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战斗机(俄罗斯战斗机)

由网友(温柔也不配)分享简介:苏⑶零(英文名:Su⑶零,北约代号:Flanker-C,译文:侧卫-C),是俄罗斯1型单座单发多用处战斗机,属于第3代战斗机的革新型,由苏霍伊航空私司设计,首要由阿穆我河畔共青乡添添林飞机制造厂和伊我库茨克飞机制造厂出产,于一九八九年一二月三一日尾飞。苏⑶零战斗机正在苏⑵七根蒂根基上革新而成,凸起了对于空对于地单沉用处...

苏-30(英文名:Su-30,北约代号:Flanker-C,译文:侧卫-C),是俄罗斯一型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型,由苏霍伊航空公司设计,主要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以及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生产,于1989年12月31日首飞。

中国评论新闻 俄9月再向印售40架苏30MKI战机

苏-30战斗机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突出了对空对地双重用途的能力,具有超低空持续飞行能力、良好的机动性和一定的隐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挥系统信息时仍可独立完成歼击与攻击任务,包括在敌领域纵深执行战斗任务。

中文名称

苏-30战斗机

定型时间

1989年12月31日

所属国家

俄罗斯

设计单位

苏霍伊设计局

研制时间

1986年至1989年

北约代号

Flanker-C

外文名称

Su-30

装备类型

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

前型/级

苏-27战斗机

次型/级

苏-30MKI和苏-30MKK等

首飞时间

1989年12月31日

发展沿革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部长会议军事工业委员会正式决定在苏-27PU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截击战斗机。考虑到前苏联在北方和远东地区有着极为漫长的空中边界,在那些广阔的未开发地区只有相对较少的机场供作战部队使用,这就要求新型飞机拥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武器配置。最初的苏-27PU原型机(代号“蓝色02”)是由阿穆尔河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KnAAPO)生产的苏-27UE改装的,其后的两架则是由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体(IAPO)改装并交付的。这意味着新型防空截击机的研制生产任务被转移到新的工厂。因为KnAAPO必须专注于苏-27的生产工作,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大量订货使工厂已经没有多余的力量进行苏-27UB的生产和苏-27PU的研制工作。

建造沿革

1988年夏,代号为“蓝色05”(工程编号T10PU-5)的首架苏-30原型机开始进行装配工作,并于1989年12月31日进行了首飞,试飞员为列武诺夫。由于该型的尾锥是标准苏-27上的,上面带有盒形箔条/曳光干扰弹投放器的整流罩,这就说明最起码该型的机体不是重新制造的。该型增大了方向舵的舵弦,材料广泛采用钛合金。机翼有自动偏转的前缘缝翼,前缘后掠角41°。改用K-36DM弹射座椅。其内部燃油容积与苏-27UB相同,航程为3000千米,空中加油后航程可达到5200千米。在这架飞机上装有新的导航系统和标准的后座舱,航空电子设备和系统可以在超过10个小时的飞行中持续使用,而且考虑到乘员的生理需要在飞机的座舱内安置了新设计的供氧装置和排泄系统。

1991年初,整个试飞结束,部长会议军事工业委员会和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随即给苏-27PU发放了新的编号——苏-30。这是“侧卫”飞机系列中除苏-27之外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前苏联政府部门和军方正式下达命令赋予的新编号。其他诸如苏-35、苏-37、苏-32、苏-34都是由苏霍伊设计局自行发布的编号,它们其中很多没有得到俄军有关部门的承认。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按照原先的计划苏-30将大量装备国土防空军航空兵部队,替换苏-15/21和米格-23/25等老型号飞机。工厂和设计单位也做好了未来15年内的生产计划,IAPO建设了新的厂房并购进了新的设备,生产多年的米格-23/27飞机生产线被关闭。

1991年,苏联解体,新成立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随后国土防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被取消,并最终编制为空军,包括米格-31在内的防空截击机的生产研制工作被停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军方无法为国防工业提供所需的发展经费,也无力购置任何大型高技术装备。在2003年以前,整个俄罗斯空军采购的飞机数量尚不及1988年一年前苏联空军的采购量。大批的国防企业被迫关闭,人员大量流失,同时发生的是各项新型武器装备,包括苏-30在内的发展计划被束之高阁。[1]

服役历程

1991年,海湾战争中,F-15E充分证明了双重任务战斗机在对地作战上的优势,使苏-30引起了各国空军的重视,开始被出口引进。苏-30出口型命名为苏-30K(K是俄文出口、商业的意思)。K型增强对地作战功能。苏-30K又衍生了新的改型,换装新型机载雷达,增加了新的武器的种类,发展出苏-30M战斗机,出口型称苏-30MK。其中出口印度的型号为苏-30MKI,出口中国的为苏-30MKK。苏-30MKI的特征是带有鸭翼。[2]苏-30主要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以及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生产,前者主要外销中国,后者则供货给印度空军,这款战斗机也获得许多国家的订单。[1]

