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下雨有什么说法和来历(关于冬至的礼仪)

由网友()分享简介:冬至下雨有什么说法和来历



  冬至下雨,在古时谚语中总是意味着来年的春节天气不好,容易雨雪天。那么这些各地关于冬至下雨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冬至下雨有什么说法和来历



  冬至下雨,在古时谚语中总是意味着来年的春节天气不好,容易雨雪天。那么这些各地关于冬至下雨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冬至下雨的说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下雨的说法

  冬至下雨,在我国谚语中有许多说法,而提到最多的则是“冬至晴,新年雨”、“冬至晴,春节阴”、“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意思是指,每年十二月底的冬至这天下雨,那么来年的春节都会阴雨天,甚至下雪,而整年都会阴雨较多。

  这些说法主要来源于我国流传下的谚语,是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天气情况变幻莫测,因此大家也无需过多担心。

  ▎冬至下雨的说法一定正确吗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冬至的谚语,包括“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冬至大风寒冷一冬”、“干冬至,湿新年”等。

  所有关于冬至的谚语,都发现,无论是哪个省的民谚,谚语里都认为,如果冬至这天不下雨,那么春节的天气肯定会很糟糕。这些谚语有没有科学依据?气象部门表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但冬至的冷暖与春节的冷暖没有直接关系。冬至一般在公历的12月22日左右,较为固定,还不是最冷的季节。而春节的时间是按农历确定的,按公历就不固定了,一般在公历的1月20日—2月19日之间,在大寒雨水之间。一般1月中下旬是“三九天”,最为寒冷。2月份则要暖和得多。而今年的春节恰好在“三九”、“四九”之间,也是全年最冷的时段。

  ▎冬至关于天气的谚语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晴,春节阴。(辽)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晴冬至,年必雨。(鄂)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冬至的礼仪

2.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

3.冬至各地习俗礼仪

4.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5.冬至祭祖礼仪及方法

6.冬至古代传统习俗有哪些

关于冬至的礼仪



  冬至,又称冬节,是北半球进入冬季的第一天,也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春秋时代这一天被称为“日短”,周朝的历法甚至把冬至的这个月定为“正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关于冬至的礼仪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冬至前后,加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可见冬至在汉朝是国定假日。《晋书》也记载着魏晋时代每逢冬至的庆贺“其仪亚于正旦”,意思是欢庆规模仅次于过年,因此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习俗有:

  1、吃汤圆。

  汤圆有“团圆”之意,一般自吃是包红、白两色的小汤圆,再包甜馅的红、白两色大汤圆各六颗用来祭祖,南方和台湾地区还有把汤圆粘在门、窗、桌、柜,祈求神明保佑的做法,北方则是吃水饺;

  2、进补。

  冬令进补源于汉高祖刘邦冬至吃狗肉,现在人们多用中药炖羊肉、鸡肉为主,除此以外,吃桂圆糯米饭或粥也是滋补膳食;

  3、祭祖。

  清代记载,“是日,长幼祭祖、贺节,略如元旦”,冬至祭祖一般正午开始,如有祖祠就在清晨开始,供桌是必备的,供品包括三牲(鸡、鸭、鱼)或五牲(加上猪、羊)、米饭、水酒、十二菜碗(斋菜、干料)、水果和汤圆,桌上点香烛,还要准备金银纸于祭拜后焚烧。

  供桌摆放需与屋子朝向一致,正面避开对着门、路,北面避开楼梯,也不能紧邻污秽、火煞(如厕所、厨房)。桌上同时供奉祖先牌位和神明佛像时,则正对供桌看,神像应在右首、牌位在左首,较多见是供奉释迦牟尼佛或观世音菩萨,有时也会摆上念珠。

