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淑怡与活佛是怎么回事(活佛济公第二部正在热播)

由网友()分享简介:灵隐寺僧人道济(陈浩民)济世救人、化解人间疾苦、管尽人间不平之事处处宣扬佛法惩恶扬善深得老百姓爱戴被世人称作:活佛济公。本剧将延续《活佛济公》故事人物,主要故事仍然围绕着济公带领广亮(林子聪)、必清(叶祖新)、赵斌(林江国)等人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点化世人展开穿插降龙尊者降魔除妖神话故事,以及济公活佛与地痞恶霸斗智斗勇生...

关淑怡与活佛是怎么回事



关淑怡与活佛是怎么回事

  关淑怡,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那么,大家知道她和不丹活佛的故事吗?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关淑怡与活佛的相关内容吧!

  关淑怡与活佛的故事

  据香港媒体报道,十二年前关淑怡未婚产子后一直独力抚养儿子,其生父的身份她一直保密,到今年三月才自曝对方为不丹的宁波车。而昨日Shirley又突然在网上剖白当年决定做未婚妈妈的原因,只为成全对方的宗教使命,又称要放弃所爱的人令她当时十分伤心。

  歌手关淑怡(Shirley)早年未婚诞下儿子关浚贤,即使面对种种传言,十二年来一直绝口不提谁是生父,直到今年三月初突然在instagram自曝儿子的父亲乃是不丹宁波车,更直指对方多年来对她两母子漠不关心。到上月初Shirley却公然十指紧扣拉着二十六岁节目主持人出席“CASH周年晚宴”,虽然现场没受访,但眼见两人态度相当亲密,好似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正当大家以为关淑怡与新欢沉醉于秘恋之时,昨日她又突然一时感慨,在社交网站上以英文打出一大篇留言,剖白她当年独自抚养儿子的原因,大意是为了让宁波车完成作为僧人的使命,尽管要放弃所爱的人令她十分伤心,但还是愿意成全对方,自己独力抚养儿子成人。更称即使这决定很难但她仍感到值得,并附上一张宁波车八世的照片。

  其实关淑怡在过去几天在微博和instagram上,已接连上传了四、五张对方的照片,更先后留言称:“现在的你如此清净无比,12年来,没有白白浪费我的苦衷。”和“他原来依然是我认识中最好的,与他的那些年,是我最好眠。”等一大堆留言,来怀念逝去的一段刻骨铭心旧情!

  关淑怡的个人简历

  关淑怡,1966年8月15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1986年,参加了“日本BLUE MARINE歌唱比赛”,获得冠军并回到香港发展。1989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冬恋》,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获得“劲歌金曲”最受欢迎新人奖。1991年,推出首张个人精选辑《Montage》。1993年,获得“劲爆家族音乐大赏”大跃进女歌手奖、劲爆女歌手铜奖。1994年,推出首张个人国语专辑《难得有情人》。1995年,举行首场个人演唱会“难得有一个关淑怡演唱会”;同年,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手银奖。1999年,与高凌风在美国举办“关淑怡&高凌风演唱会”。2007年,与李香琴凭借歌曲《三千年前》获得“CASH颁奖礼”最佳另类作品奖。2013年,推出第11张个人精选辑《My Favorite Sk》。

  关淑怡的演艺经历

  1991年7月5日,推出第七张个人音乐专辑《 金色夏季》,收录了包括《夜夜求上帝》、《 仲夏夜的寒冬》等在内的10首歌曲;同年3月,推出首张个人精选辑《 Montage》;同年12月23日,推出第八张个人音乐专辑《 恋一世的爱》。

  199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 九二神雕侠侣之痴心情长剑》,在片中饰演主露比;同年7月17日,推出第九张个人音乐专辑《 制造迷梦》。

  1993年,推出第二张个人精选辑《Montage II》;同年11月18日,推出第十张个人音乐专辑《 真假情话》;同年,获得“劲爆家族音乐大赏”大跃进女歌手奖、劲爆女歌手铜奖。