1992年4月14日,第一架批生产型苏-30由试飞员布兰诺夫和马克西缅科夫完成首飞后,俄罗斯已经没有资金为军队添置新的技术装备了。2000年以前,俄罗斯一共只制造了5架生产型苏-30,它们被交付给萨瓦斯列依卡的“空军飞行员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

1994年,编号为“蓝色603”的苏-30MK在智利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展出并进行了飞行表演,同年夏天该飞机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国际航空展。虽然从气动外形上来说,苏-30MK与苏-27UB甚至苏-30最大的不同仅仅是取消了进气道口侧壁的刀形天线,但是603飞机的表面喷涂有更鲜艳的沙漠迷彩,机翼下面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俄制精确制导武器。

1990年,中国首次向俄罗斯订购26架苏-27SK,1995年增购26架,并取得更先进的苏-27SMK生产许可证。1995年初两国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后,彻底改善中国空军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计划于1996年启动。计划的核心就是购买苏-30。经多番谈判后,中俄双方确认了总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合同,合同包括苏-30MK的转让意向性框架协议,双方同意转入技术细节谈判。至此中国以22亿美元购买了60架苏-30MKK。中国引进的苏-30战斗机基本上采用原装俄罗斯航空电子设备。而苏-30的国产化将与苏-27的国产化融合为一个项目,即歼-11的进一步发展型号。而解放军也不断增加进口苏-30订货,其中海航于2002年底首次获得苏-30。解放军的苏-30使用的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Kh-29电视制导导弹以及KAB-1500Kr型1500千克电视制导炸弹。中国向俄罗斯引进了73架苏-30MKK和24架苏-30MK2。

2003年3月,马来西亚皇家空军宣布引进18架苏-30MKM,共18架苏-30MKM全部在役。[3]印度空军订购了超过200架苏-30MKI,早期的苏-30MKI由俄国制造,后由印度HAL斯坦航空本国制造,外界估计有200架左右的苏-30MKI在印度境内服役[4],印度是苏-30系列战斗机服役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空军共有11架苏-30MK/苏-30MK2战斗机,现已全部交付完毕。乌干达空军共服役6-8架苏-30MK2。委内瑞拉空军共采购了24架苏-30MK2,未来很有可能增购苏-30MKV。

2013年10月,安哥拉空军签署了18架苏-30K的订单,这些苏-30K原定于在90年代外销印度,却遭印度退货后俄罗斯以10亿美元的价格甩卖。[5]越南空军截止2013年末共拥有32架苏-30MK2战斗机,在2013年8月21日越南向俄罗斯签订了价值4.5亿美元的12架苏-30MK的采购合同。[6]截止2014年2月,共有36架苏-30MKA服役在阿尔及利亚空军。2015年2月,哈萨克斯坦签订了4架苏-30SM的采购方案,后续可能会有增购。

2014年11月为止,俄国共服役了14架苏-30M2和26架苏-30SM,根据2013年12月的订单苏-30M2的采购总量为16架,这些飞机均会在2015年全部交付给空军。而俄空军的苏-30SM采购总量是65架,会在2016年全部交付完毕,俄海航也在2014年7月确定了苏-30SM的采购计划,预计采购数量为50架,这使苏-30SM的采购总量达到110多架。

技术特点

苏-30的基本结构与苏-27UB教练机相同,采用双垂直尾翼、后掠上单翼、三翼面布局,收放鸭翼位于LERX(前缘翼根延伸);两台联盟/留里卡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进气口位于机身/机翼下方;腹鳍;尾锥位于两个尾喷管中间,为串列双座远程拦截战斗机。

苏-30在研制时采用了整体气动布局,即飞机的机身和机翼构成统一的翼型升力体。从而保证了飞机在机动中有较高的气动性能和升力系数,在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的波阻最低。这种从机身到机翼平缓过渡的布局还使飞机内部空间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如增加油箱等。

与苏-27UB教练机相比,苏-30MKH增大了方向舵的舵弦,机体广泛采用了钛合金材质。机翼有自动偏转的缝翼前缘,前线后掠角41度。飞机座舱安装了K-36IIM弹射座椅。