  神明祖先前有各自的香炉,两侧是烛火台,再外侧就是鲜花瓶,供品由内向外依次是酒水杯(三个一组)、三牲、净果、甜品、素斋。因佛教提倡不杀生,所以也会供七个杯子,代表清水、洗脚水、花、香、灯、香水与食物。南方地区最讲究的供桌是有三层,最高的长案摆神像、香炉、烛台、灯具,中层贴案桌摆花瓶、供果,下层的八仙桌摆香几净炉、龙烛、酒水杯。

  冬至有哪些禁忌

  1早回家

  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今天还是别加班啦,真要加班的话还是回家赶工吧。

  2不要倒插筷子

  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3不要游泳嬉水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要贪财

  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5不要回头

  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6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7不要偷吃祭品

  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8避免戴这些物件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看了关于冬至的礼仪的人还看了:

1.关于冬至的手抄报

2.关于冬至的祝福语

3.关于冬至的诗词

4.有关于冬至的谚语

5.关于冬至的传说

6.小学生冬至手抄报

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



  谚语常常显得既寓意深刻又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精选10句:

  1)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2) 晴冬至,年必雨。(鄂)

  3) 冬至晴,春节阴。(辽)

  4)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5)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6)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7)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8)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9)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10)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大全:

  1)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2)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3)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4) 晴冬至,年必雨。(鄂)

  5) 冬至晴,春节阴。(辽)

  6)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7)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8)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9)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10)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11)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12)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13)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4)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15)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16)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17)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18)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19)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20)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21)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22)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23)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24)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25)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26)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27)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28)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29)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30)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31)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32)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冬至各地习俗礼仪



  冬至。这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整个北极圈笼罩在极夜中,全天黑黢黢。在中国人眼中,这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节气,也是一个隆重节日,冬至节在中国不少地方被认为“大如年”。金日“冬至” “数九寒天”来了 这些习俗你了解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各地习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冬至各地习俗礼仪

  北方:要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山西:多为馄饨或饺子

  山西民间的冬至之食多为馄饨或饺子。一般以羊肉为馅,取阳生之义。饺馅取村牧肥羊,配以桂皮、良姜、肉桂、豆蔻等十余种芳香药物和调料,用西葫芦丝拌好,包制笼蒸15分钟即成,皮薄馅嫩,吃时破皮一口水,咬开馅成丸,佐以老陈醋,鲜而不腻,香味悠长,且有强身健脾、开胃驱寒之功效。

  山西临汾襄汾等地,无论山区平川,冬至节仍沿袭古法吃馄饨,旧时富贵之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

  除吃馄饨、饺子外,山西还有一些地方以糕为食,如和顺“迎冬就年”吃油糕、灵石吃黍米糕、平鲁“闹冬”风俗,鸡肉蘸素糕配羊汤吃。

  大同讲究吃炖肉,有“冬至不吃肉,冻烂脚趾头”的民谚,河曲有“拜冬”之俗,饮食娱乐,佐以羊羹,枣酿羔羊,系“明酒遗风”之意。晋东南阳城一带,则吃老北瓜和小米焖成的瓜粥。

  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

  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此外,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潮汕地区: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

  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

  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不过到如今,只剩下“吃甜九”的习俗了。

  宁夏: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

  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江南水乡: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上海: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

  “汤圆”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一天吃汤圆,也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杭州: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

  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厦门:排队买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中国台湾:九层糕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各地的冬至节谚语

  【湖南冬至谚语】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山东冬至谚语】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冬至无雨一冬晴。

  【山西冬至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湖北冬至谚语】

  晴冬至,年必雨。

  冬至有霜年有雪。

  【广西冬至谚语】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陕西冬至谚语】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浙江冬至谚语】

  一年雨水看冬至。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阴过冬至晴过年。

  【黑龙江冬至谚语】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江西冬至谚语】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广东冬至谚语】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西藏冬至谚语】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辽宁冬至谚语】

  冬至晴,春节阴。

 
看了冬至各地习俗礼仪的人还看了:

1.冬至时节各地方的习俗

2.冬至节气习俗 中国各地冬至习俗

3.关于冬至的传说

4.冬至吃狗肉的由来

5.关于冬至的祝福语

6.与冬至相关的古诗词

2016年冬至具体时间是哪一天



  2016冬至是几月几日?2016什么时候冬至?冬至最初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因而特别受到重视,经过千百年来的丰富发展,形成了不少有趣的民俗。那么,大家知道2016冬至是哪一天吗?2016年冬至是几月几号?下面随小编一同来看看2016冬至时间吧。

  2016年冬至是哪一天?