  1994年4月13日,推出第11张个人音乐专辑《难得有情人》,这也是她的首张国语专辑;同年7月8日,推出第12张个人音乐专辑《My Way》,收录了包括《 平静里的一盏灯》、《偷取我心》等在内的11首歌曲。

  1995年2月28日,推出第13张个人音乐专辑《"EX" All Time Favourites》,收录了包括《 忘记他》、《 唱一首好歌》等在内的10首歌曲;同年,举行首场个人演唱会“难得有一个关淑怡演唱会”;同年6月,推出第14张个人音乐专辑《"EX" All Time Favourites (SACD)》;同年6月13日,推出第三张个人精选辑《世途上新曲+精选》;同年7月18日,推出第15张个人音乐专辑《 乱了》,收录了包括《别在街上拥抱我》、《重逢》等在内的10首歌曲,这也是她的第二张国语专辑;同年,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手银奖。

  1996年12月10日,推出第四张个人精选辑《迷恋·关淑怡精选集》,收录了包括《还是让他走了吧》、《但愿梦相连》等在内的16首歌曲。

  1997年4月10日,推出第五张个人精选辑《心灵相通新曲+精选》,收录了包括《 为何是我们》、《 云上舞》等在内的14首歌曲。

  1998年4月9日,推出第六张个人精选辑《32首选》,收录了包括《忘记他》、《 人生可有知己》等在内的32首歌曲。

  1999年3月11日,推出第七张个人精选辑《 情人知己》,收录了包括《 一首独唱的歌》、《 恋一世的爱》等在内的16首歌曲;同年12月,与 高凌风在美国举办“关淑怡&高凌风演唱会”。

  2001年12月3日,推出第16张个人音乐专辑《 冷火》,收录了包括《提醒我的伤心》、《记号》等在内的10首歌曲,这是她的弟三张国语专辑;同年12月,推出第八张个人精选辑《真经典》。
 

猜你感兴趣:

1.100首经典粤语歌曲

2.只得一次吉他谱

3.雨巷简谱

4.100首粤语歌曲经典老歌

5.依然相爱简谱

6.香港歌手赵学而

活佛济公第二部正在热播



  活佛济公第二部该剧据清郭小亭著《济公全传》及民间故事改编,由林添一执导,简远信编剧,由《血魔出世》、《贞节牌坊》、《画中仙》、《木马缘》、《双退婚》、《万应佛堂》、《疯女劫》、《雪女传说》、《鬼郎君》等9个故事组成。继第一部后,讲述前世为降龙尊者的济公除恶扬善,拯救百姓苦难,与以乾坤洞主为首的恶势力斗智、斗勇的故事。

  活佛济公第二部剧情简介:

  灵隐寺僧人道济(陈浩民)济世救人、化解人间疾苦、管尽人间不平之事处处宣扬佛法惩恶扬善深得老百姓爱戴被世人称作:活佛济公。

  本剧将延续《活佛济公》故事人物,主要故事仍然围绕着济公带领广亮(林子聪)、必清(叶祖新)、赵斌(林江国)等人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点化世人展开穿插降龙尊者降魔除妖神话故事,以及济公活佛与地痞恶霸斗智斗勇生动故事。全剧共分"血魔出世""贞节牌坊""画中仙""木马缘""双退婚""万应佛堂""疯女劫""雪女传说'"鬼郎君"9个单元故事展开......

  活佛济公第二部幕后花絮:

  林江国续传奇

  今日,已经热播一轮的电视剧《活佛济公2》在广东、云南、四川、天津、黑龙江五大卫视开始第二轮播出。《活佛济公》系列自播出以来就收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幽默的剧情和情真意切的感情纠葛都成为这部系列剧博取观众支持的要素。实力演员林江国在剧中与陈浩民搭档,饰演灵禅子赵斌被观众称为“帅斌”,深受观众喜爱,如今“帅斌”登录五大卫视,再续传奇。