动力系统

苏-30MKN第一批生产型装配的是AL-31F加力涡扇发动机(2*76/125千牛)由乌法发动机股份公司生产。此后生产的批生产型换装AF-31FII矢量推力发动机,为保证发动机性能,发动机的尾喷口为转向喷口。AL-31FII发动机在性能上与AL-31F发动机差不多。转向喷口平面可向外转动30度,用喷口差动偏转来提高飞机最小速度飞行时运动的稳定性。并且在“各种推力”上均可实现推力矢量的转换。苏-30MKN飞机上装备了飞机和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保证了气动舵面和转向喷口最佳偏转。另外,苏-30MKN飞机上还装备了可收放空中受油系统。

武器装备

苏-30战斗机一共有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载弹量8吨。高空作战时可携带8枚无线电半主动制导的P-27P1或P-27PΘ1中距导弹,两枚带热导引头的P-27T或6枚带主动雷达制导的R-77。近距空战时携带6枚带热导引头的YPP-73导弹。执行突击任务时可携带6枚X-311T反雷达精确制导弹,6枚带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两枚战术巡航导弹。还可携带带电视指令制导的X-59M(与APK-9制导系统吊航配合使用),6枚带电视制导的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除此之外还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机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的附近),带弹150发。

苏-30战斗机装备有带被动自导系统的反雷达导弹,具备了反雷达功能。另外,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CIIC-161雷达主动干扰系统。飞机的火控系统中增加了X-58和X-31II反雷达导弹。为了能摧毁地面和海上小型目标,苏-30还装备了X-29T电视制导导弹和KAB-500制导炸弹。飞机翼下还可携带两位射程为115千米,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战术巡航导弹,机身下部吊挂制导吊舱。另外,该型还可把各种制导和非制导武器进行不同的组合配置。电子综合系统允许该型使用外国的武器系统。制导武器包括电视指令制导的Kh-59M远程空地导弹、电视制导的Kh-29T近程空地导弹、Kh-31A和Kh-31P反舰和反辐射导弹、KAB-500和KAB-1500制导炸弹。

航电系统

苏-30战斗机有多种型号雷达可以选配;有N001VE或Phazotron N010 Zhuk-27或N011M BARS多普勒脉冲被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都有能力同时追踪15个空中目标,同时攻击其中四个。其中N011M多普勒脉冲雷达(有20米分辨率)可以在400公里外侦测到大型海上船舰,小船舰也能在120公里侦测到。其他航电包含整体光学照准导航系统搭配大型陀螺仪系统;面板显示器、抬头显示器,还有多功能彩色LCD搭配影像复合能力;内建GPS系统(GLONASS/NAVSTAR相容型)。

苏霍伊设计局称苏-30MK装有能够同时对付两个空中或地面目标的ZHUK-27雷达,能执行边扫描边搜索(RWS)、边扫描边跟踪(TWS)、空战机动方式(ACM)、真波束地图测绘(MAP)、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测绘(DBS)、合成孔径方地图测绘(SAR)、地图扩展与冻结、地面活动目标的识别与追踪(GMTI)、空对面大规模搜索、导航系统校正和速度的测量等任务功能。飞机的后座舱是重新设计过的,装有新型光电瞄准系统、飞行驾驶综合系统及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器(LCD)。

苏-30还加挂红外线和激光瞄准莱舱可以锁定小型地面车辆。苏-30还有ECCM可以反制敌方电子、光学防御系统,有几种机型的两翼端有巨大的各一具电子舱,能使用“交叉注视”型欺骗干扰对抗来袭的先进空空导弹。所有机型都有特制自动驾驶可以在低空沿地形飞行,还能独立和团体接战陆海空目标。自动驾驶系统和导航系统相连线,能目标导向飞行和自动模式回航与降落。装备了全新的机载火控系统和可摧毁地面/海上目标的制导武器使苏-30MK在这方面的作战效能较苏-27SK和苏-30K提高了24倍,为了对电视指令制导和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弹进行目标指示和导引,在战斗机的外挂吊舱中装备了武器控制设备。飞机还可装置可用外挂的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系统控制的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此外苏-30MK可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的R-77空空导弹,这使飞机在争夺制空权和空中防御的效能比苏-27/30提高了1.4倍。[1]

作战能力

苏-30战斗机能长时间进行空中巡逻飞行,飞行时间10小时,而不用空中加油。该型既保留了独自参加空战的能力,又具备空中编队指挥机的能力,能在编队中指挥其它飞机作战。飞行员座舱中配备了单人的卫生间,以方便长时间飞行时所需。苏-30上安装了先进的H001“宝剑”雷达,以便能与新型的P-BB-AE中距空对空导弹配套使用。该雷达可同时制导两枚导弹攻击不同的空中目标,并具有部分攻击地面目标的能力。还对座舱后舱的布局做了调整,安装了战术情况显示器和执行其它任务的专用设备,使苏-30飞机从单纯的战斗机变成了能在编队中指挥和引导其它苏-30作战的指挥飞机。