  2016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8:44:07,农历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

  冬至由来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习俗

  1、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3、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

  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4、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冬至祝福语

  1冬至到了,团团圆圆一家子,热热闹闹吃饺子,开开心心馋嘴子,快快乐乐暖肚子,冬至节气好兆头,吉祥如意美日子,祝你健康好身子,平平安安一辈子。

  2吃着饺子,过好日子;看着短信,找找乐子;保暖锻炼,注意身子;天气寒冷,迈开步子;饮食均衡,管好肚子;笑口常开,多赚银子;遇事心宽,不出乱子;送上祝福,幸福一辈子!祝冬至快乐!

  3熏衣草传说:一株代表友情,两株代表爱情,三株代表祝福,四株代表幸福,我想给你满山满谷的熏衣草,让你拥有最美的祝福和无尽的幸福!冬至快乐!

  4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在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

  5冬至将来临,短信送上关心:爱心暖你,热心敷你,痴心想你,关心对你,衷心祝你,幸福如昔,温暖似火,预祝冬至快乐!

  6冬至要到了,天气变冷了,友谊思念了,祝福送上了,衣裳该加了,不要感冒了,营养要补了,饺子该下了,温暖下肚了,心情热乎了,生活滋润了。预祝冬至快乐!

  7想着你,走过似水流年;念着你,又是新的一天;牵挂你,问候一遍一遍;通知你,冬至来到眼前;提醒你,加衣保暖防寒;祝福你,幸福健康平安!预祝冬至快乐!

  8冬至将到,祝福提前送到。愿:快乐如期而至、幸福无所不至、生活至善至美、财富蜂拥而至、如意纷至沓来、事业实至名归、好运时至运转……我的祝福从头至尾,至真至诚,只愿你感觉宾至如归,预祝冬至快乐!

  9今天是冬至,坊间有一种传说:在冬至夜晚9点,如果你吻了心爱的人,那么你们会一辈子心心相印,不离不弃!这么美好的事情,或许可以试试……

  10冬至到了,我的祝福穿过冬至的黑夜,爬上高高的圣诞树,扛着元旦的旗帜,躲过小大寒的追踪,循着腊八粥的香味,直奔你的身边,愿你的快乐如期而至,幸福无所不至!

  11偷偷的,冬至来了,它带来了一阵阵寒风,没事别在外面喝西冬风,收收朋友暖和的祝福,愿你永远健康又幸福!

  12这是冬的尽头,这是春的开头,虽然你在那头,虽然我在这头,还是把你记在心头。在这寒冷的关头,愿我的祝福温暖你的手头,直达你的心头。冬至快乐!

  13转眼冬至到,为你送水饺:自己擀的好运皮,自己调的健康馅,自己捏的幸福褶,用那没有污染的纯洁水,用心中熊熊燃烧的祝福火焰,咕嘟咕嘟地煮好。愿你吃了水饺,寒意消,温暖到,烦恼尽除,一切都好!

  14祝福预报:未来几天,将会出现冬至、圣诞、元旦等节日,大批问候祝福将蜂拥而至,势必造成短信拥堵、信号中断等状况,为保证通信畅通、友情如常,现提前向各位亲朋好友发送问候,分流祝福,避免交流中断,以达到快乐过冬至、浪漫过圣诞、幸福过元旦的大团圆!

