。但各项其他检查皆正常。原因未明。

以上疾病的共同表现为吞咽困难,常不能产生吞咽作用。反复企图吞咽而不能下咽,液体食物可进入气管或鼻腔,严重者不能下咽唾液,因而常常流涎,有时食物进入喉头引起窒息。X 射线电影摄影或录像可发现钡剂滞留于食管上段,为诊断的可靠依据。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食管扩张术对个别病人有效。对病情严重、体重下降和因食物进入气管反复发生肺炎的病例,可考虑咽环肌切开术。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治疗食管下括约肌疾病的方法,通过以上内容,当我们自身再出现食管下括约肌的情况,就可以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治疗,就可以免去四处求医问诊的困难,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肛管癌的治疗方法

很多时候你感觉自己无缘无故得了肛管癌,其实这种病的潜伏期我们自己没有注意,最后才造成疾病发生了。

  一、治疗

  肛管癌治疗必须根据其病理类型、生长部位、侵犯的范围、癌细胞的分化和恶性程度、有无淋巴转移,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且更着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以肛管鳞状细胞癌为主论述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1974年以前,一般认为肛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经腹会阴联合肛管、直肠切除术(Miles术),并认为手术是惟一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肛管癌局部侵袭以及3个方向的淋巴转移,所以手术范围比直肠癌更甚,要求会阴切除应包括肛门周围广泛的皮肤(不少于3cm)、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肛提肌以及盆底腹膜下所有淋巴引流区域,女性患者常需切除阴道后壁。由于切除范围广泛,会阴部切口常需开放处理,难以Ⅰ期缝合。扩大的Miles术,包括扩大的腹盆腔淋巴结清扫、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除、盆腔脏器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并未显示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反之,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Beck汇总1960~1988年19组资料1129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治疗资料,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50%,手术死亡率为5.9%,局部复发率为28%,远处复发率27%。

  近年来放疗、化疗对肛管癌治疗的效果获得肯定,扩大的Miles术不再被作为首选治疗方式,特别是早期肛管癌,手术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施行。但T3、T4期肛管癌仍应以Miles术为主,术前或术后加以放化疗。

  (2)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肛管癌向下方的淋巴转移第一站到达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为8.2%~40.5%。初诊时,有1/3~1/2患者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肛管癌Miles术后1~2年内相当多患者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因此,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被视为肛管癌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方面。近年认识已趋一致。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并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和降低复发率,Miles术后随访中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时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亦可获得满意效果。所以强调肛管癌根治术后定期密切复查和随访,术后1年内每月复查1次,1~2年内每2个月复查1次,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应及时作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若初诊时临床已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未肯定癌转移,Miles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是十分需要的,若抗感染治疗淋巴结消失则不必考虑即时作淋巴结清除,应予密切随诊;若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无缩小,应考虑为淋巴结转移,Miles术开始前作淋巴结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也待Miles术后3~6周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这种分期手术可以避免对病者一次性创伤过大,还可以减少因腹股沟切口接近结肠造口而引起腹股沟皮瓣坏死、感染的危险性。

  此外,也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对腹股沟行预防性或姑息性放射治疗。

  至于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范围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包括腹股沟浅、深淋巴结以及髂外淋巴结,甚至清除至髂总淋巴结。在清扫过程中,常取股管处淋巴结(Cloquet淋巴结)作冰冻切片检查,以决定是否进一步作髂淋巴结清除。

  由于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后常发生淋巴瘘、皮瓣坏死、下肢感染水肿、会阴部肿胀,甚至出现下肢、外生殖器象皮肿以及腹股沟恶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腹股沟淋巴清除术的选择、施行的时机以及清除范围都应有周详的考虑。

