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台乡(云南临沧临翔区下辖乡)

由网友(不想一个人却只能一个人)分享简介:马台城位于临翔区东部澜沧江干,距临沧乡四四公里。东取平村城隔江相视,南取专尚镇(这招村)相连,西取凤翔、忙畔街谈服务处交界,北取邦东城邻接。有领土面积二九六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七五零米,最低海拔三四二九米。辖九个村平易近委员会,一二二个村平易近小组,常住人嘴二零七二一人(第7次天下人嘴普查),栖身着彝、推祜、傣等一二种平易近族。...

马台乡位于临翔区东部澜沧江畔,距临沧城44千米。东与平村乡隔江相望,南与博尚镇(那招村)相连,西与凤翔、忙畔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与邦东乡毗邻。有国土面积296平方千米,境内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3429米。辖9个村民委员会,12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721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居住着彝、拉祜、傣等12种民族。

中文名

马台乡

地理位置

临翔区东部澜沧江畔

面积

292.32平方千米

人口

20721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电话区号

0883

车牌代码

云S

邮政区码

677006

机场

临沧机场

著名景点

革命烈士陵园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

风景名胜

坐看云起时 临沧这些观云海的绝佳之地

墓碑

马台乡

文化站

:1985年10月建立马台乡文化站,目前,文化站占地面积298.4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职工之家。全乡9个村民委员会先后建立了村文化室,均配备了一套电教设备,宣传栏,全乡共有图书45830册(其中乡文化站1100册,各村分别为500册,马台中心校22099册,全河中心校18131册)。田径场2块,篮球场11块,乒乓球桌6张,打歌场5块,组建了3个业余文体队伍(琅琊舞狮队、全河唢呐队、山歌队),经常开展文化、体育及宣传教育活动。

古迹

:新古器遗址。马台乡唐家村那蚌村民小组在新石器时期遗有雷鞋、石斧等珍贵文物,于2003年3月被划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陵园。马台乡革命烈士陵园属马台村委会辖区,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规模较小,仅有4名烈士碑墓。2004年,为纪念1949年在中国解放战争中在马台战斗和1969年7月14日在缅甸国际战争支左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临沧市民政局、临翔区民政局、马台乡人民政府,以及临沧、昆明、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区54名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捐资,对马台革命烈士陵园进行系列整修。现建有烈士纪念碑1座。

革命烈士名录(按牺牲时间顺序排列):

王洪顺,男,1930年生,云南省墨江县九联镇东街人。194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23日在马台小忙顶反击战中光荣牺牲。

杨和玉,女,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清河村人。1979年8月为帮助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二纵队十一支队找船只渡江突围,同年9月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光荣牺牲,年三十九岁。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宗贵,男,原籍湖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师三团机炮连任班长,中国共产党党员。于1950年8月15日在马台缅树丫口土匪暴动战斗中牺牲。

张有贵,男,临翔区马台乡清河村人,1940年生,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六三七部队。于1969年7月14日在缅甸光荣牺牲。

古树

:马台乡现存古树一株,生长在平掌村委会田坝心寨边,细叶榕树和大叶榕树合二为一,直径约2.5米,高约20米

农村经济

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

马台乡认真按照“三篇文章”和“三大特色经济带”的规划布局,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扣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结合本乡实际,产业结构调整凸显专、特、优,以突出特色闯市场,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科学发展之路,建设高、中、低三个梯级发展经济带格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万出新步伐。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21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56万元,林业收入2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9元,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二、三产业比重日益增加,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4.7%:7.7%:7.6%。

文化教育

教育

教育

马台乡下设马台、全河两所中心校,29个教学点,建筑面积19335平方米,危房5874平方米。两所中心校共有教职工204名,2812名在校生,26个学前班,551名在校幼儿。其中:中学在校生842名,小学1970人。中学入学率达99.8%,巩固率达97.8%,小学入学率达99.7%以上,巩固率达98.9%。

两所中心校均备有微机室、多媒休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运动场及劳动设备齐全。

人口卫生

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

马台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3年7月,当时称第五区人民卫生所。2006年末,院长石兆平,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医师3人,医士5人,护士4人,工勤人员4人。该院从始建至今先后扩建修缮5次。现院内设有门诊部、住院部、防保组、妇幼组、治疗组、功能室(B超、心电图)、X光室、中药房、西药房、院部综合办公室。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互助体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好转。2006年全乡共有5357户2100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全年获得门诊减免7197人次,共133151.14元;住院报销490人次,共269425.62元。完成了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金收缴工作,收缴资金210770元,参合农户5380户21077人,参合率达90.1%。

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大工程”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积极创建。2006年,全乡计划生育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3.9‰;完成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72户,兑现奖金7.6万元,全乡累计完成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光荣证》办理302户。

2021年7月,临沧市临翔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马台乡常住人口20721人。

基础设施

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累计投工46.5万个,对508件农田水利沟渠进行整复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4500亩,同时,投资2万元对塘房水库、等简大沟等部分水利设施进行了修缮,使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2、人畜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完成了下帮歪、平掌村、大寨、全河中学、琅琊完小、清河村等6件人畜饮水工程的扫尾工作,解决了236户1242人和148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3、公路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圈马路二期工程塘罐窑至观音阁共5公里弹石路建设。临大线油路工程建设马台段38公里顺利启动。

4、糯扎渡电站建设。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共涉及4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移民户227户。坚持“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原则,全面开展移民安置工作。

5、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4万元,实施了平河村组织活动场所和村委会建设;投资2000元,在全河街修建了垃圾坑;投资5000元对马台街实施了绿化工程。

6、电力设施强化建设。实施了平河村委会杨家、毛家、核桃树等3个村民小组、164户农户的电网改造,实现两改一同价,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全乡通电率达100%。

7、通信设施逐年好转。2006年,在唐家村伙头田、南糯村委会实施了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使移动信号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通话质量进一步提高。

8、能源建设加快步伐。鼓励群众以气代柴,以电代柴,保护生态环境,马台乡累计建成沼气池306口。

特色产业

佛手香橼

佛手香橼

茶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农户继续做强做大茶叶产业。2006年新建高优生态茶园800亩,至年末,马台乡茶叶面积达16979亩,其中:高优茶园面积达10002亩。全年茶叶收入490万元,占经济总收入11.6%,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核桃。根据马台乡“三梯度”产业发展格局,在高海拔泠凉区域,把培育泡核桃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2006年种植核桃11541.6亩,按照“五个一”技术标准种植10953.6亩。2006年末,马台乡核桃总面积达19854.2亩。年产核桃20250吨,

甜龙竹及其它产业。竹子总面积9700亩,其中:甜龙竹2100亩,年产甜笋42吨,出售竹材4500吨;坚持以短养长,以长促短,抓好热带水果的开发、发展种植经济林果。

新农村建设

义务修路

马台乡紧扣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稳步推进马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一方案三规划”,现已将规划分解到村、组,制定出实施计划,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马台乡大力推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建立百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全乡广大农户学习实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乡122个自然村都已组建了理事会,共有会员609人。积极发动群众组建各类协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2006年,共建立核桃协会5个,养殖协会3个,茶叶协会4个,紫胶协会1个,甜龙竹协会1个,香蕉协会1个。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