  15吃吃饺子,过好日子,看看短信,找找乐子,保暖锻炼,注意身子,天气寒冷,迈迈步子,饮食均衡,管好肚子,笑口常开,多赚银子,遇事心宽,不出乱子,送上祝福,幸福一辈子。祝冬至快乐,心想的事都能成!

  16天冷要盖好被子,饿了要填报肚子,再忙也要找点乐子,再累也要照顾好身子,微笑是最美的样子,快乐是最好的日子,冬至祝福一段子,愿朋友幸福一辈子!

  17烦恼忘了,心放宽了,笑容“至”不住;爱情深了,情谊真了,甜蜜“至”不住;心气高了,精力旺了,运气“至”不住;朋友多了,祝福到了,幸福“至”不住;冬至时节,一份祝福送给我至亲至爱的朋友,愿你忧愁忘了,好运临了,快乐“至”不住。

  18冬至到,送你一碗饺子(O。O。。O。O。O。O。O)每颗饺子都是微笑和祝福!吃了快快乐乐,好运一生;甜甜蜜蜜,幸福一生;冬至快乐!

  19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的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

  20冬至已来到,养生莫忘了,阳气消耗少,健康跑不了,闲坐勿太久,眼睛爱护好,晨练休太早,饮食重润燥,愿你乐逍遥!


猜你喜欢:

1.2016冬至是几月几日

2.2016冬至祝福语大全

3.2016冬至短信祝福语

冬至祭祖礼仪及方法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冬至过后,白昼日益增长、阳气开始回升。于是,冬至日被视为一年的开端,人们要举行拜冬、祭祖、迎祭神、敬老、祈禳辟邪等民俗活动加以庆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祭祖礼仪及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冬至祭祖礼仪及方法

  《周礼》中即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记载,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祭拜祖先,悼念先人有很多仪式需要注意:

  1、祭祖和扫墓还是要心诚为好,对走路中或站立时遇到的坟,要有恭敬之心,勿用脚去碰墓碑之类的,在这样的场所要多有严肃庄重的态度为好。其他邻居的墓碑前面不要随意触碰占据。

  2、面对先辈的墓地,需清理杂草,好好添上一些松土,扫除墓前的杂物,擦拭墓碑。使墓地庄严肃穆,心中默念,寄希望九泉之下的先辈福泽后辈。

  3、选择扫墓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因为此时抵抗力最弱,是不利扫墓人的,一般是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为好。

  4、去扫墓的人,如果是身体虚弱或病中或是额头发黑,则表示时运较低,若能不去为扫墓最好;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或玉佛等护身符为好。

  5、扫墓的路线讲究:去扫墓和回来的路最好不能重复,不要走回头路,扫墓完成后离开时不回头看。

  6、冬至悼念先人通常买菊花比较合适,在我国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

  7、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不得嘻笑怒骂,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8、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特别提醒朋友们: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9、冬至拜祭辈分需要讲究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10、扫墓方式:其实用心灵为先人和自己,子孙祈祷祝福,诚心祈福先人得到大解脱大自在,佛教徒可以超度先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身在远方异国他乡,去寺院所为先人祈福是对先人和自己最好的祝福,也是最有效的。有经济条件的不妨请法师诵经超度。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功德回向给先人。

  上海菩提禅寺每年冬至期间都会举行冬至祭祖祈福法会。以果疏供品,音声佛事,供养诸佛菩萨,祭祀缅怀先贤圣德及菩提堂上的历代祖师大德,并祈福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法久住。

  冬至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然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的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还有一些以冬至天气看后期冷暖的谚语有:“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风向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南风百日阴”,“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以冬至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冬至冷,春节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看了冬至祭祖礼仪及方法的人还看了:

1.春节祭祖的传统习俗

2.中秋节的习俗祭祖

3.黑板报清明节边框

4.有关小学清明节黑板报

5.清明节的作文450字

6.清明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