  (3)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可以是根治性的,也可以是姑息性的。根治性局部切除是用于原发瘤≤2cm,位置表浅未向深部侵袭、无任何转移迹象、病理证实细胞分化良好的Ⅰ期鳞状细胞癌,切除范围至少应切除边缘外2.5cm的皮肤和部分肌肉,保留括约肌功能。这种局部切除可获得治愈性效果,据1964~1985年七项资料汇总138例T1患者局部切除5年生存率71%,局部复发28%,远处复发28%。姑息性局部切除是用于全身情况不能耐受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病人,以及放化疗后有残留病灶者,有时也用于局部复发的病人。姑息性局部切除术目的以切除肉眼所见的病灶为主,术后常需加用放化疗。

  2、放疗和化疗:肛管鳞癌的放射治疗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设备、投照技术等原因,并发症严重,故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70年代,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观念的改变和放疗设备以及投照技术的提高,使得放射治疗再度受到重视,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的首选地位。Papilion是放疗的倡导者,总结早期肛管癌不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75%~80%。有学者主张加用化疗可以增敏,减少放疗剂量,且有全身治疗作用,消灭微小病灶。Nigro等(1974)报告放疗加化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放疗后再切除的标本中没有残留癌细胞,证实了肛管癌对放射治疗有较高敏感性。后来,他又2次统计1971~1983年间接受放疗的104例肛管癌患者,62例放疗后再活检,仅1例有残留癌细胞;24例治疗后接受手术,其中22例未发现癌细胞残留,这些结果为放射治疗作为肛管癌首选治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据报道全世界已有近300例治疗经验。化疗用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同时用高能量射线照射肛管、会阴以及盆腔,甚至包括腹股沟区。副作用主要是放射性皮炎、黏膜炎、腹泻、骨髓抑制、膀胱炎等。放射治疗总计的5年生存率约为55%,T1和T2患者为75%,T3、T4患者为40%~70%,局部复发率从25%降至8%,有50%~80%的放疗后复发患者仍可通过手术而获得满意效果。目前使用较多的2个方案:

  (1)Nigro(1984)治疗方案:放射总量30Gy/3周,同时化疗,5-FU1000mg/m2,24h持续静脉滴注,第1~4天和第28~31天;丝裂霉素(MMC)15mg/m2,第1天静脉注射。治疗后6周原发肿瘤部位活检,若无癌残留则不需手术;若有癌残留则行根治性切除。此法治疗104例,97例无癌残留,仅7例肿瘤未完全消失,但已缩小。104例中99例有轻度口腔炎、腹泻和脱发,15例中度白细胞减少,5例有严重反应需住院处理。

  (2)英国癌症研究联合协会(UKCCCR)方案:用直线加速器照射会阴部,总量45Gy/5周,照射范围包括腹股沟区,休息6周后再用外照射,增强剂量15Gy/6次或用放射核素192Ir进行组织间照射,总量25Gy。放疗开始和结束时用化疗(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3、综合治疗:正如上述单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5年生存率约50%,术后有相当高的复发率,而且要作永久性人工肛门,病人身心均受到极大创伤;单纯放射治疗,根据1980~1989年9个资料640例肛管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68%,而局部复发率为26%,远处转移率为17%,但是T3、T4病者治疗效果较差,而且放疗后尚有部分病人原发瘤有残留,未达到治愈;单纯化疗尚未见系列报告,目前还只是用于不适宜手术或放疗者。可见,单纯手术或放疗或化疗均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现在临床上多主张应用放疗+化疗+手术综合治疗肛管癌。Nigro的方案已反映此观点,放化疗后活检发现仍有肿瘤残留,则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早期病人可以作局部切除加术后放化疗;T3、T4病人则可以手术为主,术前或术后加放化疗;不宜手术者则只行放化疗。至于生物治疗,目前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最好在通过手术、放化疗大量消灭癌细胞后再应用生物治疗,通常采用的是冻干卡介苗(BCG)、胸腺素(thymosin)、干扰素(IFN)、阿地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二、预后

  影响肛管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是肿瘤的分期,尤其是肿瘤浸润的深度对5年生存率有极大影响。T1、T2者5年生存率可达70%~100%,而T3、T4者只有10%~40%,肿瘤若侵犯肌肉或括约肌外软组织,术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更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与原发瘤同时发现,预后不良。远处转移显示癌瘤已进入晚期,多见于肝、肺、骨骼、大脑等。