  《活佛济公》故事围绕着济公为百姓排忧解难展开,由林江国饰演的赵斌,林子聪饰演的广亮等与陈浩民饰演的济公一起智斗地痞恶霸,故事峰回路转,引人入胜。林江国饰演济公的左右手赵斌,协助济公一起为百姓谋福,林江国饰演的赵斌不仅行侠仗义,为人稳重聪慧,并且在剧中扮相风流潇洒,因此被广大喜爱赵斌的观众亲切的称呼“帅斌”,在《活佛济公》中,林江国饰演的帅斌仿佛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大批观众。虽然林江国一向以稳重男子汉形象面对观众,但是在《活佛济公》中,林江国也着实搞笑了一把,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可爱赵斌,就连赵斌在剧中暧昧温暖的感情戏,都仿佛带有林江国风格的幽默感,让人无限回味。

  本次五家卫视联手再播《活佛济公2》,令“济公迷”们兴奋不已,热爱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又可以伴随电视机轻松的开怀大笑,众多喜欢帅斌林江国的影迷也将可以再次领略到“林氏”魅力的独特之处。[3]

  收视遥居榜首

  剧中,陈浩民饰演的济公逗乐观众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把混搭流行文化,古往今来地穿越。尤其剧中对白,堪称语言“潮人”,虽然身上还是穿着破衣衫,拿着破扇子,但是济公说出的话已经完全不同了,不仅穿越,而且还穿越了好几个时代。济公不断爆出“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哥只是个寂寞的传说”、“神马都是浮云”一类的网络流行语言。他大讲广告词,其中“洗洗更健康”、“圆通申通急急如律令”已成为他的口头禅,甚至编写成了“咒语”,施法时常用,还有“师兄明天见,师弟天天见”等这样的翻版。他又懂得现代“营销”之道,打起灵隐寺的主意,要对寺庙收门票,声称寺里也要“像上海那样,办个世博会”,在一个集中,不安分的济公扮起了妓院的老鸨,大声叫卖:“我的收费是很公道的。”此外,可以推想,从韦小宝、至尊宝到日本动画片里的水冰月,都和济公是故交,因为“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我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也是张嘴就来的话。

  济公的搞笑表演令观众不禁调侃,“当个济公也不容易了,要有庞大的信息量丰富的语言词汇才行啊!”事实上,这部剧的风格和今年年初湖南卫视热播的《宫心锁玉》相同,夸张搞笑尺度更进一步。电视机前的观众或还带着批判口吻感慨,如今古装戏真是“不雷不红”,而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网络视频收视群则不带鲜明立场,好玩、够潮就喜欢。

  劝人向善就是好济公

  正在江苏卫视热播的《活佛济公2》收视率一路走高,不过剧中陈浩民饰演的“新潮济公”因为满口穿越台词,还男扮女装,“雷”人不已,颇受争议。而饰演过经典济公的游本昌则“见雷不雷”,他表示,只要是劝人向善的济公都是好的,如果只是为了迎合低级趣味,那就不会被观众接受。

  《活佛济公2》热播引来了很多争议,陈浩民饰演的济公完全是个“雷公”,该剧对济公的定位做了较大的改编,不仅会说“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网络语言,还有点油嘴滑舌。对此,曾塑造了经典济公形象的游本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是迎合所谓的低级趣味,那么我不用做出任何评价,你的作品观众自然是不会接受的。但如果最终能达到劝人向善,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这部电视剧终将能经过考验成为经典。”

  从周星驰饰演的济公罗汉到陈浩民出演的活佛济公,有无厘头版的也有新潮版的,面对济公形象的层出不穷,老牌济公游本昌不反对济公版本的增多,但他觉得饰演济公应该有个原则:“济公越来越多是好事,但是本质一定不能变,我觉得无论把济公塑造成什么样子,都不会影响济公在观众心中的形象,而只会影响到创作者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活佛济公的传说



  神话传说是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学习啦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活佛济公的故事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活佛济公》

  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

  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山永宁村,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

  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薰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

  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着。”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 国外神话与中国神话

  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为什么新济公活佛新会停播



  大型古装神话巨制《济公活佛》由拉风娱乐出品,讲述了济公在凡间济世救人,普渡众生的故事。那么,为什么新会停播?