系列型号

苏-30K

苏-30的出口型。50架卖给印度后又升级成苏-30MKI。

苏-30KI

从苏-27S升级而来。只外销给印尼,但是24架订单于1997年被取消,是一种单座版苏-30。

苏-30KN

从苏-27UB,苏-30和苏-30K,双座版升级

苏-30M

升级自苏-27PU,可以说是第一架苏-27家族中的多用途战斗机。

苏-30MK

苏-30M出口型,苏-30MK在苏-30的基础上增加了X-58和X-31II反雷达导弹的能力。在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中增加了CIIC-161主动雷达干扰系统。该型还装备X-29T电视制导导弹和KAB-500制导炸弹。飞机翼下还可以携带两位射程为115千米反雷达导弹,带电视指令制导系统的X-59战术导弹,由机身下部APK-9制导吊舱控制。这些火控系统和武器使得苏-30M(MK)在对地作战时威力大增。其战斗机编队指挥通信系统改为更先进的BRJIH011M。机载信息综合系统还包括光电探测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抗干扰攻击导航控制系统。首飞于1993年。

苏-30M2

苏-30MK升级版。

苏-30MKI

和印度航太共同研发的印度空军版。包含向量推力,装有以色列研发的多国相容航电,可以和印度、俄罗斯和法国飞机互通。

苏-30MKM

基于MKI的马来西亚专用版,机体一样但是融合使用法国、南非、俄罗斯相容航电。

苏-30MKV

委内瑞拉外销版很类似苏-30MK2。由两台KNAAPO实验机改装的(No. 0460和No. 1259)有参加2006年七月卡拉卡斯的国庆阅兵。后来证实委内瑞拉买的确实是列为苏-30MK2型。

苏-30MK2V

苏-30MK2越南专用版,略有修改。

苏-30MK3

苏-30MKK使用Zhuk MSE雷达以支援Kh-59MK反舰导弹。

苏-30MKA

阿尔及利亚专用版类似MKI,但是装备俄罗斯和法国航电。有法国Thales和Sagem生产的多用途抬头显示器。

苏-30MKN

马来西亚外销版。

苏-30MKK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销版。

苏-30MK2

苏-30MKK升级电战系统和反舰导弹相容力,日后又再改款成国产歼-16。

苏-30SM

基于苏-30MKI与苏-30MKM的经验设计的最新版。俄罗斯空军装备了30架,哈萨克斯坦空军也有装备。[7]

总体评价

早期的苏-30是完全为空中防御和进攻而研制的飞机,也是真正的“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型号。但是对苏俄军用航空科技发展一向敏感的西方情报机构在苏-27服役后就一直认为苏霍伊设计局肯定会在这一飞机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大型远程遮断打击飞机,这与美国人在F-15的基础上发展出F-15E如出一辙。似乎是为了印证这一点,1993年一架编号为“蓝色321”的苏-30在阿联酋迪拜国际航空展上出现。然而实际上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飞机到1999年才被制造出来,在此之前所有的苏-30MK只能携带简单的非制导空对地武器,如常规炸弹和火箭弹等。也就是说在此以前所有在各种国际航空展上抛头露面的苏-30MK实际上都是由苏-27UB重新刷了遍油漆后“冒名顶替”的。

不过这一手对俄罗斯人自己可不管用,空军总司令德依涅金上将一开始就拒绝了IAPO用苏-30M这一“更便宜的”战斗轰炸机替代苏-27IB的建议(K为出口型专用编号),前线航空兵的将领们甚至拒绝了去看一眼苏-30M的要求。其实当时的俄罗斯空军也没有多少资金用于新型飞机的研制工作,只能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几个相对更加重要的项目。实际上制约IAPO将苏-30MK发展为真正的战斗轰炸机的主要因素正是资金的缺乏,在技术和工艺上并没有多大问题。

向外国军事订购人推销苏-30MK的努力也不很成功,经俄总统办公厅批准,其空军副司令,曾由前苏联空军培训并在朝鲜战争中与苏军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在俄罗斯飞行员的陪伴下亲自驾驶着苏-30MK飞上了蓝天。外国空军专家在实际操作苏-30MK之后没有显示出希望中的激情,俄国人被告之现有的系统配置和已经交付的苏-27UB是大同小异,当然雷达要更好一些。即便如此,苏-30MK上装置的N001M(ZHUK-27)雷达也暴露出缺乏地形跟踪和回避(TF/TA)能力,无法制导精密空对地武器等一系列问题。[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