  肿瘤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关,分化好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达75%;分化差又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仅为24%。组织学类型与预后亦明显相关,肛管癌大多是鳞状细胞癌,预后比腺癌、黑色素瘤好,后者术后多在1.5年内死亡,Brady(1995)汇总1980~1990年6个资料,共计231例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术后平均生存12~18.6月。肛管黑色素瘤对放化疗均敏感,应首先行Miles术,Brady报告71例肛管直肠黑色素瘤经腹会阴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27%。

  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者预后好,国外联合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病人5年生存率提高到65%~80%,而单纯手术治疗仅45%~70%,综合治疗局部复发率比单纯手术治疗低20%左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这种肛管癌,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大概知道了。一定注意生活细节,保护自己身体健康。



肝结石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我们的家乡因为地质不好,日常食用的水都是自来水,因为地表水太不干净,含有很多水碱,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胆结石。很多人都有胆结石,除了日常用水导致的,还可能跟消化不良有关系。肝结石就是胆结石发展造成的,很多人觉得额不疼就不用去除结石,去除结石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肝结石就是肝内结石,是指肝脏内的胆小管有结石,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原发性肝内结石,也有可能是总胆管结石向上游走堆积所造成的,如总胆管结石或是胆囊结石.如果肝内已经形成结石,就必须寻求医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要根据您的情况而定.

目前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肝结石的中药排石疗法在我国广泛开展后,不断取得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排石疗法的适应症也有所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肝外胆管结石 多大结石可以排出,目前尚无肯定标准.一般横径在1CM左右的结石,有通过排石治疗法舒张括约肌自行排出的可能.为此,过去曾以肝外胆管结石横径1CM左右为排石适应症.因此认为小结石较易排出,而在结石大于3CM时,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局部无相对或绝对通过障碍,则经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可能排出.

(2)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广泛性小结石,是目前手术治疗较困难的范围.实践证明,排石疗法对肝内结石,亦取得良好效果

(3)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能否排出,决定于结石大小,形状及胆囊胆管功能状态.

看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治疗结石的方法,都是很安全的治疗方法,大家不要太担心现在的结石治疗方法不妥当。很多人都会选择结石疼痛的时候才去去除结石,这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现在治疗结石的方法很科学,有肝结石、胆结石的朋友还是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去除。



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我们很多时候都听说过,但是具体有什么表现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想要了解这种会阴下降综合征,自己先认真的看完下面文章

  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一、非手术治疗
  1、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避免每次排便时间过长,不超过10min为宜;可适当应用纤维制剂帮助排便,从而避免进一步加重盆底肌损害。
  2、加强提肛锻炼:盆底肌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肛门的收缩和舒张,这一运动由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通过复杂的机制协调完成。锻炼方法可采取胸膝位或其他体位,配合呼吸与肛提肌运动,吸气时盆底肌收缩,呼气时盆底肌放松,如此一呼一吸,一松一缩,是减轻会阴下降并恢复盆底肌张力的基本方法。
  3、积极治疗伴随病变:为减轻症状,避免盆底肌的进一步损伤,对伴随直肠内套叠或直肠脱垂的会阴下降综合征应积极治疗脱垂,打断会阴下降综合征、过度用力排便、脱垂间的恶性循环。首先采用注射治疗,加强提肛锻炼,效果很好。

  二、手术治疗
  经注射治疗无效,或为肛管内直肠套叠者,可行手术纠正直肠内套叠。但由于会阴下降综合征伴随盆底肌功能障碍,即使行径腹直肠固定或悬吊术,术后仍然可能遗留部分症状。
  由于会阴下降综合征均伴有某种程度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故临床医师应避免行扩肛治疗,以免加重括约肌损害,导致术后肛门失禁。

针对这种会阴下降综合征,人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没健康的身体,不但影响了你的健康,说不定还影响了你的生育能力哦,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