  积压多时的《新活佛济公》正好插在了主题电视剧展播中的时间空当,确定了将在8月20日播出。而此前曾定在暑期档播出的《云中歌》等不得不继续后压,只能成为年底收官戏。此前有传闻将要插空在暑期播出的《云中歌》最终依然无缘暑期档,握有其版权的四家卫视之一的江苏卫视,选择了在这个档期与北京、山东、天津一起播出75集长剧《勇敢的心》。江苏卫视方面表示,尽管38集的《云中歌》从长度上来说更适合暑期档插空,但是由于浙江、东方、深圳等多家卫视档期难以协调,所以暂定在年底播出。

  与《云中歌》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另一部古装大戏《华胥引》,也因为档期不合适而无缘暑期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胥引》与《云中歌》一道成为年度收官大戏的可能性极大。


济公活佛

  各个卫视响应号召9月3号开播反法西斯题材剧。湖南卫视《新济公活佛》将停播,改播抗战剧《我的特一营》,《新济公活佛》将在其后续播。47集《卫子夫》将精编成38集,9月2号收官;播出平台东方卫视随后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安徽、浙江卫视播《雪豹坚强岁月》。正在播出的《勇敢的心》不受影响。

  济公活佛概况简介

  济公偶遇一对姐妹,姐姐秋漫枫与妹妹秋凝玉因爱上同一名男子赵建 文,从此姐妹两埋下心结,济公运用智慧,终究化解姐妹两心结,让她们知道姐妹之情的可贵。此外,济公还遇上一名过气神厨涂兜,因为多年前一心研究厨艺却忽视家人,导致在一次大火中,女儿葬身火窟却未能见到女儿最后一面,涂兜自责不已,从此过着自甘堕落的生活。济公找来秋凝玉前去与过气厨神周旋,在济公的指引下,总算让过气厨神重拾菜刀,从人生逆境爬出。最后,济公虽然替秋凝玉寻到自己母亲的消息,但她的母亲却已经过世,秋凝玉跟着济公看尽人生百态,得此噩耗虽然遗憾,却也能淡然接受。济公历经一次又一次善行,终于功德圆满,返回天界。[1]

  济公活佛单元简介

  噬血石敢当

  乱点鸳鸯谱

  落难罗汉

  真假千金

  佛宝失窃案

  状告济公

  广亮大仙

  真命天子

  宫中风云

  驭夫环

  济公活佛拍摄进度

  目前新济公活佛已经于近日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陈浩民即将开拍活佛济公第四部。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0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点击获取“端午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端午节英文手抄报内容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一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二

介子推曾经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追随重耳四处流亡。重耳断粮数日,再不吃东西就会死人。这时候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肉汤送给重耳吃。重耳吃饱喝足之后,询问缘由,发现了介子推的伤,很是感动。重耳表示,以后自己得到国君之位,一定要重赏介子推,报答活命之恩。

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晋国,夺得国君之位后,遍封群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心中怨恨,于是写了一首《龙蛇之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然后,介子推带着母亲离开了朝堂,回到了故乡。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谣告诉晋文公,晋文公遗憾不已,连忙派人去寻找介子推。打听到介子推住在山中,就到山中寻找。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晋文公也是阎王脾气,竟然下令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活命,必然出山。没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

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纪念,表达自己的悔恨,晋文公下令,以后五月初五那一天,都不许生火做饭——大家提前几天做好了粽子之类的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后来,其他国家了解到介子推的故事,也很是感动,推广开来。中原大地,长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三

《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四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五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平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六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另一种说法是,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以前是用竹筒装起来的,具记载:“为了防止祭祀的东西被江中的蛟龙偷去吃掉,就改为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这样蛟龙就不会偷着吃掉,因为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端午节传说故事200字篇七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关于端午节的好词好句

端午节赛龙舟的起源传说故事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传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起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目录▼▼

端午节赛龙舟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赛龙舟的原因

端午节龙舟的发展历程


● 端午节赛龙舟的传说故事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将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返回目录>>>

● 端午节赛龙舟的原因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返回目录>>>

● 端午节龙舟的发展历程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桌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桌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端午节赛龙舟的相关知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