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洛利(2023最新阿米洛利百科介绍)

由网友(崽崽)分享简介:阿米洛利首要按捺肾脏遥端小管以及调集管的Na+-K+以及Na+-H+互换,进而Na+以及火排出删多,而K+以及H+ 排出削减。 原药还使Ca二+ 以及Mg二+分泌削减。原药取排钾利尿药适用,可较着削减钾的分泌,并部门削减Ca二+以及Mg二+的分泌。而排Na+以及火的做用则加强。顺应证异氨苯蝶啶。因为螺内酯以及氨苯蝶啶大部门需经肝脏代谢...

阿米洛利主要抑制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和Na+-H+交换,从而Na+和水排出增多,而K+和H+ 排出减少。 本药还使Ca2+ 和Mg2+排泄减少。本药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明显减少钾的排泄,并部分减少Ca2+和Mg2+的排泄。而排Na+和水的作用则增强。适应证同氨苯蝶啶。由于螺内酯和氨苯蝶啶大部分需经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两药代谢减少,药物剂量不易控制,此时宜应用阿米洛利,因后者不需经肝脏代谢。

中文名

阿米洛利

别 名

氨氯吡咪

外文名

Amiloride

中文别名

氨氯吡咪、氨氯吡脒、脒氯嗪

简介

G黄简单介绍

中文名称:阿米洛利

英文名称:amiloride

英文别名:5-(N,N-Hexamethylene)amiloride; 3-Amino-6-chloro-5-(1-homopiperidyl)-N-(diaminomethylene)pyrazinecarboxamide; 3-Amino-N-(aminoiminomethyl)-6-chloro-5-(hexahydro-1H-azepin-1-yl)pyrazinecarboxamide; HMA-5; Hexamethylene amiloride; Hexamethyleneamiloride; Pyrazinecarboxamide, 3-amino-N-(aminoiminomethyl)-6-chloro-5-(hexahydro-1H-azepin-1-yl)-; 3-amino-5-(azepan-1-yl)-6-chloro-N-(diaminomethylidene)pyrazine-2-carboxamide [1]

CAS:1428-95-1

分子式:C12H18ClN7O

分子量:311.7706

药效学

药动学

  口服吸收较差,仅15~20%,空腹可使吸收加快,但吸收率并不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 在体内不被代谢,半衰期6~9小时, 单次口服起效时间为2小时, 6~10小时达高峰, 持续24小时。20~50%经肾脏排泄, 40%左右随粪便排出。

药理作用

  本品为强效保钾利尿药,留钾排钠不依赖于醛固酮,它作用于肾小管远端,阻断钠-钾交换机制,促使钠、氯排泄而减少钾、氢离子分泌,其本身促尿钠排泄和抗高血压活性较弱,但与噻嗪类或髓襻类利尿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药动学

  本品口服迅速吸收,2h内起效,3~4h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时间为6~10h,半减期6~9h,约50%以原形从尿中排泄,40%在72h内从粪便中排泄,无蓄积现象。

医学

人类医学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主要形成了东方医学(主要指中国医学即中医,其它有藏医、蒙医等世界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两大分支,二者在形式上的融合又形成了第三种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而从中西医学比较研究与汇通走向了现代系统医学领域。

适应症

  氨苯蝶啶适应证:主要治疗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以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水钠潴留,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上述情况时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拮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可用于治疗特发性水肿。

  本品与噻嗪类或髓襻类利尿药或抗高血压药合用于心力衰竭、肝硬化等病引起的水肿及腹水,以及高血压病等;单用于低血钾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开始一次 5—10mg,一日 1次,以后酌情调整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为 20mg。

  2.小儿剂量尚未确定。

  [制剂与规格]阿米洛利片5mg

  口服,一日10-20mg,分2-3次用.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2片,每日1次,必要时可每日2次。除用于低血钾症或防止低血钾出现外,一般与其他利尿药或抗高血压药合用,疗效更佳。

  [剂型与规格]片剂:2.5mg/片。

  [商品名]武都力片,含阿米洛利2.5mg,双氢氯噻嗪25mg。

禁用慎用

  (1)动物实验表明本药对胎仔无不良作用,无致畸及致肿瘤作用。但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尚无实验证实本药能否经乳汁分泌。

  (3)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高钾血症和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

  (4)高钾血症时禁用。

  (6)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②肾功能损害;③糖尿病;④酸中毒和低钠血症。

  孕妇及已婚育龄妇女慎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高血钾倾向者忌用。

  本品对内分泌和水盐代谢有较明显的影响,对糖尿病人有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给药说明

  参阅氨苯蝶啶。

不良反应

  单独使用时高钾血症较常见。本药偶可引起低钠血症,高钙血症,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头晕,性功能下降,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甚至呼吸困难。

  血钾升高,少数病人可出现肾结石.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巨细胞性贫血,嗜睡,口干,皮疹.多数出现淡蓝色荧光尿.

  偶有口干、恶心、腹胀、头昏、胸闷等。长期服药应定期查血钾、钠、氯水平。

相互作用

  参阅螺内酯。

  与噻嗪类合并用药,会导致严重的低血钠。

  能抵消地高辛的正性肌力作用,但尚不清楚,这些影响的临床意义。

  单独使用吲哚美辛也会引起约12%的病人出现严重的高血钾(> 6.0mmol/L),最好不要和利尿药合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保钾利尿剂合并使用,会出现严重的高血钾,甚至有两侧出现心脏阻滞。

注意事项

  (1)给药应个体化,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使用,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2)对诊断的干扰:可使下列测定值升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肌酐,尿酸和尿素氮(尤其是老年人和已有肾功能损害者),血钾、镁及血浆肾素浓度。血钠浓度下降。

  (3)下列情况慎用:①少尿;②肾功能损害;③糖尿病;④酸中毒和低钠血症。

  (4)用药前应了解血钾浓度,但在某些情况下血钾浓度并不能真正反应体内钾潴量,如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而易出现高钾血症,酸中毒纠正后血钾浓度即可下降。

  (5)服药期间如发生高钾血症,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长期应用本品应定期查血钾、钠、氯水平。

  (6)应于进食时或餐后服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7)如每日给药1次,应于早晨给药以免夜间排尿数增多。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此药对孕妇有无不良作用尚不明确,如出现低钾血症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尚无实验证实本药能否经乳汁分泌。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应用本药较易出现高钾血症和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

  【药物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具有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弱本药的利尿作用,而拮抗本药的潴钾作用。

  (2)雌激素能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减弱本药的利尿作用。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且合用时肾毒性增加。

  (4)拟交感神经药物降低本药的降压作用。

  (5)多巴胺加强本药的利尿作用。

  (6)与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合用,利尿和降压效果均加强。

  (7)且不宜与共他保钾利尿药或钾盐合用。与下列药物合用时,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增加,如含钾药物、库存血(含钾20mmol/L,如库存10日以上含钾高达65mmol/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环孢素A等。

  (8)与葡萄糖胰岛素液、碱剂、钠型降钾交换树脂合用,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减少。

  (9)本药使地高辛半衰期延长。

  (10)与氯化铵合用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1)与肾毒性药物合用,肾毒性增加。

  (12)甘珀酸钠、甘草类制剂具有醛固酮样作用,可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